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219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219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群人于是连一个安静的地缝都找不到了,只能到处流浪。

    幸好海西国愿意接纳他们,支持他们搞学问,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允许他们对海西国的宗教政策发出任何质疑。

    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过于激进的宗教态度,已经让学者们吃了很多苦头了。

    如果不是因为这信仰是祖传的,中亚这块地方就这么一个教派,估计学者之中,还得出现改信者,或者无神论的狂人。

    正常人都是这样的嘛!

    而不管是本地的学者,还是外来的大明智囊,他们在海西国站稳跟脚后,给朱见泽出的主意都很简单粗暴——

    在保证白羊王朝这位“近邻”对海西的庇佑下,努力打服周边的小势力,然后国内政策如何,不用多管。

    毕竟中亚混战了几个世纪,早就养成了“实力为尊”的传统。

    只要手里的拳头足够硬,怎么折腾也是不怕的。

    极大部分中亚国家自身的体制建设,就是一团乱麻,糟糕透顶,一点都不完善。

    要不然也不会一乱再乱。

    再说了,玩大了还有大明朝支援,用得着担心太多?

    立国之初,相关建设是很重要的。

    在一些方面如果没能及时打好基础,定好基调,等以后涌现出一批食利者了,就不好对之修正了。

    “听起来挺轻松,但做起来肯定不简单!”

    武力有多重要谁都知道,但要把这个道理实践下去,就不是轻松的事了。

    “这不用你担心。”朱见泽笑着说道,“又不是打不过他们。”

    “现在唯一的大事,就是乌宗哈桑的身体了。”

    这人打拼一生,身体问题是不少的,年纪上来后,大病不说多,但小病生的很频繁。

    前段日子,朱见泽还友情派了个大明来的大夫过去给他诊治。

    时至今日,朱见泽对白羊王朝内部的情况还是有了更多了解的。

    乌宗哈桑的儿子不少,继承人的地位并不稳固,国内有着严重的“夺嫡”问题。

    而且随着他的改革,其国内的矛盾也越积越深,只等乌宗哈桑衰弱下去,就要爆发。

    朱见泽当了一年的大王,也是培养出了一些政治嗅觉的。

    他需要为了以后可能发生的乱子做准备。

    “遇到事情不要强撑着,我也不是吹不了风雨的花朵。”

    “以后有问题,跟我说说,我给你出主意。”

    佐安抬手抚了抚朱见泽的眉头,深情说道。

    朱见泽没有应声,只是点了点头。

    ……

    “要去文华阁读书了,”乾圣十三年年初,小太子正式满了四岁,到了上学的时候,“别紧张,要是受了委屈,回来跟爹说,总不会让你吃亏的。”

    朱见济抱着儿子,跟他说些开学之前的嘱托。

    而皇帝的心情,估计跟后世送孩子去幼儿园的父母差不多。

    有点舍不得。

    但太子读书一事又极为重要,不可能避免。

    学到什么东西,也在很大程度上,暗示着帝国统治者日后的执政方针。

 第363章 当皇帝必须要偏心

    把一个懵懂无知的幼童,培养成知书达礼,能力出众的偏偏俊才,这是每一个正常老师的愿望。

    更何况,当你教导的学生还是当朝太子,未来皇帝时,这股子“好为人师”的欲望,会越来越重。

    毕竟要真能把握住小太子的心,以大明朝父慈子孝的传统,那未来可是有无限可能的。

    现在的乾圣帝不是个真正的儒家君子,对手下这么严格,他们也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统治者了。

    所以朱见济也非常重视儿子的幼儿园教育——

    不但是作为一名老父亲的关爱,也是作为皇帝对继承人的期待。

    朱佑栎过去,是要跟他的老师们斗智斗勇的。

    他亲自给好大儿启蒙了一段时间,朱佑栎没有他后发优势的外挂,但也是个符合时代背景的小天才,日常之中还很有自己的想法,性格并不柔弱。

    不知道对上一群教授《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深奥书籍的老师,双方之间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反正朱见济肯定还会给儿子开小灶,教导他关于政务上的事情,倒也不怕真让别人把继承人忽悠瘸了。

    “春官去上学了,这里就剩下这小胖子了。”

    送走了大儿子,朱见济又玩上了小儿子。

    因为出身皇家,作为嫡次子的朱佑桂营养也不缺,就算喝母乳,在他爹的努力拿捏下,也是有利于他口粮产出的。

    唯一能让小皇子吃不饱肚子的情况,就是他爹先一步抢了朱佑桂的饭碗。

    因为被他爹捏脸的不爽,朱佑桂不满意的哼哼起来。

    不过他脾气好,被朱见济拿着小糕点一哄就忘掉了不快乐。

    王氏笑呵呵的看着这一幕,只是不知突然想到了什么,沉默下来。

    “怎么了?”朱见济敏锐的察觉到了妻子的转变,出声问道。

    “没什么,就是春官性子硬,在他跟前,可是不乐意看着你抱秋哥的。”

    聪明归聪明,可朱佑栎到底是个四岁小孩。

    该有的烦恼还是有的。

    从小被父母疼爱,就连身为帝王的父亲都时常把他抱在怀里,这种优待没让朱佑栎感到快乐,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等到他弟弟一出生,时常被父母抱着的孩子,除了他之外,还多了另一个!

