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钗黛 >

第29部分

(红楼同人)红楼之钗黛-第29部分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钗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下巴,那几个指头便如自己成了精一般在黛玉脸颊上、下巴上逡巡摩挲。
    黛玉被她挠得痒,哼哼唧唧地,宝钗被她哼得又觉好玩,伸着手挠她,黛玉和宝钗斗了半晌,在床上滚来滚去,翻得被褥全都开了才终于完全清醒过来,还闭着眼伸手叫宝钗给她穿衣裳,紫鹃要来服侍,也被她推开了,黛玉娇声娇气道:“就要你穿。”
    宝钗也就笑着给她穿好,正好莺儿带着人从外头来送衣服,黛玉便从床上跳下去道:“我也给你穿。”
    宝钗笑着走下地,张着手等黛玉,黛玉挑挑拣拣,选了一件,踮着脚给她套袖子,宝钗察觉了,微微矮身,两手一张套进去,黛玉又给她系带、穿外裳、配配饰,好了之后歪着头一看,颇觉满意,又拿着镜子给宝钗看,问:“你喜欢么?”
    宝钗笑道:“你选的,我总是喜欢的。”
    两人正是互诉过衷情,你侬我侬之时,恨不能时时刻刻都不分开才好,惜乎府中事务,说多不多,每日不过一二件而已,说少也不少,总是有要分开的时候。
    黛玉便扯着宝钗的袖子依依惜别,叫她晚饭还来这边吃,宝钗也依依不舍地回去,将家中打点,将要走时,忽见薛姨妈满脸忧色,不免问一句:“妈怎么了?”
    薛姨妈道:“扬州来信,说你哥哥要回原籍考学。”
    宝钗一听就明白了:“是要考童生?哥哥要考学,那是好事,妈怎地愁眉苦脸的?”
    薛姨妈就叹气道:“他这一去也好一年了,我本想叫他春暖时候回京看看,谁知他又要去考学,考不中还罢,考中了,必要留着读书的,又要猴年马月能见呢?”
    宝钗便劝慰道:“妈这话说的不对,哥哥若能上进,日后衣锦还乡,接了妈去享福,相见的日子难道还少么!何必急在这一时。”
    薛姨妈道:“大道理我也知道,只是做母亲思念儿子的心,你不会明白。”
    宝钗见她消沉,陪她坐了一阵子,薛姨妈便道:“罢了,我和你姨娘去说话去,你也不要守着我,把家里事打发了,和姐妹们去玩罢。”
    宝钗又劝她几句,起身出去,叫过报信家人问道:“我哥哥是几日启程?回家住在哪里?什么时候考试?考完又去哪里?”
    那家人回报道:“还住老宅中,有管家刘四并林老爷家里四个仆人照管,上学也有人跟着,算日子此时应该已经考完试,又往扬州去了。”
    宝钗听了方点头,向各处拜访过了,回来和黛玉一道在贾母处用饭,饭后说了好一会子话才回去。
    二月中大体如此,唯探春因恐怕老太太觉得是宝钗惹出此事,替她担心了好久,打听得长辈们还不知是宝钗提议要灌黛玉,才放下心来。
    又一个宝玉,原本只当府中女儿,皆是他的闺友,理当与他相知,谁知黛玉倒和宝钗一处,姐妹们渐渐的也与他远了,着实神伤,在屋中闭门休养了十余日,本来贾母纵容,倒还悠闲,谁知那一日忽然听门上报说“薛家大爷中了童生,回来报喜”。
