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203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203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景泰帝一下子纠结上了,不知道是同意降低邱浚的排名,还是坚持他的意见。

    最后还是朱见济插了一手,折中了一下,让邱浚从状元变成榜眼。

    毕竟他也看了邱浚的殿试答卷,敢在里面直接说“卫所制”承金元粗鄙之风,在大明开国几十年后就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人才,要想让国家进一步恢复力量,就必须对卫所进行改制才行……是真的稀罕。

    景泰帝一听宝贝儿子这么说,心里的天平立马偏了,加上当时朱见济问的“家国何重”之话,是邱浚率先应声作答,便同意了这个法子。

    事后邱浚入翰林院博览群书,参与《寰宇通志》、《大明会典》编著以及《永乐大典》的抄录,眼界更为广阔。

    去地方历练几年后,回来就入了户部。

    朱见济在审计查核方面倚重吴敬这位大数学家,在制定财政改革方面,则是多与邱浚探讨。

    裁撤卫所,打击利用职权化公为私的地方军官,也是邱浚给朱见济制定好的具体执行计划。

    如今其人步入仕途十几年,就成了户部尚书,也算深得天心,饱受重用了。

    而正是因为从一开始,朱见济就对邱浚有知遇之恩,这人上位后也积极响应皇帝,就是对国库来来去去,长时间处于空虚状态的情况不满。

    虽说不会反对朱见济的大政方针,可念叨总是不缺的。

    现在朱见济被他说的,远远瞅见户部尚书的衣角就转头。

    据说邱浚失去了皇帝这个树洞,现在又缠上了曾经同部为官的现任首辅商辂。

    也不知道这位被后世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的邱尚书,跟连中三元的大聪明商首辅,谁的嘴皮子更能说一点。

    “你是不知道,这几年打仗,国库有点钱也被我花了出去,邱浚有多少闲话说!”

    朱见济跟王氏分享喜悦。

    金银此时,已经被承认为国家的法定货币,皇家银行发行出去的,造型精美的乾圣通宝在这几年里,也获得了朝野之间的普遍认可。

    只是大明朝眼下金银的储量不够,让其购买力比起铜钱的,要远远超出。

    偏偏国内的铜矿,除了铸造铜钱,还要用去铸造各种器具和武器,用量也很庞大,间接拉高了铜钱的价值,限制住了钱币流通。

    很多地方还是以物易物。

    虽说朱见济完全可以凭借乾圣朝廷的威望推行新纸币来解决民间钱币流通量不够的问题,但没有大量的金银铜储备,到底是空中楼阁。

    朝廷的信誉能持久保持在良好水平,保证纸币不贬值不滥发吗?

    要真这样,乾圣朝也不会有地方农民暴动这种事了。

    一场天灾下来,赈济不及时不到位,老百姓只能选择掀起暴动去抢别人的,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纵然在很多人口里称颂的朱见济这位圣明天子,也无法阻止这种事的发生。

    说来说去,古代的生产力,还不支持大明朝完全的消除差距,跟后世一样,真正平静。

    后世遭遇千年不遇的大雨淹没无数良田,咬牙还能撑下来,后续安稳渡过。

    可要是大明朝遇到了这情况,那就有亡国之危了。

    所以朱见济没有急着发行大量纸币来拉动内需,想让大明稳步的发展。

    之前催着沂国挖铜矿还债,让人去日本掘银山,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他的时间很多,又不着急。

    把每一步都走踏实了,皇帝才能安安心心。

    王氏不懂其中深意,只是她也晓得,金银都是珍贵物,有了总比没有好,所以也为了丈夫高兴。

    在旁边玩小车子的朱佑栎哼哼唧唧,打算爬到旁边的小木马上面玩摇摇。

    但小太子没有被他爹放过,遭到了一双背后黑手袭击。

    朱见济把儿子捞起来,问他懂不懂金子有多好。

    朱佑栎从小就机灵,现在也能听懂不少话了,甚至还能字正腔圆的跟人对话了。

    看他爹取下腰上的金坠子摆弄,他摇了摇头,然后一指木马,“要玩!”

    “放我下来!”

    “不行!爹有钱了,你得替为父高兴高兴!”

    朱见济把金坠子塞到儿子手里,把后者的玩具都拿到了自己身边,来了场强买强卖。

    经常被亲爹抢玩具的朱佑栎已经能够理解这动作的意思了,当即震动浑身肥肉要去夺回玩具。

    可惜朱见济一个巴掌就把他镇压住了。

    最后逗了好久,小太子才意识到要把金坠子还回去,才能交换回心爱的玩具。

    用金灿灿的东西,可以换到玩具。

    这是朱佑栎关于金钱最早的概念。

    在乾圣天子孜孜不倦的教诲下,想来他即便长大了,也是不会忘记这个想法的。

 第339章 二王就藩

    等逗弄完了儿子,朱见济又把邱浚叫来,跟他说了吕宋金矿的事。

    邱尚书自然喜不自禁。

    “沂王深明大义,将金矿之事通报朝廷,实在是不负陛下隆恩!”

