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39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39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哥儿懂事的厉害,所以为父此前也不想管,但这件事为父得说一下,是不想让你尝到编人段子后的甜头,从而溜到这条路上去。”

    朱见济听了,感动的眼泪汪汪。

    没想到在很多事上表现的颇为天真的好爸爸竟然会猜到是自己命人散布的谣言,还特意抽空跟自己谈心,以免儿子长歪了……

    这种爹放在寻常百姓家里都是少见的好吧!

    虽然都过去这么久了,景泰帝才猜到了这么一样,但起码证明了好爸爸的心思还不算太迟钝。

    “父皇放心,这事也是儿子气不过别人乱搅和咱们家事弄出来的,后面的结果儿子会来解决……”

    “至于君子小人的行事手段……父皇不必多虑,儿子明白的!”

    “这次我打算清理一下会昌伯这等坏家伙,毕竟我朝没有外戚干政的传统,更没有外戚扰乱宫闱的规矩,孙家人敢伸手,儿子就敢把他打回去。”

    “也该让一些活在梦里的人清醒一点了,现在早就不是正统朝的花鸟风月了。”

    “那就好。”

    景泰帝听了儿子一席话,立马放了心,知道青哥儿也是在为自己考虑。

    像孙继宗这种富贵荣辱与太上皇息息相关的人,是最反对景泰帝统治的。

    而这种家伙,不经历狠狠的抽打,是认不清现实的。

    这次解决掉他们也好。

    起码等到事情结尾,早就习惯了的臣子也不会反应的太激烈。

    烦恼来的快,去的同样快。

    景泰帝又快乐起来,和儿子分享起了自己最近看得名著。

    像什么《游仙窟》、《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等等,让景泰帝连连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若是太祖高皇帝恢复汉唐旧制之时,一块恢复了这种的写作,那景泰帝早就热爱文学去了!

    谈心完毕,接下来的路爷俩走的便更加轻松了。

    而在孙继宗那边,好不容易等来了个宦官尖着嗓子呼喊“太后懿旨”到,以为自己迎来了救星,刚刚预备重振雄风跟徐永宁比划比划呢,就惊闻懿旨上写的东西。

    “这怎么可能!”

    “太后怎么可能如此对我家?”

    她不是扶弟魔吗?!

    孙家有这样的富贵辉煌,不都是靠着她当年枕边风的功劳吗?

    孙继宗不肯相信前几天还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妹妹会翻脸捅娘家人一刀。

    凭什么叫他们禁足反省!

    但徐永宁笑得很开心。

    因为他总算完成了任务。

    会昌伯摔得这么狠,看来距离他加入东宫六率的日子不远了。

    “另外还有一道旨意……”

    就在孙继宗全家震惊的时候,传旨的宦官又不好意思的表示自己还带来了皇帝口谕。

    “陛下说了,会昌伯威福多年,虽因是太后亲兄而免于牢狱之灾,但大明律法森严,不可不罚。”

    “所以还请定国公继续辛苦一下,将会昌伯府内的财物没收三分之二,除了会昌伯一家,抓捕其中有过错的家奴属下,交由顺天府尹审查。”

    “这是小事!”

    徐永宁一拍胸脯,答应的非常轻松。

    这主意一听就不像景泰帝会下的,绝对是他那个基因突变的儿子出的主意。

    既然如此,隔空接收到朱见济信号的小伙伴当然义不容辞。

    徐永宁决定没必要请人来清点会昌伯府的财物,自己直接见啥拿啥。

    同样是大明爵爷,徐永宁很清楚除了明面上的财物外,孙家人肯定还会有私下的生意用来赚钱。

    所以他下手根本毫不犹豫。

    算是继车马行之后,再次给东宫狠狠的进了一笔账。

    给孙家财宝搬家这事虽然省略了很多步骤,但还是从天亮一直搬到了天黑,可见在两代人之间,孙家到底干了什么。

    这是绝对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

    至于引起这次风波,从而导致自己和张輗都遭受大难的孙继宗,早就在听完口谕后激动的昏了过去。

    在赶来大夫的辛苦医治下,孙继宗半夜才勉强醒来,可惜连连打击过于沉重,他负担不起,竟然是中风偏瘫了!

    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自己曾经做的那些事。

    反正现在哭天喊地的,从孙继宗变成了他儿子。

    唯一的后浪,就是在第二天的早朝之上,有官员对景泰帝的命令表示出了质疑——

    张輗和孙继宗“为老不尊,治家无方”肯定是板上钉钉的,而这两人的地位连石亨都比不上,在勋戚班里都排不到第一列,文官们当然不会努力的去维护他们。

    但之后打着“没收赃款”的名义,强行将孙家两代人的积累搬空,这就引起了他们警惕了。

    因为这些官员家里也有点小问题,要是皇帝故技重施,也找他们罚款怎么办?

