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66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66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见济却是不在意他的感受。

    在接触巅峰权力日久,朱见济也慢慢的不再对过去历史上的各种“名人”过于看重了。

    谁让历史书就那么一点,只能捡着那些人有代表性的经历说?

    于谦的人品足够好,但他在生活上死板的作风让他老婆都受不了,锦衣卫隔墙有耳的时候,还听到过他俩夫妻间的吵架,甚至还有过于谦被赶出卧室打地铺睡觉的事。

    他做事情还有典型的“我行你也行”理念,导致很多官员都对其不满。

    而且于少保在经济方面的确不怎么行,他可以认真的去操练士卒,兼职文武,但他再怎么认真的对账本,也无法赚出来金银财宝。

    足以见得人无完人。

    所以一个徐有贞,朱见济是不怕的。

    他是臣子,是皇权规则体系下的一个正常打工人,只要没有太上皇这个上位的捷径在,他要想获得权力和地位,就只能抱住景泰帝和自己的大腿。

    再说了,这人明显有眼力见,溜须拍马的功夫,能把小太子的厚脸皮都拍红了,本事又足够,是个值得一用的。

    小太子决定“任用佞臣”,以后让徐有贞帮自己背一些黑锅。

    如果曹吉祥在天有灵,只怕会因为小太子的双标而痛哭出声。

    明明……

    明明他俩干的都是差不多的事!

    怎么就自个儿被宰了?

    对此,朱见济只能表示自己当时初来乍到,操作不熟,真是不好意思。

    另外,曹吉祥和徐有贞的身份也不一样嘛——

    后者是臣子,是有机会改换门庭的自由打工人,所以明末才有那么有投降闯王和满清的士大夫。

    但前者是皇帝的家奴!

    一个奴婢敢对主子下手,这问题不是更严重吗?

    曹吉祥飘在天上落泪又能如何?

    朱见济当初,杀他和石亨,可都是“师出有名”的!

    他才不会不讲道理,做个肆意杀人的暴君!

    小太子可是一个喜欢好名声的人。

    ——————

    “老徐怎么还不回来?”

    “他是想死在外面了吗?”

    九月份的咸阳宫里,外面的太阳滚烫灼热,但摆放了大量冰块的宫廷之内却是充满了凉气。

    解决了手头上几个大问题,近来没有太多烦恼的朱见济终于有空,和小伙伴们对坐吃瓜。

    翠皮红壤的西瓜被三个小伙子一人抱住一个,用勺子挖着吃,清甜可口。

    作为一种在洪武元年就被太祖钦定为“太庙贡品”的水果,西瓜在大明的培育算得上发达的了,而老朱家的每代皇帝,也都挺喜欢吃瓜。

    自迁都北京后,先帝爷们还特意命人在京城周边开辟瓜地,以为特贡之物。

    而朱见济弄出来了玻璃后,得知皇家竟然还有“种瓜”这一业务,还特意着人弄了个小小的温室出来,让人在里面种植一些绿色果蔬。

    于是在北京的九月里,小太子还能和他的伴读天团一起共享吃瓜之乐。

    可惜最能嚷嚷的徐永宁不在。

    经过一个暑期,被晒黑了不少的柳承庆跟张懋啃了一大口瓜,满嘴汁水含糊不清的回道,“老徐最近传信,说去了山东那边……这个月怕是赶不回来了。”

    除了徐永宁被派出去做底层宣传工作,其实这一年下来,他们两个小少年也没闲着。

    在农庄集体化推广到其他地方的时候,朱见济就让这两个锦衣玉食的小少爷下乡去“体验生活”了。

    作为太子的伴读,现在对方年纪小,是无法做什么大事的,但却注定了他们长大之后,会随着新帝登基而得到重用。

    所以朱见济要从现在开始培养起他们。

    他可不想以后做事了,身边的人手竟然是个不知民间疾苦的官二代。

    认真工作,要从娃娃抓起!

    于是在这暑热的几个月里,柳承庆和张懋被迫下田参与了夏收和新一轮的播种,还去参观了织布厂等等地方,总算是明白为什么小太子会时时盯着账本了。

    他们身为传承数代的勋贵,日常花销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两的,对于正常的社会情况自然有些脱离。

    如果不是有个晋惠帝提前说出了“何不食肉糜”这句名言,想来还会有后来的权贵们喊出来。

    现在好了,

    劳动改造过的两个贵少爷迅速的成熟了起来,慢慢的脱离了哇派护法的身份。

    效果比变形记还显着。

    只有徐永宁这个二哈,仍然是原来的模样。

    自打朱见济给了他方便之权,去各地充当罪恶克星,这家伙便乐不思蜀,偶尔才有一两封信送回来,给大家报个平安。

    为此,徐永宁他叔婶亲娘都担忧不已,两位女性长辈甚至入宫求见过杭皇后,想借对方的口跟朱见济说一声,赶紧把飞起来的狗子找回来。

    老徐家的嫡系只剩下这么一个了!

