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347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347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乃是蓟国水军。

    待漳水漫出故渎枝津,水淹广宗。蓟国水军这便换乘内河快艇,杀奔而来。

    所有明轮快艇,皆包满搪瓷甲片。水线之上乃至整个甲板,皆覆盖火浣布,只为防火。两侧明轮激起的水波,亦能驱赶油液。只需明轮不停转动,便可避开浮油。

    横海纛下,矗立之人,正是蓟国双壁。横海中郎将黄盖,黄公覆。

    “奉王命,灭黄巾。”黄盖振聋发聩。

    “奉王命,灭黄巾!”舟上战士齐声呼喝,声震四野。

    啪嗒!一团粘液正落在胸前,将道袍污染。抬头一看,同心环臂上,亦沾满油污。

    大贤良师面如死灰。莫非是……石漆!

    又心如槁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苦肉连环,竟被蓟国窥破。将计就计,在漳水中掺杂石漆,一同灌入城中。水上水下,机关诸器,皆被石漆黏连。一旦纵火……

    啪嗒!一滴冷汗,重重摔碎在身前。

    人的名,树的影。

    蓟国水军四面围城。终将破胆汉军唤醒。董重也顾不得胯下如何。这便大声疾呼:“黄将军,救我;黄将军,救我——”

    黄盖遥遥抱拳:“见过骠骑将军。”

    “黄将军,速来救我。”董重哪还顾得回礼。

    “骠骑将军,稍安勿躁。”黄盖朗声道:“妖贼张角。尔等已中我家贾丞之计也。如今石漆黏身,插翅难逃。还不束手就擒!”

    “大哥!”头顶漆落如雨。劈头带脸,被粘液滴满的张宝,颤声发问。“石漆”之名,他亦知晓。

    “贾诩神鬼奇谋,我不如也。”大贤良师心中暗叹。目视台下信徒无数,这便咬牙道:“黄将军欲将我等悉数羽化登天否?”

    见大贤良师以人命相挟。黄盖神情不变:“奉命铲除国贼。若执迷不悟,休怪黄某无情。毋需多言,降是不降!”

    “降是不降!”水军齐呼。

    “便是蓟王在此,亦不敢口出此等妄言!”大贤良师傲然一笑。

    “呔!”黄盖并指一点:“跳梁小丑,无胆匪类。何须王上亲临,黄某杀汝如屠狗。多行不义必自毙!逆行邪术,操弄人心。天良丧尽,恶贯满盈。人若不除,天必诛之。尔等皆言‘苍天已死’。事到如今,可敢头顶苍天,大喊三声:‘谁敢杀我!’”

    “我乃黄天之子下凡,替苍天生子也!谁敢杀我!”说谎的最高境界是,连自己都信以为真。

    “谁敢杀我!”

    “谁敢杀我!”

    三声落地。忽觉背寒彻骨。

    “某来杀你!”

    心头一痛。一柄长剑穿胸而过,将他生生提起。

    “啊啊啊——”利刃竖起又缓缓转横。剜心剧痛,如何能忍。饶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之大贤良师,亦口鼻喷血,惨叫之极。

    张梁,张宝二人,如遭雷击,竟动弹不得。

    一剑抽出,斩断数根手指。失去支撑,大贤良师轰然跪地。

    寒光一闪。

    人头落地。

    只手提起,刺客一声怒叱:“杀贼者,燕山王越!”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九天神皇:

 1。39 火雨焚城

    “脉勇之人,怒而面青;舞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古有秦舞阳,年十二杀人。随荆轲刺秦,面见秦王却“色变振恐”,乃至“群臣怪之”。