    这让朱佑栎觉得自己的爱被人分走了。

    起初还对小弟弟很有兴趣,后面发现这情况,朱佑栎就自己憋上了气,成天把自己气得胖鼓鼓的。

    而且朱佑桂长牙断奶后也会跟朱佑栎抢好吃的,每每都能把小太子气到少吃半碗饭。

    “这个倒也无妨,春官自己心里自有尺度……再说等秋哥也到了上学懂事的年纪,我只怕是想抱也不能常抱的。”

    等到次子四岁,长子就要有六七岁了,都是身体立稳,不容易夭折的年纪——

    以大明朝此时的医疗水平,加上皇室对子孙的重视,不会再轻易的让孩子中途而亡。

    所以,区别后代待遇的事,也得提上日程。

    虽说都是他跟王氏的血脉,但春官是一出生就被大家赋予众望的太子,秋哥身为嫡次子,和“继承人”的位子就那么一点的距离……

    如果没把握好其中方寸,只怕真的会在大明朝掀起国本之争。

    毕竟为了从龙之功,很多出人意料的事情,也是会有人去尝试一二的。

    君不见,在脑子进水的建文帝还没上台,暴露出他身上的问题和骚操作之前,黑衣宰相姚广孝就跟当时还是燕王的太宗皇帝勾搭上了?

    要知道,那时候懿文太子刚刚去世,姚广孝本人还是以“为太子念经哀悼”的名义,入宫见到的朱太宗。

    当时,作为嫡次子和嫡三子的秦愍王、晋恭王可还没死呢!

    即便太祖皇帝没有选择孙儿继位,而是按着儿子的顺序排下去,看起来也不可能轮到嫡四子的燕王身上。

    可姚广孝偏偏上了燕王的船,并且借助建文帝自己作死的机会,真的说动了后者下决心“靖难”。

    在天大的诱惑面前,谁能忍得住呢?

    朱见济对眼下民间的风气也颇为了解,知道在一改国家内卷风格后,再一次朝着太祖太宗的时代狂奔而去,提倡奋武扬威,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点超越——

    毕竟在这两位强权皇帝的时候,大明也没收复西域,也没有“尊孔复古”,殴打理学家。

    如此,再出几个狂妄,想通过人为制造机会的方法让自己青史留名的家伙,也不是不可能。

    朱见济为了宣布官绅一体纳粮而披甲上殿过一次了,总不能真重蹈隋文帝的覆辙,为了废立太子,又披甲上殿第二次。

    光是想象,他就有点不忍心。

    作为一个父亲,他得防微杜渐,不能放松。

    所以他在知道二胎还是个儿子之后,就决定要狠心在孩子之中搞“区别对待”。

    太子,必须是太子!

    趁着小孩子还不懂事的时候,朱见济会多抱抱他。

    因为小孩子天然是依赖父母的。

    不能为了注定的“偏心”,让孩子的童年留下某些心理阴影,然后用一辈子去治愈童年。

    但以后不会了。

    对待和皇后生的嫡子都是如此,其他妃子生的更不用说了。

    王氏听出了皇帝的言外之意,只是笑笑,没有多说,又拿着小碗给次子喂饭吃。

    “春官是哥哥,现在还小,可以后肯定能把弟弟带好的。”

    “是啊,兄弟之间要有序,也要和睦。”

    朱见济看着小儿子好吃到不停的砸吧嘴,也呵呵说道。

    老朱家的家庭关系,才不会像前朝那样冷漠呢!

    “安南那边怎么样?”

