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571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571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凤,雌为凰。凤、凰,乃二鸟也。”

    “然也。”贾诩笑道:“凤、凰于飞,刿刿其羽。何其醒目。必引群鸟,追逐相随。而赵慈等南阳败兵,便是群鸟也。”

    “奉孝少时,便名著乡里。年不过十六,便能顾全局。待二千及冠,恐不在我等之下。”荀攸笑叹。

    “河南有此人,我主无忧矣。”田丰一语中的。

    便在此时,阎行将蓟王手书送入。

    贾诩细细看过,将书中警句,朗声诵读:“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谋主所谋,千秋万世;谋士所谋,寸阴尺璧。”谋主、谋士,一字之差,云泥之别。

    遂将手书传阅众人。

    细观之后,田丰叹道:“我主之心,臣已尽知也。”

    “蓟国之强,天下已无出其右。然若兴不义之兵,虽能一蹴而就,登临大位。必上行而下效,引后世子孙,天下万民争相效仿。为夺大位,自相残杀,无所不用其极。乃至祸起萧墙,终为外人所乘。”言及此处,荀攸已泪洒当场。

    “家国天下。岂能为一己之私,而枉顾天下。”田丰一语中的。

    贾诩笑叹:“坐不坐大位,称不称汉帝。与我主而言,并无所谓。”

    棠谿城。

    宋奇车驾入城,与棠谿典相见。

    遥想当初,棠谿典一时老泪纵横。郭嘉如何能不醒悟。棠谿典,必是宋氏外戚重臣。与宋奇父,不其侯拜执金吾宋酆,相交莫逆。所谓坐蔡邕徙边之罪,不过是借口。只因心向宋皇后,才被内宦清洗。宋皇后无辜被害,宋氏一门死于非命。心灰意冷,归乡后,入棠谿亭,为匠人首领。醉心铸造,不问世事。

    岂料多年后,竟与宋奇相见。

    宾主落座,棠谿典以袖拭泪:“贤侄因何死里逃生,又因何辗转至此。”

    “一言难尽。”叔父当面,宋奇遂将多年经历,娓娓道来。知宋皇后竟也未死,今已为蓟王昭阳贵人。棠谿典老怀大慰。换言之,宋奇今为何人效力,棠谿典此时亦,心知肚明。

    “棠谿亭十里之地。数万匠户,愿为‘宗王’,效犬马之力!”棠谿典目光如炬。

    “谢叔父成全。”宋奇肃容下拜。

    “蓟国将作寺,不日当遣良匠百人南下。传授蓟国锻造、营城及机关诸技。”宋奇言道:“我已表叔父为汝南金曹掾,兼领‘司金都尉’。棠谿峡至棠谿湖、棠谿城,棠谿源百里之地,皆为叔父所辖。”

    金曹掾,为金曹长官,掌货币盐铁事。公府置金曹,其长官正称掾,副称属;郡县亦置金曹,其正长官称掾,副长官称史。均省称金曹。

    司金都尉,掌冶金等事,典作农战之具。与“武猛”、“典农”、“屯田”校尉类似,“司金”亦是“名自命而号自定”。属于郡都尉,秩比二千石。

    “老臣领命。”棠谿典面北而拜。

    “得棠谿兵甲,豫州亦称‘精兵之地’也。”郭嘉笑道。

    “先有黄巾屯田,再得棠谿囤兵(甲)。如奉孝所言,豫州大地,当无往不利。”宋奇笑道:“奉孝可知,舞阳县,亦为王上所获。舞阳令印,正快马送来。”

    “恭喜公子,配六县令印。”郭嘉笑拜。

    堂内众人,纷纷抚掌而笑。

    笑罢,宋奇又命赵慈入内:“我已举子善为‘司金司马’,驻守棠谿城。护匠人周全。”

