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扶明录 >

第65部分

扶明录-第65部分

小说: 扶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朱之冯府上出来之后,常宇带着春祥等人,朝军营赶去。

    此时军营里可谓一片沸腾,朝廷积欠年余的饷银终于发了下来,而且是由锦衣卫按册点名直接发送到手,不经上级之手,这说明啥,说明不会被吃拿回扣了啊!

    此举虽让士兵欢喜,可是一些军官已被吓出一身冷汗,因为大明上下兵员缺额吃空饷是常态,会念到很多并不存在的名字,一时间让他们以为这是锦衣卫在查空饷案,能不吓个半死么。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很快就想出着人冒领,反正军营这么多人,名册上只是名字而已!

    不过很快又发现行不通,因为军营中锦衣卫和另外三卫严阵以待,并且提前声明:若有冒领者斩立决!

    虽然名册上只是名字,但是上千人上千双眼睛盯着排队领饷的士兵,如有人二次冒领很容易就被揪出来。

    宣府兵营常驻兵员不过万余,其余均下辖各地,发饷过程很快,仅半个时辰便结束。

    看着名册单,常宇和吴孟明相视一眼,两人嘴角都带着一丝冷笑,仅这一万余人中至少空额近千!简直就是触目惊心,骇人听闻!

    转头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一群军官,此时个个面若死灰,冷汗爆出,这帮人刚才背地想尽办法各种忙活最终还是没用,因为谁也不曾提前预知今儿是这样发银子,按照惯例,饷银一到交由总兵府或者兵备道核实在从上一级级吃拿发下去,可不曾想这支押饷队伍不按规矩办事直接自己就发了,打的他们措手不及没一点准备!

    当然也有人心中疑惑,锦衣卫若是来查吃空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兵马集合一处,按册点名即可,又何必以现发饷银如此麻烦呢。

    嘿嘿,常宇把名册重重的朝桌子上一丢,尚未来及说话,旁边便有一参将上前朝吴孟明抱拳:“禀吴大人,前日兵力有调整,有些被调往各处,名册尚未来及更改……”

    简直就是欲盖弥彰,不打自招了,常宇忍不住的冷笑出声:“这位将军在解释什么,我等什么也没问也没说呀”

    额,参将顿时一脸尴尬,难道不是在查空饷案!

    当然不是!

    常宇此行目的和查空饷没一毛钱关系,而且即便查也不是这样的方法,这种查法一根绳能从上到下把人栓完,整个军队系统都能垮掉,若是平日到也无妨,可现在是非常时刻,用兵之时,很多时候就要当睁眼瞎,装看不见。

    但他之所以还整这一出,其实是在敲打这些军官:适可而止,你们已经被盯上了,该收手就收手,另外一个就是,别人我不管,但是想从我手里捞银子,门都没有!

    一个上午砸出数万两银子,以朝廷欠宣府镇十余万两还有余缺,但常宇表明,不见兵不发饷!

    之所以下这个决定的原因,一,他要把饷银直接发送到士兵手中,二,以此敦促王承胤尽快把下辖的兵力给我调过来发兵!

    午时。

    王承胤处理完公事回来,设午宴邀城中军政一二把手正式为吴孟明一行接风洗尘。

    宴前常宇追问调兵之事,王承胤拍着胸口保证,军令已发,明儿一早人马保证聚齐宣府城即可发兵。

    常宇不悦,甚至有些怒意,朝廷调兵令数天前已发至此,可他们竟然拖拉至此,下辖处的兵力都还未调回来。

    “宣府此时现有兵力近万,咱家提议可先行发兵,余下等下辖兵力至此补上便是”常宇忍着怒气说道。

    不过被王承胤摇头拒绝,宣府乃重镇,这万余兵力是常规驻守,一日不可空,这是死规定,若想调动,除非现有其他兵力补充,又或有宣大总督调令方可,可眼下是不可能的,而且他对于常宇如此急切甚是不解。

    “看来东厂的人说话越来越没分量了”常宇撂下一句话,转头就走,拒绝参加午宴。

    但他这看似随口的一句气话,却让王承胤心里一沉,原来是东厂的人,怪不得如此跋扈!是了,能和锦衣卫指挥使一起来的能是善茬么,自己怎的如此粗条。

    而原本端坐一旁听他俩说话喝茶的吴孟明差点没一口喷出来,望着常宇摔门而出,心中那叫一个佩服呀,这货真的啥都敢冒充,而且装啥像啥,难道他真的是东厂的人?

