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56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56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李贤更加主动加班,差点就要住在军器局了。

    他虽然不懂火器制造,但很能调度军器局的各种事务,为匠人提供最好的待遇,避免有着急性子的人没日没夜的研究,最后为国捐躯。

    李贤这个门外汉都能看出燧发枪的妙处,浸淫多年的老匠户怎么可能看不出。

    某些走火入魔的都快抱着图纸喊老婆了。

    我要做明世祖

 第九十九章 大军开拔

    “反正若一切顺利,那蒙古就不成问题了。”

    “到时候父皇得听下我的主意,大方一点给人封爵赏赐呢!”

    景泰帝差点就翻白眼了,“为父什么时候拆过你的台?”

    “臭小子,胖了几斤,说话都不客气了!”

    “喵喵喵!”

    听到某个敏感词的大猫也叫了两声,把帝后都逗的发笑。

    朱见济尴尬的想去薅猫毛,让它认识下大明储君的脸面是不能随便蹭的。

    结果那猫早就预料到这胖子的举动,挣扎着从杭皇后怀里下来,抖着浑身肥肉跑去一边藏起来了。

    朱见济看着这猫浑圆天成的背影,藏到花丛里都难以掩饰,总算生出了一些减肥的想法。

    十月份中旬,一切准备妥当。

    方瑛被拜为大将,北上宣府统领这次出征事务。

    可惜的是,即便在太子和直属上司的密切关注下,燧发枪终究没能在大军开拔之前弄出来。

    因为在研发后期,大部分的匠人都去为军队配置火铳去了,毕竟这是大明军工厂最熟悉,制作起来也最顺手的火器。

    比起还是个模型的燧发枪,老版火铳制作起来更有效率。

    对此,朱见济也不逼匠人,因为打仗的确是当前最需要保障的事情。

    就连他自己都产生了战前焦虑行为,每天都要翻翻物资报表,确保自己没有落下什么。

    开春之后的主动出击,是验证朱见济这个前世键客行动成果的最好方法。

    他需要取得一个良好的战果,才能为以后的路子走出最自信的步伐。

    在京城的天气正式转凉,并且跳水式下滑后,大军包括东宫的三百猛男,聚集在了京城郊外,接受皇帝和百官最后的检阅。

    这是一个在正统朝之前很常见的场面。

    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曾经在包围孙家事件中发挥出巨大威慑力的猛男团。

    百官们看看队伍中最强壮最有精气神,而且队列最赏心悦目的六率,又看向统领训练他们的东宫率长。

    朱仪骄傲的站在小太子身边。

    虽然操练方法是太子定的,可这些人的确是朱仪亲手带出来的兵。

    他很高兴能在这种场合下,得到他人赞许的目光。

    景泰帝作为皇帝,亲自勉励了带队的将领几句。

    其实像这种事情,他完全不需要做到这般程度,景泰帝提出出城送行的时候,也让官员念叨了几句。

    但没办法,

    这事儿是太子提议的,东宫六率都跟着出去了,以皇家的慈父孝子水平,景泰帝不可能不帮儿子把体面做好。

    “那你日后的仪仗怎么办?要不要操练一支新的率队?”

    花费一点时间结束了体面活动,景泰帝又担心起了儿子的日常。

    他当然清楚朱见济又多能跑,还动不动去郊外的皇庄视察。

    没有足够的安保队伍,太子爷的威风和安危怎么办?

    “要不直接让宋兴去你那边听用吧,你带着禁卫走。”

    景泰帝知道宋兴这个禁卫军长官跟太子走的有些近,算是踩着正常君主的红线跳舞了,但他本人一点都不着急。

    他的青哥儿这么好,怎么可能做坏事?

    而且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宋兴的身体就越来越不好,时不时的告病请假,已经是负担不起巡视整个紫禁城的工作了,应该要适当给他减轻一些工作压力,主职可以交给副官。

    “好,我听父皇的!”

    朱见济点点头。

    他也没多大动力去训练新一批的六率了。

    因为他攒下来的钱很多都转成了战争资本,剩下的顶多再养一两百个猛男。

    可这么些人当成卫队,又有些少了,干脆依好爸爸的意见,调动禁卫军来东宫,省点开支。

    反正在六率组建以前,都是这么干的。

    只希望大同宣府那边的事务顺利展开,不要让小太子赔了本。

    朱见济把马车的帘子拉了拉,让外面的冷风别吹进来。

    ——————

    “我要去惩奸除恶!”

    “这是你说好的!”

