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348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348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终于彻底放心。

    所谓秋后算账。与奉皇命,同黄巾贼虚与委蛇的封谞不同。永巷令徐奉,乃是隐藏深宫之中的太平道死忠。

    收到三贼首级,陛下这便下令,将徐奉及其党羽尽数收押黄门北寺狱。奈何徐奉已提前告假出宫。大将军何进亲帅羽卫前往府中缉拿。却早已逃之夭夭。遂抄家灭门,鸡犬不留,入宫复命。

    先前,郎中张钧上书曰:“张角之所以能兴兵作乱,百姓亦纷纷归附张角,皆因十常侍放任父兄、子弟、亲戚及党羽,充任州郡长吏,搜刮百姓。百姓有冤无处申诉,这才揭竿而起,聚为贼寇与朝廷对抗。应斩杀十常侍,将其头高悬于洛阳南郊,以此向百姓谢罪,并遣使者向大汉全境宣布此消息。如此,便可不费一兵一卒,而令群盗自散。”

    国难当头。陛下遂将张钧上疏,传与诸常侍过目。十常侍皆吓的摘帽除鞋,跪地叩首,流泪乞求去雒阳诏狱自首,并散尽家财以助军费。

    陛下却诏令诸常侍,各任原职。并怒斥张钧:“真是个狂人!难道十常侍中,便没有一个好人么!”

    御史顺承帝意,诬奏张钧信奉黄巾,遂逮捕入狱,拷打致死。

    也正因郎中张钧之死,令陛下颇有悔意。这才欲将永巷令徐奉,缉拿归案。以堵悠悠众口。

    奈何天不遂愿。徐奉竟弃家潜逃,不知所踪。

    陛下翻阅先前奏疏时,见到太尉杨赐及御史刘陶的黄巾上疏,颇多感悟。遂诏封杨赐为临晋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封刘陶为中陵乡侯,食邑五百户。

    当初,杨赐与刘宽、张济同为陛下讲学。且黄巾上疏,亦有二人之功,不应独自受封。于是杨赐又上疏,求分食邑与刘宽、张济。陛下纳其言,封二人及子为爵。

    于是乎。郎中张钧之死,及永巷令徐奉潜逃,引发的小小波动,随之消散于无形。

    洛阳粟市,一间密室。

    得知满门抄斩,鸡犬不留。永巷令徐奉,伏地恸哭。血泪横流。

    “狗皇帝!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1。41 波橘云诡

    徐奉咒骂陛下为“狗皇帝,”事出有因。

    先前,陛下给狗戴高帽,当满朝文武百官,称之为“狗官”。

    又传言,陛下曾醉酒发疯,令西园宫女与交狗媾。却不知,是否为同一只狗。

    于是乎。狗官的主人,自然是狗皇帝。

    正恸哭咒骂间,暗门忽被人推开。徐奉惊惧至极,胡乱抓剑,爬地而起:“来者何人!”

    “是我。”来人轻轻开口。

    “是你?”徐奉喜从天降:“你果然还活着!”

    “大仇未报,岂敢言死。”待徐奉放下手中长剑,来人这才缓缓走进。现身灯柱之下。竟是许久不见踪迹的扶风侯殷,侯公子。

    “圣教已灭,如之奈何。”徐奉咬牙叹气。

    “谁言圣教已灭。只需太平道义在你我心中,圣教又岂能后继无人。”侯殷言道:“大贤良师与二位大医,虽已羽化升仙。可太平圣火已遍及大江南北。只需除去狗皇帝,‘神上使’等人再乘势而起。炎汉,苟延残喘,屡遭兵祸,又岂能再侥幸得存。”

    “公子言之有理。”徐奉猛举袖拭泪:“狗皇帝杀我全家,鸡犬不留。血海深仇,不共戴天。于公于私,当以公子马首是瞻。却不知,该如何施为?”

