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十三皇子 >

第195部分

十三皇子-第195部分

小说: 十三皇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帮你登上大涪皇帝的宝座,瞧你这畏首畏尾的样子,哪有九五之尊的样子。”年龄较大的那个人,看着华服中年人,有些不悦的说道。

    “好,姨父,侄儿听您的!”被这上了年纪的人一激,这华服中年人终于下定了决心。

    “您放心,有我们两人的辅佐,一定会让你登上皇位的。”这中年文士,看着华服中年人,自信的说道。

    “有您们俩人的辅佐,我就放心了,您们放心,当我登基之后,你们就是我大涪的股肱之臣。”

    听到中年文士的话,华服中年人高兴的说道,但看他那畏缩的样子,丝毫没有一点当皇帝的样子。

    新皇杨献要捉拿众位封王王爷,使得几位王爷不得不逃离西京城,已经先后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这消息现在已经在大涪各地,传得人尽皆知了,大涪上下都在为这件事情议论纷纷。

    大家谈得最多的是,这一下大涪上下一定会十分动荡,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但肯定会对大涪有巨大的影响。

    朝中一些老臣在上下活动,希望面见新皇杨献,让他收回成命,不再针对众位王爷。

    也有人跟几位已经回到封地的王爷联系,希望他们能向朝廷服个软,避免形势越来越恶劣。

    可是这些老臣们的努力,显然没有收到任何效果,他们呈上朝廷的折子,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没有得到朝廷的任何回应。

    百姓们的担心显然并不是多余,因为在几个月之后,大涪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几位王爷与新皇之间的矛盾,到了更加难以收拾的地步。

    五位封王王爷反了,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一般,很快在大涪上下传播开来,在大涪上下掀起了轩然大波。

    五位朝廷封王的王爷,齐王杨勇、郑王杨泽、福王杨顺、燕王杨河,还有因为封地被攻破,被迫逃到齐王杨勇封地的宁王杨延起兵造反了。

    众位王爷以齐王杨勇为首,指责新皇杨献登基之后,不顾大涪的大局,只顾夺取权利,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所以要推翻杨献,从皇族子弟中另择贤明为帝。

    这五位王爷,将自己势力中所有士兵都聚在一起,凑成了一支拥有十七八万人的军队,对外号称二十万人,开始向西京城出发,要推翻杨献政权。

    当杨云收到这一消息的时候,呆呆的坐在那里半天没有发声,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在此之前,齐王杨勇也曾派人来联系杨云,让杨云一起参与此次行动,并且愿意与杨云为首,但却被杨云拒绝了。

    西京城中,得到这消息的新皇杨献大为震惊,在次日的早朝上,杨献当着朝中所有大臣,宣布了这一消息,立即使得朝中众文武百官脸色大变,议论纷纷。

    “陛下,兄弟之间哪有这么大的仇恨,还请陛下旨,撤销捉拿他们的旨意,并且收回限制各王爷封地的各项命令,让他们迅速撤兵,回自己的封地去。”

    首先发言的是太尉尹正,这位朝中的一品大员,已经多次有这样的建议,但是杨献却始终没有采纳。

    “是啊陛下,尹大人说得有礼,陛下赶紧下旨吧,我们大涪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尹正的话音刚落,旁边又有人大声说道,众人寻声望去,说话的是太保周闻。

    太尉尹正和太保周闻都是朝中的一品大员,可在朝中的地位,却和同为一品官员李悦和宇文护不可同日而语。

    在李悦被刺之后,司徒宇文护便成了大涪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一大臣,在朝中除新皇杨献之外,再无人可以与之相比。

    “两位大人说什么话,陛下堂堂一国之君,怎么可以向他们服软,这样一来,陛下的威严何在!”

    尹正和周闻两人的话音刚落,朝中许多大臣还没来得及发言,宇文护便大声说道。

    “可是司徒大人,五位王爷的二十万大军,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就算将他们剿灭,那也是我们大涪自己的儿郎啊!”听了宇文护的话,尹正有些犹豫,但想了想他还是说道。

    现在宇文护在朝中的权力极大,朝中许多官员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就连同为一品大员的尹正和周闻都不愿意得罪他。

    “尹大人也太胆小了吧,区区二十万兵马,他能闹出多大阵仗,还有这些士兵,既然跟几位王爷一起造反,那我们也没有必要对他们留情,这是他们自己咎由自取。”宇文护厉声说道。

    “司徒大人说得在理,尹大人,如果我们对这些造反的家伙太过宽容,别人也有样学样,那么我们朝廷还凭什么震慑那些有不良企图的人。”宇文护的话音刚落,立即有一位官员在一旁说道。

