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65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65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有层面,朝廷仍旧需要调控全国基本物价,像盐铁等物,官方仍旧要卖,不能因为有了开中法,就全开放给商人。

    私有方面,商人可以通过给朝廷各种缴纳银钱,获得售卖资格。

    只要他们做的不过分,那朝廷基本不会管,算是给封建体制下的经济市场注入活力。

    然后问题来了——

    食盐产量提不上去,一切的计划都是放屁!

    朱见济回头让人给自己四处搜罗了一下大明朝此时的制盐情况,发现后世人所熟知的海盐晒制之法还没有正式形成,貌似才在福建沿海和山东的海丰县等地出现雏形。

    大明目前的制盐效率,底下且耗费时间,对朱见济来说并不是个好事。

    人的日常生活需要盐,而毛纺织业也需要盐!

    别忘了,朱见济可是希望通过收割草原上的羊毛,对那些少数民族进行经济控制的!

    没有足够的食盐,那他想好的制碱法就弄不出来,而没有足够的碱,羊毛就无法有效的清洗柔顺,做成人人都能接受的毛衣!

    谁他妈想披着一身羊皮出去?

    本以为大明的食盐很丰富来着,谁能想到还有如此的当头棒喝?

    问题大了!

    小太子当时就砸巴了一下嘴,努力的从脑子里搜刮起了前世的知识,企图为自己挽尊。

    好在文科生搞不懂物化原理,却是能背。

    朱见济想肿了脸,终于回忆起了海盐的晒制方法。

    他现在把张凤跟石璞找来,就是让他俩去负责新法制盐一事的。

    石璞听完,只是将朱见济提前写好的晒盐法看了又看,最后沉默不语。

    他的才干在六部长官中,算是比较低下的,甚至于当上这个尚书,也脱不开走后门氪金这事,私生活也是此时寻常士大夫的模样,但石璞在工作上有个非常让朱见济夸赞的优点,就是拿了任务不多说,能乖乖的去做。

    张凤更是如此。

    最近的各种开支已经快把这人给逼疯了,做梦都逃不开各种表格,睁眼闭眼都要手抚心脏,念叨着户部里面剩余的一点银钱。

    难怪前任金濂会死在工作岗位上!

    小太子在这时候能给他提供一个新的赚钱方法,张凤恨不得当场给他跪下!

    什么话都不说了,

    能给国家想办法揽财,那小太子就是永远的神!

    “都是古人的功劳,”朱见济没有把张石二人的夸赞厚脸皮收下,只是感叹着说道,“这些法子,不少都是从《永乐大典》中寻求到的,可见我华夏先民之聪慧!”

    “奈何如此妙法,即便记于典籍之中,竟也慢慢失传,以至于二位尚书都不曾听闻,尤为可叹!”

    张凤顺势说道,“当年太宗编修《永乐大典》,所用人力物力,何其浩大?臣等眇眇之身,如何能于当时世间大半俊才相比?”

    “何况《永乐大典》编修之后,由于体量之巨,内容之多,令人难以翻阅识记,刊印更是艰难……”

    就这种情况,使得《永乐大典》修好之后,很长时间都是束之高阁。

    对于寻常的读书人来说,他们只需要去关注四书五经就好,如果要开辟新方向,也有不少专门典籍查阅,没必要去翻如此的大部头。

    可这么好的一本书,朱见济如何能狠心让它不见天日?

    我要做明世祖

 第115章 太上皇如丧考批

    “父皇前段日子不是让翰林院修了《寰宇通志》吗?孤也想给他们一个任务,便是查阅《永乐大典》以及别的典籍,将古今经世济用之法通通编修入一本书中,名为《天工开物》,发行天下,如何?”

    借着这个忽然而来的话题,朱见济提出了这个要求。

    张凤和石璞当然不会拒绝朱见济的提议。

    反正修书这种辛苦活又不是他们来干,怕什么?

    何况,书修的多了,也能证明国家如今的强盛。

    毕竟只有盛世之下,才有足够的精力去折腾文化艺术方面的事。

    二人事后返回各自的办公场所,又迅速的找来相应的官员,要求他们前去朝廷各地的盐场,将这种新法实验一番,只要成效良好,便要迅速的推广。

    张凤方面则是约谈了一下太府寺,请胡安寿去调查一下民间食盐的价格,还有盐商贩卖后的获利,好为之后的开中法定好基本方向。

    于外界看起来,京城仍然是风平浪静的一天。

    只是在凤阳,已经被迫给老祖宗守陵多日的朱祁镇再次迎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他在瓦剌的野生老婆和孩子终于通过景泰帝的手,送到了凤阳。

    而朱祁镇仍旧保持了他的薄凉本性,对于许久未见的异域妻和子根本没什么感动。

    他甚至觉得景泰帝来这么一出,是在恶心自己!