    “你为永巷令时,曾得‘大医’之命,向入宫赴宴的蓟王刘备,暗下慎恤胶。是与不是?”侯公子答非所问。

    “然也。”事到如今,徐奉亦不做隐瞒:“‘大医’少时与蓟王结怨,故趁蓟王轻身入宫,欲行借刀杀人。密令传来,我便遣死士自梁上悬丝,将慎恤滴丸,坠入蓟王杯中。如此神鬼不觉,险些得手。”

    “究竟是哪位大医命你行事?”侯公子又问。张氏三兄弟,张角自号大贤良师。二兄弟,自号大贤良医,简称大医。所谓大医治世。足见三人野心不小。

    “乃是‘地公将军’。”

    “张宝将军,何时与蓟王结怨。”

    徐奉倒是知晓其中隐情:“传言,‘地公将军’一只眼,便因蓟王而毁。故而,诸如马元义等人,皆自毁一目,以示忠心。”

    “原来如此。”侯公子轻轻点头。

    话说。蓟王少时,楼桑赀库曾遭太平道劫掠,后此事不了了之。太平圣女送上贼人一目,两家重归于好。岂料这只眼睛的主人,竟是张教主二弟,张宝。

    难怪。马元义置舍放火,徐奉宫中下毒,后续种种,皆能说通了。

    当然。这些隐秘的内情,侯公子不得而知。只需知晓,地公将军一目,因蓟王而毁。便已足够。

    “只恨未尽全功。”徐奉切齿道:“蓟王乃圣教生死大敌。此次关东、关西二地同时举事,却皆因他而功败垂成。焚毁广宗之石漆,亦是蓟国水军运来!”

    “唉……”说道伤心处,侯殷亦一声长叹:“养虎成患。若趁其羽翼未丰时,行斩草除根。或许,今大事已成。”

    两人各想心事。一时相对无言。

    许久,侯殷又道:“为蓟王解毒者,乃是圣女。”

    “我亦知晓。”徐奉轻轻点头。

    “你只知其一,却未知其二。”侯殷低声言道:“圣教后续大业,还需你代为打听一事。”

    “何事?”徐奉忙问。

    “且附耳上来。”

    “密室之中,只有你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须耳语。”徐奉心存戒备,不敢近身。

    “唉……”侯殷摇头叹息:“你我举家被害,形单影只。此时还不抱团取暖,更待何时。何需见疑!”

    徐奉这便咬牙近前。不等侯殷说完,便一声惊呼:“竟有此事?!”

    “噤声!”侯殷一声低喝。

    “唉……”思前想后,侯殷一声长叹:“行事如此波橘云诡,不愧是我教圣女。”

    “悉知内情,我才方知,先前多有错怪。圣女之计,堪称神来之笔。待计成。何愁强敌不除,大汉不灭。”侯殷又叮嘱道:“此乃我教千载难逢之机也。须知,生死存亡,皆握在你我之手。上慰仙师,下报家仇。于公于私,势必全力而为。成败,在此一举。”

    “喏!”徐奉重重抱拳,目中尽是血海深仇。

    陇右,大震关。

    黄巾覆灭,三贼授首。自幼时,便一直高悬在后颈的“无形利刃”,随之消散于无形。浑身骤脱,再无掣肘。刘备本想亲眼见一见大贤良师的首级。好细细端详,时常现身梦中的毕生之敌,究竟是何面貌。

    转而又弃之。

    相见不如怀念。若非利刃加颈,依着刘备的性子,又岂能走到今时今日。

    正因有大贤良师暗中窥探。刘备才不敢有一日之松。一路砥砺奋进,成就了如今的蓟王。

    父亲取名平。老族长改名备。刘备、刘平,一字之差,人生迥异。

    若无甯姐姐蒙面绑腿着夜行衣,与他在茅厕相遇。刘备或许早已携母亲,避入桃花源中。试想,那日祖祠大考,若非自己一鸣惊人,被宗族选中。文修武备,四娃中,又该何人顶替,成为另一个刘备。

