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44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44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见济觉得,他需要成立一个管理市场秩序的新组织——

    明朝关于民间的市场管理是比较放松的,起因还是在开国之初,官方几乎垄断了各项生产上。

    以至于到了眼下,调控市场价格的不是官方机构,而是所谓的牙行。

    虽然牙行的开办都需要有官方凭证,可说到底也就相当于给朝廷找了个代理人,来管事的还是个人。

    而随着民间商业的发展,管理制度的落后,也有很多私有牙行出现,慢慢脱离了官方控制。

    市场的规矩成为大商人的私有物品。

    朱见济觉得这样不行。

    赚钱的买卖怎么能不掌握在朝廷手里呢?

    再加上明朝不禁止官员涉及商业,也难怪明末会出现失控的东南财阀集团。

    整个大明的市场,从开始到结束,都处在一种野蛮发展的状态。

    服了!

    于是朱见济又拿出自己的小本子,将建立市场监控体制提上了日程。

    唉,

    当太子真不容易,

    每天都要为了让大明发展的更好而奋斗。

    搞得朱见济每天不得不多吃几碗饭,生怕自己小小年纪就亏空了身体。

    ——————

    第二天早朝,四川黄龙叛乱的首脑被压送京师。

    这场叛乱三月份开始,四月份就结束了,在封建时代的消息传递速度下,让朱见济连担忧的心都来不及升起来。

    因为在他于京城听说动乱消息的时候,地方上很可能已经搞定了乱党。

    而那些叛乱头头的结局也是可以预见的——肯定死透了!

    自古敢于破坏社会稳定的,不管起因如何,结果都不怎么美妙。

    特别在君主专制的古代,你敢于挑战天子权威朝廷统治,那么凌迟都是小事。

    朱见济心善,见不得这种事,所以让人别在京城里处决犯罪者,拉去郊外搞定。

    成天“推出宣武门斩首”的,那也是皇家的地方啊。

    万一哪天朱见济骑着羊车锻炼身体,碾到一轮子血怎么办?

    另外一件事,便是他通过这次叛乱,知道了一位此时的名将,方瑛。

    方瑛并非勋贵,但在卫所制度下,也继承了父亲的指挥使职务,从正统到景泰两朝十几年,南征北战功劳卓着。

    目前他身上挂着的职务,不仅有贵州总兵官,还有个中央后军都督府左都督的牌子!

    朱见济正愁五军都督府缺少人才来顶大梁呢,现在就有人送上门了!

    大臣中有人论功行赏,提议将方瑛召回京城,担任要职,与刚刚被任命不久,顶替坐大牢的石亨来管理团营的陈豫一起守卫京师。

    景泰帝在儿子的暗示下没有通过这个提议。

    因为朱见济觉得团营长官有于谦和陈豫,目前而言已经够了。

    要是再插进来一个方瑛,那权力被分割的更厉害,反而不利于团营的管理。

    而且一下子把团营长官换两个,人事调动频繁,对底下的士兵也不好。

    都不熟啊!

    朱见济更想要方瑛入驻都督府,正式挂牌营业,把半死不活的原中央军管处撑起来。

    不然在没有强有力后继者的情况下,即便朱见济暂时阻拦了军事管理权向着文官手中滑落,也终将改变不了“以文统武”的结局。

    方瑛眼下才四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完全一个能当两个使!

    小太子记下了这个名字,并且期待着方瑛的到来。

    虽然他已经见过了平江侯陈豫,但名将嘛,谁嫌多呢?

    除了四川叛乱平定一事外,还有正统年间掀起了云南叛乱的头目思机发被抓的消息送来。

    这人作为云南土司,正统时期就跟着他爸进行造反事业,过程中时叛时怂,把朝廷军队当那啥一样进进出出,最后终于惹毛了大明,逼得他从云南老家逃入缅甸,连老婆孩子都不管了。

    现在好了,缅甸也不想继续收留这条流浪狗了,干脆利落的把他打包送回了大明,目前已经在压往京城的路上了。

    预计再过一个月,他就能和今天被干掉的黄龙在郊外行刑地点实现血与泪的交融。

    对此,朱见济仍旧心善。

    为了避免以后再出现这种不好的事情,他决定在下朝后,把“改土归流”也记上小本本。

    瞧瞧他多为偏远地区的大明百姓考虑!

    “那位发明飞梭的老婆婆在哪儿呢?”

    下朝后结束其他杂物,一来到皇庄,朱见济在接受了他忠诚的管庄宦官们拜见后,立马提出要见一下功臣。

    四轮马车只能说是流行于中上层里,毕竟只有买得起马匹的人家才能坐上宝马,所以市场并不很广阔。

    即便马车定价有些虚高还被权贵追捧,但它能给朱见济赚的钱也就那样了。

    与之相比,这世上谁不穿衣服啊?!