    朱见济能有什么办法?

    他敢让锦衣卫把人绑回来,第二天徐二哈就能给太子殿下制定一个全新的“咸阳宫装修计划”。

    为了省点钱,朱见济决定假装不知道这事。

    不过今日一问,对于徐永宁跑去了山东,小太子还是很惊讶的。

    他捧着瓜皱眉,仿佛手中的西瓜不再甜美,“他去哪里干什么?”

    总不能跟徐有贞一样,也要去治理黄河吧?

    我要做明世祖

 第117章 徐永宁在山东

    “老徐在信上说,你趁着推广农庄的机会,把地方上的不少恶人都给抓了,搞的他没地方发挥本事,干脆出直隶,去山东那边了!”

    张懋憨笑着告诉朱见济,对于徐永宁这样的脑回路也是非常理解了。

    他们是亲身参与过集体化建设的人,虽然因为年少,无法过多的做什么,但该了解的还是了解到了的。

    比如说在大明的光辉无法覆盖到的地方,人们很多时候都是被当地的地主给统治着。

    虽然直隶作为距离皇权最近的省份,无法像东南那样,涌现出不少家产丰茂,土地接天的大地主,可乡村之间,仍旧是爬满了这样的虫子。

    农民的认知和信息来源都受到限制,生活方面又必须依赖土地,于是他们中的大部分,理所当然的沦为了为地主服务的长工和佃户。

    农庄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

    即便朱见济不想在此时就挑起矛盾,推行集体化选择的地方,人口属性也是自由农居多,但总有心眼小的地主无法体会到皇太子的善心,觉得朝廷迁移农民去搞田庄,让自己能够使唤的人手少了,便有意的给朝廷大政的实行添堵。

    对此,金童转世的小太子动容不已,派出了大量的锦衣卫和东厂人员去对方家里轮流坐了一会儿。

    能屈能伸的当场就和朝廷达成了一致,并且为了表示歉意,主动向太子爷上交了半个身家当赔偿。

    一身硬骨头的,只能在后面跟农民一样,去农庄里做事了。

    借着这个机会,地方上盘踞的小土豪们被打掉不少,徐永宁之前还能找到一两个,后面就发现,一身武艺无处施展,浑身痒痒,心中骚动不可抑制。

    于是他就跑到了隔壁的山东去,企图一展拳脚。

    “山东啊……那可是个好地方!”

    朱见济还记得,近几年传来的受灾消息中,“山东”是个出现频繁的名词。

    “也好,让他去山东给我看下黄河的近况,水土和顺还是很重要的。”

    人都要靠着地里的粮食吃饭,要是水土出了问题,那也是个大问题。

    柳承庆吃的一脸西瓜汁,啪啪吐出积了一口的瓜子,“殿下放心,老徐年纪最大,比我们稳重,不会出问题的!”

    ……

    真的吗?

    不说这话还好,朱见济一听小伙伴如此断言,心里反而生出了不好的预感。

    而这个预感没过多久,就被证实了。

    徐永宁在最新传回的信件中,提到了山东曲阜的老大——衍圣公。

    并且在文字中透出了对这个“国中之国”的强烈控诉,显然是很不满于孔圣后人的作派。

    “孔家人在曲阜强抢民女,奸淫乐妇,其中还有不少是有夫之妇!”

    只用文字是表达不出徐永宁心中激荡的,他甚至还让山东驻扎的锦衣卫直接带了原话回来,语气直白到让传话的那位锦衣卫一直低着头,不敢面对小太子,生怕让人觉得自己在带坏储君——

    “大庭广众,还让人家丈夫在边上看着……呸,老子都不敢这么做!老子只会去照顾别人生意!

    “恶心!恶心!他们这样的身份,娶几个小妾不行吗?嫖不行吗?哪怕多出点钱呢!”

    伴随着这样的转述,小太子在脑海中甚至脑补出了一位头秃了半边的“半老徐娘”,口吐着芬芳渐行渐远。

    可惜当这样的印象复刻到徐永宁身上时,让朱见济恶心的放弃了幻想,回归现实。

    “山东孔家啊……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

    朱见济听完之后,感叹着。

    柳承庆和张懋则是面色沉重。

    作为勋贵后代,他们的祖辈有能耐看不起只能靠名声谋好处的孔家人,但他们却不得不重视。

    毕竟大家都成为规则玩家了,

    天下也不是那个仰仗武力就可以纵横自由的天下了。

    乱世和盛世,不是一种玩法。

    有的时候,就连皇帝都得因为孔家的影响力而有所顾忌,时而恩赐,以显示自己仍旧尊崇社会主流思想,不搞叛逆。

    但朱见济对此是不满意的——

    孔家最好的也就是孔夫子这位“圣人”了,可人亲口也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哪里有一代又一代的子孙打着他的招牌,享受荣华富贵的?