    王氏喂完了孩子,又问起来,“这几天固安天天进宫找我说话,抱怨你总让他们夫妻分别呢。”

    自打去年下半年,张懋带队出发攻打南边的猴子,转眼就过了半年,新年已经过去三个月了。

    以当年太宗命老英国公张辅征讨安南的例子,时间上多了两个月,也该差不多了。

    任安南在东南亚如何的拳打幼儿园,但相对起大明,终究还是个弟弟。

    即便面对强敌,安南想要搞“坚清壁野”来应对,拖垮大明的后勤,可它的国土面积让安南无法采用这个行动——

    坚清壁野是以弱对强的常用办法,效果十分良好,当年卜塞因带着帖木儿大军亲征白羊,乌宗哈桑就是拿这一招对付他的。

    虽说这么一来容易自损八百,但在国家存亡面前,以空间换时间、以退让争机会,是一定的。

    但释放这技能的基础条件,便是自己有这么个纵深。

    国土不够圆润,是搞不来这事的。

    安南,便是典型的,没有纵深的国家。

 第364章 太子入学第一天

    “自然是一切顺利。”

    朱见济并不是很担心张懋他们的安危,“要是好几位大将一起去围攻安南,都没办法打下来……大明朝只怕是不行了。”

    但凡中原王朝是完全体,对上周边小国都是不怵的。

    更何况乾圣朝还在国势上升期,就算朱见济现在突然驾崩,以后也能跟他爹合称,混一个“景乾之治”或者“景乾盛世”的好名头。

    要这样都摁不住安南这只猴子,大明朝的脸面何在?体统何在?

    好不容易把周边小国,还有远方的一些国家忽悠的加入朝贡体系,它们一看大明朝拉胯的管不了小弟,那不得翻天了?

    “那交趾肯定是要恢复了,难怪我瞧着你书房里的那张世界地图又换了个模样。”王氏笑道。

    “发兵之前就跟安南讲了,勿谓言之不预也……如今亡其国政,也是黎氏罪有应得。”

    要做这种灭国大事,朱见济不可能让大明朝失去道德高地这样的优势。

    反正理由拿出去,是不可能有错误的。

    比如说这次攻打安南,朱见济没有把“收复交趾”作为第一理由,而是放到了后面。

    第一缘由,自然是“为占城主持公道”,第二则是惩罚安南这个多次冒犯天朝威严的附属国。

    没有把“我要抢地盘”放到引人注目的地方。

    即便当年太宗设交趾,那也是因为在帮安南平定了叛乱后,后者国内“心慕王化”,大家都支持加入大明,才推脱不得,“勉强”收下了它。

    总而言之,安南这个不臣之国在乾圣十三年消失一事,是肯定了的。

    “等那边的消息再过来,我就传话给固安,让她带着孩子去交趾陪张懋算了。”

    从南边传来最近的消息是,大明军队在安南连战连胜,已经收复了不少州府。

    面对这种情况,黎思诚这个安南国王其实也是做了一番努力,企图抵抗的。

    他就发动了国内不少百姓,号召他们和明军搞人海战术、游击战术,保家卫国。

    而当初黎氏王朝之所以建立,也的确是获得了部分底层人的拥戴,如今黎思诚再一号召,还挺有效果。

    一眼看过去,倒有几分后世的风采。

    不过即便如此,那也是没用的。

    大明和安南的差距,比后世的还大,在大明决定主动出击之后,它的攻击是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抵抗的。

    螳臂当车罢了。

    而在朱见济抱着孩子和老婆享受日常休闲之时,小太子朱佑栎正在文华阁接受折磨。

    他很聪明,加上他爹给他启蒙的早,很多东西,老师一说就能懂。

    毕竟考虑到太子的年纪,教书的大臣也不会讲些复杂的道理。

    商辂这位被钦定为太子老师的三元及第更是被朱见济提前招呼说,让他考虑到学生特点,不要把气氛搞的太僵硬古板,尽量风趣一些,以免让孩子坐不住。

    为了这个,商辂还有了点压力,仿佛重新回到了年轻纵横考场之时。

    没想到开学第一天,小太子就能给他无比的惊喜。

    朱佑栎真是个师者梦寐以求的小天才学生!

    比起他那个正式开学没几天就跟老师玩跷跷板,还说得老师不敢回嘴的亲爹,朱佑栎这种稳重派才是师长心里的好宝贝。

    小太子少年老成的胖脸落在他们眼里,也成了散发金光的神圣圆环。

    吴敬这位数学家对朱佑栎也很满意。

    为了让儿子全面发展,朱见济除了仍旧让内阁成员和翰林学士为太子讲读,还特意请吴敬出关,教导儿子的算数。

    不会算账,那就看不懂账本。

    看不懂账本,那以后管事了,朱佑栎对于手下的资金流动就没什么概念。

    当一个执政者对金钱失去敏锐性,只将之当成一串简单数字的时候,国家就得出乱子了。

    所以他又开了算数和明法等科目,请了老师来教导朱佑栎。

    吴敬的年纪已经上来了,前几年退了休,不再给皇帝当官服务,而后去了太学教导数算,心心念念的,除了把朱见济告诉他的那些数学定理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