    你在古代裸奔,十有八九要被暴躁的古代人民当街乱棍打死的!

    人活着多少要块遮羞布,最差也得遮住脸。

    所以朱见济用肚腩都能猜到皇庄布业的未来有多远大。

    他用比之前那位老匠人更隆重的场面,更大方的赏赐,接见了这位替东宫集团开创光明大道的老妇人。

    奖金严格按照开出的单子上发,足足的二百两,加上承载银两的精致盒子,价值还要往上提一些。

    面对白花花的银子,老妇人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吓到了。

    此前制造出四轮马车的老匠人也在一旁围观,看着对方踌躇不前的胆怯模样,还出言鼓励她上前谢过太子恩典。

    可以看出,朱见济发给他的一百两,几乎改变了这位老匠户的身心面貌,不但穿的衣服漂亮干净了,连在太子跟前喊一嗓子的胆气都出来了。

    老妇人于是深吸了一口气,在万众瞩目之下,来到了朱见济面前。

    她不敢靠的太近让小太子仰头看自己,隔着几步的距离便停下。

    我要做明世祖

 第七十八章 缠足不是好东西

    “也放皇庄里存着?”朱见济笑容满面的对着老婆婆说道。

    老妇人激动的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摆,最后抓着衣服下摆,用力点头回应,“存着,跟老李头一样。”

    “让太子殿下的人管着钱,俺们也放心……”

    有老匠户的例子在前面,这些人对朱见济和皇庄管理的信任度还是很高的。

    经历几个月的发展,太子殿下发给他们的盖了章子的小纸片,在皇庄里就是公认的流通物!

    如果信任度继续往上涨,朱见济就可以在皇庄里提前试用纸币支付了。

    而朱见济为了回报这些人的信任,再一次的请皇庄里的大伙儿吃了顿饭。

    反正他是不会缺钱了的,多花点收买人心也没什么。

    “敢问老婆婆哪里来的?怎么想出弄飞梭的?”

    饭桌之上,吃饱喝足的人都放松了不少,朱见济便跟老妇人聊了起来。

    老妇人咧嘴一笑,“俺是山东人,不过婆婆是松江府逃难来的,俺的织布手艺也是她教的……”

    “俺靠着织布手艺,可是养活了五个孩子!”老妇人骄傲起来,嗓门大的让马冲神色大变,生怕吓到了尊贵的太子。

    “要不是因为逃荒,俺家还能在山东发财呢!还好到了京城,遇到了太子,俺全家好日子又过起来了……”老妇人说起劲了,滔滔不绝。

    马冲更加紧张了,感觉这老婆娘就是在自己脑袋上蹦哒,一个不小心就要泼他一脸的血。

    朱见济毫不在意,只是闻言瞄了一下对方的手,发现这的确是一双常年纺织才会有的粗糙手掌。

    他面色如常的点点头,“原来如此。”

    松江府是黄道婆的老家,那边的纺织技术的确领先全国。

    而老妇人所言,她婆婆少年跟着家人迁移到山东,又把带来的手艺传给了自己,到现在已经是几十年的老织布人。

    有这么多的经验在,也难怪能弄出来飞梭。

    但朱见济关心的也不仅仅在于老妇人的经验。

    当他听到老妇人一家原本靠着织布手艺过着还算富足的生活,但因为近年的天灾还是迎来了破产逃荒,从小康之家沦落成了直隶地带的佃户时,面色更加严肃了。

    小农经济如此的脆弱,

    那么当他推广飞梭,冲击到原本市场的时候,习惯了男耕女织的普通农户家庭又该如何?

    男同胞们还好,从古至今,男人总是更容易找到生活新道路的。

    可女同胞们呢?

    他可以把服务于家庭小作坊的女性拉入织布工厂,给她们提供工作机会吗?

    朱见济眼神一瞥,瞧见了老妇人因为放松而探出下身裙摆的一对脚丫子。

    对方不好意思的把脚缩了回去,还以为太子殿下这样的贵人是在嫌弃自己这双裹了一半的脚。

    她尴尬的解释,“俺家有钱的时候,俺已经长大了,没好好学贵人的习惯,不是从小缠的脚,后面再怎么弄也只能这么大了……”

    缠足这种陋习从宋代开始,到现在也流行起来了。

    根据老妇人所说,即便她老家是山东一个镇子,其中有点闲钱的人家也都会为女儿进行缠足,模仿上流社会的“好风气”。

    除了这情况的确引人效仿外,还有地域属性的加成——

    山东可是孔圣人后代住的地方,曲阜都快成国中之国了。

    这衍圣公的光环笼罩着,山东老百姓有不少都喜欢响应圣人号召。

    只有那些生活水平还没跟上来,长期挣扎在“吃口饭”这一关卡的农户还没有养成给女孩子缠足的习惯。

    因为女孩子对他们来说也是劳动力嘛!

