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扶明录 >

第66部分

扶明录-第66部分

小说: 扶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所有担子都交给了常宇,毕竟现在他手下的锦衣卫鸡毛蒜皮都先直接给常宇汇报,自己相当于光杆司令,不过这货一点也不在意,本来他的心思只在捞钱上边,只要有钱,啥都好说。

    从吴孟明上车后,常宇便骑马一会快一会慢,一会冲到队伍前,一会又到队尾,有火把照亮,练习骑术到也方便无险,而且不时和周边的士兵说笑调侃闹成一片,也让这些士兵觉得这位常公公实在是平易近人,要知道这可是个等级森严的时代,以常宇这种权监,哪个不耀武扬威,嚣张跋扈,见者无不毕恭毕敬,偏偏他就是个例外,因为除了宫中太监以及少许勋贵知道他其人外,朝野上下几无人知晓皇宫中有这么一号人物,而且他对普通人一点都不高冷,甚至说平和的有点失身份。

    骑术和车技差不多,都是熟能生巧的活,只不过没开车舒坦,而且生手练习的时候掌握不了技巧的话急会磨裆,没错,就是大腿内侧。

    好在常宇穿的厚实,而且又有程明以及腾骧卫里的骑术高手指点,他才免遭不少罪。

    一路上天气虽寒,但这么跑跑停停,和士兵互相扯皮调笑,倒也不觉得无聊,不知不觉已经凌晨两三点天气更寒。

    “前方到了何处?”常宇蹦跶的有些疲准备进车睡一会。

    不多会便有锦衣卫探子来报,此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估摸距离怀安县最多三十四里地。

    估摸一算,张家口到怀安县一百余里地,这一口气竟不知不觉得跑了五六十里,常宇相当满意上车睡觉。

    再醒来,天色早已大亮,估摸七八点钟,常宇从车上下来却被眼前景象惊的一怔。

    车队在休整,山路一侧休整,而不远处却一座小城,城上有关楼,有兵丁,城外聚集无数人熙熙攘攘好似庙会一般热闹无比。

    “这是何地?”常宇问道。

    “新平堡”近侍回答。

    常宇恍然大悟,新平堡是大明一军堡,更是边境的一个汉满蒙的交易市场,是出名的三个马市之一,周边亦有不少村落,怪不得如此热闹。

    简单休整后,常宇翻身上马下令出继续前行。

    “常公公,由此向东南方向前行二里地便是山口,这是一条长约十余里的深山道,过去后便算正式进入阳和府(今阳高县)境内”有锦衣卫探子前来禀告。

    “从阳和府到大同还有多远?”

    “尚有一百余,咱们此时就算马不停蹄到大同恐怕也是深夜了!”

    艹,常宇暗骂一声,总是深更半夜到,想着在宣府半夜叫门那折腾劲就心烦。

    天气还算不错,有阳光,也有风,暖洋洋的又干燥无比,但一入山口,常宇才彻底明白为何锦衣卫探子那句深山道是什么意思了。

    这是一条狭窄山谷,虽不算多艰险,但也有遮天蔽日之感,特别两边山坡林木和乱石太多,让人不由提心吊胆。

    又行三五里,常宇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正和吴孟明闲聊的他突就被队伍前方远处传来的一声爆声惊到。

    随即耳边就传来前方程明的大喝:“有敌讯,全军戒备”。

    原来那是爆声,是前方探子的警报。

    m的,大白天就来,而且这里距新平堡如此近,贼人如此张狂简直不可思议。

    “蒋全,带人守住两翼,唐破天守殿后”常宇大喝一声,伸手接过方三递来的盔甲就套上,拎着刀拍马便朝队伍前方行去。

    与此同时蒋全已经下令部分手下下马登上两侧山坡,占据高地位置警戒,程明的腾骧卫已经摆好阵势。

    常宇刚到队伍前头,就见远处李铁柱和几个太监军打马飞奔而来:“报,前方出现贼人”

    “多少人马?”

    “二三十人”李铁柱道,常宇等人一怔,二三十人,什么鬼!

    “前方二里地,山道两侧有二三十人居高张望,手中可见兵器”,李铁柱继续说着,常宇眉头一挑:“看到你们没啥动作?”

    “没有,只是原地张望,我等曾喝问,不予理会”。

    “极有可能是贼人探子”程明在侧低声说道:“咱们前边布了数路探子都被他们避开了,看来来者有心呀”。

    “前去看看”,常宇拍马前行,春祥程明各带五十余人紧跟其后。

    二里地山路,转眼即到,远远便见前方山道两侧有数十人在张望,有的攀树,有的依山石,手中兵器有刀有弓。

    见常宇到来,一直在原地对峙的太监军和几个锦衣卫探子松了口气。

    “可有新的异动?”

    “禀常公公,贼子无异动,不走也不回话!”

    “确定就这些人?”常宇再问。

    “卑职曾着人从侧登高观察一番,不见埋伏!”

