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85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85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人已经不配和自己斗了!

    去年顺天府乡试,陈循和王文这两个知名朝臣闹出来了一个乱子,导致陈循在此后一直老老实实的干活,连话都不敢多说。

    王文这位的皇帝心腹都被处罚了一通,气得他折腾起底下官员更加厉害了。

    景泰七年的顺天府乡试,陈循和王文的儿子都参加了,却没有成功上榜。

    气急之下,陈循直接上疏质疑起了当时的主考官刘俨、黄谏,说他们徇私舞弊,就连王文也跟着打报告,只是言辞没有陈循那样激烈罢了。

    凭什么他俩儿子不中?

    这次顺天府乡试增加了几个数算题,早就听到风声的两家可是摁着儿子狂补了一通数学的!

    他们觉得自己儿子比起寻常学子,掌握了更多优势,只要数算正确,那评分自然就高了。

    结果还是没考过别人!

    难怪陈循那么生气,打出了“科举舞弊”的旗号,几乎是要置刘、黄二人于死地。

    偏偏国家抡才大典,不容轻忽。

    于是景泰帝令高谷和礼部将那次乡试的试卷重新查阅,没发现有什么走后门的情况,人人都是真才实学。

    朱见济对此发表看法,“大臣子弟与寒士奔进已不可取,况且他们又不安于义命,竟然欲借此加罪于考官?”

    陈循和王文就此被通报批评了一顿,各自罚了一笔款。

    王文还好。

    他在事情发展到后期已然醒悟过来,主动向皇帝陈述他的错误。

    可陈循就不行了。

    他本就是内阁中有名的清谈首辅,闹出那样的事,名声持续下落。

    现在还死皮赖脸的待在内阁不走,那是因为陈循还想着能以首辅的身份退休,舍不得权势。

    在小太子经常把六部长官拉来开会后,内阁的地位明显提高了不少,负责内阁事物的首辅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陈循宁可不要脸,也不愿意放弃这种掌权的快乐。

    好在他也懂点事,闹了难堪后一直乖乖听话,朱见济要的姿势他都能摆出来,所以还真实现了他留在内阁的目标。

    但也只是留在内阁了。

    所以高谷能走的那么轻松。

    我要做明世祖

 第145章 景泰帝出宫散心

    “先生就要弃我而去吗?”

    当看着高谷坚定的辞职目光,朱见济不由得说道,“如今父皇仍有微恙,孤又年幼,哪能离开你们这些肱骨老臣?”

    “此事不必再提,等父皇理事之后,先生再去说吧!”

    他直接摆手,把高谷的辞职申请给打了回去。

    虽然强迫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保持高强度的上班频率,的确有点不人道。

    可朱见济岂是一般人?

    给他拉车的羊都累死过一头了!

    他是不在意这点小事的。

    何况他说的也是真话,景泰帝病倒之后,朱见济一边照顾好爸爸,一边处理政务,要想混的轻松一些,还真是离不开老臣辅佐。

    在小太子看来,高老头的身体情况比于大爷的还好,上次组织的集体体检,高谷竟然一点问题都没有,比之年轻小二十岁的于谦却被摁着灌药了。

    可没看见后者还在兢兢业业的工作吗?

    “老臣……”

    “就这样吧!”

    朱见济登上羊车,嘱咐阮伯山为高谷准备一些温养的珍贵药物,等会就送去他家。

    不是说年老无力吗?

    有病,多吃药!

    学学养病中的景泰帝,那才叫一个合格的,不给人添乱的病患!

    ——————

    “青哥儿想清查宗室的田地,然后对其收税吗?”

    回到未央宫,景泰帝被儿子盯着喝了碗药,嘴里含着个蜜枣说道。

    药汁真的好苦啊!

    朱见济点点头道,“从洪武朝至今,宗室已然繁衍了不少,以《皇明祖训》的安排,各种王爷将军是充斥地方了的。”

    “除了皇家每年分发给他们的禄米,有些人还在地方侵占田地,强掠人口……关于这些,这段日子已经有不少官员上疏弹劾了。”

    过年嘛,已经被考成法折磨了快两年的官员都知道,又要进行年底绩效考核了,都表现的极为乖觉。

    为了达成规定的“扫黑除恶目标”,地方上面的小流氓被抓了干净,朱家米虫们又成了官员新的下手目标。

    大明的言官们,放的一直都很开的。

    “如今朝廷做什么都要花钱,儿子就想着找他们要一点。”

    景泰帝点头赞同,“也好,宗室之间总会闹事,跟争夺家产有关……趁着清查田亩的机会,为父也好见识一下,那些人手里到底有多少钱,何至于如此的兄弟倪墙,父子成仇。”

    大明的皇族里面,手足骨肉之间互相举报告发的事可从不少见!