    常宇回到偏院客房,心中怒火难消,这就是大明此时最真实一面:朝堂之上群臣混日子,地方官不主政,将不听令,军心涣散,军备废弛上下层层盘剥,有事各种推诿,与其说不懂变通其实是根本就无心变通,都在等着大明垮台换主子为自己谋私利。

    这时候他终于有了一种力不从心之感,情绪低落,大明此时千疮百孔,每个关节都有恶疾仅靠自己一个小太监如何力挽狂澜,突然觉得好累,空有力气不知道往哪里使,面对这种烂摊子已经不是杀几个人抓几个人能解决问题的,否则崇祯早下手了。

    虽然拒绝出息了宴席,但总兵府还是不敢怠慢这位自称东厂的大太监,着人送来丰富菜肴。

    对于吃的常宇从来不客气,和十余心腹太监狼吞虎咽吃个痛快。

    水足饭饱,稍作休息,常宇心中烦闷无法静坐,便在院中调教春祥几人拳法借此打发时间,只等明日一早出发前去大同。

    “常公公,常公公”正在诸人操练的满头大汗之际,吴孟明寻了过来,脸上似笑非笑看着常宇:“常公公,如你所愿,即刻出发!”

    哦!常宇有些意外:“王承胤答应发兵了?”

    吴孟明点点头,看着常宇笑道:“毕竟东厂的招牌比我锦衣卫的好用呀,不过王承胤也说了,若上头怪罪下来,您可得扛着呀”。

    “怪他m的比”常宇没好气的骂了一句,都他妈的什么时候了,朝廷现在恨不得把所有兵力都调到太原前线,谁来怪罪,崇祯是不可能的,至于内阁那些文臣怪罪谁鸟他们,还有谁,宣大总督王继馍?老子下一站就去收拾他!

    …………………………………………………………………………………………………………………………………………………………

    感谢打赏投票关注收藏的朋友们,谢谢!请支持正版订阅

第一百一十一章 发兵() 
午后三时,宣府镇南门大开,八千骑步兵缓缓出城,后边跟着近百辆粮草辎重。

    常宇的押饷队伍也已经集合,候在城门处等待出发。王承胤等一批城中军政大佬前来送行,其中当然有巡抚朱之冯,他和常宇并未再说话,仅用眼神交流,便互相知其心意。

    “王总兵,后会有期”常宇不喜和此人多言,更不善和这些官场上的人打交道,仅仅抱拳一揖转身便上了车,不似吴孟明这老油条还在和诸人不停哈拉着。

    王承胤自从听闻常宇是东厂的人,态度比之前谨慎恭敬了许多,心中也是想着送瘟神一样把他送走。

    至于余欠的六七万饷银常宇已经支付,虽然他知道这笔饷银经过层层盘剥到士兵手里所剩无几了,但此时此刻他也没有更好办法,不得已为之,总不能真的等那些下辖士兵调回宣府当面发饷吧。

    而且他也知晓王承胤之所以总是往后推托,也有故意之嫌,就不想让他当面放饷,至于先前让他等候明日之言,本地兵员不可动,只不过是知晓他着急出发等不及,故意为之,简单说,都是他妈的套路,可气的是你明明看破,还得被他套着走。

    所以,常宇才懒得搭理他。

    半个时辰队伍已经全部出城,领军将领是一名叫何成新的参将,三十左右,中等身材,面冷不喜言辞,但对常宇还算恭敬。

    “此地距大同四百余里,最快一日半可达,你领兵若两天内抵达咱家赏你白银百两,每名士兵赏银二两,从大同到太原六百余里,你若三天内达到赏你白银五百两,士兵每人五两”出发时刻常宇对何成新如此说道。

    何成新二话不说立即传令下去:“急行军”至于粮草辎重拖不拖后腿已然不关心。

    从宣府去大同,必须先西行经过张家口,然后拐向西南走怀安,阳和府(今阳高县)到大同,所经几乎都是山路,整个在太行山脉中穿行,这也让常宇心下担忧。

    大军速度再快也快不过常宇的骑兵押饷车队,待到张家口的时候,已经从后缀几里地远远把何成新甩的车尾灯都看不见,而此时天色早已大黑。

    张家口,在后世河北一个地级市,此时属顺天府治下,其地理位置异常特殊,简单说算是这个时代的国门,因其与蒙古满清衔接,也是个贸易大城,当然也是一个重要关口,所谓走西口便是指张家口。

    常宇的队伍在张家口西南方向暂停休整,家丁生火做饭,士兵歇脚喂马,其实从宣化到张家口近八十里路,这一口气走已算非常快,也许是因为卸了不少银子,也许是道路较为平坦,总是这速度是自京城出发后最快的一段。

    遥望黑漆漆的张家口,常宇依着马车用力撕咬一块肉感,突然对身边的吴孟明道:“吴大人,你可听过范永斗其人?”

    吴孟明眯着眼沉思半响,好似听闻过,但一时想不起来,说着顺着常宇的眼神望向张家口城,瞬间恍悟:“常公公说的可是那个‘贾于边城,以信义著’的张家口富豪范永斗!”