    “卑下领命。”赵慈不愿再为勋贵走狗,却甘为蓟王鹰犬。换言之,蓟王虽贵为王爵。然普天之下,无人拿蓟王与“勋贵”等量齐观。蓟王乃汉室贵胄,绝非洛阳勋贵可比。细细体会,便知二者判若鸿沟。

    乱军别帅,皆为曲候。与匠兵力士,一同整编。严加训练,拱卫棠谿。龚都所部,皆披棠谿兵甲,护送宋奇一行,抵达阳安。

    阳安“以界内(阳安)山为名”。入先前诸县一般无二。饱受黄巾刘辟所部袭扰,县令弃城而逃。闻贵公子姗姗而来,一众吏民,翘首以盼。城外堡主宗贼,各自心惊胆颤。

    本以为轻车简从,岂料迤迤逦逦。队中虎贲,全身披甲,气势如虹。直令人望而生畏。

    便愈发陪着小心,恭迎明廷入内。

    先张榜安民,再将欠薪补齐。三下敕令,命黄巾渠帅刘辟,并安昌渠帅李通,双双入城来见。

    有颍川三县,珠玉在前。城内百姓,尽皆心安。

    果不其然。三日后,十万黄巾围城。领头之人,虎背熊腰,阔面钢髯。头包黄巾,身披铁衣。正是渠帅刘辟,字元开。传言此人,忠勇敢战,力大开山。故名‘辟’。乃豫州黄巾之首。今日一见,果非常人。

    宋奇亲出相见。

    “见过神上使。”

    “见过刘渠帅。”

    “奉神师之命,投靠‘宗王’。”

    “奉神师之命,特来恭迎大驾。”

    二人交代完毕,这便并肩入城。与郭嘉、龚都、吴霸相见。十万黄巾,就地屯田。

    不出十日。安昌渠帅李通,亦引数十骑入城。如愿表为阳安都尉,仍驻安昌。屯护汝南西界,控淮汝之间。

    又表汝南西平人和洽,为朗陵令。得淮汝豪侠邓当,为朗陵尉。

    表黄巾军大帅吴霸,为舞阳都尉,驻守舞阳。表黄巾渠帅龚都为河堤都尉,刘辟为农都尉。游走淮汝之间。

    至此,颍川、汝南黄巾,悉数招降。二郡再无贼乱。

 1。120 随行就市

    龚都并吴霸所部,十万黄巾,迁入舞阳县。

    得宋奇开解,吴霸与李通,摒弃前嫌,颇多莫逆同契。

    话说,自宋奇配五县令印,轻车入阳翟。不出数月,平豫州黄巾之乱。得刘辟、黄邵、龚都、何仪、何曼、吴霸,六部,五十五万黄巾。再加李通所部数万,计六十万众。更得数万百战宿贼。只需假以时日,磨尽匪气,知耻而后勇,当可为蓟王一用。

    如今皆充黄巾军屯。农时耕种,农闲练兵。辅以棠谿精工兵甲,机关诸器。颍阴与汝南二郡,尽在掌握。再与陈王宠等七王国,互通有无,同气连枝。徐豫当如幽冀。渐与蓟国趋同。

    诚然。表龚都为河堤都尉,刘辟为农都尉,令其二部,游走于淮汝之间。名为典农通渠,实则讨贼剿匪,荡平豪强宗贼。顺带穿渠引水,开荒屯田。

    黄巾乱前。颍川、汝南二郡,共有人口三百五十余万。乱后十不存一,有少半裹挟入黄巾,少半被豪强隐匿。黄巾各部纷纷来投,先得人口少半。坞堡悉数被攻破,再得人口少半。重新登记造册,或可得近二百万口。宋奇焉能不大喜过望。

    通渠修路,营城造屋。一切皆比同蓟国制式。便是将校属吏薪俸,亦皆用蓟钞足额发放。蓟国赀库,更在各港津,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建立。