    不得不说,命运有时候,真的很神奇。

    比如侍寝的亚马逊一族。若非远征西域,巧灭龟兹篡位王和得。拓跋缃慧眼识金,将亚马逊女战士,从三千佳丽中选出。刘备岂能知晓,还有一支东迁亚马逊,被贵霜所灭。女王等族人,皆被贩卖为奴。

    这才引出后续一系列的故事。

    又非因祸得福,狰狞毕露,如何能破亚马逊锁体神技。浅尝辄止,岂能尽如人意。

    思前想后,只能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见刘备醒来,希雷娅忙起身服侍。侍寝只有希雷娅一人。同塌而眠,并无逾越。刘备日幸七御,多在沐浴时。睡前睡后,一日二浴。也是蓟王的日常。

    出寝宫,入浴室。早起的亚马逊御卫们,早已等候多时。

    有个词叫“食髓知味”。形容这群“嗷嗷待哺”的女猎手,甚是贴切。

    刘备亦难得轻松片刻。

    逢留河北,归义城。

    又送走一批羌渠,宋建略显疲敝的转身折回。

    还未坐稳,便有心腹密报。言,蓟王遣人送来口谕。

    “快请。”宋佳不敢大意。

    来者不是旁人,正是夜袭陇山的北地先零王子,雕零浑。

    “何事需劳烦司马亲临。”宋建问道。

    雕零浑答道:“主公遣我来问,已聚拢多少部族。”

    “东羌诸种十三部,西羌亦有八部。计二十一部。”宋建答道。

    “烧当,白马二部,可曾参与?”

    “烧当已有数支别种,白马羌人还未来人联络。”宋建再答。

    “来时,李丞言道:定要拉烧当、白马二部入伙。”雕零浑叮嘱道:“切记。”

    “喏。”宋建郑重抱拳。

    虽不知烧当、白马,如何重要,既是主公之命,自当遵从。

 1。42 凿路先锋

    陇右,大震关。

    自侯瑾出山相助,被刘备表为凉州别驾。别驾,即“别驾从事史”,乃刺史属吏之长,因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凉州英才,纷至沓来。周生烈为治中,即“治中从事史”,亦称“治中从事”,同为刺史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州之选署及众事,位仅次别驾。

    苏则表敦煌太守,曹全表酒泉太守。令狐溥表张掖太守。索翰表武威太守。郡太守无需蓟王出面,皆由新任凉州刺史阎忠,自行表奏。

    河西四郡,先被蓟王揽入怀中。四位太守堪称循吏,皆青史留名。属吏中又多西人。四郡如冀州,表面上归于凉州刺史所辖,实则皆是蓟王掌控。

    话说,百万羌人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皆由幕府所辖。凉州各郡太守,又皆投在蓟王门下。陇右一地,尽归蓟王所辖,亦早晚之事。表奏,不过“流于形式耳”。

    阎忠又代蓟王,表张恭为张掖属国都尉,马翼为居延属国都尉。

    马翼,字伯辅。为偏将军马腾之兄。身长九尺,威风凛凛,为人忠烈,甚有祖风。刘备见之甚喜。便破格提拔为居延属国都尉。诸如索韶、索隆,氾孚、氾咸,敦煌大族子弟,或为一县令长,或为刺史佐官,皆获重用。蓟王不拘一格,唯才德是举。陇右寒门大族,尽数归心。

    自高居护羌校尉之职,韩遂便将手中那份空白表奏呈回。终归未得金城太守之位。然却心满意足。毕竟,比起一郡之守,护羌校尉权柄更重。无它,只因手握兵权。韩遂杀边章等人,并其部众。如今皆编入护羌校尉麾下。韩遂窃以为,乱世之中,手握重兵,才是生存之道。

