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55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55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真他娘的有钱。

    这可不像京城里的年猪,

    南京已经变成了养猪场。

    如果朱见济够野蛮也够缺钱,给个机会他也想过去割割草。

    等打完仗再说!

    他把徐永宁的充满了废话和指责的报告放下,给对方写信让他别太着急,继续对着底层做好宣扬工作,为日后的行动打基础。

    关于南京士绅的钱,能搜刮就搜刮,不行也不必强求,反正以后都会是朱见济的。

    有机会莽就挥拳头,但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暂时伴读天团没了一个成员,那剩下三个怎么打麻将?

    朱见济现在还不想去斗地主。

    ——————

    “两位爱卿近来如何?”

    处理完了烦心事,小太子召见了方瑛和宋诚。

    这两位来到京城后,便常来东宫和团营,和不久后带领的军队进行磨合,同时也拿东宫开发的各种装备练手。

    宋诚跟起初的方瑛一样,对着小太子磨人制作出的望远镜和长弓惊叹不已。

    “万事俱备,只差去边关了!”

    两人回道,语气里自信满满。

    他们亲眼见证了今年各种物资的储备,以此时朝廷对出击瓦剌的认真,相信大部分能拨到军营手中,后勤有足够保障。

    而土木之变说到底,只是中上层扑街惨重,底层士兵的战斗力还没有被磨去。

    只要领导层得到补充,那么战力可以迅速恢复。

    朱见济要的就是这样的底气。

    “也先在瓦剌的名声越来越不好了……”

    他坐在高凳上面微笑着把最近得来的边关情报告诉这两位。

    自打也先自称可汗,号称重建蒙元,就在蒙古地区大搞独裁,并且对黄金家族的人进行绞杀,让原来的蒙古首领们很不舒服。

    就算是来明蒙边界市集进行物资交易的蒙古人偶尔也会对也先的行为念叨两句。

    以小见大,

    瓦剌内部爆发火并的时机不远了。

    “两位,来陪孤看一下这份地图。”

    朱见济让方瑛和宋诚上前,拿出了一份边关形势图。

    这是他让翰林院的那帮文化人翻阅了大明至今边关的情况,再用现代地图的绘法弄出来的一份——

    用的还是竹管笔,比用毛笔画的更加清晰明了。

    “宣德废弃开平卫后,大明边关便缩至独石堡,及至正统,又退几分。”

    “孤近来读六国论,知晓了一个道理,便是步步后退者,必亡。”

    “今时今日,瓦剌边境与大明京都何其之近?而大明与辽东又何其之远?”

    “所以殿下,是想收复故地,伸大明之腋?”方瑛意会,

    “确实!”

    就这么点的地方,难怪到嘉靖年间,蒙古人还能来京城打转。

    而且大明目前没有西域,如果再损失辽东,那版图就无法去嘲笑大宋了,更别提远迈汉唐。

    朱见济的目标,可不仅仅的是“国泰民安”。

    “太宗当年就说过,‘欲平蒙古,惟守开平、兴和、宁夏、甘肃、大宁、辽东诸卫’。蒙元残害中原,与我华夏亦有九世之仇,不得不报!”

    “但陛下与孤想要成就此番事业,还得有劳诸位将军!”

    朱见济肥手一挥,对方瑛宋诚勉励道。

    两人自然应下。

    并且保证愿意为了大明辉煌的未来而贡献一切。

    其后数月,朱见济都没有多余的大动作。

    因为他已经花费半年把种子种下地了,能长成什么样子,还得靠底下人自己。

    小太子仍然跟着他的好爸爸一块上朝理政,时不时去视察一下皇庄事务,看下有没有新的发明出来。

    纺纱机还是没有影子,但在飞梭的作用下,京城的布业市场已经被东宫集团狠狠咬下了一口肉,不少原来做布匹生意的,都在皇庄布业低价的倾销之下,被逼的降价,或者转去其他地方开辟新市场。