    只是与印象中,金碧辉煌,气派非常的蓟国赀库不同。豫州赀库,乃是一艘机关斗舰。外包搪瓷装甲,内衬防火石绵。上立挹娄庐士,下有披甲虎贲。楼船便是厅堂,船舱既是钱库。平时泊于港津,翻转船翼,悬梯上下。可办理诸多钱货事宜。十分方便。受此启发,蓟国船商纷纷将机关楼船,改造成楼船商肆。便是十万船户,只需合法经营,亦可随行就市,大肆贩卖蓟国名产。

    楼船吞吐量巨大,更集方便快捷于一身。货物无需转运上岸,更无须圈建港市。且凡有风吹草动,便可扬帆而去,追之不及。实在有诸多利好。

    于是,蓟国“船肆”,悄然在豫州大地兴起。只需在港津,建起“非”字形泊位。大小楼船、斗舰,自蓟国满载而来,排列下锚,即刻开张营业。船肆聚集之港津,久而久之,港市自成。

    理所当然。为护蓟国船商之身家性命。蓟国水军护航左右,蓟国港吏随斗舰赀库而来。维持治安,处理纠纷,征收税金,抓捕罪犯,诸如此类,自也是理所当然。

    蓟国有十万船户。换言之,大小民船,最少十万只。

    贩运天南海北,售卖环宇海内。结伴往来。凡有船肆聚集,帆樯林立。此港便车水马龙,民众蜂拥而至。商业繁盛,后被称之为:“海市”。乃至斗舰赀库,携带无关人员,越来越多。于是,南港令李永上疏蓟王。求建“明轮市楼”。

    所谓明轮市楼,便是指在明轮楼船上,建立市楼。随船肆驶往大江南北,管理蓟国海市。

    蓟王欣然允诺。

    因市楼又称旗楼。故明轮市楼,俗称“旗船”或“旗舰”。

    多管齐下。蓟钞终于横渡大河,流行于江淮大地。尤其是颍阴与汝南。“阳乾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过郡三,行千五百里”,“高陵山,汝水出,东南至新蔡入淮。过郡四,行千三百四十里”。二郡因水而兴,正可借船运之便。

    蓟国豪商田韶,见巨利可图。遂将家中万丈船只,大半改为船肆。田氏商号,享誉海内。

    当然。金字招牌,还是『蓟王家肆』。蓟国名产,商家定制,开始兴起。不同商号,根据不同目标人群,针对性的定制各家专属名品,成为流行所趋。

    可以预见,“品牌”当应运而生。

    亦如几位谋主,所想所思。只需将蓟国的诸多先进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至于自己称不称帝,蓟王并无所谓。

    故而。蓟王心正身安,蓟国四平八稳。

    长社诸事,已上正规。身佩六县令印,为六封君县主取食的宋奇,越显权重,不可有丝毫闪失。郭嘉遂召左屯田都尉何曼,领五百黄巾卫,亲护左右。何曼身长九尺,怪力无穷,善奔逐步战,却不知能否如典韦那般,生裂虎豹。

    此去舞阳,乃为安置龚都并吴霸所部,十万黄巾,迁入事宜。

    待豫州五县事毕。宋奇并郭嘉,将奔赴荆州长沙益阳县,为益阳长公主取食。

    “此去舞阳,当先拜见一高士。”宋奇言道。

    “可是颍川四长韩嬴公之子,韩融。”韩韶字仲黄,颍川舞阳人,与同颍川郡人的钟皓、荀淑、陈寔,皆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颍川四长。因任嬴县长,故称“韩嬴公”。子韩融,字元长,有先父之风。朝廷屡辟不就,正赋闲在家。

    “明廷莫非欲请韩公(韩融)出仕。”郭嘉笑问。

    “然也。”

    “欲拜何职。”郭嘉又问。

    “自然是颍阴太守。”宋奇又答。

    二人一问一答。写意轻松,皆随车驾呼啸而去。

    洛阳,长乐宫,长秋殿。

    凯旋归来的河南尹何苗,散朝后,即来拜见:“臣何苗,拜见太后。”