    先前大贤良师唬住,王越竟手足无措,武功全废。

    见蓟国水军,四面围城。这才唤回血勇。将大贤良师,一剑刺死。也算是骨勇之人。

    “大哥——”直到此刻,张梁张宝,这才反应过来。大哥乃黄天之子,竟然,竟……被人断指斩首而死。

    目睹惨状,跪伏在机关山上的无数信众,撕心裂肺,嚎啕恸哭。大贤良师,乃黄天之子降世,为取代苍天之子而生。如今大业未成,怎就,怎就半道而终。撒手人寰,忍心离我等而去。

    “仙师——仙师——仙师啊——”

    “杀了他!”张梁、张宝,怒指王越。

    便有无数黄巾死士冲出大帐,直扑高台。

    抓起散发,将大贤良师首级往腰间一系,王越仗剑扑下,连斩数人。如猛虎入群羊。一路砍杀无数,直扑张梁、张宝。

    “拦住他,拦住他!”二贼惊呼遁走。

    见大势已成,苏越便取来呼吸面具,又拨开浮油,领麾下匠人跳落水中,潜游而去。

    船翼翻转,搭成浮桥。待苏越回船,筏上汉军尽数转移。黄盖取火矢点燃,弓开满月,冲犹在自转的同心环臂,一箭射出!

    但见一道火线,正中环臂。一时火蛇飞窜。

    烈焰沿环臂飞快延烧。一声巨响,炸出漫天火雨。

    不等火雨落地,火焰已经由环臂,点燃水面。

    广宗内城遂成火海。

    天空巨火环往来呼啸,抛落漫天火雨。水面不时炸响,崩起液火大片。

    天空、水面,烧成一片。火浪席卷,浓烟蔽日。宛如末世。

    拖后汉军,抱头奔逃。从水域外一直伸向汉军木筏的蓟国大小舟船,亦溅落堆堆液火。船上虽铺满防火石绵,却也无法阻止液火,在石绵之上延烧成片。

    水线上下,火海之中。耐不住烈焰焚烧,搪瓷甲片上,瓷釉纷纷碎裂,露出底层钢板。钢板亦随之被烧成赤红。事先存有积水的底舱,温度极高。甚至开始咕咚冒泡。舟楫士纷纷升上中舱躲避。

    浓烟滚滚,烈焰滔天。

    万幸。赶在黄盖点火前,苏越等人攀上最近一处舟船,逃出生天。

    机关山上,帐篷已成火海。

    整座由根根机关格柱次第拔高,堆成的高台,已变成一座膨大的巨火塔。而死忠信徒,竟伏地不动。心甘情愿,追随大贤良师而去。

    正因知晓邪教行事,黄盖才没有苦劝。甚至毋需多言。一箭射出,一了百了。

    无论对己对人,死亡是太平邪教徒们最好的归属。

    即便侥幸存活。也无需奢望这些死忠信徒,能迷途知返。他们依然会继续扛起太平道谋反大旗,吸纳信众,毒害良民。“害人害己”,乃是其残生唯一之评语。

    故而,与张梁、张宝二人,陪大贤良师一同葬身火海,是最完美的结局。

    “切莫拥挤!”眼看烈火追身,有未曾撤离的汉军兵卒,惨叫落水,众将急声高呼。落水者再浮水水面,早已烧成火人。无从施救。一箭射死,除去痛苦。

    烈火烘烤之下,搭在汉军竹筏上的外圈小艇,竟已被点燃。船上舟楫士便与汉军一同撤离。无需惊慌。临近船舶只需收回船翼,便可与着火小艇,成功脱离。

    浮油经地下甬道,注入城中。多聚拢在机关高台周围。外城只有零星油花,并未连成大片。偶有火雨溅落,亦不会燃起不可收拾之大火。

    眼看汉军多已上船,火焰山中仍未见王越身影。

    黄盖这便当机立断:“收翼!”