    只可惜那些地方上的王爷们,怕是过不好今年了。

    再过一个月,被病情封印在床的景泰帝终于宣布结束了这段苦日子。

    除了大病初愈后的体虚乏力,还需要儿子搀扶着上朝之外,皇帝已经跟没事人差不多了。

    这让做到了换领导准备的臣子们有些失落——

    他们还想着前段时间努力讨好下太子,等他成新帝后捞点功劳呢。

    好在天家父子一体无二,他们的投资,在以后也是能够收回成本的。

    “朕能够病愈,上承先祖庇佑,下受太子的看照……”

    景泰帝拉着儿子对朝臣说道,“这两个月里,太子身为储君,尽职尽责。尔等为臣,日后也要好好辅佐!”

    随后,他又宣布了份诏书,处理了近来的一些事。

    在景泰帝身体愈发好转后,朱见济就放松了对政事的处理,留着等好爸爸来干。

    像封赏南方平叛功臣、以及对宗室田产进行征税的事,是需要皇帝来赋予“大义”和“法理”的。

    早就有所准备的殿上诸臣当然接受良好。

    同样的,景泰帝也把高谷、胡滢等老头子的辞职报告给打了回去。

    胡滢做了几十年礼部尚书,功绩不提,但地位是实打实的高。

    可惜老胡家除却胡滢,此前没有新人出头当顶梁柱,使得早该告老的胡尚书不得不继续做下去。

    现在,胡安寿成长起来了,得到吴敬加入的太府寺地位更加巩固,成为了朝廷用来调控市场的好工具。

    大孙子前途无量,于是胡滢也松了口气,预备下台。

    但天家父子是不会理的。

    大家都还能干活说话,怎么就想着早退了呢?

    于是胡滢也被赏赐了一批养生药材。

    隔了几天,在养病期间不幸发霉的景泰帝见着初春放晴,天气温和,忽然对着脚边的儿子说道,“青哥儿,不如你带着为父去宫外逛逛?”

    每天被好大儿拉着散步溜达,皇宫基本都被父子俩走遍了。

    风景大同小异,景泰帝已经看的心生厌倦。

    他想起儿子经常跑去宫外的皇庄检查工作,便有了冲动。

    真说起来,自打成了皇帝,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出过宫了。

    这让曾经当过王爷,在外面生活过的景泰帝颇为怀念。

    朱见济思考一阵,也同意了。

    他也挺讨厌“皇帝必须待在宫里”这个设定。

    如果继位的是成年天子还好,起码有些脑子。

    可如果是幼主临朝,天天被人捧着敬着,总归会不接地气,真把自己不当凡人了。

    统治者起码要了解一下,他治下的国家长什么样子。

    而且就去京城周边转转,一个白天就能搞定了,不怕出问题。

    于是父子俩很愉快的通过了出宫这个决议,忽略了旁边大太监成敬的焦急劝阻。

    “你不用担忧了,有侍卫们跟着,青哥儿也熟悉宫外,怎么会出问题。”

    景泰帝一边换衣服,一边记起了当初某位侍讲说的话,“朕也想去看看,民间的鸡蛋是不是十文一个呢!”

    被二十来个便装禁卫保护着,暗中还有锦衣卫的悄然跟随,豪华的马车就此驶出宫廷。

    光是这个架势,就能让人看出来车上的贵人身份非同一般。

    毕竟经过持续两年多的严打和各种清查,已经很少有达官显贵敢在京城的车道上装这种逼了。

    听说一些人家的轿子都被拆了当柴烧。

    豪放如徐永宁,也只是提前拜托家人安排了百来人在街上客串个人粉丝,在他骑着高头大马回京受赏的时候扔点鲜花,假装自己是卫阶在世。

    所以不必侍卫们开道,百姓们主动的推开,给车子让出来道路。

    “这里便是去年开的那家……超市?”

    车子停在一个占地广阔的门面前,打扮的犹如中年文士的景泰帝指了指招牌,问儿子。

    穿了亲子装的小太子予以肯定答复,“父皇,咱们进去看看?”

    “进去就进去!”

    景泰帝下车,逛起了市场。

    朱见济建立起来的大明版超市,其实远远比不上后世干净漂亮的,甚至因为常来者都是些普通百姓,让一些地方显得颇为脏乱。

    而且里面买东西的人还特别多!

    所以景泰帝走的是步步惊心,生怕一不小心就蹭到什么东西。

    旁边的侍卫更紧张,紧盯着附近人,别让他们冲撞了龙体。

    “卖的都是些盐铁,或是家中常见之物,怎么青哥儿如此看重它?”