    本来贾府家大业大,一个贾琏捐官同知、贾蓉也已是监生,本不该将这当做大事。架不住薛蟠名声在外,又同学里几个子弟有首尾,这消息一传来,家学里便反了天一般热闹起来,众人议论纷纷,个个都说“看不出薛大爷倒还有两下子”,又开出赌局,赌薛蟠能否上秀才,还有赌薛蟠是真凭本事还是买了考卷的,亦有与薛蟠素日相好、靠他接济的思量着等薛蟠回京如何替他贺一贺、捞些饭食钱粮的,如此种种,不几日,薛蟠中童生之事竟被当做个大新闻传开,连贾政耳朵里都听见,走来骂宝玉道:“连那薛家外甥都知道上进,你倒每日窝在家里,说是开笔,也不见你的文章在哪里,怕是字也许久未写了吧!”一通喝骂,立逼着宝玉出门读书,因学里贾代儒无心管教,便叫他去外书房外间读书,宝玉只能垂头丧气地跟出去,读书习字,苦不堪言。
    薛姨妈与宝钗闻说薛蟠之事,自然欢喜,薛姨妈便想略办一席,请贾母等庆贺一番。
    宝钗道:“特地为着一个童生办宴,似太小题大做,不如只说还花朝的席,女眷们随意一乐罢了。”
    薛姨妈称是,定下日子,又派人四处传了消息,约好某日吃席,并吹打念唱的都叫齐了,宝钗又走去亲自请黛玉,黛玉正看紫鹃几个做针线,听见宝钗说,抿着嘴笑道:“姨妈早派人说过了,亏你还特地来说一遍。”
    宝钗笑道:“我想反正也是要来找你的,顺道提一句,万一你不知道呢!”
    黛玉只是笑。宝钗就探身去看紫鹃手上,见她们做的是一件单裙,讶然道:“这件我依稀记得去年就在做的,怎么到现在还没好?”去年她来看黛玉的时候,还替紫鹃缝过两针,因此记得清楚。
    紫鹃道:“去年做了没穿,今年小了,姑娘让改一改。”
    宝钗听她这么说,才留神看一眼黛玉,贴着她比了一比,笑道:“是长高了。”
    黛玉问她:“她们做衣服,你怎么又看了,又记住了?”
    宝钗有些不好意思说,又觉这般违背她前时自定下的坦率相处之道,便半遮半掩地答道:“那日你睡着,我看她们不在,也拿着绣了几针。”
    黛玉听见是她做的,就特地拿起来看了一眼,忽然又想起来一事,嗔道:“今年我生日,你没给我礼物!”
    宝钗刮她的脸道:“哟哟,哪里有你这么直接和人要礼物的!你也不害臊。”
    黛玉道:“那本是该我得的,你不给,我找姨妈要去。”
    被宝钗瞪一眼,吐吐舌头道:“你过生日时节,我还亲自给你做了东西呢,我过生日,你就不当回事!”
    宝钗白她道:“送个团扇,倘若我们和好了,是你亲手做的礼物,倘若没和好,你便可以说是特地拿班婕妤的诗讽刺我,并不是特地想着我替我做的,对不对?林大姑娘好算计!好手段!”
    黛玉嗔道:“我们不是和好了!和好了,那就是我给你做的礼物了。再说,我好赖想到了这桩,亲手做了东西,你竟都忘了!”
    宝钗见她恼了,只好道:“我本来给你做了个帕子,那日你吐的时候用了,我想总不能给你用过的东西,后来事又多,就忘了,对不住。我再给你做个别的好不好?”
    黛玉单等她这句,见她答应下来,马上笑道:“那这裙子也不要劳烦她们了,你就替我做了罢!”
    宝钗道:“得寸进尺!”转头却也吩咐莺儿把裙子收好,悉心赶制,将将在夏日来临前做好,亲自送过去,那一日黛玉处却也怪异,丫头婆子们都不见踪影,宝钗心中纳罕,踏进屋中,便见黛玉在妆台前坐着哭,王嬷嬷、紫鹃都在苦劝不止,见宝钗来,紫鹃便喜道:“宝姑娘来了!我们才打发雪雁去请姑娘了!姑娘快劝劝我们姑娘。”
    宝钗见黛玉哭得不像样,思量近日除了林府有家信来之外并无它事,再推算时间,心内便是一惊,忙道:“怎么了?”