    这导致江渊大学士每次看到朱见济时都一副难受的模样,仿佛小太子是辜负了他感情的渣男。

    明明朱见济用的是正常的经济手段,又没有利用政治力量给人下绊子。

    也有人去找过太府寺要求他们调控一下布匹价格,不然一直降价会导致普通的商户破产。

    官老爷家里的铺子还能给自己保住碗里的肉,但没有靠山的个体户就很难受了。

    于是太府寺响应民间的要求,在把京城周边最新的布价登记了一遍后,又把一些撑不下去的个体户找过来开了个会。

    京城布业的第一次会议在东宫的精神映照下完美召开,在详实的调查表和胡安寿通情达理的劝说保证下,颤巍巍的在一份协定上面摁上了十八个红泥手印。

    他们同意加入东宫牵头成立的商会,接受皇庄布业的调动,各自出一些人手和地方,组建一个大规模的织布厂出来,而管理则是采用股份制度,谁出力多,说话就能更大声。

    东宫那边会提供技术支持,虽然提前说好了不会动用政治权力来搞不合理竞争,但会为商户那边提供第一手的市场动向。

    除此之外,新建的织布厂也要跟着皇家织布厂的步调来,招收一些在低价冲击下,同样无法保持“男耕女织”平衡的家庭妇女进厂子,待遇按照东宫规定的来。

    虽然商户的其他人都不怎么乐意给打工仔们那么好的待遇,但在皇庄派出的宦官刘保脸色之下,还是点头了。

    反正商户前几个月的支出有东宫兜底,亏了算不到他们头上,赚了那就是好事。

    “殿下何必给那些低贱的商人脸面?能组建个商户和他们一起做生意,已然是仁德之举了!”

    马冲对此并不太明白,更不知道朱见济把飞梭这种技术分享出去有什么深意。

    在商户刚刚建起来的时候,底下人肯定不敢动心眼,可日子一久,他们只会把太子的施舍当作应该的事情。

    “小事而已,孤也不能真看着人破产。”

    老百姓需要扶持,因为“百业农为先”,朱见济作为后来人,有一种天然的使命,去帮助这时候的底层人民活得好一些。

    但国家的发展不能只有农业增长,工商业也需要。

    不然农庄模式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只能算是发展良好的农业国。

    朱见济希望有一天,能有人喊出“工商皆本”这四个字,自然要为这种思想缔造一个合适的社会环境。

    可朱见济并不想让资本这头猛兽直接出闸。

    因为后果太严重了,

    朱见济前世今生,都对失控的资本感到担忧。

    我要做明世祖

 第九十八章 太子的小日常

    “飞梭的技术太一般了,那些人被逼急了,总会找到法子把它弄出来,还不如孤先出手,给他们立个规矩。”

    朱见济放下手里的文件,喝上了睡前必备的羊奶。

    马冲立刻给他递上擦嘴的丝绸。

    等着小太子自己擦干净了嘴巴,马冲顺手就把丝绸给扔了。

    朱见济对此皱了皱眉,但没说什么。

    作为帝国统治者,皇家的厕纸都是蜀中进贡来的上等丝绸。

    朱见济起初不是很喜欢,还让人去研发一下卫生纸,结果后面被有过四川任职经验的臣子告知,蜀中已经形成了对口的产业,轻易改掉这奢侈的毛病,会造成相关人员失业。

    所以他只能勉强放纵自己。

    只希望纺织业大扩张以后,当地人能找到新的生产道路,进而把这种奢靡姿态改掉。

    丝绸很值钱的!

    之后,朱见济上了床预备睡觉。

    他这段日子没其他的烦心事,除了照常传来的某地又灾荒的消息,需要朝廷赈济之外,一切都很顺利。

    衡州府那边,轩輗朱骧等人在灾情得以控制,不再泛滥后,就对着当地的官场开始了大杀特杀,拿着某些不配为人的官员人头去安抚老百姓。

    其实他们也懂,衡州府大灾的泛滥除了当地的官员,整个湖广也有不小的牵扯。

    可轩輗只能在这一州一府施行雷霆,出了范围就不行了。

    一旦把有关人员全都牵扯过来,那事情就大了。

    不仅轩輗背不住,

    皇帝都背不住。

    所以在湖广掌权者和轩輗的共同默契下,前者帮后者杀恶狗,再于省部中推出几位顶雷的,后者注意着力度,不让水泼到那些人身上。

    “我对不住衡州府的百姓……”

    快要沦落成物资堆积处的府衙之中,轩輗突然叹气。

    林聪不解的看向他,不知道这位副都御史为何会在尘埃几乎落定的时候说这种话。

    明明现在的衡州府民间对朝廷和他的歌颂之声不绝于耳,哪里来的“对不住”?

