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695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695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东州、郡、县之长吏,悉数改任。皆由袁氏门生故吏,继之。

    三下诏命。册立夫人袁氏为皇后。

    袁氏一门,由是显贵。

    合肥侯行事,颇多出人意表。除少帝外,大汉宫制,官制,悉数保留。二宫仍尊太皇。西宫何后仍尊灵思皇后。一切皆如合肥侯初次登基时,一般无二。

    此举,让天下稍缄其口。世人多以为:虽说自立为帝,大逆不道,然若虑及《废帝诏书》存疑,似也情有可原。

    毕竟是汉室之争。“非功不侯,非刘不王”。然宗室谁人为帝,对天下而言,似无大碍。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又说,“肉烂汤锅里”,终归皆入自家人口腹。

    洛阳天子皆无声。我等叫嚣个毛焉?

    至此,中分天下之势成。

    南阳,新帝宫。

    (关东)尚书令袁术,意气风发。奉疏而至。

    “启禀陛下,后将军兼领并州牧董卓上疏在此,请陛下御览。”

 1。194 先声夺人

    得关东群雄扶持,新帝稳坐大位。尤其南阳宛城,天下四都,今汉帝乡。

    南阳盆地,山环水绕,土地丰饶。外有伏牛、武当、大复、绿林诸山脉,三面拱卫,乃天然屏障;内有丹水、湍水、淯水、比水诸河流,排列成扇,贯穿南北。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以宛城为中心,北经叶县,可通洛阳;西过武关,可达长安;西经汉中,可入巴蜀;南过襄阳,可通荆扬;东过比阳,可达江淮。

    今汉于南阳置工官、铁官。工官制金、银、铜、漆器,铁官产各式铁器。计有匠户,四万七千五百余户,足见兴盛。郡治宛城,累经扩建,“城周三十六里”,内中居民,约二十万余,足可与洛阳媲美。

    城中离宫规模,稍逊洛阳一筹,却也足可为天子居。

    细看后将军董卓上疏,新帝不置可否:“速传中丞入殿。”

    “喏。”便有新任黄门令黄纲,出宫传命。

    少顷,新任御史中丞袁绍,自入殿内:“臣,袁绍,叩见陛下。”

    袁氏兄弟,乃新帝外戚。此次重登地位,二人居功至伟。故暂由二人总领朝政。

    “中丞免礼,赐座。”新帝和颜悦色:“后将军自并州上疏,所陈机密,是否可行。中丞但说无妨。”

    “哦?”袁绍这便接过董卓上疏,细观之后,面露疑色。

    “洛阳八关,固若金汤。又得飞将吕布镇守,兵法云:‘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即便发关东健勇,倾力共击之。关内尚有二戚五万精锐,如何能破。故臣(窃)以为,后将军此计,断不可行。”

    “中丞所言,正合朕意。”新帝轻轻颔首:“然,后将军疏中,似有未尽之言。”

    “请陛下明示。”袁绍并未察觉。

    新帝诵道:“后将军言,‘只需大军叩关,天下唾手可得’。”

    袁绍焉能不知此句。本以为,不过是董卓自卖自夸,言过其词。得新帝指出,遂觉似另有深意。

    袁氏兄弟非智谋见长。能与蓟国谋主比肩之关东智者,皆在曹孟德麾下。

    于是,袁绍遂六百里传往兖州。

    曹操不敢怠慢。遂开府议。

    别驾陈宫,细看之后,传阅治中荀彧、主薄程立。三人乃曹操智囊。亦是心腹肱股之臣。

    “如何?”曹操问道。

    “新帝果然机辨。”无外人在场,陈宫直言不讳:“此中隐秘,饶是二袁,亦未曾窥破。”

    “然也。”荀彧亦言道:“此乃董卓之计也。”

    “计从何来?”曹操忙问。

    “关东联军,若攻洛阳。料想,关内二戚兵马,必倾巢而出,守备雄关。至洛阳郭下,防备空虚。只需伏奇兵一支,莫约千众,趁机伏杀二戚于城下。洛阳必乱。”陈宫答曰。

    “原来如此!”曹操幡然醒悟。略作思量,又问道:“二戚彼此争斗不休,出入皆陈列重兵。如公台所言,需千人方能得手。京畿之内,天子脚下,董卓何来一千私兵?”

    “此处存疑。”陈宫言道:“然疏中后将军言之凿凿,似有必胜之握。莫非,私兵已混入京师。”

    “洛阳八关锁固。进出皆需传证。急切间,如何能伏千人众。”曹操摇头:“自大将军何进改造蓟式关津。八关遍置守城诸器。断难强攻。却不知,董卓如何伏兵城下。”

    “左中郎将吕布。”荀彧足智多谋。

    “吕布?”曹操一愣。

    陈宫已醒悟:“正是吕布。”

    曹操疑道:“吕布遂数赴党魁平乐会,却非赤诚。此次劝进,亦未见其署名。蓟王忠犬,如何能为董卓所用。”

