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57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57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趁着这等好日子,儿子想为父皇献上一份礼物!”

    景泰帝期待起来,“那青哥儿尽快把东西拿出来吧,为父可还记得你当初的话呢!”

    皇庄开起来的主要原因,不就是朱见济的“孝心”吗?

    朱见济由此让早就准备好的宫人,端着巨大的沙盘和地球仪上来。

    沙盘上面的各种模型都是特殊制作的,或陶或瓷,还有玻璃磨成的沙子堆积,通过火药微微烧制后,精致的模型被固定起来,不容易散开。

    这也让整体的重量增加,更别说沙盘呈现的,还是大明的大体疆域。

    所以光是一个长宽十余尺的大方盘,就得让左右各五位宫人抬。

    地球仪那边却是方便一些,毕竟一个空心的木球总归不会重到哪里去。

    “这么大?”

    “究竟是何物?”

    收到儿子新年礼物的景泰帝很高兴。

    虽然他不知道这玩意是什么鬼,但还是很给朱见济捧场。

    “此乃我大明所统九州之地!”

    “这是寰宇之内的景象。”

    朱见济指着沙盘和地球仪给好爸爸做讲解。

    此话一出,引起了家宴里的各位皇族惊叹,都伸着脖子,企图给自己开开眼界。

    当然了,在这样开心的时候,没有谁会傻到怼太子一句“天圆地方”的话。

    皇帝和太子显然是一体的,他俩说啥就是啥。

    反正在中华古代典籍里,不也常说“天地混沌如鸡子”吗?

    区区小事,不必计较。

    我要做明世祖

 第一百零一章 太子当为此处天子

    “原来我家天下,长的是这般模样……”

    景泰帝凑近沙盘,低头张望。

    “这里应当是直隶……这里是南京所在。”

    由于制作的难度不小,朱见济只让人粗粗的把大明诸省划分和首都所在给标示了出来。

    景泰帝的文化水平也不高,还是第一次看这么立体的地图,能迅速接受且认出大体的省份已经算好的了。

    朱见济上前,为景泰帝指认其余的地区。

    “原来我大明有这么大的地方!”

    见识完自己统治区域的景泰帝又飘了起来,心中生出万丈豪情。

    天下之大,尽在掌中!

    这么庞大的帝国,世间还会有谁是对手?

    大明,当真是天下无敌啊!

    “这件东西深得朕心,青哥儿果然是最好的!”

    景泰帝揽着儿子的肩膀,充满骄傲的说道。

    其他的王爷还在看着沙盘,没有从惊讶中恢复过来。

    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的了解到自己所在的国家长什么样子。

    在宣德之后,包括景泰帝在内,大明的皇族们很多都是五谷不分的贵人,更别说大明疆界了,顶多听讲课的老师提上一嘴,随后忘到脑后去。

    因为从他们这一代开始,基本上和民间是隔开的,皇帝在宫内,亲王在地方被当成猪养,没有下乡的机会。

    而从太宗到宣宗,都有些地方上生活打仗的经验在身,属于了解民情的统治者。

    等到土木帝上台,一个小娃娃长于妇人之手,自然也就跨了下去。

    景泰帝也就通过今年跟儿子交换信息,对民间情况多了几分清醒的认知。

    他跟着亲戚们,一起对沙盘啧啧称奇,偶尔还伸手摸一把,感受下那莫名的,从云端俯瞰众生的神奇感觉。

    美中不足的是,这沙盘对地域划分不够详细,让王爷们连自己的封地都看不到。

    等他们释放够了自己的好奇心,景泰帝才把目光挪到旁边用一根细长坚挺的铁棍支愣起来的木球上面。

    “这个地球仪又是做什么的?”

    青哥儿把它跟沙盘一块放出来,那肯定有其他深意!

    “这个父皇看了就明白了!”

    朱见济恶趣味的笑笑,等着看景泰帝被震撼到的表情。

    他拉着好爸爸来到木球前面,拨动几下。

    地球仪很顺畅的转动起来,上面用不同颜色矿石填充好的地形也随之变化,最后将“大明”摆动到景泰帝眼前。

    木球上面的各种版图除了颜色不同,朱见济还让能工巧匠们在上面刻画几笔,突出了山脉江河,让它变得和沙盘一样的直观立体。

    景泰帝凑近的瞧瞧,发现直面自己这边的一块颜色图形有些眼熟。

    好像……

    是大明?