    徐永宁在东宫里继续驴打滚,嚎的柳承庆和张懋都躲着他走。

    自打徐永宁从南京回来后,他就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思索。

    为什么他在北京和南京遇到的人和事会有那么大的不同。

    直隶地带的官僚们还算收敛,每当皇权出场,总会缩到一边给自己冷静一下。

    所以当出要建皇庄的消息一出,侵占了那边土地的权贵们自动退出,一点波澜都不给太子掀起来。

    结果当徐永宁试着和南京勋贵们聊聊附近田土归属时,后者一点都不带怕的,反而会得意洋洋的跟他分享侵占土地的经验。

    特别是谢家这种官宦家族,不仅私吞公田,还隐藏人口,让东南方的税收也慢慢缩减。

    徐永宁就问他们不担心东窗事发?

    对方哈哈一笑,摆手不语,但神情却透出一种“你果然年轻”的意味。

    皇帝都不在南京了,还有谁能管?

    轩輗的确是个清廉有为的能吏,可他年纪大了,又能做多久?

    官员是会被调任的!

    碰上厉害的他们就熬,等人走了,照样的潇洒。

    这种话让徐永宁非常震惊,然后尝试着去大街上“扶危济困”。

    想要从他手里拿好处的权贵们都让着徐永宁,当街被他抓住了,直接主动退去,暂避锋芒。

    这显然是在验证之前的对话内容——

    惹不起你,咱就躲着你!

    你能在南京待长时间?

    于是徐永宁冷静了下来,掏出裤裆里的小本本思索。

    他遇到了难题,小本本上的东西却无法给他解答。

    然后徐永宁就懒得待了。

    离开那天他叔徐承宗还依依不舍的拉着大侄子的手,暗示他一定要在太子面前多提提自己。

    魏国公会永远的跟皇家走!

    徐永宁当然应了,见到朱见济后除了转达南京老派勋臣的需求,以及商人们对玻璃的渴望后,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这种涉及三观的事情,朱见济也不好多说,只是认真跟小伙伴分析了一下什么叫做社会环境的影响——

    直隶,或者说徐永宁最熟悉的北京城周边,这是天子脚下,是达官显贵最大的聚集地。

    正统时期不说,景泰朝开始后,于谦等人就着手在清理官场中的烂肉了,时不时就有御史出去转圈,然后给皇帝递上一大份弹劾名单。

    直隶地带的考成法实行起来也是最严格的。

    在这种中央压力下,还敢在京城周边建庄子和高尔夫球场的,都不是一般人。

    比如说,朱见济这位东宫太子。

    南京却不同,能让人打滚的空间多了去了,待久了自然会膨胀。

    然后朱见济又推荐徐永宁多去旁边的底层里看看,再去判断和南京有何不同。

    短短时间内,准定国公自然是没办法总结出什么具体理论的,但也颇有感触,思想升华,意识到老百姓的日子都挺难过。

    像徐承宗等人一直担心的保住爵位问题,跟老百姓今天能不能吃上东西的担忧比起来,啥都不是。

    于是徐永宁萌生了“救济苍生”的伟大想法。

    可京城这个地方的确妖魔鬼怪多,他虽然有爵位在身,可并没有官职,权力是没多少的。

    好在他有个玩得好的小老板。

    徐永宁找到朱见济,表示自己这种好壮士在南京受的气已经够多了,不能在朱见济的地盘还憋屈。

    所以要“皇权特许”,让他可以当街打人,而且打击范围还得大!

    朱见济差点让他气笑了。

    不过他盯了徐永宁一阵,最后竟然真的点了头,把张懋和柳承庆都看傻了。

    我要做明世祖

 第一百章 太子给父皇的新年礼物

    “徐大哥性子那么急躁,让他出去……不会把人打死了?”

    柳承庆在事后小心的问太子。

    他倒也不是搞什么圣心争夺,背后说人坏话,而是真心觉得徐永宁这么能搞,生怕他弄出大事牵连了上东宫,让朱见济不好受。

    对比起张懋的实心眼和徐永宁的哈里哈气,柳承庆是最老成多思的。

    “你放心,老徐心里明亮着呢!”

    朱见济不在乎的笑道,“南京那边你是不晓得他给我做的多漂亮,年底财报总算是有底气给我父皇过目了。”

    目前的朝廷大政,在中上层面推行的还算顺利,因为这是监察机构可以探听注意到的地方,统治者偶尔动真格的翻翻资料,也能找到相关记录,不好隐瞒。

    但是更往下面去,基层有没有认真的去做,朱见济无法保证。

    他可是听说过后世所谓的“大小政府”之分的。

    皇权不下县,地方上面“乡贤”盘踞,那该烂的还是会烂,甚至还会让他们把朝廷大政变成盘剥老百姓的新方法。

    所以朱见济并不介意徐永宁提出的要求,他也希望能有人去下面帮自己打理打理。

    要把权力触角延伸到各处,这需要的是制度完善以及各方面的支持。

    朱见济此时是做不到的,但这并不妨碍他派人去清理一小撮人,把他们从“乡贤”的幻梦里揪出来。

    之前的整风运动搞了一下民间的流氓,过去几个月,听卢忠的报告,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乡野街巷之间又有夜踹寡妇门的事情发生。

    利用徐永宁这个活力过剩的,起码能给那些混账长长记性,让直隶地区的百姓能过个好年。

    又到一年末尾了,

    朱见济感慨着,拿出了东宫财报观看。

    之前的各种事基本上让东宫财政收支平衡,但还没有能实现他最初给出的承诺——

    他是要去赚钱孝顺好爸爸的!

