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51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51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加上考成法和新商税推广到南直隶,却有人打报告回来,说在那边推行不力,遭到某些分子抵制时,朱见济就明白,他真正的敌人来了!

    我要做明世祖

 第九十章 水泥路修起来了

    北京城这边,由于是天子脚下,官员们对于皇帝还是有尊敬和畏惧的,经济也没有东南那边发达,于是像商税这种法子,朱见济一吓唬,对方就乖乖的举手投降。

    但在东南沿海……

    朱见济的眼睛眯了起来。

    他对徐永宁语重心长的说道,“南方富裕繁华之地,容易出现枉法之人。”

    要是放任不管,不用等到明末,再过几十年他们就能整出来一个“国中之国”。

    毕竟历史书上这么记载着,

    朱见济前世也的确见到过类似的集团。

    “你这次过去,是要给孤做件大事的!”

    拍拍徐永宁的肩膀,朱见济让他弯下腰与自己平视。

    听起来像是件大事。

    好在徐永宁就喜欢搞大事!

    “殿下要我做什么?!”他迅速的换了副表情,犹如正经起来的二哈。

    “简单,帮朝廷搞搞宣传就好了。”

    这话说着顺口,

    但做起来,其实还是很难的。

    在圣旨传下,北京对于南方的控制还比较强硬之时,南京那边的家伙仍旧阳奉阴违,拖拖拉拉的不给你搞定,足以见得某些团伙有多厉害。

    要成功的收上东南的商税,可不能学朱见济那样吓唬江渊。

    徐永宁年轻气盛,也拿不住对面。

    所以硬要上,派去的人八成得被掰弯,不是走上邪路,就是走上死路。

    只能曲线行驶,弯道超车,对着南京那边的家伙拉一派,打一派,扶持一派。

    “到了那里,你打出朝廷的旗子,尽可以放肆的做……为孤找找当年靖难被削除爵位的功臣后裔,他们是能帮你的。”

    徐永宁的身份是个利器。

    一家南北二国公,这名头实在是太响亮了,即便徐永宁还年少,可身上的光环无法让人真把他当成一个普通少年郎。

    原历史上,汪直掌管西厂的时候,也就十六岁呢!

    徐永宁本人也是个脑子灵活的。

    虽说平日一副二哈样,但只要遇到关键问题,他总能打开智商阀门,化身镜片反光的柯南。

    而且二哈的执行力是不容置疑的。

    朱见济很看重徐永宁喜欢打抱不平的特质,这在权贵之中非常少见。

    再加上跟着六率摸爬滚打,徐永宁的体格已经健硕起来,不用担心他会在南方突然落水,最后不治身亡。

    “这事有难度,我喜欢!”

    徐永宁又被朱见济拉着嘀咕一阵,在明白自己要去折腾谁后,终于展颜大笑。

    “那再等一段日子,殿下给我把东西都准备齐全了,我就动身去南京看我叔叔去!”

    朱见济也在背后为他加油。

    因为他很清楚,要动东南老爷们的蛋糕,这牙口得多好。

    好在他已经在磨牙了,就不知道这口乳牙什么时候能换成更坚硬的恒牙。

    朱见济舔了舔牙床,那里正空缺出个牙洞。

    就在昨天,他门牙掉了。

    这是个好事。

    因为换牙意味着,朱见济正在迅速的长大。

    杭皇后很隆重的把好大儿掉下的乳牙着人保存起来,当作纪念。

    景泰帝也好好嘲笑了儿子一阵,替朱见济给文华殿那边请了假。

    儿子嘴漏风了,那再去读书,多让人看笑话?

    朱见济对此只能磨着自己的牙根,期待能快点长出来满口利齿。

    ——————

    而整个五月,门牙掉落的朱见济基本上就是在攒钱方面打转。

    他的瓘玉局做了不少玻璃出来,只是好的先拿去制造望远镜了,剩下的则是被小太子送给了景泰帝他们。

    景泰帝对这种透明琉璃非常喜爱。

    他本来就爱好漂亮玩意儿,除了美人,精致的陶瓷也在景泰帝的收藏行列中。

    更别说这还是宝贝儿子送给他的了!

    于是景泰帝特意让人把那个玻璃球做成饰品,佩戴在身上。

    胡滢和于谦王竑这些上了年纪的,则是得到了一副老花眼镜。

    三人对此啧啧称奇,欣赏完好久没见过的清晰世界后,随即又担心上了太子沉迷奇淫巧技的事。

    东宫那边推出了车马行和布业,现在又有玻璃问世……

    太子是不是在这方面,用多了心思?

    好在朱见济跟好爸爸都不关心这种问题,只是随口用“太子还小”的理由敷衍过去,让他们专注自身。

    今天的任务做完了吗?