    “收翼——”

    舱内舟楫士搬动机关。船翼迅速翻回,变成上层甲板,与下层甲板紧密贴合,压灭了各自沾染的液火。便是遇水不灭的油火,无空气助燃,亦无法继续燃烧。

    明轮倒转。

    留下百余艘与木筏相连,火大无法施救的小艇,蓟国水军开始撤离。

    便在此时。

    忽听火海一声长啸。但见一人,飞身跳上燃火木筏。又几个起落,跃上明轮快艇,逃出生天。

    正是腰悬三首的剑宗王越。

    “哈哈哈,终不负圣望!”王越喜上眉梢,豪气干云。

    一人杀三贼,摘取首功。回京自当重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从此平步青云,焉能不喜。

    待行到无油清水,船上船下,火焰方熄。许多抵近火海的舟船,烟熏火燎,满目疮痍。被烈焰焚烧,破损严重的无搪钢板,更是滋滋冒烟。赤红钢板与冷水一激。环绕舰身,顿时腾起浓浓的白雾蒸汽。挤满船舱乃至甲板的汉军,死里逃生,身心激荡,正犹如腾云驾雾一般。

    以船为家的蓟国舟楫士们,却各自肉疼不已。搪瓷装甲皆需重换,甲板亦需清理……

    然比起黄巾覆灭,三贼授首。此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尤其对心怀万民的蓟王而言。

    寻高堤靠岸,将北路汉军尽数放下。黄盖这便与众将惜别,入漳水,率军重返蓟国。走的无比坦荡。

    目送蓟国横海纛消失于天际,众将各怀心事。各自收拢兵士,寻高地扎营不提。

    漳水泄入广宗,待水势趋缓,左中郎将皇甫嵩,这便率领麾下兵士,重修河堤,堵住缺口。已绝水患。

    扎营荒丘的大营兵士,不时遥望广宗。只见城内浓烟蔽日,半月方熄。

    待烟火散尽,董重等人乘舟重回。收拢无数干尸。黄巾信众,再未被火烤而亡前,已在滚滚浓烟中,先行窒息而死。能辨识面貌的尸骨,皆被枭首记功。粗略统计,竟有十余万级。

    董重喜不自禁。连夜与麾下众将,细分军功不提。

    洛阳朝堂。

    大长秋兼领尚书令,大宦官曹节伏地奏报:“骠骑将军董重,水淹火烧,广宗城破。妖贼张角、张宝、张梁,一朝殒命,斩首十万级。此战——大捷!”

    陛下虽早知,再听亦不禁大喜过望。

    群臣更是惊喜莫名。纷纷伏地赞颂,天佑大汉。

    谁说,苍天已死。

 1。40 群盗蜂起

    黄巾三贼酋:“天公将军”张角,“地公将军”张宝,“人公将军”张梁,一日陨落。号称大有神机的广宗,烧成焦炭。加之先前南路汉军,火烧长社。一南一北,两把大火,将黄巾之乱彻底燃烧殆尽。

    然,大火虽熄,零星野火却遍及中原。

    有荆州南阳黄巾渠帅张曼成,自号“神上使”。领赵弘、韩忠、孙夏,等黄巾别帅,收拢波才、彭脱余众,立寨山谷,攻略郡县。声势日隆。

    豫州汝南黄巾渠帅刘辟、黄邵、吴霸、龚都、何仪、何曼,收拢残部,抄掠郡县,伏杀官吏,誓与汉军为敌。

    益州黄巾渠帅马相并赵祗、赵播、王饶等人,起兵绵竹,攻克广汉雒县,杀益州刺史郤俭。又先后破广汉、蜀郡、犍为、巴郡等地,残害吏民,后马相竟自称“天子”。

    还有扬州吴郡黄巾渠帅陈败、万秉,稽郡黄巾渠帅吴桓。青州济南、乐安黄巾渠帅徐和、司马俱……

    关东大地,群盗蜂起。

    更有细作来报。黄巾之后,冀北贼人盘踞太行山东西二麓,藏身山谷之中。依山下寨,结草为营。并称:黑山,白波。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还有小股贼寇,四处流窜。抄掠豪强坞堡,攻略乡邑,荼毒更甚。