    景泰帝给了儿子一个好奇的眼神。

    朱见济点点头,指着地球仪上的大明疆域给好爸爸介绍道,“古人曾经说过,天下有大小九州之分……”

    “我在梦里,曾经被太宗带着骑乘天马,飞跃江河湖海,游览了大九州一遍,只是当时过于讶然,也想着等地球仪做好之后,和父皇一块赏阅,就没有多说这事。”

    太宗皇帝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朱见济对此已经非常熟练了。

    反正他脸大皮厚实。

    实在不行,就说太宗又托梦了,自己这个隔了好几代的孙子可让他喜欢了!

    只可惜朱见济对世界地图并不是太熟悉,让地球仪上的地形地貌有些不符合实际,那些国家的疆域更是他按照脑子里浅薄的印象胡乱画的——

    除了像奥斯曼帝国这种体积庞大且地标明显的国家还算有几分真实,西方那种乱成一锅粥的地方,就不值得小太子多费脑子了。

    能在地球仪上面给他们用颜色标记一下,显示他这个国家存在,已经是朱见济给面子了。

    以后西方诸国能不能保存,那还两说呢!

    “当真神奇!”

    景泰帝对儿子的话深信不疑,对着地球仪再次探索起来。

    首先是震惊于“大九州”的广袤和脚下大地是个圆的。

    好在此前知识不充分,现在景泰帝接受起新事物来,反而非常顺利。

    旁边喜欢读书的王爷就不行了,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地球仪,跟中了邪似的。

    景泰帝凑过去,还没来得及转动去看下世界另一面的样子,就被大明和瓦剌的版图给下了一大跳。

    大明占地广阔这是自然的,毕竟开国皇帝朱太祖实在是个前所未有的猛人。

    瓦剌作为草原民族,驰骋地广人稀的北方大漠,颜色覆盖的多一点,也有道理可言。

    可为什么京城和瓦剌隔的这么近?

    从这个地球仪上看,瓦剌走两步就能到大明京都了?!

    景泰帝为此悚然。

    只是通过地图,他就深刻意识到了打击瓦剌的必要性。

    此前的北京保卫战,他是惊慌失措的,只知道都城被瓦剌围了,后面才得知一些相关事务。

    但纸面上的消息太过于飘渺,仍然让大明天子觉得自己和瓦剌相隔遥远,位于两个世界。

    现在,

    景泰帝恨不得直接把瓦剌的版图从地球仪上抠下来,扔到用蓝色标明的大海里去!

    太近了!

    原来老祖宗说的“天子守国门”,是真话,不是吹牛皮装逼啊!

    难怪他老爸宣德皇帝在位时还有人念叨迁回南京,这距离的确让人担忧不已。

    不过比起自己老爹和老哥好的是,景泰帝在意识到大明京城的位置有多离谱时,第一反应不是迁都拉开和边境的距离,而是去打击瓦剌这个敌人。

    他就是依靠保卫北京这个大功劳,能理直气壮的坐上皇位的。

    所以定都北京是他的“天命”,岂能轻易的搬走?

    景泰帝手指压住代表瓦剌的青色区域,拿指甲去抠它,企图通过降维打击来解决问题。

    “父皇可别把地球仪给弄坏了,这是儿子的心血啊!”

    朱见济阻止了好爸爸无聊幼稚的举动,哭笑不得。

    景泰帝这才放开了手,放松心情转移视线,让儿子继续给自己讲解其他颜色代表了哪些地方。

    “土黄色是西域……”

    “绿色是泰西各国……”

    朱见济把地球仪自东向西的慢慢转,逐个说明。

    “西域是我汉家遗地!”

    大明天子看着“大明”旁边那一块也不小的地方,忽然开口说道。

    想要!

    朱见济顿时意会,“的确是汉唐故地……我大明能收复失落数百年的燕云,自然也要让此地重归华夏!”

    景泰帝满意的点点头。

    反正他现在喝了酒,先潇洒了再说,也不去考虑打西域需要花费多少精力了。

    然后又惊叹于大地另一边的奥斯曼帝国,“此国如何?怎么领土看着和大明相近?”

    这个不好,

    大明无论如何也要是全方位的领先啊。

    “此乃突厥和当地蛮夷混种所建之国,粗鲁不堪,尚绿色。”

    朱见济指着地中海附近的地盘,跟景泰帝说起了相关情况,以及传说中的罗马。

    “原来这个地方之前就是古人口中的大秦国所在。”

    景泰帝听完扼腕叹息,“此等文明开化之地,竟然被蛮夷给破灭了……”

    这样的伤痛,就跟当初蒙元灭南宋一样,很让人感同身受。

    “不过天下如此之大,也是我等从未想过的。”

    朱瞻墡长者之风,震惊完了后最快恢复冷静,捻着胡子感叹道。

    诸位王爷随后更是借机吹捧起朱见济的博学多才,以及太宗皇帝在天有灵,死了这么多年还惦记着马踏寰宇。

    今日太子抬出的这两样,都有些突破他们的正常认知。

    但还是先前的原因,赵高都能指鹿为马,小太子当然可以指着大地说它是圆的。

    谁让王爷们的身家性命全都捏在皇帝手里呢?

