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675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675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丝毛毯,上悬琉璃枝灯,乃由乐伶舞姬,载歌载舞。因是寝宫,故前厅不用会客,只赏歌舞。

    乐厅背后,还有琉璃花厅、餐厅、浴室、暖阁,不一而足。寝宫一重,多为饮食起居。

    左右各置旋梯,如玉带环抱,通往二楼。

    楼上,才是蓟王寝室。

    王妃罗袜丝履,步步生香。拾阶而上,玉容仙姿。

    皓月当空,夜深人静。二楼开阔,一览无余。居中起七重华盖,下置七层玉阶。象天圆地方。华盖罩下,帷幕低垂,人影绰绰。正是麒麟卧榻。

    帷幄内,便唤做“海阔天空”,亦不逞多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便是此种真意。

    王妃矗立阶前,屏气凝神。侧耳倾听,又环顾左右。未觉有异。

    忽并指一弹。

    乌影一闪,直投榻前瑞兽香炉。噼啪轻响,氤氲升腾。

    须臾,竟烟气弥漫,如雾似幻。满室生香。

    一切尽在掌握。“王妃”娇颜,云霞忽升。默念心经,强忍羞意。帐前宽衣解带。着蓟式襌衣,入帷幄之内。此王妃,非是公孙长姐。乃上元夫人假扮。只为近身施法,行灵台种玉。

    先前,梁姿、白微,并一什云霞卫,之所以“熟视无睹”,只因中了“缅匿术”。又叫“障眼法”。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意。

    于此同时。

    一队国邸采买马车,自阳港双市,列队而来。车内水箱,载满生鲜。乃为明日宫宴所备。随行属吏言:今日上已,王上大宴群臣,食材多烹制殆尽。故命守丞当即采买。

    连夜采买,事出有因。

    船宫诸事,亦常交由国邸代办。细细勘验,确认无误,卫士这便放行。

    提灯闪烁,通报暗语。货运舷梯,依次落地。将马车升上甲板。待卸下货物,再空车放下。如此,省时省力。

    为便于上下。故诸如庖厨等,附属设施,多置于左右翼舰。

    蓟国巨舰,水上坞堡,庞然大物。一行人等,随机关舷梯,扶摇直上。初次难免心生恐惧。见众人皆露怯色,居中一人低声言道:“莫慌。此来身负师门大业,虽死犹荣。若一战功成,可随恩师羽化飞升,位列仙班。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朽。”

    “大师兄所言极是。”众人互相借胆,各自收拢心神。

    待齿轮卡合,闸门升起。

    夜风倒灌,众人无不屏气。

    “驱车入轨。”见一干人等无动于衷,此处绣衣吏,见惯不怪,这便吆喝道。

    车夫顺势下看。果见“通舷甲板(与‘通关大道’一并理解)”,内嵌轨路。且与舷梯连接处,轨路两侧呈新月形升起,只需驱车出梯,车轮便会自行滑入暗轨。而后前往装卸甲板,统一装卸。

    窥一斑而知全豹。

    各种设计,巧夺天工。当真眼界大开。若非身怀师命,有进无退。如何敢越雷池一步!

    “路径可还记得。”大师兄低声问道。

    “船内路径,铭记肺腑。”身后便有人答曰。

    “见机行事。”大师兄言尽于此。

    “喏!”

 1。150 幻痛未灭

    三足踆乌,七重旗楼。

    天罗陷仙阵(注①),无端自鸣。

    守在阵下的麻姑仙,悄然睁开双眸:“有仙门不请自来。”

    居于六重望楼的众女仙,闻讯而至。后宫女仙,皆有敕封。称云霞美人、灵辉美人。食千石家俸。家中若有父(或)兄,则授民爵十三等之中更,岁俸六百五十石。授田八十顷,授地八十宅。

    女仙虽皆无父母,然却各有师门。师门便是家门。于是,蓟王酌情,将中更爵所得配享,悉数折成角钱。计年千五百万钱,捐于各派。

    其结果,可想而知。各派恨不能举门填入蓟王后宫。坐享其成。

    俗谓“财能通神”。得蓟王奉养,诸夏女仙门声势大涨。因得享美人田圣之利,便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之巫山神女派,亦专门遣弟子北上酬谢。

    田圣言,当代神女,已收弟子。不出十载,必将现身江左。

    言归正传。

    弦音响处,乃左(偏)殿后厨。女仙闻风而动,数路兵分。常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同道中人,恩怨自了。何须假手于人。

    仙门对决,幻术首当其冲。然幻术不过是先手。引人入幻,而后下手,乃仙门行事,不二法门。幻术多借幻药。除去各种应对之法,增强自身免疫,亦是重中之重。凡仙门,必对各派幻药,自幼耳濡目染。耐药性,远非常人可比。正因深受其害,故女仙多至不孕。

    事实上。幻术本身,并不能伤人。引人入胜后,中术者自身应对无措,由精神受损,进而损伤躯体。才是致命创伤。换言之,幻术,往往是间接伤害。很多时候,甚至是中术者,自我伤害。自狂、自残、自戮,不一而足。

    左殿后厨。

    一干人等,皆中术昏死。

    襄楷门徒,手持奇门兵刃,披挂齐整,聚拢一处。

    “今夜之后,麒当不见!”大师兄一声低喝,众人正欲四散而出。

    耳畔忽闻一声冷哼:“何方鼠辈,报上名来。”

    “依令行事!”大师兄咬破舌尖,挥刀扑上。中术也!

