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84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84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月里应当是过年的好时候,平常好大儿该大吃大喝几顿,持续增肥。

    可现在,朱见济肚子上贴的肥膘已经下去一层了,三下巴也变成了双下巴。

    景泰帝清醒后看到瘦了一圈的儿子,心疼的不得了。

    哪里舍得儿子继续清瘦下去?

    我要做明世祖

 第142章 景泰八年

    对比起原历史轨迹上,景泰帝在新年刚过的正月时节,孤零零的死在病床上,现在的情况已然是改善太多。

    对内,他有朱见济这个好儿子孝顺。

    对外,他有忠臣良将护卫——

    就算臣与将中有某些小心思,朱见济早就安排出去的锦衣卫和东厂,也会让他们无比的忠诚。

    所以景泰帝是安全的。

    这让好爸爸还能反过来,劝好大儿去一边休息。

    他是知道朱见济有多辛苦的。

    每天要往返于内阁和东宫,还得抽时间去文华殿学习读书充实自己,负责拉车的羊都已经累死一头了!

    这么忙碌的儿子,往常不见清瘦,偏偏因为照顾自己病重的老父亲,就迅速缩水。

    景泰帝如何安心?

    “天都黑成这样了,青哥儿就去睡吧!”

    他让成敬赶紧把太子带出药味弥漫的房间,去隔间休息。

    朱见济依依不舍。

    但在景泰帝的坚持下,他看着好爸爸又喝了一碗药,才勉强离去。

    “太子当真仁孝!”成敬伺候太子安歇,回来后感叹道,“这是社稷之福啊!”

    景泰帝被口中的苦味刺激的没有睡意,也轻轻点头,“青哥儿和朕是一条心的。”

    皇宫之内,少见亲情。

    这是存在于政治生物圈里的常识。

    自古以来,为了守住自己手里的权利,提防或者直接将儿子当对手的统治者不知道有多少。

    有汉武帝逼反东宫,又有唐玄宗一日杀三子……

    也许在此之前,只有太祖皇帝和懿文太子有过家人一般的情感吧?

    不过,自己和青哥儿也是如此呢!

    景泰帝窝回床上,呼吸平缓。

    他的确是感觉好多了,这并非假话。

    而且为了儿子,景泰帝也想要多活几年,好为朱见济打下更牢固的基础——

    后宫那里还有一位孙太后没有处理呢。

    如果自己突然驾崩,青哥儿匆忙登基,指不定那个老女人会打着“垂帘听政”的旗号出来搞鬼。

    毕竟孙太后的脑回路的确非同一般。

    在提倡以忠孝治国的封建王朝中,景泰帝可以在私底下轻视苛刻孙太后,但是万万不能将之直接弄死的。

    最差,

    也得是自己真正要死的时候,偷偷命人带下去。

    反正皇帝太后一块去世,肯定是前者更引人注目,而且皇帝何等身份,他一死,生前做的那点事还有人好意思跟他斤斤计较吗?

    污水,

    是不会泼到新帝身上的。

    青哥儿,还要再长大一点,他才能够放心啊……

    第二天,朱见济先是去看了眼仍在熟睡的好爸爸,然后再轻手轻脚的出宫至于偏殿,召见了要奏事的大臣。

    其实在景泰帝发病之初,还能说话做事的时候,就召集过亲信大臣来身边,告诉他们自己病重无法理事,可以让太子监国,独自上朝。

    于谦等人都表示顺从,毕竟在小太子的主持下,他们开会都习惯了。

    朝堂上的其他臣子,看了两年的小胖子,也不会再应激。

    但是朱见济拒绝了景泰帝的提议,理由是“朝廷当由帝王执掌,今父皇不过微恙,孤又年幼,何至于此?”

    他强烈表示自己离不开好爸爸,更不会趁着皇帝生病的机会,加强自己的权力。

    这让高谷他们都很惊讶。

    不过想想天家父子的日常亲密,但也是在情理之中。

    景泰帝再次被儿子的依赖感动,抓着朱见济的手对旁边诸位大臣说道,“此朕之所以逐江渊也!”

    江渊因为劝谏皇帝不要过于放权给太子而被驱于地方,这在朝臣中也是流传普遍的。

    有些人觉得江渊说的挺对,他不应该承受这样的处罚。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总让小太子代行皇权,久了出事怎么办?

    眼下巩固地位的机会就在眼前,太子理都不理,直接证明了他对景泰帝的孝心并非虚假。

    也让朝臣中心眼过多的那些人闭上了嘴。

    “殿下!”

    “有来自陕西的急报!”