    只有朱骧这个负责追查的指挥使明白了轩輗的心事,也跟着叹气。

    他只恨自己带来的人手太少了,皇帝也没有给他抓捕一高官官这种极大的权力,不能除恶务尽。

    只剩下清流党中的林聪一头雾水。

    他回去后,还打算写一封奏疏,请求皇帝不要在衡州府大开杀戒,赦免一些罪责轻微的官员,以免杀的人心惶惶。

    如果不是因为跟着轩輗一块赈灾,亲眼见证了他的辛苦,林聪还会指责一下他的手段过于暴力。

    那滚滚而落的人头,让林聪感到很不舒服。

    而轩輗并不是很在乎这位京官的感觉。

    反正他在清流中的官声一直不是很好。

    因为轩輗是这个时期有名的廉吏,每到一处就喜欢搞整风运动,脾气还犟的要死,谁来说情都不肯听,喝高了还一点风度都没有,喜欢骂脏话。

    任职南京期间,负责粮储之事,成功让高谷下来赈灾的时候,有了充裕的物资进行调度。

    当时有人评价,南京这么大的地方,称得上清廉的就轩輗跟已经退休的魏骥两个人。

    于是这样的奇葩就让官老爷们恨得牙痒痒。

    但轩輗的骄傲已经在他的为官过程中尽数体现了,也不屑于跟那些人为伍。

    这次衡州府大灾,皇帝特批给了他方便之权,还有锦衣卫支持,当然毫不留情,听说还有意帮太子恢复祖宗成法,搞个剥皮萱草出来。

    当地官吏闻之色变,还出现了弃官逃跑的现象。

    朱骧把这些人的名单发去京城,朱见济自然认可了他们“高尚”的情操,禁止了有关人员的家庭成员,三代不得入仕,并且让锦衣卫去他们家查抄赃款。

    赈灾和血洗完成后,由于官员没有得到及时补充,能者多劳的轩輗又被迫留了一段时间,以太祖时期定下的“三途并用”原则,提拔了一些有作为的能吏,清理出被侵占的公田和无主私田,辅助太子派来的皇庄指导员搞经济恢复。

    好在轩輗在民生方面也有不少成就,不但帮京城来的人因地制宜的建了个庄子,还从周边收来稻种,安排今年最后一次的生产。

    衡州府百姓得到了补充,灾荒带来的噩梦终于缓缓褪去。

    只有朱骧还在红着眼睛抓捕罪官以及他的家人。

    在这种大灾祸之前,只处理当事人是不行的,为了平民心,必须得搞连坐!

    好在朱见济心善,见不得那血腥场面,所以也没让朱骧把人都压到京城处决。

    “青哥儿,这几天的太阳落的越来越快了。”

    在朱见济下午跟爹妈散步之时,景泰帝忽然说道。

    旁边抱着大肥猫的杭皇后也念叨起来,“也是,近来转凉,青哥儿一定要保重身体,不能像去年那样生病了。”

    朱见济摸摸头,意识到秋冬换季,让父母想起了某些不好的回忆。

    比如说自己去年差点毁掉他们全家的那场大病。

    “放心,儿子还想着长命百岁呢!”朱见济笑道,让爹妈别想太多了。

    要生病早就生了,他开挂的人生怎么被天气转凉给击败?

    “不过父皇母后也要如此,不然儿子就得来操心你们了。”

    夏秋之交时,景泰帝因为操劳过度而生了场病,吓得朱见济还以为历史惯性来了,自己得提前登基,差点饿瘦了一斤。

    好在景泰帝只躺了几天就恢复了健康,继续给儿子当定海神针。

    只是在那次生病后,被儿子老婆和老娘轮番念叨的景泰帝也反思了一下,不再天天做操,而是着人给自己定了时间表,隔几天再去和美人贴贴。

    他需要补充弹药了。

    “虽说如此,青哥儿也要给自己休息休息了。”

    “钱粮差不多备好,军中资源也遣去了边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无需你再去天天盯着。”

    “军器局那边又脏又乱,天天跑去那边干什么?”景泰帝嫌弃的说道。

    当然是做大事!

    那可是燧发枪啊!

    朱见济心里嘀咕。

    中国的火器制作在此时是绝对的领先世界,甚至和燧发枪类似的武器,也能在前人着作中找出来。

    毕竟距离唐末火药始用于战争,已经过去好几百年了,技术必然是成熟的。

    再加上太宗皇帝在位时,曾经修着《永乐大典》,记载了前代无数的智慧结晶,给了朱见济和负责研发新武器的工匠们不少灵感。

    摸着那厚实的能砸死人的大典,朱见济不止一次得哀叹它后世的悲惨命运,并且在心底发誓一定不能让华夏民族的宝典如原历史那般失传。

    在大典提供资料,匠人的努力以及小太子时不时给出的金点子的共同作用下,燧发枪这个结构并不算太复杂的火枪研发终于取得了收获。

    起码所需的零件是弄出来了,目前的问题是如何组装和顺利发射。

    已经自暴自弃,在小太子关切的目光下全身心投入工部工作的李贤为此做梦都在发笑——

    鬼知道他这几个月怎么过的。

    官服都快被太子殿下的关心给盯出洞了。

    起初的不情愿也在领导的重视态度下发生转变,确信了这种新火枪对朝廷的益处,还有制造成功后自己能获得的回报。

    于是李贤更加主动加班,差点就要住在军器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