    老妇人一直都为自己这双中途缠起来的脚感到自豪——这可是体现他们家富裕生活的鲜明特征!

    不过这程度放在太子殿下眼里,应该是不伦不类的吧?

    朱见济面不改色,出声安抚了几句心里紧张的老妇人,问了她一句,“既然如此,眼下皇庄之内,有多少女儿家缠足了?”

    老妇人告诉他,“还没多少呢,日子才刚刚好起来,哪里有功夫给人缠脚?”

    而且佃户们大多是青壮男性,女的占比本就不多。

    “不过我跟老李头合计过了,拿了赏银家里富,再过不久就给两家的女儿缠起来……”

    “这个不必!”

    朱见济放下手里吃干净的饭碗,对着一旁的管庄宦官吩咐下去,“以后不准皇庄里的任何女儿家缠足,一旦发现就把人给孤逐出去!”

    “孤不喜欢缠脚的女人!”

    是因为马皇后有一双天足大脚吗?

    管庄的一愣,但还是应承下来。

    只有马冲在一边心酸——

    太子殿下的话明显是在表明他对女人的要求。

    可太子才几岁啊?

    竟然就有了这样的意识!

    作为一名贴身伺候朱见济的宦官,马冲是知道景泰帝会压榨童工的时候看小黄书的,甚至还会和儿子讨论其中刺激的情节。

    所以谁是引起太子早熟的罪魁祸首,一目了然!

    陛下,陛下真是一名言传身教的好老师……

    马冲作为一条忠诚的土狗,决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让漂亮宫女跟主人拉远点距离,

    毕竟太早失身不利于发育,

    而且小太子的诱惑力还是很大的。

    虽然他小,但是他有啊!

    朱见济可不知道身边的狗子冒出了这么可怕的想法,他只是单纯的把自己的心里想法说出来而已。

    缠足这种恶心的东西,他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出是为什么流行起来的。

    只能说上层社会飘的久了,这习惯就跟人间不一样了。

    而女人以缠足为荣,实际上更体现出了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

    随着理学受人推崇,女子地位的也越来越低下,很大程度上成了弱风扶柳的依附品。

    还好现在的大明尚且保留了几分开国时的豪迈壮阔,没有让民间彻底堕落成三寸金莲的模样。

    “织布厂开起来后,你去周围看看,有没有家里妇人愿意进厂干活的……记住,不要缠足的女人!”

    “抓紧时间去收棉纱和其他的东西,孤要在两个月内,把顺天府一带的布匹市场给吃下去!”

    朱见济跟人吃完了饭,又视察了皇庄一圈,留下了几句话就走了。

    虽然有心扭转不良社会风气,但他知道这不是异想天开就能做到的,起码要有时间有基础去办。

    他让景泰帝下一份禁止缠足的圣旨就能搞定这玩意儿?

    只怕不少人都当皇帝闲着没事放屁呢!

    女人就是拿来玩的,不按着他们的心意搞,那玩起来有什么意思?

    如果动用强权,那朝野也会议论纷纷,觉得皇帝不差人当官打战,反而把精力放在给女人穿大鞋上,八成是疯了。

    于是朱见济目前能做的,就是保证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出现这种陋习。

    等回宫了见着伴读天团,朱见济也要跟他们说说这事,让他们别给家里的女人缠脚。

    随后,朱见济并没有返回宫里,而是转去了另一个地方——

    朝阳门外十里左右,那里是朱见济划定好的烧制玻璃的地方。

    早在皇庄建立之初,朱见济就着手让一些善于烧瓷和琉璃的匠人去了那边,目的是弄出来符合后世标准的玻璃。

    我要做明世祖

 第七十九章 需要鼓励发明

    在景泰一朝,大明的制瓷业是有了很大发展的,着名的“景泰蓝”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所以朱见济对被调用过去的匠人非常有信心,一开始就把自己还记得的玻璃配方拿了出去,并许诺了他们非常多的好处。

    虽然他自个儿是个纸上谈兵的摸鱼派,但架不住后世爆炸的网络信息多,而且朱见济能背啊!

    文科生别的方面也许拉胯到扯蛋,可背书却是傲视群雄的。

    就是每次哇派的两个护法,张懋和柳承庆拿着他给的小本子过来问为什么会这样的时候,朱见济只能笑而不语,让他们自己去琢磨。

    毕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