    果然紫鹃道:“扬州来信,说林老爷不好,要请姑娘回去。”
    宝钗这些日子过得顺意,几乎将前尘忘尽,此刻才想起前世此时,林海已经病入膏肓,黛玉已经南下,再过几个月,林海便过世、黛玉便真正成为孤女,从此无依无靠了!她一想到黛玉丧父的苦楚,登时脸色苍白,两手发颤,几乎不能站立,哪里还顾得上劝说黛玉!
    紫鹃本指望她来安慰黛玉,谁知她又是这副模样,只好又来先安顿她,黛玉哭泣中瞧见,反而宽慰她道:“我父亲时常有些小病,也会和我写信郑重其事的说,这回说不得也只是小病,只因他想我了,所以故意夸大,要叫我回去呢。”
    宝钗勉强笑道:“希望如此。”黛玉见她面色严肃,忽然起了疑心,打发走紫鹃和王嬷嬷,拉着她的手问道:“宝姐姐,你说的那一世,我父亲也得过病么?那一世里,他是什么时候好的?”
    宝钗张了张嘴,想要告诉她实情,这回却是再怎样也说不出口,然而黛玉已经从她的眼神里看出来,怔在当地,道:“父亲…他好不了了,是么?”只说一句,整个人似被掏空了一般,软下身子,宝钗忙扶住她,把她安顿在凳子上,替她顺气,又道:“那时候林姑父是年前病的,你回去了将一年,葬了父亲才回来,是琏二哥送你回去的。”
    黛玉泪流满面,发狠厮打宝钗道:“你怎么不早和我说!”
    宝钗不语,只是抱着她,任她捶打,黛玉打累了,又将她安置在床上,叫人进来看顾,自己唤过紫鹃,问:“老太太老爷都知道这事了么?要怎么说?”
    紫鹃低声道:“说叫我们劝着姑娘,大约会派琏二爷送她回去罢。”
    宝钗皱着眉头一路回到梨香院,这时王二那边送信的才来,这边的消息却已经是上个月的了,说林海病了,那边姨娘与薛蟠照管,暂时无虞云云。想必黛玉那边的家信是林府另派人快马加鞭急送而来的——这更印证林海病笃之情。
    宝钗压抑下满心惶恐,先问薛姨妈在哪,回说贾母得信,已经叫了贾赦、贾政、邢夫人、王夫人到跟前,薛姨妈也陪着去了,宝钗便匆忙赶去贾母处。
    老太太满面泪痕,坐在榻上叹息不止,满府女眷济济一堂,皆在劝说贾母。外头贾政亦在勉力安慰,又道:“如今之计,还是快定下人护送外甥女回去,妹夫见了她,说不定病就好了。”又不住给宝玉使眼色,叫宝玉去和贾母说话撒娇,宝玉满心只替黛玉伤心,哪里反应得过来,恨的贾政几乎一脚踹在他身上,瞪了他好几眼才罢。
    宝钗见自己插不上手,又退出去,依旧去了黛玉处。黛玉躺在床上,两眼直直地盯着床顶。
    宝钗一时深恨自己将前世的事告诉了她,一时又后悔没早些和她说开,好让她有个准备,自己站在门口脸色变了半晌,才听黛玉幽幽道:“你站在门口做什么?”声音已经平静,却是了无生气。
    宝钗只听她语气,已经簌簌落下泪来,走过去,握住她手道:“对不起。”
    黛玉木木道:“不怨你,这是我的命。”
    宝钗心如刀割,眼泪止不住地流,想要安慰,却说什么都是徒劳。
    反而是黛玉怔忡一会,慢慢转头看宝钗,道:“你将你前世知道的所有事,都和我说一遍,好不好?”
