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874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874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立谏言:“此二人本是明公所举,却背主投敌,甘为吕布所驱。此中有诈,断不可轻信。”

    “仲德所言极是。”此中利害,曹操焉能不知:“然若确有其事,此战可定矣。”

    “明公可先取巨野,再屯兵乘氏。二人心意,一观便知。”李乾进言。

    “此计可行。”程立言道:“大野泽在巨野县境之北。盖海舰队,可护明公周全。”

    大野泽,乃大河枝津,济水、濮水等诸水所汇。济水中流至此。泽西通雷泽;西南纳济水连菏泽;东北出济水,再东北流入海;东南出黄水入菏水、通泗水、并淮入海。“大江以北,中原诸水纵横交织,皆于大野相连”。因交通之便,水产丰富,“赖其蒲鱼之利”。自古便是先民,必争之地。

    前大将军梁冀,曾求封邑。将大野泽,尽收囊中。足见利大。

    正因中原诸水,皆于大野相连。故曹操携盖海舰队,水路游击,无往不利。

    事不宜迟。命李乾携死士,先行潜入。稍后,曹操亲帅盖海舰队,斜驱大野泽。于巨野登岸。衔枚裹蹄,兵临城下。

    见四门紧闭,吊桥高悬。曹操疑窦顿生。

    是战是退,正举棋不定。忽见城头火起,三明三暗。如约举火为号。这便心中大定。须臾,吊桥下落,城门开启。

    李乾率队出营:“明公且入城。”

    “好。”曹操不疑有他,一马当先。率先锋骑兵,呼啸入城。兵不血刃,攻下巨野。

    “拜见明公。”恭迎二人,正是别驾薛兰、治中李封。

    “二位免礼。”曹操扬鞭慨叹:“举州皆叛,几无可免。裹挟其中,非臣之过。”

    “谢明公不罪之恩。”二人感激涕零:“请入大营,从长计议。”

    “前方带路。”后军大部,陆续入城。曹操终是安心。

    “喏。”薛、李二人,打马在前,引曹操入营。

    中军升帐,将校齐聚。

    “城中兵马几何。”曹操大马金刀,跨坐胡床。

    “不足千余。”别驾薛兰如实作答。

    “何以少兵。”曹操必有此问。

    治中李封恨声道:“只因我二人,乃明公所举。非吕布一系。又素忌盖海之威。明知巨野不可守,仍遣我二人至此。乃假明公之手,欲除之也。”

    与程立四目相对。曹孟德这便释怀:“吕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陈公台等以势假合,不能相亲也。吕布兵虽众,终必无成。”

    “明公所言极是。”二人慨叹。

    “闻,有妙计破敌。操,洗耳聆听。”曹操直入正题。

    “禀明公。有濮阳大姓田氏,为吕布所逼,积粮充军,仓廪皆空。故心生怨恨,欲报破家之仇。愿为内应,夜开城门。”别驾薛兰这便道破隐情。

    “原来如此。”曹操大喜。濮阳田氏,曹操亦有耳闻。富甲一方,闻于蓟国豪商田韶,乃出同宗。贩督亢粳米发家,为兖州首屈一指大粮商。换言之,此人非豪右名门。且为巨贾,久居城中,未筑坞堡。反与曹孟德,并无破家之仇。

    “可行(信)否?”曹操问计程立。

    “或可一试。”程立答曰。

    “如何施为?”曹操又问。荀彧守备甄都,不在身侧。唯仰仗程立之谋。

    “当如李校尉所言,先据乘氏,佯攻定陶。”程立已有定计。定陶乃济阴郡治。吕布所仗,便是陈留、济阴二郡。断不会坐视不理。

    “可。”曹操心领神会。

    唯恐吕布、陈宫惊觉。故曹操乘夜而来,又乘夜而走。仍留薛、李二人,守备巨野。为防万一,又留李乾率中垒死士,蛰伏薛、李营中。既是接应,又为监视。

    曹操携大军,顺下济水。奇袭乘氏。

    吕布举兵,乱军四起。乘氏令,弃城而走。城中属吏,一夜散去大半。吕布、曹操,相持日久,皆无暇他顾。吏民丧气,诸事皆废。待曹操领兵至此,城外熟麦,尚未收割。

    “麦秋已过,仍未收割。城内恐有缺粮之危。”曹操当机立断:“速为民割麦,稍后入城。”

    “喏。”

 1。111 斗智斗勇

    所谓麦秋,并非指秋季。

    蔡邕《月令章句》:“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大汉十三州,麦作伊始,各有不同。关东麦秋稍晚,晚麦仲夏始收。自开镰,到颗粒归仓,需足月。麦收毕,已至六月。

    农时已过。乘氏县仍未开镰。足见城中吏民慌乱,无人主持大局。

    于是曹操城下扎营。命兵士四出,抢割熟麦。

    “启禀明公,二位叔父,已开城出迎。”中垒右司马李整,左司马李典,双双赶来。

    如前所说。中垒校尉李乾,本是乘氏豪雄,合宾客数千家投奔曹营。乘氏家中产业,遂交由胞弟二人掌管。

    “李守,李登,拜见曹将军。”须臾,便有李氏兄弟,携门客数人,打马入营。

    李守,字叔节;李登,字进先。其兄李乾,字仲雄。另有长兄早亡。

    “二位免礼。”既出李氏家门,又为城内豪强,当用大用。曹操自然欣喜。

    “庶民,已命人杀肥牛百头,提千石酒,作万枚胡饼,犒劳营中军士。”李守献礼。

    “有劳。”曹操欣然笑纳,于是投桃报李:“麦秋已过,何不割麦?”