    现在的宇文护,在朝中的影响力很大,朝中许多大臣都以他马首是瞻。所以这时候,这些官员们纷纷发言,表示支持宇文护的意见。

    “好了,众爱卿都不要说了,朕意已决,马上调派兵马,镇压这些叛军,绝不能让他们乱了规矩。”见朝中众多大臣都支持发兵,杨献也下了决心。

    众王爷起兵十分突然,让附近的官员们都反应不及,再加上好些官员不愿意和这些王爷们作对,所以在众王爷兵锋所致之下,好些官员都选择了带兵撤离,或者闭城不出。

    不过以齐王杨勇为首的几位王爷,还算比较明理,他们严令手下士足,不可惊扰百姓,所以大军一路前行,倒没产生多少混乱。

    齐王杨勇新得的一个谋士,谋略十分出众,在他的策划下,众王爷的士兵势如破竹,很快就到了,距离西京城只有一两百里的位置了。

    到了这里之后,队伍终于停止了前进的速度,因为新皇杨献匆忙组织起来的三十万大军,在这里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见朝廷兵马的人数远远超过了自己,众王爷也知道,要想击败这一支队伍是很难的事情,但是现在这情况又容不得让他们撤军。

    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之下,杨勇下令,让士兵就此安营扎寨,既不撤离,也不主动发起攻击。

    而朝廷的这三十万大军,则是由大涪的辅国大将军率领。

    这辅国大将军是朝中的老臣,他是看着众位王爷长大的,在他心中很不愿意和众位王爷的军队作战。

    众王爷虽然起兵,但主要是想通过这种形式,给朝廷施加压力,让朝适收回各种对封地不利的政策,此时起兵造反也是无奈的选择。

    看到这如同自己长辈一样的辅国大将军,众王爷的心里,也兴不起要和长辈一样的辅国大将军大战的心思。

    众位王爷手下的士兵没有主动发起攻击,这正中这辅国大将军的下怀,他也让大军驻扎起来。

    于是乎,这战场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双方士兵近的咫尺,但都没有发起攻击。甚至于,双方巡逻士兵见面之后,有些熟识的,还会点头打个招呼。

    双方指挥官显然也享受这一种默契,各自约束自己手下的将士,不要轻易和对方发生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这几十万人各自安营扎寨,足足对恃了一个多月,没有发生任何冲突。

    在双方的士兵中,不缺乏不怕死的,但是,如果在战场上和自己国家的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哪怕付出生命,他们都不会皱眉。

    但是现在要和自己国家的同胞打仗,甚至于有些人还是乡里乡亲,乃至亲朋好友,所以他们发自肺腑,不愿打这一仗。

    所以,双方主将都不愿发动主动攻击,正是这些士兵心中希望的,同时也是大涪许多官员和百姓想要的。

    但是,所有事情,都不能达到人人满意。朝中有些有想法的人,见局势已经到了这种局面,这仗都还没有打起来,他们的心中十分不甘。

    于是,许多官员向杨献表示,希望他发动雷霆般的攻击,消灭众王爷手下的精锐部队。

    大战没有打起来,杨献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心中还是松了一口气。要和自己的亲兄弟发生大战,他还是有些犹豫的。

    现在见双方没有发生战斗,杨献私底下还是有些欢喜的。可是朝中许多皇亲贵族,天天来缠着自己,让自己下令,让前方的辅国大将军率领手下士兵主动发起攻击。

    杨献虽然不愿意主动挑起战争,但是也不愿意做一个让大家笑话的皇帝。

    还有一个原因,这三十万大军驻扎在前方,消耗的钱粮可不是少数,纵使大涪现在不缺少粮草,可长期这样下去,朝廷也是吃不消的。

 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战终起

    犹豫许多天之后,杨献终于扛不住朝中许多大臣的压力。他向前线的辅国大将军下旨,要求他尽快开战

    ,消灭这些造反的家伙。

    杨献的旨意送到前线,前方的辅国大将军可不愿意承担这,抗旨不遵的罪名,只得无奈的引兵主动发起攻击。

    于是,两军的大战就这样开始了,不过双方的大战最开始只是小规模的接触,双方的战斗都比较节制,所以造成的伤亡人数也很少。

    这样的大战一直持续了七八天,战场总是显得不温不火,双方将士开始变得默契起来,每天都要打上一两场不大不小的仗,但都是浅尝辄止。

    战场上的情况,很快传到西京城中,那些有不良企图的人,当然不满意这样的结果。

    还是西京城那栋豪华的宅院,那名年纪较大的官员,可那中年文士,依旧坐在了院子里,一起喝着仆役们泡的香茶,一边在谈论着什么。

    “这真是太让人头疼了,花了那么多的功夫,终于让他们开打了,可是这仗却打成这样,双方打了七八天,每天一到两仗,却总共只有不到十个人伤亡,这哪里是在打仗,分明是在进行友好切磋。”那上了年纪的官员,愤愤的说道。