    荀彧言道:“先前《衣带诏》乃出蓟王暗中授意。诛二戚,前后并无不同。”言下之意,此刻与董卓合谋,共刺二戚于城下,亦是不负蓟王所托。与《衣带诏》一脉相承。

    “吕布手握八关,麾下有健将数员,骁骑一千。巡视八关,往来如风。正当大用。”曹操言道:“若是吕布,此计可成。”

    “明公可去信董卓,一问便知。”荀彧言道。

    “宜加修饰,不可直言。”陈宫又道。

    “也好。”曹操这便依计行事:“南阳又当如何答复。”

    “待董卓回书,再做定夺。”陈宫再进言。

    “甚好。”如此二全齐美。曹操能得三人辅佐,何愁诸事不成。

    史道人宅,后院阁楼。

    董卓乘夜再来,与史道人对面而坐。

    “曹孟德,身旁必有高人。”史道人笑道:“闻荀氏一族,皆出仕蓟国。唯一人例外。能窥破后将军所设奇谋,必是荀彧其人。”

    眼是史道人,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与先前窘迫,不可同日而语,然,那股隐隐的尸臭,却挥之不去,经久不散。每次得见,董卓皆怯意暗生。究竟是死是活,是人是妖。唯天地神鬼可知也。

    不等史道人来看。董卓急忙收拢心神,吐气出声:“道人所言极是。二袁尚且未能窥破,却被曹孟德先知。曹操此人,素有大志。心机莫辨,忠奸不分。今虽伙同关东群雄,行大逆之事。然若见事不可为,必会改弦更张,转投明主。官宦子弟,大略如此。”

    见董卓面露不屑,史道人亦不说破:“闻六月初,巫山女神降为试儿之礼。今时不同往日。二戚并二宫太皇,皆受邀出席。以示亲密无间,为天下表率。此乃天赐良机。后将军宜当择机行事。”

    “喏。”

    见董卓有求必应。史道人微微撇嘴,得意一笑。

    三日后,南阳新帝宫。

    得曹操手书,二袁急入宫相见。

    新帝细看之后,终有笑意:“若依后将军之计,胜算几何?”

    “‘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袁绍答曰:“陛下受禅称帝,天下无声。若能先发,则可夺人心也。无论胜算,只需兵进洛阳,便已占尽先机也。”言下之意,声高有理。越主动,便越显“据大义”。

    袁术亦道:“此举,里应外合。只做佯攻。待事成,雄关不攻自破。事便不成,班师回朝。不费一兵一卒,亦立不败之地也。”

    新帝欣然点头:“传诏徐豫诸王,依令行事。”

    “喏!”

 1。195 勤王之师

    六月初,洛阳内外,张灯结彩。四郭民众,皆翘首以盼。巫山女神,降为试儿之礼。

    太后麟子,注定不凡。竟惊动两位女仙,降临赐福。

    洛阳朝堂,默契共生。欲借此盛会,冲淡关东逆乱之愁云惨淡。岂料不出三日,惊闻徐豫七王并关东群雄,共组联军十万,兵分三路,入京勤王。

    一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少帝惊闻,专开朝议,问计群臣。

    南宫,玉堂前殿。

    太傅并三公、九卿,骠骑、车骑二将军,悉数列席。

    蓟王就国。天下兵马皆由二戚把持。便由董骠骑,先通禀军情:“关东联军,兵分三路。其一路徐豫七国联军,计五万人,攻广成关。其二路豫州牧孙坚,自领麾下精兵二万,攻轘辕关。另有兖州牧曹操,领麾下二万兵马,并一万豫州水军,溯河而上,攻孟津、小平二津。”

    “并州牧董卓何在?”少帝遂问。

    “并州牧董卓为大河所阻,谨守壶关,似未出兵。”董骠骑奏曰。

    “孙坚飞云舰,并曹操盖海舰,乃蓟式楼船。水上坞堡,号‘铁壁铧嘴’。寻常船只,难以匹敌。”卫尉张温进言道:“孟津、小平津守军,恐难相持。”

    “速向蓟国求援。”少帝当机立断:“蓟横海将军黄盖,与王傅黄忠,号‘蓟国双壁’。当可与飞云、盖海,一争高下。”

    “喏。”

    “卢司空?”见卢植若有所思,少帝一声轻唤。

    “臣在。”卢植起身奏对。

    “关东联军三路齐出,兵进洛阳。司空可有破敌之策。”卢司空文武双全,乃蓟王恩师。又是纯臣,不谄二戚,不媚三宫,深受少帝信赖。

    “回禀陛下。臣思,关东联军因何兵出三路。”卢植对曰:“破虏将军孙文台,乃军中宿将。通晓兵事。洛阳八关锁固,阻断交通。唯水路可直达城下。因何将飞云舰队,托付轻车将军曹操。反自领步骑,强攻轘辕关。避易就难,兵家大忌。”

    “轘辕关,有何不同?”少帝遂问。

    卢司空答曰:“轘辕山,山路险阻,十二曲道,将近复回,故曰:轘辕。轘辕隘口,传说为远古时大禹所凿,乃历代兵家必扼之地,亦是洛阳通汝、颖、襄之捷径。然谷道艰险,车马难行。故过往商贾。多取道伊阙上洛。明知兵临险地,雄关障道。孙坚却偏要强攻此关。故臣以为,此乃分兵之计。”