    乡民不敢轻易出城,农人亦只能眼看良田荒芜。还有豪强大族,囤积居奇。粮价居高不下,甚至与马价平齐。

    一切皆如蓟国谋主所料。黄巾之后,才是大乱之始。

    此皆是后话。

    话说,蓟国水军艰难驶回南港。

    众人见舟船面目全非,船舱多有漏水。便知此战之凶险。平乱之功,虽未曾昭告天下。料想,蓟国出力甚伟,王上又平关西之乱,增封数县,亦不为过。

    再细想。蓟国与冀被数国毗邻,无从扩土。涿郡已割过半,亦不忍再下狠手。唯有渤海郡,或可分与蓟国。

    天下大乱,唯有幽州一地,清平乐土。富庶之地,又皆在蓟国境内。督亢秋成,已在眼前。不出所料,本季又当大熟。

    天下饥荒,饿殍遍地。粮价奇高不下。唯有蓟国,一石谷仍贱卖三百钱。唯一区别,便是换成蓟国上币,四出文钱。若用普通五铢,则需千五百钱。还是涨价了。

    但对蓟国百姓而言,价格不变。很简单。因蓟国一地,无论薪俸、还是庸金,皆先已换成四出文钱。

    得益于完善的仓储制度,还有更加完善的宽法严律。蓟国豪商,无人囤积居奇。更无人敢推高粮价。

    蓟国百姓依旧屯粮惜售。除非蓟王下令,否则市面上也无过多余粮可供屯售。

    亦得益于钟繇千里屯田初成。今季蓟国共计有官田,八百万亩。以均产五石计,可得新谷四千万石。若以一家老幼计,足可养活数百万之口。

    上计令陈逸,已命人详细计算。径三百里之雍奴,除去沟渠陂泽,及城邑海港。足可辟良田二千四百五十余万亩。如今所辟,不过三成而已。论屯田,蓟国实在是大有余力。

    即便如此,钟繇亦屯田有功。蓟王自陇右传令。雍奴长钟繇与陈群、崔林,同升为城令,食俸千石。且王太妃已有言在先。若雍奴千里屯田终成,当升钟繇为蓟东尹。领三百里雍奴,三县十余城、港。

    禁锢未除,已坐享千石高俸不说。二千石亦在望。钟繇焉能不大喜。

    王太妃虽只许诺钟繇一人,然群臣却心知肚明。既有蓟东,必有蓟西。若再并土增封。蓟南,蓟北,亦未可知也。

    能与二千石蓟都尹娄圭,平起平坐者,钟繇算一人。北海一龙必有一人。崔琰三友必出一人。颍川五杰当有一人。

    蓟国二千石,可比万石高俸。千里沃土,足可养育千万国民。

    为何蓟国上下,皆笃定必获增封。

    究其原因。黄巾之乱时,陛下虽对蓟王颇多忌惮,百般掣肘。然,此一时彼一时也。天下太平,无宗室可趁乱而起,夺取皇位。便是蓟王,亦不例外。帝位传承有度,宗室无法觊觎大宝。参考陛下心中的危险算式。蓟王已从首位,退出三甲之外。不再是陛下心头大患。后续还需蓟王,辅佐江山社稷,与大将军何进分庭抗礼。自当荣宠备至,位极人臣。

    再者说来。平定陇右,亦是大功一件。更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才令董骠骑转危为安,得以凯旋。二功相加,必然增封数县。

    大汉十三州与小小数县比起来,孰轻孰重。陛下惯于算计,又岂能不知。

    朕当舍得!

    张氏兄弟首级,已第一时间硝制装匣,六百里送往洛阳。曾与三人有数面之缘的封谞,确认无误。正是张角、张宝、张梁三人。

    陛下终于彻底放心。

    所谓秋后算账。与奉皇命,同黄巾贼虚与委蛇的封谞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