    于谦抽出一份奏疏,交给朱见济,“陕山褒城县有逆贼王斌作乱,于元旦之时率数千人暴动造反,并且立了伪号,国称极乐,年称天绣……”

    朱见济皱起了眉头。

    虽然他很想对这个王斌政权的名称进行吐槽,但到底是统治者。

    于是他对于谦问道,“这个王斌,何许人也?”

    “回秉殿下,王斌之流,本有军籍,后出家为僧,法号悟真,潜伏于陕山褒城县山中,秘密组织起了流民造反。”

    “所以这人不但是个逃籍的军户,还是个和尚?”

    “的确如此!”

    难怪会建立起一个“极乐政权”,感情是觉得自己当和尚去不了极乐世界,得让人帮一把。

    “兵部且和都督府商议,去安排人手平叛吧!”

    朱见济已经习惯了封建王朝之下,基本每年就得来一次的造反和各种天灾。

    像在景泰六年,刚刚平定的南方就再次出现叛乱,有苗民蒙能率兵攻取了龙里、新化、铜鼓诸城,并且自称“蒙王”。

    在这场叛乱的最初,大明的官兵屡次镇压均不成,可见其威力不可小觑。

    由于那时方瑛已经被调去北边抵御蒙古,南方难有名将,于是朱见济便任抚宁伯朱永和成国公朱仪为主副统帅一同前往,以定国公徐永宁为偏将,并配发了当时刚刚做出来的,最新一批的燧发枪。

    朱永身为过去宣府总兵官朱谦之子,是个有实战经验的将门,带兵严谨,且有战功。

    朱仪给东宫当了几年的保安大队长,也是练兵练出来了心得。

    虽说他的确不像前者一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可总比死去的老爹朱勇靠得住。

    而且在心底,朱仪是明白当年土木之变,也有他爹过早葬送了一批大明精锐的原因在。

    等英烈祠修建起来之后,像张懋、宋瑛等人的功绩不可否认,可朱勇身居其中,难免让人嘀咕。

    他是想证明自己,进而洗白下老爹的。

    朱勇、朱永……

    跟着抚宁伯一块出战,不也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天意吗?

    所以在征讨苗民叛乱中,朱仪边看边学,等到战事接近尾声之时,已经是养出来了一身威风气。

    徐永宁亦然。

    二哈上了战场,总会激发一下体内的远古血统,成长为一头嗷嗷叫的野狼。

    因为在景泰七年十二月,被官兵不断打击的蒙能决定铤而走险,率众攻平溪卫,企图夺取一个军事要地,遭到了当地都指挥郑泰等抗拒。

    蒙能本人有幸被燧发枪爆头打死,朱永遂进兵沅州,连破鬼板等一百一十余寨,宣布平定了这次叛乱。

    八年正月,距离这支平叛军队的回归还差几天。

    结果陕西又来了个求佛求傻了的。

    有了苗民之乱在前,王斌这点小动静,对于大明君臣而言,可以重视,但只能重视一点点。

    “可是这些地方一叛再叛,还是需要讲讲的。”

    小太子因为近日来的消瘦,从而不得不亲自提着腰带,摆出领导的架子说道,“西南偏远之地,多苗蛮之民,自古以来便缺少教化。”

    “可我大明爱民如子,不可能让他们就此过下去。”

    “诸位,这是前些日子,定国公为孤呈上的一份奏疏。”

    “他在南边打了几个月的仗,想来比起我等高居庙堂,更能明白当地的情况,从而对症下药。”

    “孤提前看过了,如今给你们也看看,该如何定论,可以之后再说。”

    朱见济把手里的报告放出去,让臣子们自己探讨,算是为之后提出“改土归流”打了点基础。

    他现在不少心思都放在好爸爸的病情上,也没有太多时间去搞些乱七八糟的,让这群大明精英自己去做吧!

    我要做明世祖

 第143章 宗室也需要缴税了

    “另外今年的财政支出,户部列表出来了吗?”

    “列好了!”

    张凤立刻将早就准备好的报表拿出,摊开在桌上和同僚们分享。

    “今年需要的钱财,比起前面两年还要多出一些……”

    随着朱见济弄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比如地方社学,总要朝廷出钱聘用老师来教书吧?还要规划场地,出一笔建筑费用。

    自古教育从来都是要花大价钱的,不论国或者家。

    当初社学被荒废不少,只在一些经济情况良好的地方得以保留,便是因为这个原因。

    可小太子坚持如此,那这钱就必须出!

    除此之外,去年的苗民之乱,五月份的广西桂林府大疫,还有湖广黄梅县于春夏之时爆发的瘟疫,也是一大笔支出。

    朝廷需要赈灾济民,是掏空了国库的。

    由于这些大事,便让景泰八年的国库显得极为饥渴。

    “那就加征赋税!”