    略作思量,少帝这便醒悟:“八关之内,不过数万兵马。关东联军兵分三路,二路佯攻,以分洛阳之兵。剩下一路主攻,当所向披靡,无往不利。”

    “陛下明见。”卢司空言道:“窃以为,轻车将军曹操所携飞云、盖海二舰,乃三军主力。谨防声东击西,沿洛水逆入阳渠。蓟式楼船,暗藏攻城机关重器。若临城下,洛阳危矣。”

    与会公卿,纷纷点头。蓟国机关之利,世间罕有,何必多言。

    少帝言道:“关东联军先发。乃为‘据大义’也。三路并进,二路佯攻。车骑营屯驻广成聚,周遭关邑,当由何车骑守备。”

    “臣,遵命。”何苗责无旁贷。

    “董骠骑能者多劳。主河洛津渡,并四郭守备。”二戚此时不齐心协力,共赴国难,更待何时。

    “臣,遵命。”董骠骑义不容辞。

    “左中郎将。”少帝又唤一人。

    “臣在。”吕布稳稳起身。

    “八关乃京师屏障,万勿有失。”少帝叮嘱道。

    “喏。”吕布领命。

    待其落座,少帝忽问:“函园还有多少兵马。”

    卢司空奏曰:“还剩兵士三千。由军门都尉华雄统领。”

    “足保函园安危否?”少帝又问。

    “自保无虞。”卢植答曰。

    “如此,便好。”少帝轻轻颔首:“闻墉宫七玉女,车驾入蓟王宫。欲奏昆仑九音,唤醒蓟王。不知然否。”

    董骠骑抢先答曰:“然也。云霞慧妃,豪掷亿钱,聘娶墉宫玉女等七人,并上元、云华二夫人。凑足‘昆仑九音’。待巫山神女北上,合奏上古仙音。引九天玄女降,弥蓟王灵台之伤。”

    “原来如此。”少帝亦知,太妃上表为蓟王赐婚。二宫太皇,无不应允。话说,王爵妻妾不过四十。然事急从权。为唤醒蓟王,聘娶墉宫七玉女并二夫人,亦不为过。蓟国行事,有礼有节。从未僭越。桓灵二帝,后宫佳丽成千上万。蓟王后宫满打满算,不足千人。已是难得勤俭之君。且螽斯衍庆,多子多福。年不及而立,已有三百子嗣。比先祖中山靖王,亦不逞多让。

    传闻后宫自王妃以降,倾国倾城,姿容殊丽者,比比皆是。百花争妍,群芳吐蕊。号称“四时不谢,八节长春”。

    先前侍寝,已避孕期。否则以蓟王之英姿勃发,又何止三百子嗣。

    “水军之利,非同小可。”少帝最后言道:“若得余力,宜早做谋划。”

    “陛下明见。”蓟国造船术,可与蓟国营城术比肩。三足踆乌船宫之大,洛阳上下皆得亲见。此乃真·行宫也。七重船楼,并上下船舱,可容万人而绰绰有余。平时三千兵马,足够守备。踏浪而来,泊于港口。水上坞堡,宛如一夜建成。进攻退守,防不胜防。更加船上设施齐备,军民两用。便是远游海外,亦全无后顾之忧。

    洛阳敕令,一日抵达。

    太妃并王妃,亦开朝会,商讨对策。

    幕府中丞贾诩奏曰:“三路兵分,只为壮大声势。徐豫七国五万兵马,仓促组建,不堪大用。孙坚、曹操二人,亦多佯攻。故臣窃以为,此次勤王,多行掩人耳目。关东群雄,必另有所求。”

    贾文和之智略,举世无双。此次,亦不出所料。

    荀攸亦奏曰:“并州牧董卓,并未参战,颇不寻常。”

    太妃言道:“黄将军所部,即日顺下大河。拱卫京师。若遇飞云、盖海,宜当驱离。切莫强取。”

    “喏。”黄盖心领神会。

    “函园只三千兵马,若兵乱骤起,如之奈何。”太妃又问。

    “太妃且安心。”贾诩奏对:“函陵令鲁肃,并军门都尉华雄,足可守备。”

    “如此,且依令行事。”

    “喏。”

 1。196 家门之争

    洛阳百里之内,兵马频繁调动。

    虽明知二路寇关,多为佯攻。然却不可不防。骠骑并车骑营士,分批前往洛阳各关津守备。沿途另设行营多处,屯驻兵士,已备不时之需。

    自合肥侯关东自立。董骠骑并何车骑,难得不计前嫌,联手应对。三宫亦一团和气。何后邀二宫太皇,亲临试儿之礼。亦无不应允。

    诚如程璜、曹节所料。大敌当前,唯有君臣齐心,上下戮力。先前种种纷争,皆按下不表。待除大患,再内斗不迟。

    关东军情,一日数报。闻二路联军被雄关所阻,难有寸进。飞云、盖海二舰队,已被蓟国横海将军驱离大河航道。洛阳百姓,皆暗出一口凉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