    蓟王寝宫。

    上元夫人紧贴蓟王耳畔,喃喃低语。二人上下叠卧,宛如交颈,跌宕起伏,密不透风。

    西王母派“灵台种玉术”,便是后世所谓“洗脑术”。其低效简化版,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从洗脑广告,洗脑神曲,洗脑讲座,不一而足。

    原理其实不复杂。

    创造情境,使人神经兴奋,失去理智;简化信息,重复灌输错误信念;营造群体氛围,孤立排斥异端,产生救赎抵抗心里映射。

    更高级版的洗脑术,传说能消除记忆,泯灭人格。并诞生新(伪)人格。就“仿佛换了个人”。形容彻头彻尾,翻天覆地的改变。

    更有甚者。旧有人格,会在特定刺激下,神奇复苏。后世多用于唤醒潜伏敌营的超级特工。然此奇术,只见于传说,并未有确凿记录。尚不足为信。

    此时此刻。上元夫人,正经由幻(梦)境,对蓟王施以精神暗示。

    正如所有致幻剂,皆由身体作用于精神,后又反馈于身体。形成灵与肉的大回环,类似。

    假扮王妃的上元夫人,亦需遵循此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奈何虽号“夫人”,却冰清玉洁。初经人事,何以久持。

    稍有不慎,因故中断。虽补救及时,破绽稍纵即逝。

    便在这弹指一挥间。蓟王竟双眼怒睁!

    四目相对。上元夫人,六神无主,愣在当场。

    “无耻妖女!”蓟王暴怒而起。一把扼住喉咙,将上元夫人掷落榻下。

    人影倏分。

    血珠飞溅,素纱斑斑。

    上元夫人一声悲鸣,翻滚撞地。

    先前亦如此这般!

    不知何故,蓟王中途苏醒,乃至前功尽弃。此情此景,前所未见。

    浑身紧绷,聚精会神,驱走阵阵魔音灌脑。蓟王大汗淋漓,头顶蒸汽升腾,浑身犹如水捞。

    胡乱系上衣带。蓟王反手握剑,踉跄下榻。一时头痛欲裂。

    “你究竟是何人……”上元夫人,惊惧出声:“竟能屡破我仙术法门。”

    熬过脑中剧痛。刘备怒从心起,杀气冲天:“先前饶你不死,却不知惜福。屡次三番,暗行不端。今日,留你不得!”

    话音未落,疾风压顶。

    鞘剑夹持风雷,迎头拍下。

    生死关头,顾不得腹中绞痛。上元夫人,双足奋力一蹬。身似游鱼,贴地滑出。堪堪躲过重剑。

    事不可为。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趁刘备幻药未退。精神幻痛,身形不稳,出手失准。上元夫人,咬牙起身,冲下旋梯。

    二楼寝室一览无余,别无遮蔽。不似楼下分隔起居,可供辗转腾挪。

    想的都对。奈何人算不如天算。上元夫人猝不及防,生生分离,合身坠地。内创外伤,修为折损大半。亦不比刘备,好受半分。

    一个逃,一个追。艰难撞下旋梯。

    情急之下,慌不择路。上元夫人竟扑向宫门。只求推门时,宫外守卫仍幻境未消,错认正主。

    奈何不知门后机关,一时手足无措。

    话说,自入仙门,上元夫人何曾如此窘迫。竟两次折于蓟王之手。

    “开门,速速开门。”眼看刘备目露凶光,宛如噬人猛虎,步步逼近。上元夫人,竟不管不顾,高声呼唤。

    门外,梁姿、白微,彼此对视。

    鬼使神差,搬动铺首。

    宫门将将开启条缝。上元夫人便闪出门外。

    “王妃……何故?”见“王妃”花容无色,衣不蔽体。梁姿脱口而出。

    “无事……惊扰。”上元夫人,着急脱身,亦顾不得许多。

    便在此时,忽听一声轻问:“你是何人。”

    四目相对,上元夫人目眦尽裂。

    真假王妃,隔空对峙。上元夫人,原形毕露,无处遁形。

    “将此妖女……拿下。”蓟王只手抱头,拖剑而出。

    寒芒一闪,血光迸溅。

    上元夫人,轰然倒地。生死不知。

    “小弟。”见刘备如此,长姐肝肠寸断。

    刘备强忍幻痛,龇牙一笑:“无碍。”