    朱见济不在乎的摆手说道。

    这话让臣子们听的有些不得劲,毕竟经过几年相处,他们是知道小太子对于民生是很看重的,加税这种事,他不怎么爱听。

    这次,怎么主动提出来了?

    张凤更是呐呐。

    他之后其实还想说因为制盐效率的提高,还有毛纺织品慢慢的流通于北方地界,朝廷可以借由这个方法扩大财政收入来着。

    但太子自然有太子的道理。

    大家都等着朱见济继续说下去。

    “孤的意思是,找别的人加征赋税!”

    朱见济随手拿来一份奏疏在桌上敲着,口中说着,“各地的亲王郡王不是占了很多田地吗?找他们收税去!”

    “朝廷每年给他们那么多禄米,还给了他们何等优容,现在国库要钱,找他们要一些也是应该的!”

    “如果他们不肯……那就派人传话去问问,说他们是不是和广通王抱着一样的心思!”

    广通王朱徽煠,这是一个在朱太宗以亲王之身靖难成功后,敢于效仿的猛人。

    此人据说天生神力,在封地之内时常做恶,被当地的官员弹劾多很多次。

    他有个家奴叫做段有洪的,是个称职的舔狗,将本就狂傲的朱徽煠舔的飘然若神人。

    再有个叫于利宾的说朱徽煠生有异相,应当统领天下,于是朱徽煠就打算谋反了。

    时间在景泰二年。

    他拟造假诏,让段有洪、蒙能、陈天行进入苗地,用金币银币引诱当地苗人,使他们进攻岷王封国所在地武冈。

    当时的苗人首领杨文伯不敢谋反,还转手把消息递给了朝廷。

    事情于是败露,段有洪被岷王朱徽煣所捕。

    广通王朱徽煠跟他一块谋反的兄弟阳宗王朱徽焟被逮捕,关了几年后,终于在景泰五年被宣布革除爵位废掉了封国。

    按理来说,这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可朱见济眼下旧事重提,却是有原因的。

    因为才被平定不久的蒙能,最初就是受到了这两人的召唤,从而生出了叛逆的心思。

    这让本来就对大明宗室制度有所不满的朱见济立马找到了借口,想着晚弄不如早弄,利用这件事去压制一下宗室,为朝廷省钱也好。

    后世大明便有官员统计过,以朱太祖定下的标准去供养一个省内的宗室,是掏空了府库,也养不起一半。

    这个正月,在朱见济忙于照顾景泰帝的时候,地方上面还有一些宗室因为各种问题而不停的给中央发消息,嚷嚷着要天子做主,解决他们家的矛盾,吵得朱见济更加头疼。

    小太子由此,对干了他们的想法非常浓烈。

    于谦这些大臣倒是不怎么反对这个主意。

    作为臣子,他们也是很看不惯那些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的宗室王爷的。

    想建文帝时期,在地方亲王还手握实权的时候,就有人敢提议削藩,还逼死了湘王,圈禁数位王爷,可见大明的臣子是很看不惯藩王们的。

    而且舆论上面也有推动力。

    在孔公诚成为奉圣公,南孔取代北孔成为读书人心中新的圣脉后,就一直在对着皇家表示忠诚,在《文政杂谈》上面发表了不少文章。

    其中便提到,“如今孔家德行浅薄,需要继续磨练,为天下人树立精神榜样的工作,得让父慈子孝的皇家来办。”

    这种话有舔狗之嫌,但朱见济顺水推舟,让景泰帝下了道旨意,责令地方宗室“自省修身”,要求他们为国家考虑,节俭一点,省心一点。

    现在有些人明知故犯,也算“忤逆圣旨”了。

    最重要的——

    君主要拿自家人放血,又不是拿官老爷来抽脂,他们有啥可反对的?

    “这件事,孤等会就和父皇说说,诸位卿家自己先去商议个章程出来吧。”

    朱见济说完,结束了这次的偏殿会议。

    “臣还有话说!”

    高谷忽然开口说道,“臣年迈,请求致仕,望殿下批准……”

    他去年年底就打过报告,说自己年纪大了撑不住,要告老还乡——

    其实,也是受了点刺激,高谷才这么迫切回家养老的。

    就在去年九月份,因为处理北孔乱事,而一直心中郁闷的薛希琏在官位上病逝,听说在此之前,他是上了封奏疏,请求辞职的。

    结果奏疏还没到京城,人直接没了。

    这让和薛希琏同朝为臣几十年的高谷甚为感慨,有些担心在小太子不客气的使唤之下,也走上薛希琏的老路。

    至于和陈循的内阁争权?

    这人已经不配和自己斗了!

    去年顺天府乡试,陈循和王文这两个知名朝臣闹出来了一个乱子,导致陈循在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