    从皇权角度来说,杀亲王比杀大臣还要轻松。

    景泰帝跟着沾光,毕竟有其子必有其父,定然也是先祖认可的有为之君。

    “来人!”

    将地球仪和沙盘赏阅完毕后,景泰帝忽然大手一挥,发出召令。

    “昔太宗永乐之时﹐命人纂修《天下郡县志》﹐然书未成。今日我大明昌隆,应续先人之志,再修此书!”

    “书名便换为《寰宇通志》,记录大明各地郡县行省和都司……”

    “另再附录域外之国,统写日本、西域、朝鲜等国之概况!”

    “朕为大明天子,等到今日才明了治下九州是何模样,天底下也不知道有多少不解山川地理之人。”

    “书成之后,应当刊印分发,晓喻天下。”

    景泰帝显然是被酒精激发出了一些豪迈之情,一通命令下来,根本没有给人反驳的机会——

    在封建时代,地理水文都是属于需要保密的东西,你把它宣传出去了,别人造反攻城不是更容易了?

    皇族长者朱瞻墡想要开口劝谏一下,结果景泰帝拉着儿子就指着沙盘说道,“吾儿日后便是此处天子。”

    然后他又一指地球仪,“再日后当为此处天子!”

    “青哥儿要好好勉励之!”

    我要做明世祖

 第一百零二章 北方的宣府

    宣府大同一带。

    年末时节的大明北境已经很冷了,但是比起往年的情况,今年还算好一点——

    因为皇帝下令,给戍守国门的士卒分发了新的棉衣!

    在大明的卫所制度下,很多方面的支出,是需要当地卫所自己出的。

    因为卫所士兵是“半兵半屯”的,卫所本身是有收入的,所以节俭的太祖高皇帝也很少给他们发工资。

    你家里有田地,怎么能再问朝廷要钱呢?!

    基于明初这种制度,朱太祖曾经非常骄傲的喊出,“朕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钱!”

    当然,历史发展到现在,这种自给自足的军队模式也遭到了破坏。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保持原来的模样,一心一意的按照朱太祖定下的规矩走。

    特别是随着卫所制度的崩坏,士兵手里的田地要么被上官和当地豪强占领,要么就是因为繁衍后代过多,被分割的一点不剩。

    于是戍边士卒的生活水平也跟着降低,还得时时盯着对面的恶邻居,生怕他又跑过来,抢夺自己手里面本就不多的口粮。

    越靠近边境,这种担忧的心态更明显。

    而对此前的宣府大同等地来说,这种问题是不明显的。

    因为出了他们这儿往北,大明还有很多地盘和卫所,蒙古人的弓箭无法直接射到家门口。

    可由于宣德时期实行了战略收缩策略,废掉了不少更北边的卫所,让大同等地慢慢的成为了边关。

    所以等到正统十四年,大同的士卒们可以见识到“叫门天子”的绝代风华。

    景泰初年,边疆士卒的待遇也不太行。

    因为穷,一直没有改变过。

    好在今年财政困境稍微缓解,商税给国库氪了一大笔金,朱见济在玻璃产量有些提高后,也的确给徐永宁补全了体面,给了南京三家权贵的代理权,顺便让他们狠狠出了笔钱。

    种种搜刮,然后在东宫计算机们努力的核算分配下,转变成为各种物资,被运来边关。

    方瑛作为当世名将,人品还是有所保证的,再加上皇帝派遣了太监监军盯着,还有东宫最新一批的会计随同而来调度,让这批物资最大可能的发放到底下士卒手里。

    有钱,

    有粮,

    有棉衣。

    虽然过了年可能就要打仗了,但士卒们还是觉得很满足。

    “阿剌知院有回信了?”

    方瑛和宣府巡抚李秉在大堂里对坐,商议着开春之后应该要做的各种事项,等听到来人传报后,惊喜的站了起来。

    李秉也非常吃惊,随即感叹道,“没想到瓦剌之中果然出现了如此巨大的裂痕,竟然使得阿剌知院这等人物也反对也先了。”

    他本是反对景泰六年开边出击瓦剌的,因为土木堡之后,大明边关残破,急需恢复。

    自景泰三年巡抚宣府以来,李秉就开启了嘴炮模式,疯狂弹劾当地贪赃枉法的人物,又招收流民过来开垦田地,将破败的宣府迅速的整顿一番。

    可以说,景泰朝的大明国势恢复,都离不开这种踏实能干的官员。

    也正是因为从中央到地方,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