    卡有没有打好?当这么大的官是不能缺勤的!

    太子每天上朝,忙里偷闲给你们弄了个礼物,竟然就操心起了这种小事,果然还是工作太轻松了!

    于是几人闭嘴,看着小太子精神满满的上朝开会下指令,也放弃了劝谏的想法。

    小太子的爱好显然是在“衣食住行”上面,总比宣德皇帝喜欢斗蟋蟀的好吧?

    再过不久,

    朱见济此前令人规划好的道路开工。

    被招收过来的工人们都聚集在施工场地,不解的看着用大号的四轮马车拉过来的一袋袋灰。

    “搞什么东西?”

    周大福看着管事的让人把袋子里的灰倒出来,聚成一堆再掺上细沙,倒上水,最后成了一种粑粑状的玩意,疑惑的摸头。

    他跟其他做工的都是京城附近村子的人,因为太子殿下规划的路正好连通了他们村跟城里,于是被征调过来修路。

    这本来是一件让村民很不满的事。

    因为再过不久就要到收麦子的时候了,这紧要关头把人拉过去修路,那粮食让它烂在地里?

    好在朱见济已经安排好了运送水泥的事,工人们只要待在固定地点“玩泥巴”就好,而且还会给他们发工钱和承包伙食。

    收麦子的事也不用着急,

    研究小院里奉行小太子“以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最近正好弄出来了一种新式的收割工具,是将传统的钐镰改进,让其变得更灵活省力且精巧,还加了一些防护措施,不至于轻易的伤到使用者。

    这样老人小孩都能放心的用。

    除此之外,还有打谷机的问世。

    在朱见济不留余力的鼓励和提供金点子的情况下,研究小院里的人终于给他整了个大家伙出来。

    要说技术难度,打谷机无疑是要比纺纱机高出不少的。

    可也许是华夏民族的天赋使然,在关于种地这件事上,技能点天生就很充足。

    别的东西还要“俺寻思”一会,种地的东西做着做着就给它升级了,连想都没多想。

    于是当朱见济得知手动打谷机都被搞出来的时候,心里的激动怎么也抑制不住。

    而好东西,是要拿出来分享的。

    东宫下令,为了弥补农忙时节把人抓过来修路这事,参与了水泥路修建的几个村子,都能从皇庄农业管理处低价租用新式镰刀和打谷机。

    其中镰刀已经提前发放下去了,租金可以之后补上。

    关于皇庄那边吹得神乎其神的新农具和太子政策,周大福他们对此倒不怎么怀疑。

    周家村靠近昌平县皇庄,知道那里的农户是怎么个活法,平常也羡慕他们能给太子当长工。

    皇庄里的农户们有空也会出来交流交流,顺便在不经意间显摆一下自己“鸟枪换炮”的幸福生活。

    加上有德云社的宣传,所以直隶地带的老百姓都知道小太子是个可以托付信任的神奇儿童。

    这也是周大福纠结许久后,和老婆睡完一觉后,决定过来打工的原因。

    信任是一种很玄乎的东西,

    它看不见摸不着,偏偏又能让人在连面都没见过的情况下,选择服从对方的指挥。

    这是朱见济用了半年的投入,才培养出来的一点民心。

    我要做明世祖

 第九十一章 江南又有灾情了

    前世作为一名打工人,朱见济很多东西都是靠着做文科生时期死记硬背来的,真实的行动水平可能连网络键客都比不上。

    但朱见济有身份加成,有丰富的理论,更有一个伟大的意识——

    人民很重要。

    要让百姓站在自己这一边。

    他们帮谁,谁就会赢。

    “开工!”

    管事的人一声大喊,工地上的人都动了起来。

    扛水泥的扛水泥,铺路的铺路。

    在提前分好任务的前提下,被征调过来的民夫很快就把一截路面给粗粗铺就。

    “这泥巴糊上去有什么用?我看还不如我家里修房子夯土来的痛快!”

    “你哔哔赖赖干嘛?这是朝廷下的令,他要咱们怎么干,咱们听话就是了!反正给你发粮食吃!”

    回话那人趁着劳动的空档,抬手摸了下鼓鼓囊囊的衣兜,里面正塞着几个肉馅的包子,他没舍得吃,打算拿回家给老娘孩子尝尝。

    这年头,吃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常识归常识,当辛苦一天的工人被喊过去开饭,见识到碗里的肉块后,傻眼了。

    他们本以为最开始发的肉包子,是为了给人安心才出的大手笔,之后顶多吃个素的,谁知道早上一肉,晚上还有一肉?

    只是猪肉换成了鸡肉罢了。

    “这是农庄自己养出来的鸡!养的太多,里头的人都吃不完,拿出来给你们宰了!”