    后世君主为了笼络儒家的士大夫们,为了借用他们的口来向底层百姓宣扬自己的“仁德”,把孔家当成了玉玺一般的存在,最后还真把人捧的飘飘然,以为自己是世间独一份了。

    可在此之前,阿剌知院拿着玉玺都没能诱惑到自己,一个腐朽落后的孔家又算什么?

    如果不是因为眼下时机还没有成熟,朱见济早就要“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了!

    上层建筑,终究是被当时的生产力所决定的。

    有些问题,也不应该让上位者主动提出来。

    “给定国公回话,让他别在山东惹事。”朱见济扣着腰带上的玉饰,心里想着后世关于孔家的风评,“起码让他别把自己扔到人前去!”

    从考成法到商税的征收,朱见济是知道有些士大夫对自己不满的。

    但因为他是皇太子,是被皇帝多次强调的“国之副君”,这群人不敢对着自己直接开炮,可攻击一下朱见济的身边人是能够的。

    徐永宁的豪侠之气跟上流社会格格不入,完全可以让士大夫们肆意的炮轰。

    所以徐永宁不能像在南京那样,直接上台表演。

    “孔家繁衍到现在,听说族人已经有不少了……家大业大,总有矛盾!让他们自己去闹,最好能闹腾的大一点,把狗尾巴漏到众目睽睽之下,到时候自有王法来收拾他们!”

    只要能断定是孔家先犯错,而且能像太上皇的骚操作那样,宣扬到百姓听了都能回家洗耳朵的那种地步,那朝廷再去处置,还能给自己赚一个“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的名声。

    做人,

    要善用舆论。

    在武力无人抗衡的情况下,再掌握了舆论,那给人喂屎,他都能觉得是香的。

    朱见济如此告诉那名锦衣卫。

    后者应声而去,小跑着出东宫的时候,腰间的雁翎刀还跟飞鱼服拍在一起,响起了令人愉悦的声音。

    其实在曲阜待久了的人,谁不知道“衍圣公”的威名?

    ——————

    “太子当真这么说?”

    山东某家客栈里面,隐藏身份走爽文路线的徐永宁拍案而起,眉头凝结。

    在他的身边,坐着两个容貌娇美的少女,正是在书信里,被徐永宁提到过的,被奸淫的乐妇的女儿。

    能够生出她们这般的容貌,想来父母也是出了很多力的,可以想象那位乐妇是何等娇美。

    而封建时代的女性结婚生子早,所以对方即便生了两个,也正处于女性风韵十足的年纪,再加上世代钻研乐曲,身上自有一种艺术家的气质,更添风采。

    所以能够引得孔家此时的家主孔彦缙老而弥坚,做了次曹操。

    那位乐妇虽然出身于太祖钦定的贱籍,但却是有两分傲骨在身上,不堪受辱后便找了个机会跳井自尽,临死前还痛骂孔家不做人,不配做什么衍圣公的话。

    这让孔彦缙气得要死。

    他不仅命人鞭尸,还要去抓捕乐妇的亲人。

    这两位少女的父亲费劲辛苦,掏空了积蓄,才拖人脉将女儿暂时性的推出伸过来的魔爪,可惜作为贱户出身,她们的行动都是有专门的人监管的,加上其他人也不敢得罪衍圣公,便还是让孔家人追了上来。

    好在徐永宁英雄救美,歪嘴龙王的身份一摆出来,便使得八方朝拜,诸邪退避。

    徐永宁本以为,像衍圣公这种作恶多端的家伙,在有自己主持公道后,是能够被处理的。

    结果曲阜的县令是孔家人,济宁州的知州是孔家门徒,完全是一丘之貉,让孔彦缙那个五十多岁还要抢人老婆的老畜生毫发无伤。

    告诉了小太子,却是被转答了这样的话。

    这让徐永宁感觉一口气憋在胸口,上不来也下不去。

    我要做明世祖

 第118章 衍圣公一家

    “既然如此,那就根据太子的口谕,你给本国公去找找孔家人的黑料!”

    “若有机会,便去挑拨离间!”

    听着身旁两位美少女哀怨婉转的啼哭声降了降脑袋里的火气,徐永宁也算懂了小太子的意思。

    孔家这种身负天下名望的家族,对于山东以外的人来说,自然是“圣地”。

    而且曲阜被孔家经营多年,曲阜县令甚至一直都由姓孔的担任,早就成了一言堂。

    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