    自己娶也先的妹妹,然后跟这个野蛮粗鲁的女人生孩子,本来就是形势所迫!

    没看见自己回来以后一点都没提过这事吗?

    景泰帝已经把自己困在了凤阳这个鬼地方,现在还在如此折辱他?!

    土木帝为此大怒,又气得想打老婆。

    但也先妹妹带来的消息,却是浇灭了朱祁镇心中的火焰。

    “伯颜……伯颜死了?”

    惊闻此话的朱祁镇面色灰白,比起当初打了败仗被俘虏还要失态,瘫坐在椅子上。

    钱氏见他面如死灰,一派颓唐,忍不住上前安慰丈夫。

    结果她才靠近几步,就被猛然窜起的朱祁镇给狠狠推了一把,“你想干什么?!”

    “你也要来看朕的笑话?”

    “伯颜!伯颜都死了!”

    朱祁镇悲痛难耐,捂着脸哭了起来。

    那个在草原上诚恳对待自己,会对自己说“我的皇帝”这种亲近话语的汉子……竟然就这么没了!

    朱祁镇放空自己,不再去理身边的人,失魂落魄的飘荡去里面的房间,继续痛哭。

    “真是个没用的男人!”

    也先妹妹拉着孩子的手,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烦躁和犹豫,“我竟然要和这样的男人度过接下来的生命,这是长生天对我的惩罚吗?”

    “我可怜的孩子,他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

    钱氏听闻对方口出不逊,不高兴的皱起眉头。

    即便沦落至此,的确逃不开土木帝的关系,可作为妻子,不就应该和丈夫共进退吗?

    周氏、高氏走了,现在这个异域女人也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

    她们之间,谁错了?

    而且钱氏心中对于“伯颜”也无比好奇,想知道能让性情刻薄寡恩的丈夫如此哀悼的人物,又是何等身份。

    “妹妹,不知伯颜是哪位英雄?”钱氏靠近仍然一副蒙古打扮的也先妹妹,强笑着发问。

    对方抱住孩子,冷硬回道,“他们那么要好,你天天跟着人却不知道?”

    “伯颜,是我的兄长!”

    “也是个跟咱们丈夫关系匪浅的人!”

    说到这句话,也先妹妹还有些恨意。

    她并不是也先很看重的亲属,当初意外俘虏了大明皇帝,也先太师惊喜的想把人留住,便随意挑了她嫁过去,名为“结两家之好”,其实就是要把朱祁镇绑上蒙古的船。

    也先妹妹起先觉得还行。

    毕竟她嫁人的对象好歹是个皇帝,在蒙古能被也先好吃好喝的拉拢,回去大明更是直接成为上国妃子,到时候也先为了蒙古的利益,也会作为外援,让她不至于在深宫中受欺负。

    但伯颜的出现直接让她的美梦破碎了。

    那两个男人怎么就动真感情了?!

    回想去过去被迫成为第三者的事,还有自己跟孩子继续被牵连,被人从蒙古打包送到了凤阳,也先妹妹也十分气恼。

    她在来的路上就从侍卫嘴里打听过目前朱祁镇的地位,知道这人政斗失败,不需要多虑,所以把心中的不麻烦都释放了出来。

    如果下半辈子都要跟着这人过,那憋着委屈自己干嘛!

    “你的丈夫不是条好汉,我不爱他,你可以放心的继续和他生活。”

    “给我安排的院子在哪里?我带着孩子过去,以后没事可以不用常见!”

    也先妹妹打了声招呼,然后在仆人的引导下走了。

    只留下不敢置信的钱氏。

    ————————

    北京六月,刚刚完成治理黄河工程的徐有贞被召令回京。

    景泰帝带着儿子一块接见了他。

    “臣拜见陛下,太子!”

    徐有贞长的颇为矮小,但一副精明强干的模样,尤其是在工地上工作久了,风吹日晒出了满脸沧桑,乍一看,还有些“国家栋梁”的感觉。

    只是当景泰帝让他抬起头来说话的时候,这人脸上讨好的笑容,又把他的“名臣风度”破坏的一干二净。

    朱见济对这人啧啧称奇。

    “爱卿治水有功,朕都不知该如何封赏于你了……”

    景泰帝却是很欣赏徐有贞的态度,对着人好言好语的拉家常,时不时问两句黄河的情况。

    “臣为天家效力,理所应当,不足以让陛下说这话!”徐有贞笑得更加贼眉鼠眼,发黄的牙齿都露出来了几颗。

    “当中的主要功劳,还得是太子爷做出了水泥这等神物,只需要短短几天,就能铸成大堤,让洪水不能渗透……”

    “这都是陛下与太子的功劳啊!”