    这他妈的什么鬼,二三十人就想劫我道?常宇心中怒气顿起,拍马向前几步:“尔等什么人?”

    没人回答他,那几十人就那样远远看着,不走也不搭话,一脸懒洋洋。

    草丫的,常宇大怒,伸手取出手弩瞄着一人扣动扳机,大喝一声:“杀了”

    嗖的一声,箭头划空而去,一人应声而倒,于此同时李铁柱等身有手弩的随即接连射,顿时山上几十贼子惨叫逃亡,瞬间跑的不见踪迹。

    “带人搜寻一番”常宇担心是诈,令李铁柱下马带人上坡搜捕查探。

    半响,山破之上李铁柱大声回报:不见敌踪,那几十人早远远逃开,并且抓获一受伤俘虏。

    询问之下,常宇哭笑不得,这群人根本算不上贼寇,充其量是个路霸黑涩会,原是附近村镇地痞流氓,在山道设卡威胁讹诈过路行商。

    平日也偶遇到官兵经过,但是只需不招惹,官兵也懒得理会他们,而且稍一吓唬他们便借着地势窜逃山林,消失无影无踪,时间一长,也习以为常。

    今天遇到常宇的部队,他们又如往常那般赖着不走看热闹,想着反正我不招惹你,你也懒得动我,再说也不怕你,大不了我就跑呗你也追不上!

    但哪里想到常宇这是押饷队伍,经过前车之鉴,真的是风吹草动都以为弓杯蛇影,风声鹤唳,你丫还在那摆pe装逼,不是寻死么。

    “砍了”常宇看着那个跪地求饶的贼子冷哼一声,随即李铁柱手起刀落。

    虚惊一场!

    却耽搁不少时辰,常宇随即传令:若遇不明之人,斥其远离,不听者杀之!

    没办法,一进山西境内,不管前线还是后方,贼寇多如牛毛,若一定要问原因,穷!民不聊生,只得剑走偏锋!

    但这不是做贼的理由,所以常宇对此一向杀无赦,绝不手软。

    ………………………………………………………………………………………………………………………………………………

    周末啦,祝大家周末愉快!感谢投票打赏的书友,喜欢本书记得收藏关注。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阅读网址: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同罪人() 
十里山谷一出,眼前视野霍然开朗,远远望去,一片萧条冬日景象,偶有村舍却都破败不堪。

    车队顺着西北山峦一侧,朝西南阳和府(阳高县)进发,此时道路相对平坦,虽西北一侧是山,但东南一侧却是无尽荒野,加上此时阳光当空正是一天最暖之时,常宇一时兴起,双腿一夹,纵马狂奔,狩猎去喽。

    原本连日风霜赶路,士兵早有疲色,此刻见他兴致如此,便也忍不住的起哄,跟着常宇拍马急行,在荒野中嗷嗷撒欢,特别是腾骧卫的这帮人,是队伍中最善骑射的一支,得此机会怎么不在常宇跟前表现伸手。

    打马狂奔,惊起一些猎物,随即搭弓射箭,手到擒来,惹的常宇是各种羡慕,各种拍手叫好。

    吴孟明依旧懒洋洋的躺在车里,听见外边的欢呼声,伸手把车帘打开一条缝,看了一会,觉得索然无味又躺了下去。

    晌午,经过一段狂欢式的飞驰,队伍竟然不知不觉到了阳和府城下,甚至还猎杀飞禽走兽,收获满满。

    常宇下令队伍休整,让家丁速度生火做饭,当然那些野味也要烧烤改善一下伙食。

    吴孟明终于从车里钻了出来,马车疾奔,在车里颠簸的其实并不比骑马好多少,使劲揉了揉自己的腰,做了几个伸展,望着阳和府方向,又看了一眼正在喝水的常宇,却见他目光也在注视阳和府,脸色却隐隐有一股杀气。

    这让他很是疑惑,多日相处,他逐渐能摸到常宇的一些表情变化,猜测此城中应该有人被这位小太监给惦记上了。

    “吴大人,你可知道阳和府有哪位大人物么?”也许感应吴孟明的眼神,常宇突然扭头问道。

    吴孟明一怔,心下转了几转:“没听闻阳和府有啥大富豪大人物呀”

    常宇忍不住笑出声,这货满脑子都想着钱:“宣大总督王继馍呀”

    吴孟明一拍脑袋哦了一声:“常公公原来说的是王总督啊,怎么着咱们是否进城去见见?”