    “大人,您别着急,下官有一个妙计,一定可以让他们彻底打起来。”一旁的中年文士见老年官员,真的着急了,微笑着向他说道。

    “你有什么好办法,就别卖关子了,你不知道,这段时间为了这个事情,我经常是愁得整夜难眠。”那上了年纪的官员听到有了办法,连忙着急的问道。

    那中年文士见状,立即将头靠近上了年纪的官员,在他耳边悄悄的说了自己的计策。

    那官员听了中年文士的话,先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但片刻之后。他显然明白了中年文士的办法,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曹瑞本是朝中某一个大臣的家将,后来被这大臣送入军中,做了一名百夫长。但谁也不知道,这曹瑞还有另外一种身份,那就是楚国的探子。

    楚国人也知道,要直接在军事上击败大涪,其实并不容易。所以他们早就派了许多人,以各种身份潜入大涪内部,伺机对大涪进行破坏,或者打探各种消息。

    原来曾经袭击杨云的唐洪源,和这曹瑞都是楚国派过来的,但是彼此间从来不联系,也相互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这曹瑞虽然只是军中一个小小的百夫长,可是他很善于拉拢手下的士兵,平日里为人也十分仗义,所以他的身边聚了一大批,愿意为他效力的士兵。

    这次曹瑞被抽掉到前线,参与抵抗中王爷的叛军的行动,在临行前,安排他进入军中这大臣和楚国方面,都不约而同的给了他一个任务。

    这是一个相同的任务,可对于只是一个百夫长的曹瑞而言,却是一个无异登天的任务。因为这任务是,尽量让双方大打出手,死伤越惨重越好。

    曹瑞只是一个小小的百夫长,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楚国方面告诉了一个让他放心的消息。

    这次楚国派出的这三十万大军中,有不少是像曹瑞这种身份的人,所以到了关键时候,他们都会出手,和曹瑞一起做这件事情。

    曹瑞只是一个小小的百夫长,到了前线之后,由于上司命令,所有人必须约束好自己的手下,尽量不得和几位王爷手下的士兵发生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暴露自己,曹瑞也不敢公然违背命令,只是在几次小打小闹中,故意杀死了对方少量士兵,但却没能挑起双方的怒火。

    这一日,曹瑞寻了一个机会,走出自己的营房,来到营房旁的山坡上,在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下面,取出了一张小小的纸条。

    这块石头,是他和他那从来没有见个面的楚国上司,约定传递情报的地方。曹瑞在军营中得到的所有命令,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的。

    曹瑞轻轻的打开纸条,只见纸条上只写着四个小字,“迅速行动”。

    曹瑞看完纸条,看看四周无人,便将纸条揉成一团,塞入口中吞了下去。

    在几日前,安排他进入军营的朝中大臣,也让人给他传达了命令,内容和这纸条上写的大同小异。

    看来必须得有所行动了,曹瑞一边向自己的营房走去,一边在脑海中苦苦思索,想找到一个完成任务的好办法。

    “老大好!”这时营中一名士兵看到曹瑞,立即向他打个招呼。

    在曹瑞刻意拉拢下,这些士兵和曹瑞的关系特别好,所以平日里,好些人都称呼曹瑞为老大。

    “你到山坡上去,看看离我们最近的那一个王爷手下士兵的帐篷,看一下那里面的士兵都在做些什么?”曹瑞想想了想,对这名士兵说道。

    回到营帐之后,曹瑞把自己最信任的几个什长和伍长叫过来,向他们说了自己的想法。

    “各位兄弟,这仗老是这样拖着也不行,朝廷已经几次下令,可是将军。却始终不肯真正开战。再这样下去的话,朝廷一定会重重责罚将军的,不如我们行动一次,帮将军下定决心。”曹瑞对这几个什长和伍长说的。

    “我们听大哥的,大哥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一个什十长大声说道。

    在这名什长的带领下,其余几名什长后伍长也纷纷发言,表示一切按照曹瑞的安排行事。

    这时,前去查看敌情的士兵也回来了,他告诉曹瑞,离他们最近的敌军营帐,那里没有做任何防备,门口的卫兵无精打采的站在那里,里面还有士兵躺着晒太阳。

    这情况跟曹瑞想象的一模一样,想来这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