    也有农庄里头的青壮加入了这次修路活动,此时正捧着饭碗,对着那些不敢下筷子的同伴暗戳戳的凡尔赛着。

    “太子心善,真是个好人!”

    民夫捧着碗给朱见济发了张卡,然后狠狠嘬了口炖烂的肉,“这鸡肉真肥!”

    “那必须的,听说太子特意差人翻了老多古书,找出来了养地龙的法子,现在皇庄的鸡都是天天吃肉的!”

    朱见济是个很注重民生的统治者。

    他天天吃撑肚子,自然也想手底下的人能吃好一点。

    而且他在建立皇庄之初,就发下宏愿,起码让人能每天吃上鸡蛋。

    所以在种田暂时结束后,就为他们建立起了养鸡场——

    本来是想养猪的,谁知道朱见济在稍稍了解了下此时的猪种后,无奈的宣布放弃。

    因为在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前,后世常见的大白猪并不存在于华夏大地上。

    中国本土猪种是比白猪出肉率更低,养殖成本更高的黑猪。

    这显然不是农庄模式推广后,正常老百姓可以随便养起来的。

    于是权衡利弊,朱见济最终还是走上了石亨的老路,去养鸡了。

    母鸡会下蛋,而鸡蛋对于底层百姓而言,是最容易获得的高品质营养品了。

    而且朱见济前世除了赶潮流背过“母猪养殖手册”外,还看了些“做鸡要注意的几点”的书籍,其中便有养蚯蚓当饲料的法子。

    每天吃肉的母鸡成长下蛋都很快,农庄里的人也能在朱见济有意缩减补贴的情况下,时常开荤了。

    等六七月份收割了田地,计算一下亩产情况,基本就能让农庄人口自给自足。

    只能说,

    农庄能在半年内有如此巨大的变化,除了东宫那边努力发挥钞能力外,知识这股神秘力量也发挥了不少作用。

    “真好,不知道我这边什么时候能过上你们的舒服日子。”

    周大福真心的向往着。

    他们家人多,平均下来生活质量也差。

    除了他作为老大勉强去了媳妇,他弟弟六福、万福都还打着光棍,要不是之前有个整风运动抓了不少流氓和会所菩萨,周家的两个小老弟差点就忍不住摸去红灯区了。

    他妈因为生的多,早早就死了,爹前些年被骑马驰骋的贵人撞断了腿,得靠儿子孝顺才能活。

    所以周大福这个如父长兄,压力非常大。

    他趁着农闲,有时候会去周边地方做货郎买点老婆做的小玩意儿,也算是亲眼见证皇庄建立的。

    现在的周大福只恨自己老家离得远,当初没被皇帝划到圈圈里去享受太子给予的福报。

    “会的,我听管庄的公公说,太子以后会把农庄建的到处就是……”

    是吗?

    真令人期待呢?

    周大福啃着鸡肉,舔干净了碗里最后一滴汤汁。

    两三天后,水泥路修的初见成效。

    民夫们起初还在怀疑这软塌塌的灰泥巴怎么凝固呢,也担心真的跟黄泥一样,干了就脆成渣渣。

    结果没想到,只是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有了形状,随后有人大胆的上去踩了几脚,只觉得结实平坦。

    寻常的道路,被人马来往的多了,就容易被压力破坏表面,但这条新的小路却一副“很能抗压”的样子。

    水泥这种神奇的东西终于让人意识到它有多方便。

    周大福他们也啧啧称奇。

    照这样的进度,他们收工的时候指不定还能赶上抢收麦子呢!

    朱见济听说了工程进度,也很高兴。

    只是他还没高兴多久,就有个坏消息到来——

    湖广衡州府来奏:去冬至今春,雨雪连绵,兼以疫疠,本府所属一州八县,百姓死一万八千余人,冻死牛三万六千余支。

    京师要员为此震怒!

    “孤记得,之前令人去南方诸府赈灾,除了以工代赈安抚民生外,还让他们谨防大灾之后有大疫之事吧?”

    内阁中,朱见济坐在高凳上面,脸色有些严厉。

    景泰帝听说了这样的大事,也一改此前放羊摸鱼的态度,跟着儿子一块来到内阁,询问大臣。

    父子俩此时都用一张冷脸对着诸位阁臣。

    高谷自然要为自己辩解。

    “当初臣等的确依太子所言,遣民工赈,并且将东宫所引发的赈灾防疫之册,通晓其余受灾之地,严令其莫要一事平一事起!”

    “返程之前,臣也曾与王竑一同巡查诸府,见得地方灾情稍稍平定,方才述职京城。”

    “那衡州府是什么情况?”

    朱见济愤怒的捏住了腰带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