    “二兄请起。”一举平定南阳之乱,何太后如何能不高看一眼。

    “谢太后。”何苗难掩欢喜。话说,太后何曾对自己如此和颜悦色过。

    “赐座。”

    “谢座。”

    “一别半载,二兄颇多神采。此去南阳,必所获颇多。”何太后笑赞。

    “臣,不敢贪功。幸赖太后、陛下及大将军庇护。”何苗果有长进。

    “五千胡骑,现在何处。”何太后忽问。

    “驻扎广成关下。”何苗答曰。

    “广成苑内,广成聚,可辟为营地。”何太后言道。

    “只是五千突骑,人吃马嚼,耗费颇多。”何苗言下之意,养不起。

    “无妨。”何太后已有良策:“挑选七百精骑入北军,首领可升为胡骑校尉。再择千骑,补西园卫之缺。余下三千,当为车骑将军营士。”

    “臣,叩谢天恩!”何苗大喜,跟着又问:“左右车骑,又作何处?”

    “左右车骑,当出为幽、冀二州牧。朝中正值用人之际,王允、桓典,入朝为九卿。”

    何苗闻言,忐忑不安:“太后需谨慎。切莫惹恼玄德。”

    何太后轻抚下腹隆起,双瞳剪水:“料想,蓟王当不至于此。”

    “太后,明见。”何苗幡然醒悟。

 1。121 功在不舍

    蓟国楼桑,将作寺。

    蓟王亲临,必事出有因。

    仲春二月,“温室实验田”中,麦穗金黄,满室飘香。

    “试验”二字,出自王充《论衡·遭虎》:“等类众多,行事比肩,略举较著,以定实验也。”蓟王赋其新意。每每在新技艺推广前,必经由将作寺,实验论证。名曰:试验田。

    待工匠掘出底泥,陪同官吏,无不惊呼出声。

    “敢问主公,莫非皆沙壤!”右相耿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然也。”刘备轻轻颔首。

    耿雍又问:“主公欲圩田……大漠乎?”蓟国圩田制,天下知名。

    “大漠无需急。”刘备笑道:“先为西域圩田。”

    “臣等,愿闻其详。”上庠令郑玄长揖求教,被刘备双手托起。

    “诸君,还记得‘毛遂治滏’否。”刘备笑问。

    “臣记得。”左相崔钧答曰:“毛遂自荐,请兵有功,赵王封其为谏议大夫,封邑曲梁。此地虽是沃土,却因地势低洼。滏、洺等水,常泛滥成灾,百姓生活贫苦。毛遂先筑河堤,迫洺水改道北流。又令民夫和‘红胶泥’,将滏水河床抹厚五尺,不留空隙。此后,滏水再无溃决之虞,河道畅通,一泻千里。”

    刘备笑道:“沙壤之所以能蓄水,便因三尺之下,皆是红胶和泥。胶泥经骄阳暴晒,无需火烤,便会硬化如陶。等同于将此片沙田,盛入巨大陶碗。再引肥水至田埂,连通埋于沙田下的滴漏竹管,不断滋润。遇曝晒,水汽自升,无缺水之困,谷物因而萌生。”

    说完。刘备又命工匠取来一截钻孔竹筒,遍示众人。

    与时人用来计时的漏壶,完全不同。此竹筒,开孔如笛,居中排列腰际。只需水位越过腰线,便可四时滴漏。

    “莫非主公欲从冀州运红胶泥,远赴西域。”右相耿雍言指,代价不菲。

    刘备摇头道:“非也。类似黏土,无处不有。便是大河底泥,亦可烘干垫底。只需命匠人出城搜寻,当可就近运来。”

    门下祭酒司马徽笑问:“先看革帐温室,又看沙壤种田。主公欲为长城军屯乎?”

    “然也。”刘备道破心意:“大漠终归是心腹大患。前汉所筑长城,多有损毁。孤欲重筑,设立坞堡,令兵士屯田自养。而后。徐徐逆进,筑城通渠,种田大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