    刘备遂令刺史阎忠,表河东闻喜人毋丘毅,为金城太守。

    汉阳太守,乃幕府从事中郎傅燮所举。前凉州刺史宋枭属吏,范津。其人在北地郡任职时,对傅燮有举荐之恩。前任刺史被黜,一众属吏皆随之去官。新任凉州刺史阎忠,自募新员,前任属吏多未录用。范津一直赋闲在家。得傅燮保举,这便出任汉阳太守,坐享二千石高俸。人生际遇,确是神奇。

    陇西太守李参,字相如。沉静有谋。时金城、汉阳二郡羌人皆反,唯有陇西诸羌身受李参恩义,未曾裹挟其中。李参其人,能谨守郡境,境内民众未遭兵乱荼毒,亦算是守土有功。战后,西凉官场巨震,大小官吏多去官下狱。唯有他无过有功,稳坐太守之位。不愧字相如。刘备自当重用。得蓟王礼遇,李参感激不尽。随自投门下,认蓟王为主。

    关于武都太守人选,刘备却慎之又慎。

    原因有二。武都连通汉中、西蜀,乃通关咽喉要地是其一。白马羌、参狼羌等羌胡聚集,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其二。如此要地,历来皆为循吏牧守。

    历任武都太守中,便有一人居功至伟。

    李翕(xi),字伯都,汉阳阿阳人。

    建宁三年,出为武都太守。到任后,见本郡“西峡道”乃通往汉中、益州之咽喉要道。却因地势险绝,行走十分不便。为通险道,李翕遂与功曹李昊等人定策。命属吏仇审修治东坂,李瑾修治西坂。道路修成后,时人作颂刻石,颂其德政,镌刻有摩崖石碑《西狭颂》。建宁四年,李翕又主持修建了略阳县“析里桥阁”。建宁五年,阁栈道修通。乡民又作《郙阁颂》赞誉。

    李翕勤政爱民,每到一地,政绩卓著,万民称颂。

    历三郡,立二碑。实乃汉之良吏。

    继任者扶风茂陵人耿勋,亦不逞多让。有《耿勋表》流传后世。

    李翕于建宁三年到郡,耿勋于熹平二年三月出任武都太守。两任太守,皆留有碑文传世。足见一斑。

    奈何十余年前的陈年旧事,随二位太守离任,刘备已无从得知。刘备亦亲自前往李翕汉阳老家拜访。见家门紧闭,墙头荒草丛生。询问邻里。皆言道,多年前,李翕称病致仕后,四处云游,不知所踪。家人亦迁往别处,空留老宅在此。

    刘备甚是失落。

    回程时,见刘备面色不愉,陪同前来的荀攸旋即问道:“主公因何闷闷不乐?”

    刘备叹道:“访大贤不遇,焉能不怅然若失。”

    与李儒相视一笑。荀攸又道:“主公可是看中李翕开山通路之才?”

    刘备欣然点头:“知我者,诸君也。”

    李儒这便笑道:“武都太守悬而未决,主公又令雕零浑前往归义城提点宋建。我等便知主公之深意也。”

    “武都连通巴蜀。乃陇右南下益州咽喉要地。汉中今有妖贼盘踞。黄巾未灭,又出五斗米。邪教皆我心腹之害。定要除之而后快。”刘备道出心声。

    “若寻昔日凿路先锋,并非难事。”李儒已成竹在胸。

    “哦?”刘备喜道:“计将安出。”

    李儒笑答:“寻下辨仇靖,一问便知。”

    “下辨仇靖?”刘备这便醒悟:“可是碑文落款之人。”

    “然也。”

    仇靖,字汉德,武都下辨道人。华夏首开摩崖石刻题字落款之先河,便是《西狭颂》、《耿勋表》,两块碑文的始作俑者,仇靖。

    二文既为仇靖所做,自当对凿山开路一事,知之甚详。如李儒所言,众人下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