    “回禀将军。闻吕布兴兵,县令挂印而去。一众属吏,亦散大半。乱兵四起,无人主政,城中百姓,亦不敢擅出。故过麦秋。”李守答曰。

    “原来如此。”曹操顺言道:“家国不可一日无主。乘氏(县)令、(县)尉,便由二位暂代之。”

    “卑下,敢不从命。”二人肃容下拜。

    曹操乃兖州牧,自有人事大权。循“三互法”:“婚姻之家”并“两州之士”不得“对相监临”。一言蔽之,异地为官,坐地为吏。

    李氏一族,虽兴于乘氏,却祖籍山阳巨野。不违“三互法”。

    曹操又得乘氏。

    山阳郡,东缗县,车骑将军行营。

    “报,曹操大军,已抵乘氏城下。”便有斥候来报。

    “如何?”吕布携五千秦胡铁骑,蛰伏于此。巨野、乘氏、东缗,三县互为犄角。无论曹孟德中计与否,铁骑往来如风,左右皆可逢源。且心知大军便伏于身后,巨野城中,别驾薛兰、治中李封,二人方不露怯。亦不敢轻易投敌。

    “轻兵先行,骑兵缓行。”陈宫笑道:“直驱乘氏,两军相接,宜败不宜胜。”

    “咦?”吕布不解:“曹孟德城下割麦,营中必然空虚。我领军奇袭,岂有战败之理。”

    “乘氏县中李氏豪强,必心向曹孟德。故(陈)宫劝将军,毋割乘氏之麦。今使轻兵先行,此乃饵兵也。”陈宫这便道破天机。

    吕布似有所悟:“乘氏之麦,亦是饵乎?”

    “然也。”陈宫眼中,一闪精光。独留乘氏熟麦不割,亦是诱敌之计也。

    “何以如此?”吕布求问。

    “曹孟德,素多谲诈。若信乘氏李氏,则信濮阳田氏也。”陈宫答曰。

    “此乃连环计。”吕布叹服:“公台,深知曹孟德也。”

    陈宫不语。

    所谓“万事开头难”。又说“一而再,再而三”。曹操将兵乘氏县,见城中李氏豪强,开城相迎,宰牛劳军。心头必为之一松。窃以为,兖州民心,尚未尽失。如此,待抵达濮阳,方能相信,城中亦有田氏大姓,欲开城纳降,报吕布破家之仇。

    如前所言。对垒智者,除去将计就计。连环计,乃不二之选。正因环环“半毒”,毒性不显。然环环相扣,毒性积累。待诸毒并发,则大势尽去,无力回天。

    别驾薛兰、治中李封,二人献计,其利之大,曹操断难轻弃。然又将信将疑,兵进乘氏,佯攻定陶,既为试探,又是调虎离山:若吕布轻骑来救,曹操则速登盖海,行水路游击,逆入濮水,直扑濮阳城下。

    早已料定,曹孟德之计。于是陈宫将计就计,预留乘氏之麦,引曹孟德来割。待曹军兵临城下,城内李氏必宰牛进酒,犒劳三军。消曹孟德疑心。

    闻曹孟德欲攻定陶,恐济阴不保。吕布“慌张”来援,兵势不整,一败涂地。令曹孟德再起轻敌之心。亦是陈宫所出,环环相扣之计也。

    乘氏,卫将军行营。

    “报——”便有快马来报:“吕布与陈宫,从东缗将万馀人来战。”

    “何以出东缗。”曹操果然见疑。

    程立却笑:“明公勿扰,必是伏兵也。”

    “薛、李二人,果有诈乎?”曹操眼中,一闪戾芒。

    “非也。”程立言道:“正因吕布显露踪迹,二人方无诈。”

    曹操遂醒悟:“若早知二人献计,见我欲攻定陶,吕布必不会来援。”程立所献,兵进乘氏,佯攻定陶。亦是投石问路之计也。吕布若早知,曹操乃佯攻,必不会冒然来救。坐等曹操兵进濮阳,一战而胜之。

    “兵皆出取麦,在营者不足千人,屯营不固。需设伏,纵奇兵击破之。”程立言道。

    “计将安出?”曹操问计。

    “明公可令妇人守墙,营中千人悉出,列阵以拒之。营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吕布观之,必疑有伏兵,不敢冒进。”程立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此乃空城计也。

    “依计行事。”曹操这便定计。

    “喏!”