    宝钗点点头,慢慢开口道:“前世你也如这世一般,年幼丧母,林姑父送你进了贾府…”

☆、第46章

暮春午后,天时静好,院中莺飞蝶舞,百花争艳,一派生机勃勃。黛玉院中当值的小丫头们,一人在热着燕窝粥的小炉子旁昏昏欲睡,一人在鹦鹉架下靠着柱子眼皮半睁半开,还有几个在外头低声说话,脸上虽不敢很带出来,那笑意却是怎么也遮掩不住的。
    紫鹃站在门首,扫一眼这些不知愁滋味的小丫头子,微微叹了一口气,眼光瞥向室内,宝钗进去已经有些时候了,起初她还听见里面低低的说话声,这会子里头却静悄悄的一声也不闻了。
    紫鹃烦躁地在门外走了一圈,把打瞌睡的两个人叫醒,说话的那几个乖觉,早自己先一哄而散了。阿蠹扑腾着翅膀上下跳了几下,忽然叫道:“宝玉!宝玉!”
    紫鹃向外头一望,看见宝玉快步过来,见了她先问:“她们都在里面?”
    紫鹃知道他说的是谁,点了点头,宝玉要进去时,却被她拦住,紫鹃扬着声报了一声:“姑娘,宝二爷来了!”听见里面黛玉道:“请进。”方让开。
    宝玉一时又心酸起来,慢慢踱着进去,望见黛玉斜靠在宝钗肩上,宝钗两臂侧搂着她,右手轻轻在她左手臂上来回抚摸。
    宝玉本是为安慰黛玉来的,见这情形,再说什么倒显得多余,便向宝钗一礼,对黛玉道:“老太太已经发了话,叫琏二哥带人送你回去,那位王太医的师弟正好也要回乡省亲,也劳烦他多走一段,去看看林姑父。”
    宝钗见他好像忽然长大一般,说话比之以往都要稳重周到不少,微一点头道:“劳烦你。”又道:“你自己坐吧。”
    宝玉见她一副主人翁姿态,也说不出心中是何滋味,慢慢地坐下,劝黛玉道:“那位郎中说是京中声誉极好,因年资未到,还未选入供奉,但是已经在太医院行走,待这次省亲归来,就要授官的,有他在,林姑父想必不日就能好起来。”
    谁知黛玉才刚听宝钗遍叙前情,正是心灰意冷的时候,又怨愤前世宝玉带累了她与宝钗二人,听了宝玉的话就冷笑道:“难道江南没有好医士,还要特地从京城带一个回去不成!若是这样,那我父亲趁早也不要待在江南了,和我一样早早进京,住在你家里托你府上庇佑是正经。”
    宝玉倒也不生气,反而看宝钗道:“宝姐姐,我想琏二哥是没出过远门的人,我们府上家奴路上也未必熟悉,我想姐姐家里人都是南来北往买进卖出的,道路熟稔,不知能不能请姐姐和姨妈说说,派一二老仆为他们引路。”
    宝钗不意他居然能说出这话,倒不好说自己已经想到,只要多夸夸他,好叫他日后再接再厉才好,便点头道:“我回去和妈说,不单老仆,我家里还有几个略通医术的婆子,我也叫她们跟着,颦儿身子不好,有她们看着我放心些。”
    宝玉见她想得周到,才放下心来,看一眼黛玉,想要再多和她说说话,到底什么也没说,就拱手告辞,自己回去了。
    宝钗等宝玉走了,依旧搂着黛玉,也不拿虚话哄她,只继续静静让她靠着。
    黛玉自己渐渐的倒好了,支起身子,问宝钗道:“姐姐说他们当初用了我的嫁妆银子修那个大观园?”
    宝钗一听她问这事,就知道她这一阵已经过去了,点头道:“本来你若是嫁给宝玉,这钱被他们花了也就花了,不当什么,但这辈子,你是定然不会嫁给宝玉的,这钱,也绝不能叫他们拿去。”
    黛玉点点头,因父亲还在,她就在想父亲身后之事,未免又涌出一阵心酸愧疚,宝钗知道她的心思,拍了拍她的手道:“我的想法,不让贾家拿了拿笔银子,倒并不是心疼那点子钱。如今这世道,你一个孤女,钱财够用即可,家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