    这钱是交还是不交?

    于是利用孙家的问题,有人在朝堂上面发起了辩论,觉得这种拿臣子家钱财的行为,实在是有违“皇家风度”,是很不适合的行为!

    由于朱见济为了堵住他们的嘴,提前把两人的罪责摆了出来。

    对着大字报上面的各种实打实罪状,就算是脸皮再厚的守旧派也不好意思为两人做无罪辩护。

    毕竟他们可是读了一肚子圣贤书的,小太子又是一个善于“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能人,要是强行开怪,下场很有可能就是在接下来的日子成为京城百姓口中新的谈资。

    这是钟同和杨善已经证明过的事。

    没有他俩的骨气,也没有杨善都御史的高位,别的官员也不敢走他俩的老路。

    所以他们只能扯这样的理由,暗示金台上坐着的两位处理了犯罪的人就够了,罚什么款啊?

    人一家上百口不要吃饭啊?

    而且太子直接派兵围堵孙家好几天,将出门的人当场格杀的行为,也实在太凶残了。

    一看就知道,年纪轻轻不能把握军队,所以皇帝最好把太子编练六率的权力收回去。

    不然自己会害怕的!

    掌握军队并且敢杀人的君主,让他们回忆起了太祖太宗时代的阴影。

    就连于谦都默认了这些人的提议。

    因为对他来说,射杀孙家的人着实有违律法,起码人在被杀之前还没有定罪,这是属于太子动用私人权力干的越线举动。

    好在朱见济此前的人事调动没白费,

    这次不必他亲自下场打嘴炮,自然有王文李贤等人热心站出来,疯狂的给太子洗地,恨不得把朱见济这个小胖子直接漂白成人世间罕见的白莲花,朝野间绝版的大公无私者。

    谁让随着内阁中陈循和高谷斗争的逐渐升温,朱见济不久前已经让景泰帝答应扩充内阁了?

    王文和李贤,就是接下来的入阁人选,也是朱见济即将直接领导的下属。

    所以他们必须要为太子殿下展示下什么叫做“忠诚的吏部”。

    再说了,

    太子下的令能叫“抄家”吗!

    孙家那么多人,不还在宅子里住着,不还能自己承担衣食住行的花销吗?!

    真是瞎了诸位朝公的狗眼!

 第六十九章 太子平定了余波

    王文性格激烈,说话也毫不客气,就差学王竑老哥那样,气急之下撸起袖子打人了。

    最厉害的是,他还学习了小太子的话术,专门站在道德高地,一手握着“百姓人权”一手端着“祖宗成法”,双管齐下,把人怼的哑口无言。

    “百姓就不是人了吗?”

    “我朝太祖曾言……”

    “陛下太子已然法外开恩……”

    一连串的名言从王文嘴里吐出来,让人怀疑起自己是不是像孙家人一样欺男霸女了。

    而李贤则是温和了许多,引经据典的回复了其他人的意见,并且表示“此乃天子之意,我等下臣不可违背”,贯彻了“领导的意志就是我的意志”这一原则。

    对此,朱见济只能从金台上投下他深沉的目光。

    景泰帝看得趣味盎然,好在后面想起来这是自己的早朝,不能让人继续这么浪费时间,于是给了儿子一个眼神,让他把自己惹出来的问题摆平。

    “好了!”

    就在于谦都想要打破自己别默寡言的人设,参与到这件事的辩论中时,朱见济开口了。

    “说来说去,不就是为了孤搬了会昌伯家东西的事嘛!”

    “此时既然你们要说法,那孤就给你们一个说法。”

    他仍然是让旁边的宦官端来一叠写满了墨字的白纸,上面全是孙家人的罪行,以及利用自己皇亲身份强占民田,掠夺他人财富的证据。

    更有一份财产清单,摊开后几乎要横贯整座大殿。

    景泰帝光是看着这清单长度,就恼怒的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朝廷拮据度日,国库空虚,这孙家的不义之财……都快比朕的钱还多了!”