    常宇呲的一声冷笑,望着远处:“他何止是张家口富豪,堪称山西首富也不为过”。

    见常宇眼神冰冷,吴孟明有些不解:“常公公对此人很是了解?”

    当然了解了,八大通敌卖国的皇商之首,常宇怎会不知,这些卖国奸商吃里扒外为满清走私各种违禁品,刺探情报,可以说满清入驻中原,这些奸商立下了汗马功劳。

    范永斗,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这八个后来被顺治帝亲自接见并封为皇商的此时就在张家口中,只是世人大多知其富商,少有知其通敌走私商身份。

    话又说回来,此时走私通敌的商家太多,这八家只是做的大,成了代表而已,其时走私的又何尝仅这些商家,边关守军走私贩卖军用精品给满蒙都见怪不怪,还是那句话,大明此时烂到根了。

    若问范永斗多有钱,身价千万!而这个时候清朝的康乾年间的山西八大晋商,乔,常,曹,侯,渠,亢,孔,此时除了亢家家底和他不相上下外(范家在清朝也是山西八大晋商之一)渠家也不过小康人家,其余人都尚未发家甚至没出生呢,比如最出名的乔家大院乔家始祖乔贵发此时连小蝌蚪都还不是,因为他在乾隆年间才从一个要饭的光棍走西口发家的

    “咱家只知道他很有钱,而且很想从他哪搞些钱”常宇微微一笑回答吴孟明。

    不出所料,这货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常公公有办法能从范家搞到钱?”

    “有,但时机尚未到”常宇似笑非笑答道,让吴孟明这个贪财鬼有些焦急:“什么办法?咳咳咳,常公公,我的意思是,咳咳咳!”

    “放心把吴大人,捞钱这种好事咱家怎能不带上你呢,有句话说的好,有钱大家赚,咱们强强联手才能搞到更多钱”说着微微一叹:“只是时机尚未到呀”。

    “那,那啥时候才是好时机?”一听常宇说带上他一起捞钱,吴孟明激动的直搓手。

    若贼军真的破了太原,大同后,便是时机到了,那个时候老子就是明抢都要把范家给抄了,常宇内心暗暗发誓,当然此话不能说与吴孟明听,只是轻轻拍了他肩膀:“到了太原你便知晓!”

    啊,吴孟明闻言一怔:“咱们不是押饷到大同便回返么?怎滴还要去太原?”

    常宇嘿嘿一笑:“咱家有密旨在身,须去太原走一遭,吴大人可愿陪咱家走一遭!”

    额,吴孟明有些纠结,贼军此时便在平阳府,朝廷调兵遣将到太原那说明太原很快就有兵灾,那可是危险之地呀。

    “古话说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吴大人你……”常宇刚想激他一下。

    不成想吴孟明立时打断他的话:“常公公相邀岂敢不从,刀山火海也陪您走一遭,不过回头皇上那边您可得打个招呼!”

    m的!常宇心中暗骂,明明就是贪财鬼,还非把自己说的多么的义薄云天一样,不过脸上却是一副感激:“吴大人义气,这情分我常宇领了,皇上那边咱家自会言语”。

    嘿嘿,吴孟明笑了笑,然后低声问道:“常公公,太原有捞头?”

    “难以估量”

    吴孟明顿时瞠目结舌。

    ……………………………………………………………………………………………………………………

    祝大家周末愉快!请支持正版订阅,感谢投票关注,打赏的朋友。

第一百一十二章 虚惊一场() 
队伍休整半个时辰后,常宇下令出,这时有锦衣卫过来报告,何成新已在后方十余里,看来这小子为了五百两银子是豁出去了,要知道他可并不是清一色骑兵。

    因为前车之鉴,加上到大同一路几乎都是山道,常宇不得不小心谨慎,前方不只放了五拨锦衣卫人马,还有心腹李铁柱带领的一支五十人太监军作为探路先锋,而且后方虽有何成新的大军,他依旧布下两拨锦衣卫人马殿后。

    连夜赶路,明日晌午之前务必进入阳和府境内,这是常宇下的死命令,山道虽然不平,尚还算宽敞,毕竟是官道,加上队伍清一色骑兵,就连银车也由原本双缸动机变成三马齐驱。

    自张家港始,常宇便放弃坐他的专车,而是骑马和太监军并行,鼓舞士气。身先士卒人设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他要好好练习骑术,毕竟这年头骑兵干架才是无敌,面的几个贼人他可以下马单挑,但若两军对阵,下马就如同贼络腮胡那般纷纷种被踏成肉泥。

    吴孟明看常宇如此,也不好独自进车享受,加上要套近乎,于是也冒着风寒骑马在侧,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不过最终走了二十里不到,这货还是钻进了车子,把所有担子都交给了常宇,毕竟现在他手下的锦衣卫鸡毛蒜皮都先直接给常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