    当初提出实封海外亲王,还有些臣子举春秋战国的例子,提醒皇帝不能为此,担心大明帝室重蹈周天子的覆辙。

    等朱见济为了个“海西国”,还跨海兴兵去打架,也激起了国内的很大讨论。

    虽说以乾圣朝的国力完全撑得住这场战争,开了海禁鼓励商贸后,大把大把的财富涌入大明,可如此遥远的距离,后勤消耗是一个巨大到让人瞠目结舌的数目!

    如果打下来了地方落到朝廷手里,哪怕是个跟当年奴儿干都司一样,苦寒荒芜,甚至需要中央倒贴钱去发展的地方那也能认了。

    毕竟是自家的破烂。

    可那是为了打下来给藩王建国,其王妃还是个异族女子,这就让某些人不乐意了。

    隔着那么远,中亚又是个局势多变的地方,能保证朝廷的一番辛苦,撑到回报到来的时候吗?

    现在沂国略有发展,有能力从金矿上摸点油水下来,大可想办法拖延时间,等自家先享受了第一次,再交给别人接盘。

    朱见濡却是干脆果断的上报,送了朝廷一份大礼,足以让一些反对分封的人闭嘴了。

    “你回去找到工部的徐卿家,两个弄一份案出来,计划一下怎么开采”

    吕宋南部没有具体的国家形成,只有一些土人部落,对付起他们,大明是不需要多费心思的。

    甚至还能利用他们去开矿,反正土人自己就流行奴隶制,可以从对方那儿购买劳动力。

    沂国现在有不少苦力,就是靠着“自由贸易”,从土人手里来的奴隶。

    “等金矿多了,朕就要”

    金山银山啊,

    这可是后世别人做梦都想要的东西,没成想自己真能捞来两座。

    朱见济还沉浸在暴富的幻梦里,只是没等他说完,就见邱浚目光锐利的顶着自己。

    皇帝对这位为了国库劳心劳力的能臣只好嘿嘿一笑,停下了幻想,让他退下了。

    第二天,他又把朱见清跟朱见泽两兄弟叫过来,跟他们商量海外就藩的事。

    佐安跟朱见泽结了婚,那之前朱见济跟人说的,“在三年内不会给亲王赐婚”之语就立刻作废了。

    顺义王妃婚礼举办之前,荣王就被皇帝指婚,然后就上手了封国事宜。

    朱见清还是不想离开北京这个花花世界,想继续混吃等死。

    可他之前闹着想赶紧就藩,现在也不好意思再提,以免皇帝真生气把自己送去东厂调教

    他身上可有个东厂公公们求之不得的大宝贝,绝对不能放到别人手里把玩的!

    就是皇帝给自己选的老婆,是真的剽悍唉!

    深知自己这个堂弟德行的朱见济可不会放任他去了藩国继续堕落,不然地方都让他给糟蹋了,于是特意海选全国,最后竟然选了定襄伯郭登的独女为妃。

    郭氏将门虎女,性格犹如自己的老父亲,坚韧聪慧,还有朱见济亲口许诺的“代为管教”,完全不怵朱见清这个荣王,成婚几个月,就逼的他不敢再随意的浪荡于烟花柳巷之间,眼见着精气神好了不少。

    明显是裆里有货了,腰板能挺直了。

    可朱见清却是巴不得继续过去囊中羞涩的日子,奈何母老虎凶狠,挣脱不得。

    “荣王的封国就在吕宋附近,本来是不用着急的只是你们兄弟之间,他为长者,总不能哥哥没就藩,弟弟就先行一步了。”

    就算是去年两人结婚,那也是先去荣王府下旨给他指了王妃,才让朱见泽去抱得美人归的。

    “这个臣其实不在乎”朱见清小声嘀咕,感觉到皇帝目光投到自己身上,又低下头闭了嘴,假装他刚刚啥也没说。

    “海西国那边,更要从严从速的办好,是不能拖的!”

    让朱见清趴一边玩儿去,朱见济又对另一位堂弟说道。

    朱见泽自然明白皇帝指的是中亚不好混日子,得赶紧把地盘稳住才行,当即叩首应是。

    “等你去海西国,朕就派一艘宝船过去,把招来的移民一口气给你送到地方,其中还有一些和尚道士和景教徒,你要好好用他们”

    “没有发展好,也别先让他们露头挨打,那边的回回们不好对付,还有不少疯子视异教徒为毒瘤,恨不得杀之后快。”

    “趁着白羊跟大明签了约定,互相不干预对方国事,东边的帖木儿又乱的没空理你,要抓紧机会把根基打好。”

    在徐永宁打完收工预备回国之前,深得皇帝信任的定国公也是来了手狠的,以各种罪名抓了几个著名的狂热分子,将其,以及跟他们有关系的人都砍了,算是提前给海西国消毒了。

    当然了,为了不让依附过来的回回们动荡反复,徐永宁还是给另一派许诺了些好处,把前者的遗产拆分送了给他们,换得后者支持海西国的统治。

    加上马云率领着剩下的兵力在那边盯着,短时间内倒不会出问题。

    但日子一久,其人必反!