    呸,常宇一脸恶心:“就他还不配让咱家进城相见”说着冷哼一声:“不过咱家已派人进城给他提个醒了”。

    原来惦记的人是王继馍啊,吴孟明想不明白这位宣大总督和常宇有什么梁子,不过还是随口问了句:“着人给他提什么醒”。

    “粮草事宜,他若办的漂漂亮亮咱家也就罢了,若是不力,正好寻了借口拿了他”常宇淡淡一句话,听得吴孟明心中一惊,看来两人梁子不小啊,而且听常宇这口气,难不成他真的就是东厂的人,奉了皇上密旨查办一些案子?否则除了东厂只有锦衣卫才能说那人就拿人。

    宣大总督,全称‘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设置于景泰二年,驻宣府,后几经罢免重置,从隆庆四年起驻阳和府,下辖宣府,大同,山西,三抚三镇至今。

    此时的宣大总督王继馍,同样是上了崇祯密旨的黑名单,甚至是第一位,因其权位最高,干的事情也最可耻,闯贼围困大同,还未到阳和府的时候,这货闻声便悄悄的逃了,是的,丢下一府军民,不做任何抵抗自己潜逃了!

    更可笑的,他带着饷银逃窜,半路却被亲兵把银子抢了一哄而散,不得已这货上书请罪,崇祯当真剥他皮的心都有,奈何此时朝中已经无人可用杀不得,几天后让他带兵去解围大同,只是此时大同已经失失陷,王继馍连亲兵都跑光了又哪有兵可带,于是上演一出明末最可笑的闹剧:一个丢了辖地没有一兵一卒的光杆总督去解救一座已经投降的城池!

    听来可笑,但却如此讽刺和扎心,但明末这种闹剧比比皆是。

    士兵匆匆吃过午饭,简单休息片刻,常宇下令启程,也就在这时,五六个锦衣卫从阳和方向纵马疾驰而来:“禀常公公,吴指挥使,宣大总督王继馍闻吴指挥使大人前来,已在府上设宴接风,前来迎接的人手就马上就到”。

    常宇无官无职,刚才让锦衣卫去传话自然是打着吴孟明锦衣卫指挥使的名号。

    “接特么的个b”常宇突然一声喝骂,惊呆诸人,这位常公公性情中人啊,骂人都这么脏。

    “立即启程,回去告诉王继馍立即前往大同,三日内大同见不到他的人,那就锦衣卫的诏狱见”。

    说完纵马当先顺着大道朝西南进发。

    吴孟明看着几个跑腿的锦衣卫耸耸肩,一副没老子啥事的表情,然后钻进马车。

    自阳和府起一马平川,常宇率队疾驰,一路跑跑停停,竟然在天黑之时赶到大同府,远远超过预期时间。

    望着大同府那巍峨城墙,常宇大吼一声:“老子终于到了”。

    这一声吼却也把吴孟明惊醒,探头出来,看着一脸风尘仆仆的常宇:“到了么”

    “到了,去叫门吧”常宇哈哈大笑,这一路辛苦,却也跑的尽兴,此时该吴孟明去刷脸了。

    大同九边重镇之一,墙高河深,坚如铁壁,呈方形,周长十三里,城墙高四丈二尺(十二米多)包砖,设置四门,东门和阳,南门永泰,西门清远,北门武定,四门均有瓮城,吊桥,壕沟,四门均建有城楼,并设角楼,可谓固若金汤,但凡有心防守,闯贼想强攻下,几无可能,奈何姜瓖不战而降,就这样白白拱手相送,真的让人含恨不已

    这次进门比之宣府镇容易多了,也许是因为天色并不晚,也许是因为从北门而来,加上锦衣卫的招牌,以至于城上稍作验证便放行入内。

    进城容易,但礼遇也不高,虽报出吴孟明的大名,但却无像样的人物亲来迎接,仅一名杨振威的将领前来迎接诸人去兵营,并言总兵姜大人在总兵府衙门设宴恭请吴指挥使大驾。

    若换做他人可能绝此举失礼,毕竟堂堂锦衣卫指挥使啊,但吴孟明觉得无所谓,他本就不在意这些,他的眼中只有钱钱钱。

    他不在意,常宇更不在乎,反正自己无官职在身,隐在水下最好不过。

    诸人在兵营安顿后,便跟随杨振威前往总兵府衙门赴宴。

    赴宴前,常宇暗中叮嘱吴孟明多带一些人手过去,吴虽不明其因,还是照做了。

    总兵府,张灯结彩,数十家丁仆人敬立两旁,五六个锦衣人在府门口切切私语,其中一高大中年汉子特别显眼,此人便是大同总兵姜瓖。

    常宇一眼就认出他,之前当然没有见过,这完全处于一种感觉,从这个人整个言行举止间便可看出其虚伪嘴脸。

    姜瓖陕西人,世代皆为明将,一门将星闪耀,其兄姜让是榆林总兵,还有一个弟弟姜瑄是阳和府副总兵,尚有其他兄弟在身边就职。

    但就这么一个将门之后,食君之禄,不干忠君之事,反而是个著名的墙头草,闯贼尚未攻大同他就派人暗中把投降书递过去从了贼,保住自己的总兵位置,奈何闯贼的大顺皇帝没干几天就被鞑子赶走了,这货一看形势不对,转头就抱了清军大腿,可是观察一番后,见各地藩王称帝,军阀划分地盘,清军刚进关,闯贼四处招摇,天下乱做一团,自己何不自立山头,于是摇着一个大将军的旗帜四处呐喊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