    话将出口,再无声息。

    “闭宫封船!”待探视刘备性命无碍,长姐冷若冰霜。

    “……喏!”梁姿、白微,各自愣神。急切间,犹未回魂。

 1。151 金石为开

    王妃一声令下。三足踆乌,立刻连动。舷梯锁死,门闸关闭。飞阁断开,甲板折叠。便是船底潜轮,亦各自收回。

    三足踆乌号,遂成水上孤堡。进出无门。

    自蓟国首兴。搪瓷的另一个强大功能,日渐凸显。

    防锈。

    凡涂搪构件,皆不易锈蚀。尤其蓟国机关马车,坚木包铁,全车涂搪。经久耐用。唯一缺陷,不耐撞击。无妨。马车相撞,乃是个例。车毁人亡,谈何涂搪。

    即便如董骠骑这般,搪瓷装甲遭劲弩爆射,支离破碎。只需就近驶往蓟国“百工机器”坊肆。另付少许资财,便可悉数“以旧换新”。换下来的旧甲,冲锤除尽残余,再将碎搪料,碾磨成粉,用于革甲髹漆。光板再交由各地将作馆,回炉重造。待新鲜出炉,再入各地工坊,存以备用。

    如此反复利用。正因,凡蓟国机关器,皆终生维护保养。高价买回,后顾无忧。故能风靡大汉十三州。论待客之道,绝非仅是宾至如归。

    侍寝七妃,皆被船上女仙救醒。除去稍有头痛,意识昏沉,别无大碍。

    寝宫幻药未散。王妃做主,将蓟王转至爵室。

    天光微亮,刘备悠悠转醒。

    只是与长姐目光相对,刘备胸中积怒,便消弭一空。

    太医诊视后,俯身言道:王上已无大碍。

    长姐这才稍安。扶刘备起身,竟见何后亦陪坐榻前。

    “臣,拜见太后。”帝后当面,刘备不敢正视。

    何后急忙言道:“蓟王创伤初愈,不必多礼。”

    因未能得见,何后眼色复杂难明。故刘备亦未曾多想:“妖女何在。”

    “已被押入监牢。”长姐答曰:“遣侍医包扎,未伤及性命。”

    “可问出口供。”接过麻姑亲手调配的(麻姑)安神汤,刘备又道。

    “已将前后诸情,和盘托出。”麻姑答曰:“假扮西园宫妃,潜入船宫。欲对夫君施以‘点石成金术’。欲使夫君改弦更张,剿灭西佛,还诸夏净土。”

    “何为‘点石成金术’?”麻姑此言,不出刘备所料。

    “精诚之至,金石为开(注①)。”麻姑仙,一语道破:“点石成金,是谓‘点化顽石而成金也’。”

    原来。所谓点石成金,并非后世望文生义。单从字面牵强附会,不求甚解。以为,无上仙术,可将一块顽石,点指成金。

    时下仙门,“点石成金”,乃是指:用仙术点化那些“冥顽不灵”、“食古不化”之人。令其,是非、好恶,乃至性情大变。

    事实亦确是如此。

    “点石成金术”与“灵台种玉术”,看似大同小异,实则大相径庭。

    灵台种玉,多行潜移默化,顺水行舟。即是说,中术者本身,或多或少,便有此意。施术者,不过是将因果放大。通过诱导,不断加深乃至加固。

    点石成金,则是强行扭转。甚至完全扭曲、背离,中术者本身意愿。从精神毒害及后遗并发症而言,点石成金之毒远甚。

    单就此次而言。

    何后所求,不过是令蓟王善待阿斗,并爱屋及乌,善待其母。蓟王本就有此意。于是灵台种玉:生出玉树琼枝。待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因果自成。将“善待阿斗母子”的思维,不断加固,不会轻易改变。

    而上元夫人,却裹挟私欲。趁灵台种玉之机,另行种下一株“毒苗”。

    先前,蓟王已有言在先,不会介入仙佛之争。且西王母亦告诫上元,万勿轻动。只需大汉传承有序,佛门即便兴盛,仙门亦不过稍稍削弱,断不会有灭顶之灾。

    只可惜,上元夫人自驻千秋观,为观内门派,马首是瞻。身担仙门存亡大任,不敢有丝毫怠慢。自从得知蓟王无意灭佛。久而久之,遂成心中执念。

    不惜铤而走险。以仙门奇术,点化“顽石”。殊不知,犯了仙门大忌。以术(蛊)惑人心者,道心尽失,修行尽毁。

    襄楷之于王芬,亦犯此戒。

    听到此处,何太后终是安心。无论上元夫人当真暗行不轨,还是失手被擒后,一力承担,不愿延祸太后。

    今已无从知晓。

    然,残害蓟王,死有余辜。

    心念至此,太后先赔罪:“乃因妾遇人不淑,又无识人之明。一时不备,留下可乘之机。还望王上,恕罪。”

    “太后无需自责。”刘备言道:“仙门行事,剑走偏锋,防不胜防。先前多隐居深山幽谷,一心所求,只为脱离尘世,羽化升仙。然自张角始,仙门不避凡尘,甘入俗世。以仙术蛊惑人心,大敛不义之财。图谋锦绣河山。荼毒之烈,亘古未见。”

    太后忙顺其言:“王上所言极是。试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