    “小心那边的家伙不过你手里要是有兵,全都杀了也可以。”

    回回教当初能传播的这么快,也是靠的这一手嘛!

    “臣领旨!”

    “那好,回家收拾去吧,过两日就出发,不要耽误!”

    朱见济大手一挥,又让大明在海外,正式增加了两个藩王国。

    等到二人离去的那一天,皇帝又按照上回送沂王的例子,亲自出城跑马,目送两个堂弟远行。

    顺义王这边虽说也有伤心,但更深处却是藏不住的激动和兴奋

    海西国于沂国、荣国不同,一出生就有各种事端,处理起来极具挑战性。

    朱见泽自己读书习武多年,也拉拢了不少愿意投靠自己的人才,如今正是要去大展拳脚了。

    而佐安的高兴直接摆到了明面上。

    毕竟一去海西国,就可以宣布罗马在那边重建了。

    如果接下来的三四十年里,她能见证海西国打到地中海边,那真的是死而无憾。

    可惜的是,她刚刚生育,生下了顺义王世子,身体和孩子都撑不起渡海远去中亚,只能让朱见泽先行一步,自己恢复了精力,孩子也强壮一点,再去跟丈夫出发。

    唯一担忧的,就是朱见泽跟妻儿分开久了,会有一些小骚蹄子乘鸡而入,或者朱见泽迫于压力,纳几个当地的小妾

    这并非不可能。

    一想到这一点,佐安就忍不住露出了点羞恼之态。

    “怎么了?”

    朱见泽跟皇帝饮了酒,打算和妻子说上暂别离居的话就走人,见到佐安这态度,不免挠头疑惑。

    “哼,我告诉你,基督徒可是不准纳妾的,你在那边,不要给我拈花惹草!”

    “你既然跟我一起皈依了景教,还带了那么多景教徒去,就不能做多余的事!”

    景教也是基督!

    这气得,成语都会用了。

    朱见泽笑了,还挺大声。

    他越笑,佐安就越生气。

    “放心,我在海西国等着你跟樒儿!你给我画的那张罗马宫廷草图我带在身上了虽然没有在地中海修复那座宫殿,但给你建个小的,我还是能做到的。”

    “你好好照顾自己,母亲她是嘴硬心软的,要是吵架了,就把樒儿扔出去,她抱着孙子,脾气就下去了。”

    朱见泽给了佐安一个拥抱。

 第340 郭家事

    另一边,朱见清没心没肺的,还在拉着皇帝,不要脸的想让他多多帮扶自己。

    只有荣王妃郭氏,正在跟她的老父亲依依惜别。

    郭登作为武将中的文人,诗文都能顺手拈来,除却军功显著之外,更有一身风骨。

    当年土木帝带着瓦剌叫门,叫的就是大同城门。

    郭登死活不肯开,还出兵退敌,多次击败也先攻击。

    正因为他如此表现,加上景泰朝廷的态度,让也先意识到了自己手上这玩意儿是个赔钱货,有了送还土木帝的想法。

    可以说,郭登是大明朝实打实的名将。

    奈何天意弄人,或者是从生理上讲,长期骑马打仗,真的不利于繁育子嗣。

    前任英国公张辅活了七十多岁,一辈子下来就两个孩子,在生育之前,还面对着弟弟的疯狂挑衅,企图捡他家的漏子。

    之后生了孩子,长子是个残缺,幼子堪称上天赐予,宝贝的不行。

    太宗皇帝也只有跟徐皇后生的几个孩子安全长大,继位后本当壮年,也有宠妃陪侍,结果二十年来一无所出,可见这胯下骏马再雄伟,也是让人失望的。

    而在勋贵武将之中,这种事还有很多。

    郭登便是其中一例。

    他如今年近七十,年轻时如虎似狼,外表雄伟,有着一把漂亮胡子,不仅在战场上被人誉为“常胜将军”,房中私密之时,也有妻妾夸赞不已。

    但说话归说话,夸了这么多年,结过来的果子就郭氏一个,还是五十来岁时,绝望的到处求神拜佛后才生出来的。

    可想而知,对于唯一的亲生血脉,郭登会如何疼爱,甚至还想请求皇帝收回成命,别让她去当那狗屁的荣王妃了。

    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