    待列阵毕。吕布步骑已至。

    遥见寥寥千余兵马,列阵营前。又闻城头守军皆妇人。再观左右地貌。吕布果疑有伏兵,乃出号令:“曹操多谲,勿入伏中。”

    遂引军屯南十馀里。

    见吕布兵退,曹操又问:“又当如何?”

    “速召诸校兵马,乘夜归营。”程立言道:“吕布明日必复来。”

    “好。”曹操一声令下,轻骑四出。命割麦兵士,乘夜回营待命。

    是夜,中军大帐,灯火通明。

    一众将校,皆领兵夜归。当有一战之力。

    “仲德可有妙计破敌。”曹操先问。

    “吕布明日复来,明公隐半兵于堤里,出半兵于堤外。”程立手指营西济水大堤:“陂堤高斜,仰攻不易。吕布必先遣轻兵挑战。待抵近,我军伏兵悉出,乘堤而下。步骑并进,必大破之。”

    假地势高差,借崩乘之势。甲骑具装,先破轻兵。前锋既溃,反冲后军。吕布乱军,必一败涂地。

    “依计行事。”曹操亦知兵。

 1。112 泰山捧日

    城南十里,车骑将军行营。

    “明日又当如何?”吕布求问。

    “明日亦如今日。”陈宫言道:“轻兵列前,骑兵陈后。宜败不宜胜。”

    吕布问道:“骄兵之计乎?”

    “然也。”陈宫答曰。

    “屡战屡败,士气不扬。”吕布亦有心忧:“如何再战?”

    “将军毋忧。”陈宫言道:“所谓士气,因势利导。‘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曹孟德亦知兵。诈败、诈降,必为其所破。唯有真败、真降,方能令其不疑。”

    “公台所谋,皆为濮阳之战乎?”吕布终是醒悟。

    “然也。”陈宫言道:“曹孟德多疑而性急,必求一战而定之。然‘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濮阳城下,曹孟德命丧之地也。”

    “战胜又当如何?”吕布忽问。

    陈宫笑道:“战胜,将军得关东人望。可与群雄一争高下也。”

    闻此言,吕布目光闪烁,似有决断。

    转而又问:“若败,又当如何。”

    “若败,兖州恐无立锥之地。”陈宫试问:“投豫州牧可乎?”

    “先前,去信丁原,并驱中原。然,至今未有所动。恐难相容。”吕布摇头。

    “丁豫州,非乱世之雄也。”陈宫一语中的。言下之意,守一州之土有余,并九州之土不足。

    翌日再战。

    曹操将兵,据营西济水大堤。如程立所谋,隐半兵于堤内,出半兵于堤外。

    见陂堤高斜,仰攻不易。吕布果先遣轻兵挑战,陈列铁骑于后。

    待抵近,曹军伏兵尽出,乘堤而下。步骑并进,假地势高差,借崩乘之势。甲骑具装,如虎入群羊。轻兵一触即溃。反冲骑阵。军马受惊暴走,前后军阵,乱成一片。

    曹操挥军掩杀,吕布拨马便走。大旗动而士气崩。车骑营,一败涂地。

    曹操获其鼓车,追至其营而还。

    见事不可为,吕布乘夜而走。来日曹操复攻,拔定陶,分兵平诸县。

    光复济阴郡。

    定陶,卫将军行营。

    曹操稳坐中军大帐。遣麾下五校,并虎豹骑,兵分数路,攻克旧县,“聚谷以继军”。征集粮谷,维继军队。

    兵荒马乱,农时尽废。吏治动荡,各城无心屯田。兖州渐起,饥荒之相。

    “吕布不过如此。”连战连捷,曹操果起轻敌之心。

    夏侯渊抱拳道:“明公临敌果敢,常为士先。亦赖先生之谋。”

    “报——”便有兵士来报:“甄都信使至。”

    “必是文若。”曹操大喜。取函中手书细观。

    “哦?”稍后惊问:“仲德,‘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乎?”

    “然也。”程立言道:“(程)立私异之,以语文若。不料竟告知明公。”

    “兖州百城俱反,赖仲德,得完三城。于是,文若以梦相告。”曹操慨叹:“仲德,当终为吾腹心。何不‘立’上加“日”,易名为‘昱’。”

    “谢明公赐名。他日必随(明)公,扬名四海。”程立遂改名程昱(yù)。

    大帐内,一时喜笑颜开。

    济阴郡光复。兖州八郡国,吕布只剩陈留一郡,并东郡河南之地。车骑营诸路败军,悉归濮阳。大战一触即发。

    “报,有淮泗粮草辎重入营。”又有兵士来报。

    “使者何在。”曹操大喜:“速引来一见。”

    “喏。”

    “陈国主薄梁习、鲁国都尉祝臂,拜见曹将军。”正副二使,皆出淮泗强藩。曹孟德心领神会。必是宋元异,背后所谋。

    “二位免礼,请坐。”

    “谢将军。”二人称谢落座。

    梁习,字子虞,陈国柘人。柘县“以邑有柘沟,以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