    用真情实感的咏叹调大声喊出这一句,徐有贞对着景泰帝父子深深拜下,感动的景泰帝都泪目了。

    也许是第一次有人这么热忱的赞叹自己,让景泰帝赏赐的小手又蠢蠢欲动。

    但是天天看着儿子除了批阅奏疏还要审查各种表格,景泰帝也强化了一点财政概念,知道自己随手一扔,就能把不少人一辈子赚不到的钱给砸出去。

    这么一对比,景泰帝就主动节省起来了,就连唐妃的家里都不怎么赏赐了,还在考成法中,把触犯了规矩的官员曾经被赐下的田地收回不少,然后转手就交给儿子开皇庄。

    所以为了每天都要考虑收支问题的儿子,景泰帝放弃了给徐有贞赐金子的想法,只是拉着他的手一口一个“爱卿”,然后让他以佥都御史的身份,帮助王竑一起管理都察院。

    这就扩大徐有贞的权力。

    反正对于当官的来说,掌权了就是掌钱了,升官后面自然能发财。

    徐有贞虽然有些失望,没有直接提拔成国家大员,但还是接受了一个任命。

    在考成法出台之后,都察院的权力和待遇其实是提升了不少的,不少官员的前途都在御史手中的小本本上,一旦有污点,就容易成为政敌攻击的对象。

    于是很多官老爷都对来考察自己工作绩效的御史们尊重了起来。

    朱见济一直含笑不语。

    直到景泰帝说累了,转过去喝起了茶润喉,他才小声的对徐有贞说道,“孤听说,徐爱卿此前叫做徐珵?”

    徐有贞浑身一抖,才被景泰帝的和颜悦色说到飘飘然的灵魂瞬间落地,呐呐的说不出话。

    我要做明世祖

 第116章 徐有贞被太子认可了

    徐珵是什么人?

    是在当初土木堡大变消息一传来,就鼓动朝臣迁都的“奸臣”。

    是在朝堂之上被救时宰相于谦怒斥的不法分子。

    北京保卫战之后,徐珵这个名字已经算是烂透了,正好封建时代又没有身份证这种东西,虽然讲究“父母赐名,不可更改”,但只要人不要脸,改名字还是很方便的。

    于是徐珵不见了,

    朝堂中多了个名叫徐有贞的大臣。

    景泰帝不知道还有这变化,只当“徐珵”后面受不住骂声自个儿引咎辞职了,黄河水患一来,又见“徐有贞”主动请缨,便提拔了后者。

    之前皇帝的举动,让徐有贞还以为这事已经彻底过去了,心里还琢磨着如何获得圣心,讨好面前这对天底下最尊贵的父子。

    结果小太子偷偷一句话,就让他吓出了一身汗。

    “徐卿家不必多虑,”朱见济笑着对他提了提腰带,勒住虽然减肥了很久,但仍然不见瘪下去的小肚腩,“孤既然把这事跟你说开了,便是既往不咎的意思。”

    “你上的奏疏孤和父皇都看了,很不错。你治理黄河也有功劳,几年前的糊涂话……只是心急导致的,如今也不必再抓着不放。”

    他学着景泰帝的样子跟大汗淋漓的徐有贞握手,诚恳的告诉他,“日后好生做事,卿家既然精通天文水利,自然会是我朝栋梁!”

    以大明朝令朱见济胃疼的各种自然学科普及程度,能找个通晓多方面事务的家伙还真难得。

    虽然小太子相信民间自有能人,可官方又不重视,科举也不搞那玩意,朝堂上的官员中能来个理科人才,简直堪称一宝了!

    为了徐有贞的本事和马屁,朱见济决定对他好一点。

    徐有贞被这又是萝卜又是大棒的手段弄的头昏脑胀,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让小太子如此针对。

    不过对方既然如此说了,日后有人再拿这问题攻击自己,他也有话可说了。

    皇帝看上去对自己很满意,

    太子只是敲打了一番,八成是不满于自己改名换姓的“欺君之罪”,只要以后好好干活,估计也没啥问题。

    于是徐有贞摆出一副感动的含泪模样,“臣必然为天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你们说什么了?”

    饮茶完毕的景泰帝回过头,就见儿子和徐有贞心心相惜的模样,不由笑了出声。

    自己儿子身材矮胖,臣子中的大多数即便跪下,也得微微低头跟他对视。

    这个徐有贞倒是正好,跪下后能让太子享受下来自别人的仰视。

    难怪青哥儿喜欢!

    “没什么,只是问了一些治水的事情。”

    朱见济笑着跑到好爸爸身边,父子俩聊起了中午吃什么的问题。

    徐有贞见此机会,请求告退。

    等着走出大殿,明明是即将入暑的大好日头,却让徐有贞觉得自己背巾湿透了。

    朱见济却是不在意他的感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