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扶明录 >

第284部分

扶明录-第284部分

小说: 扶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奈何小太监麾下的第一刽子手岂是泛泛之辈,勇斗二人不落下风,激战正酣时,常宇杀来,俩人联手,当真是所向疲靡,阿济格兄弟俩,连连败退不支,余部奋勇来救。

    可常宇岂能轻易放过他,此时深陷重围,还指望这哥俩人头开路呢,于是攻势更紧,麾下已看出他的企图,贾外熊振臂高呼,命重甲骑兵以清军大旗为主要目标猛烈攻击,助常宇斩敌。

    眼见明军突然发了疯似的猛攻,多铎哥俩虽在重兵保护下依是心惊胆颤,明军何时出了这等猛将,竟如此凶悍。

    多铎不服,大清第一刽子手不能失了脸面,即便见长兄阿济格战意已是不足,他依旧想要和常宇拼个高低,正欲再次亲自杀过去时,突然脸色大变,阿济格尚未反应过来以为他受了伤刚要出口相询,却蓦然感应到了什么,扭头望去,却见前军如潮水般的退了回来,身后跟着明军排山倒海的骑兵似洪流卷来……

    明军怎么出城了?俩兄弟讶异,一脸惊恐的难以置信。

    “挡着他们,不准后退!”阿济格怒吼,指挥亲兵立刻前去稳住阵势,要知道前军是数万步兵,被明军骑兵追杀,不敌倒也罢了,可是你往两边跑啊,黑黑压压的朝阵后骑兵涌来,瞬间就会把阵势冲散,且挡住骑兵的路无法阻拦迎敌。

    眼下只有让步兵调头反击,或者分流往两边跑才是!

    然则,兵败入山倒,步兵身后是大明铁骑啊,如磨盘一样碾压过来,他们怎么挡的住,只有跑,而且慌乱之际哪里还辨别方向,还想着那么多,只想逃命,只想往自己人多的地方逃。

    吴三桂亲率骑兵出城鏖战,完全出乎多尔衮的意料,居高望远,眼见明军数万骑兵蜂拥而出,如巨浪滔天,席卷城外清兵,转眼间清军的攻城部队就被吞没。

    多尔衮大惊之下怒不可遏,翻身上马直奔山下而去,便是一直稳若泰山的范文程也是脸色巨变,他何曾想到明军有这一手,但他更知此战若败的后果有多惨不忍睹。

    所以,绝对不能败,多尔衮要亲自率兵救援,力挽狂澜!

    两军已全线开战,黑凤山脚下,吴中率两百黑狼营在谷口和豪格的数千人马激战,一不怵二不怂,杀的清军连连后退,再难踏入山谷一步,反之他们也打不出去。

    隔几座山头,宁远城外方圆数里内,皆是两军搏杀身影,明军骑兵摧枯拉朽般的屠戮清军步兵,常宇率五百重甲骑兵硬撼清军万余精锐。

    天地之间,萧杀一片,原本晴空万里无云,转眼间阴云密布,隐隐有滚雷之声。

    清军攻城步兵在吴三桂的数万骑兵猛冲之下溃败太惨,溃散太快,慌不择路逃命,奔着后方骑兵而去,这可把正在企图围杀常宇重甲骑兵的多铎气极败坏。

    兵败如山倒,这座山倒的太快,而且倒的方向不对,转眼间就把后阵的骑兵阵势冲散,甚至要冲走。

    阵势大乱,让激战的双方也随波逐流,边打边随着人潮往西南方向偏离。

    常宇本欲杀清将解围,此时见吴三桂率兵杀出城,清军步兵哗然败走,骑兵震惊之下又被溃败的人流冲散,当下是最好的突围时机。

    此时不冲出去,更待何时,所有人都认为机不可失。

    但到嘴的肉,怎么能让他飞了,事实上两军厮杀,主将少有涉险入阵,多是躲在阵后运筹帷幄,眼下难的有这等机会和敌军将领如此近距离,浪费了这机会,岂不可惜。

    常宇虽不知面前是满清战功赫赫有名的两个王爷,但见其排场便知来头不小,擒贼擒王,万一里边有一个是多尔衮或者他兄弟呢,逮着一个就可以改变战局!

    心中这么想,便无突围的心,随即示意屠元和贾外熊继续进攻,朝敌军大旗杀过去,一定要干票大的!

    多铎此时心中震怒已是无法形容,明军骑兵杀出城,让其攻城部队溃败,转眼间就杀到了跟前,要命的是他的骑兵阵势被自己的溃兵冲的七零八落。

    而更要命的是,在他的骑兵阵中还有几个杀神,正在疯狂屠戮!如肉中钉心头刺,疼的很!

    “十二哥,你去调兵挡住东边明军,待我先杀了这几只明狗便来助你!”多铎对阿济格大声吼道,让其调兵遣将试图抵挡吴三桂那翻江倒海般涌来的骑兵,而他却先要把肉里的那根钉子拔出来。

    ………………………………………………………………………………………………

    昨天有事,没更新,还请见谅!