    这话,景泰帝说的真情实感。

    因为大明的天灾,还有练兵平乱等等事务,都是需要花费大价钱去填窟窿的。

    奈何景泰帝不舍得压榨老百姓,大灾频频之时还给他们减免赋税,所以有些时候,国库没钱了,还得他自掏腰包补贴补贴,甚至开放了“捐纳”制度,允许地方上的豪商在捐钱赈灾后,给自家子弟买一个监生的名头。

    这才维持住了朝廷体面,要不然朱见济此前都拿不出钱给都察院尽职尽责的御史们发奖金。

    大家都以为国家可以没钱,但皇帝肯定是有钱的。

    其实只有景泰帝跟儿子知道,皇家的小金库也是负增长状态的,只是有之前几朝的积累,所以还没显出贫穷来。

    结果现在才草草翻了一遍孙家,就惊讶的发现他们的资产都快接近天子内帑了。

    去除其中的珍宝奇物,只看成堆的金银和田地,还得更多一点,气得朱见济差点变更胖了。

    朝臣们也没想到自己能看到这么炫目的一笔清单。

    他们家里也是有产业与田地的,毕竟大明律法没阻止官员经商,还对当官的有各种优待。

    但放任外戚在京城周边占有如此巨量的田地和财产……宣德皇帝当初是被猪油蒙心了吧!

    爱情就这么大的魔力?

    “这里还有从孙家家奴嘴里查出来的一些东西,据其招供,会昌伯曾与石亨有过往来,还对着张輗口出不逊,诽谤天子。”

    “近些日子京城不是流传陛下苛待太上皇和太后一事吗?都是孙继宗派人传出去的,他还进宫里向太后进谗言,使得太后太妃不合……坏了天家亲情!”

    “孙继宗僭越如此,陛下只是下令查抄部分家产,已然是敬重太后!”

    “尔等为他辩护,难道是觉得以后再遇到这种事,不需要花钱免灾,直接抄家问罪就好?”

    “你们这些人,当真是其心可诛!”

    朱见济猛地从自己的小金座上跳下,气势十足的俯瞰底下众人。

    “臣等无知!”

    对方迅速的服软。

    其实当他们知道孙继宗随意插手皇家之事的时候,就反应过来重点不该在前面的“抄家”上了。

    在封建皇权的时代,你私底下可以不把皇帝放眼里,也能蒙着被子大声辱骂统治者,甚至还可以架空他的权力,把皇帝变成傀儡。

    但千不该万不该的,就是把你的辱骂和放肆摆到明面上来。

    高澄可以“殴帝三拳”,骂句“狗脚朕”,那是因为人家不仅是权臣,还没几年就篡位了,这才如此嚣张。

    他孙继宗是什么东西?

    不知道“对上不敬”是无可赦的大罪嘛!

    这次石亨开会所还让群臣震惊,因为总有人来刷新他们的政治理念,见识到生物的多样性。

    张輗那边其实也差不多。

    把侄子张懋当空气,大摇大摆的去给英国公府当家,什么规矩都不管,还跟孙继宗这个外戚随便吐槽皇帝被人听见……也是活该!

    “此外,陛下收缴孙家财物,也是有用处的。”

    朱见济继续说道,“孙家横行多年,京城百姓中多有受害者,本想一一弥补,只是年久难以查询,为了防止有人浑水摸鱼,便决定拿出一半的财物充当资金,去周边修建道路和水利,惠泽庶民。”

    “当然,若有深受孙家恶果的人家,一经查实也会有报偿。”

    “剩下的财物金银……”

    朱见济将目光放在于谦身上,“就交由兵部操持,充当军费了。”

    “孙家在当年与瓦剌的对抗中没出什么力,这些钱就当作给士卒的报酬了。”

    于谦顿时高兴了。

    他的兵部一直都极度缺钱,

    只要朱见济表明他会掏钱出来为国为民做好事,那搬个孙家算什么?

    于少保可以为了钱迅速的转变自己之前的想法,支持太子扩张搬家业务。

    可劲的搬!

    多搬几家!

    武将那边也喜上眉梢。

    因为在国家财政紧缺的情况下,文官老爷们是没啥事,武将却是遇到了难题——

    后世常常会说当将军的“吃空饷,喝兵血”,可那前提得是有东西来让他们吃喝啊!

    于谦编练团营,主要精力就放在那儿,每次景泰帝赏赐给了他点东西,于少保转手就拿着去补贴手下的兵将去了。

    所以于谦家里才会显得那么穷。

    这不在于他遇到了朱太祖这样的皇帝,而是在于朱太祖没有遇到他这样的员工。

    要不是这段日子朱见济察觉到了这个问题,让景泰帝把赏赐给于谦的金银换成了生活所需的实物,于谦的生活水平还得长期保持在较低的层面上。

    但这不是武将们关心的重点,

    他们知道于谦肯定会把大头扔到团营那边,可孙家抄出来的钱这么多,漏一点下来也够给自己这边多加几个菜了。

    白捡的便宜就不必多做要求了!

    作为实际宰相的于谦很赞同,其他人自然也不再多言。

    前面还反对陛下抄家行为的官员立马换了张脸,痛苦反思了一下自己的单纯心性,以至于为孙继宗开腔,然后痛骂起了孙家作为外戚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