    如今年底都快到了,要是景泰帝在家宴上随口一问,朱见济钱包空空如也,如何交差?

    好在南京的权贵们被徐永宁钓上来了一笔钱,让朱见济有了足够的结余为景泰帝准备新年礼物。

    景泰帝喜欢很多东西,是一个博爱的人。

    而针对如此人物,朱见济想给好爸爸送不少东西。

    比如说呈现出大明疆域的沙盘,还有一个地球仪。

    这才配得上景泰帝的天子身份。

    这两样东西要做的精细,除了要有各种资料打底和无数能工巧匠外,也是要钱的。

    因为要准备材料,还有给手下的报偿。

    在所有的时代,能够承载知识的物品,都有着高昂的价值。

    朱见济早就把这命令放了出去,工资说好了年底再给人发放,日常花销则是东宫负责。

    眼下,距离沙盘和地球仪的完工不远了,朱见济相信景泰帝看到这玩意儿的时候,会有多惊讶。

    有了剩余款项,太子爷也免去了可能会拖欠工人工资的苦恼。

    ——————

    年末,在跟随着景泰帝祭天和应付完臣子后,朱见济参加了好爸爸设立的家宴。

    在这场宴席上,襄王和赵王等关系亲近的王爷都被召唤进京,向天下宣告皇室的相处和睦。

    就连远在凤阳无法动弹的太上皇都被送了礼物,就是不知道何时能签收。

    “敢问太后为何不出来参加呢?”襄王朱瞻墡不解的问景泰帝。

    他是皇室里德高望重的老一辈了,血统也和皇位亲近,几年前的皇位争夺战中曾经被拉出来遛过好几次。

    只是这人谨慎,一直回避这种大事,等到今年继承问题尘埃落定了,才应了景泰帝邀约进京。

    在家宴上没看到孙太后,这让朱瞻墡担心是不是在太上皇被赶去凤阳后,皇帝开始苛待嫡母了。

    景泰帝和蔼的替他做出解释,“太后这些日子感染了风寒,又觉得胸闷不已,所以不想在冬日里多做运动,如今尚在仁寿宫休息。”

    “皇叔放心,此前朕与皇后太子已经去问候过了,一应物品也请去太后宫中,与她共享今日之乐。”

    在朱祁镇离开后,才从他人口中听到儿子直入凤阳,根本没有出现什么“一呼百应,云集影从,重返京城夺位”的事情,孙太后后知后觉,终于明白自己这是被人骗了。

    她去找兴安,又被人告知那老太监早就退休回老家享福了,于是一怒之下,捂着心口大哭大嚎,闹腾了一个来月,最后才勉强平静下来。

    她儿子怎么能去凤阳那种穷地方呢?

    越想越气的孙太后在秋冬换季的时候真病了一场,直到现在都提不起精神。

    像这种景泰帝举办的家宴,她直接撂挑子不给体面了。

    好在其他人机灵,没有去多嘴。

    朱瞻墡也只是出于对嫂子的关心问了一句,得知景泰帝此时对孙太后还是很客气后,也不再多管,只当自己是来蹭吃蹭喝的。

    饭后,大家都稍微放开,喝上头的景泰帝拉着襄王朱瞻墡说起了过去的故事,重点还在感慨自己的命途无常,以及祖宗庇佑,让他当了力挽狂澜的大明皇帝。

    朱瞻墡听了,尴尬的差点用脚趾头给紫禁城抠出三室一厅,生怕景泰帝这是在暗示,当初太上皇被俘虏后,自己曾经被提名过皇帝备选的事。

    可别大哥才走,景泰帝就要对叔叔下手了。

    朱见济在旁边喝着奶,笑着看老爹跟人唠嗑。

    反正家宴之上没有外人,说着体己话也不怕被有心人惦记。

    等到景泰帝冷静一些,放过出了不少汗的襄王后,朱见济才插嘴一句。

    “趁着这等好日子,儿子想为父皇献上一份礼物!”

    景泰帝期待起来,“那青哥儿尽快把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