    结束了短暂的冒险,景泰帝一回车上就靠近熏香那儿给自己去异味。

    朱见济于是笑着给好爸爸解释道,“这市场虽说不华贵,可用处不小……”

    我要做明世祖

 第145章 修路是基础工程

    在新的开中法推行后,有些盐商是颇为不满意的。

    因为这样的政策让一些中小商人分走了他们的市场,只准使用银钱兑换银钱,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他们的开支——

    但凡能做大做强的盐商,基本上都有官场上的关系,或者自己就是身负功名的。

    在大明朝优待读书人的背景下,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低价的粮食。

    即便是耿直的商人,也能通过两地粮价的不同,用较少的钱财购入足够的米粮,而不是用在市面上购买力强大的银两。

    然后,他们会拿着这些米粮去换去盐引,再将食盐这种人体必须品以高价卖出去。

    转入转出之间,便是丰厚的利润。

    新开中法颁布后,盐商们通过敲打算盘,觉得自己吃了亏,但生意肯定还得做下去。

    所以他们把盐价继续做高,从百姓身上赚取更多的利润来弥补自己受伤的心灵。

    太府寺虽然有执行力,但到底没能在两年内覆盖全国,所以还是力有不逮。

    甚至还有胆子大的盐商在直隶地带哄抬价格,被太府寺上门罚了几次后,干脆不卖了!

    没有盐商买盐,人怎么生活?

    我不肯开门做生意,难不成也犯了太府寺的法?

    资本家是一种宁可把东西扔了也不让人占便宜的奇特生物。

    对待这种稀有品种,朱见济毫不客气,直接让锦衣卫锁拿了几个奸商,以“扰乱市场”那罪名打了屁股,抄家流放了。

    他这是杀鸡儆猴。

    反正手里有特权不用,他傻蛋啊!

    然后,超市里就上架了盐铁等刚需物品,一直以平稳的市场价出售,成功吸引了老百姓,同时对着企图哄抬物价的商人展示了“肌肉”,让他们知道朝廷的物资储备是很丰富的。

    搞鬼的下场,只会是他们变成鬼被搞。

    再说了,直隶这边不是推广农会组织了吗?

    一年过去,已经走上正轨的农会们也实现了自我产出,种的粮食不提,像养殖场里的鸡鸭鹅等等家禽,有不少都会运到超市里,卖给城里人,给自己创收的。

    农会里的百姓穷惯了,就算想吃肉,几只鸡一块煮起来也够他们啃个骨头喝点汤,鸡蛋也能吃两个,所以多余的鸡鸭,就买成了钱,转手再去超市里买耕种需要的铁器。

    “农具又如何?有些地方就要春耕了,他们手里有吗?”

    听到这里,景泰帝不由得关心道。

    铁,对百姓来说也是很贵的呢!

    朱见济笑得更开心了,“这更是小事了!”

    在将军炮发明之后,大明的冶铁技术,可以说得到了些许提升。

    毕竟制造大炮用的铁是有条件的,哪里出了点问题,材质没达到标准,就可能炸膛,到时候没轰死敌人,反而把己方的城楼给炸出来个缺口,完全得不偿失。

    朱见济令人把研制枪炮的边角料,以及收集来的各种废铁重新熔炼,打造成各种农具,随后摆到了超市的柜台上。

    一部分也会交给官府,让他们在农忙时节,低价借给买不起农具的百姓使用。

    加上研究小院里也一直没放弃,这两年又弄出来了些改进的器具,让百姓种田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那就好!”

    景泰帝也笑了。

    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君主,他也是很重视农业发展的。

    毕竟人一旦吃不上饭,那问题就大发了。

    “继续去其他地方瞧瞧!”

    车队往城外走出。

    出了城门,没有周围各种建筑物的遮挡,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起来。

    景泰帝登高而望,看着不远处的水泥路感慨,“真是一派太平景象!”

    水泥路如今修建了不少条,把周边的各个农会都连通了起来,而直达北京城区的这条,更是被扩建了一次,从最开始的单车道,扩张成了四车道。

    除此之外,朱见济还让工部组建了一支“公交车队”,每天都要两匹马拉着三个四轮车厢,来往于京城和周围几个较大的聚集区之间。

    百姓只需要花费一文钱,就能在车上蹭个位子,进而省下赶集的脚程。

    这个行动让工部不解,心想自己这个部门本来就够穷了,怎么还要多出一笔开支。

    一人一文钱的价,得赚到猴年马月才能买得起一匹马啊!

    好在“公交车队”被百姓迅速接受,工部这个在民间长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