    。

第496章 围援() 
却说吴三桂率骑兵杀出城外,把指挥权移交给唐通,却也是最危急的时候。

    那个时候清军攻城最为激烈,远程有火炮压制,中段有弓箭助攻,眼前最危急时已有清军登上了城头。

    城上明军奋勇杀敌,火炮对轰,弓箭对射,城头肉搏……

    也就是在这当口,吴三桂率兵出城,为避免造成误伤,城上弓箭手,以及盏口炮停止射击,此消彼长,城头明军压力更甚。

    清军的炮弹,弓箭以及士兵源源不断上城,给唐通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及事实压力,为激励士气,他抽刀而出,率亲兵杀入了过去。

    幸好,这个压力是短暂的,待吴三桂的骑兵从北城绕到西城下横扫清军,大开杀戮后,城头压力顿消,少许登城的清军被杀光后便是后继无人!

    眼望城下明军骑兵如入无人之地,唐通气喘如牛抹了脸上的血迹,来不及一个轻松的微笑,便率亲兵直奔南城。

    南城外有清军的汉军旗在侧攻,也就孔有德等三顺王的人马,随时侧攻,但攻势丝毫不弱西面的主攻火力,若不是城上明军奋勇抵抗,加上防守工事完善,保不齐就被他们打出缺口,最危急的时已有清军上了瓮城城墙。

    唐通见西们外攻势已缓,立刻奔往南门,指挥炮兵对敌阵猛轰,然则仅半盏茶功夫不到,便不得不下令停止炮击。

    因为吴三桂的家将吴钊率数千骑兵到了城下清场。

    话说三顺王坐镇南门城外数里在阵后遥望清军攻城,一如既往的点评江山,如同喝茶看戏,三人都觉得宁远城虽在十余年间躲过数劫,但这一次绝对没那么走运了。

    理由很充分,论兵力,较之往年最盛,论火力较之往年最盛,论守城主将,当年是赫赫有名的袁崇焕,祖大寿,满桂等人,而如今只是个毛头小子吴三桂。

    再论国力,论后勤军备军心……此时的大明龙困浅水,挣扎等死而已。

    大明只剩下皮包骨头了。

    只是,这块骨头依然有些硬,啃的时候很硌牙,眼见三面围攻,城内明军反抗激烈,且火力之盛远出几人意料之外,不免露出惊讶神色。

    但随着清军在西门的疯狂攻势,甚至一度登城,三人方才会心一笑……

    笑意未消,便凝结在了脸上!

    吴三桂的骑兵大军一出城,那是技惊四座啊,西边的多铎和阿济格傻眼了,首山上观战的多尔衮和范文程懵逼了,这仨货也是目瞪口呆。

    眼见西城清军溃逃,眼见城下一支明军杀来,三人也略显惊慌。

    三顺王年纪相当,但实力参差,其中当以孔有德为最,他降清时带来大量装备及造炮技术,甚得满清朝廷看重,其麾下又有天佑军,尚可喜的天助军略逊,垫底的是耿仲明。

    不过身在他乡为异客,这仨的日子也未必好过,受其他清将的白眼和排挤实属家常便饭,不过倒也因此让三人更加抱团,虽然耿仲明和孔有德刚降清那会之间有点小罅隙,后经过皇太极的调和,俩人共弃前嫌成了好哥们,只要出兵打仗总是形影不离,唯一一次分兵却成了永别,当然这还是数年后的后话。

    简言之,三人之中孔有德实力最大,也以他马首是瞻。

    见明军杀出城,且有一支人马杀到南门外,正在屠戮攻城的清军步兵,耿仲明最先按捺不住,就要下令骑兵前去打援稳住阵脚。

    却被尚可喜喝住,眼睛望着正西方,那边步兵溃败骑兵阵脚不稳,若被明军冲散的话,此战后果不堪啊,对入关大局有着无可挽回的影响,所以眼前南门这点小赢小负算不上什么,应当立即驰援西门外的清军。

    三人中尚可喜是最后投降的但对清廷最忠心无二的,多年后三藩之乱,吴三桂写信邀他共反他拒绝,儿子尚之信软禁他逼他造反,他依然坚拒,甚至准备举火,以死效忠大清。

    听他如此一说,孔有德和耿仲明也觉有理,随即令骑兵朝西城支援多铎部,竟对南门外的明军骑兵视若未闻,任由其冲杀一番外直奔东城而去。

    再说吴三桂率骑兵杀退西们城外的清军后,分兵一支去了南门随即便振臂高呼向西追杀,同时要解小太监之围。

    数万骑兵,万马奔腾,可怜的清军步兵不是被砍死就是被马踏死,侥幸活命的像没头苍蝇一样逃窜却又冲到自己家骑兵阵中,冲散了阵势,让阿济格气急败坏,呵斥不住便令亲兵砍杀,硬生生的劈开一条路调集骑兵迎战明军。

    在败退的步兵人潮中仓皇迎战,注定结局是惨痛的。

    吴三桂从军多年,从未有如今日这般豪情万丈,从未有过这般痛快淋漓,数万骑兵在自己的率领下冲到城外大杀四方,清军如退潮一般溃败,即便是所谓战无不胜的满清骑兵也同样被自己打的节节败退。

    大明多年惨遭蹂躏,边军一再惨败受辱,而今日,便是雪耻之时!

    吴三桂豪情冲天,遥望清军阵中那面大大的宫字旗,心中激荡不已,一个太监都这么有种这么又血性,当真羞煞我辈!

    小太监以几百骑兵竟然硬撼清军万余,这胆魄太震撼人心,见其在敌阵中左冲右突,无人可挡,真如那赵子龙再世,霍去病还魂。

    这一幕看的吴三桂热血沸腾,想当年他十余骑于数万清军中救父,也是蹭是个血性十足的男儿,如今热血犹在,长刀一挥刚要亲自杀过去解围,却突闻东南杀声大起,回首望去,见清军万余人马从那边杀了过来,却是南门的清军过来打援了。

    大局为重,吴三桂一扫局势,两军骑兵已经混战一起,小太监那边压力顿松,完全可以自己杀出重围,危机已不足为虑。

    双方骑兵激战,明军以迅雷之势冲杀过来,而清军却是仓皇迎战节节败退,又被步兵的溃败人潮冲的七零八落分成大小数十块战团,主动败局已定。

    眼见这时东南有清军来打援,吴三桂可不会让他们来个里外包抄逆转战局,于是立刻亲率人马前去迎敌。

    是吴三桂!

    明军阵中那面大旗越来越近,黄字大旗迎风大展,来打援的三顺王是又惊又喜,惊得是主将亲自出城大战,喜的是,若拿下他,必然首功!

    。

第497章 末路狂奔() 
三顺王欲要拿吴三桂立功,但吴三桂何尝不想杀之后快,眼见他们的大旗不由呸了一口“原是这三个走狗,取其狗头者赏银五百两,官升三级!”

    明军本就战意滔天,此时闻赏更如打了鸡血一般,士气如虹,直奔三顺王人马杀了过去,便是吴三桂也受小太监气势所染,身先士卒率亲兵不甘人后朝三顺王的大旗冲了过去。

    明军士气如此高昂,令尚可喜三人有些胆寒,眼见那边清军已是不敌,麾下士气低落,一消一涨高下立分,暗道只恐不妙。

    只是尽人事听天命,三人还是硬着头皮硬上,清军步兵溃败影响大局落了下风,但毕竟城外有骑兵数万,远多于明军,只需硬拼半柱香,抵住他们的攻势,待其士气疲惫,扭转战局也未尝不可!

    只是能撑得过半柱香么!

    必须要撑下去,历来富贵险中求,历来战功都是以血以命搏来的,三顺王咬了牙,发了狠,力挽这场狂澜的还要看我们三人!

    “三个辱没祖宗的走狗,过来受死!”吴三桂骁勇善战,率亲兵仅半盏茶功夫就杀到三人旗下,见其勇猛,三顺王竟联手率亲兵迎战,虽听不清吴三桂叫嚣什么,但少不得是些叛国走狗的污言碎语,但这些话三人早都听的多麻木了。

    这种人不用和他浪费口舌说废话,杀了便是,还能送一场功名利禄,何乐不为!三人冷笑,奔吴三桂而去,两方亲兵搏杀正激!

    一个要为国除害杀走狗,三个要找个垫脚石更上一层楼,全拼了命,全尽了力!

    世间很多事就是那么秒不可言,对于三顺王来说吴三桂现在只不过是个刚刚冒头的大明总兵官,谈不甚威名赫赫,也谈不上战功赫赫,可谁曾能想到,数十年后康熙年间三藩之乱,他们三人里有俩人的儿子都跟着这个大明小将扯大旗造反。

    二十九年后的三藩之乱,除了吴三桂的的这个老牌藩王外,还有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耿仲明的儿子耿精忠,而此时,尚之信才八岁耿精忠才刚出生。

    常宇偕麾下两员悍将率五百重甲骑兵在清军阵中厮杀,所向披靡,即便号称天下第一的大清铁骑也难挡其锋,刀锋所指纷纷避让,即便深陷数万清军重围,亦无所惧,反之朝清军大旗所在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击,目的很明显,干掉或者生擒一个将帅。

    吴三桂的骑兵一到,让常宇从重压之下得以喘息,浑身一轻,战意更足。

    阿济格分兵去迎战明军骑兵又被己方溃退的步兵冲击所累,清军人马虽多,但几无战意,见此情形常宇怎么不杀心大起,直奔那大旗下的清将杀去。

    这个时候他才看清那面旗是镶白旗,如果没记错的旗主应该是多铎,这个大清的刽子手,让常宇更加激动!

    一定要弄死他!

    再往东边瞧了一眼,远处正和明军骑兵交战的是正白旗,正白旗有俩旗主,多尔衮和阿济格,只是不知道是谁,不过多尔衮是主帅轻易不可能入阵的,极有可能是阿济格!

    远水解不了近渴,正白旗虽然诱人,可是有点远,眼前的多铎也是一盘红烧肉,吃了很解馋!

    他却不知多铎眼见他在阵中肆虐如入无人之地,早已气的七孔冒火发誓要把他放火上烤乳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