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1109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1109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哪里、从事何种工作,都肯定远远好过当下的生存环境,所以其实对于这些内容反倒是没那么在意。

    刘尚本来就是一个观察能力不错的人,他将苏峮的经验与自己过去的经历两相对照,果然觉得大有道理。特别是回想起他自己通过移民渠道进入海汉移民营的那段时日,心态简直就是与苏峮所说的情况一模一样。而刘尚也由此更深刻地意识到,为何海汉针对移民的宣讲内容中,要用大量的篇幅来宣传海汉国的种种美好,过去他仅仅以为这是海汉人的洗脑攻势,但经过苏峮的讲解之后,才明白原来还能起到这样秘而不宣的功用。

    不过在来到山东之后,刘尚还没有真正尝试过这样的手段。不得不说命运的安排十分巧妙,刘尚这一路上学了不少移民事务,到山东没多久便被点将,派到这马家庄移民营来主持宣传工作。如果不是近期所学到的这些东西,他大概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现这里的种种不正常状况。

    二百多名移民席地而坐,听刘尚讲述关于海汉国的概况。

    本书首发创世中文网,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刘尚并不是专职的民政官员,但在海南岛期间倒也做过不少针对民众和新移民的宣讲活动,这本来就是他所擅长的技能,若非如此也不会被于小宝看中,将他召入青年团,然后送来山东。对于如何向刚刚接触海汉的大明移民介绍这个国家的概况和相关的移民政策,刘尚在三亚的时候都已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像马家庄移民营这种两百多听众的小场面,对他而言并不存在什么操作上的困难。

    “本人刘尚,今天谨代表海汉民政部,向各位父老乡亲介绍一下我海汉国的情况,以及各位今后的生活安排问题……”

    刘尚不急不慢地开始了宣讲,同时也在观察着这些听众的反应。一名好的演讲者,必须具备根据听众情绪变化调整自己演讲内容、节奏和风格的能力,而刘尚在长期的街头说书演出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又学习了海汉宣传部门整理的各种理论知识,在这个领域的能力可以说已经算得上出类拔萃,即便是看似无所不能的穿越者也极少有人能在这方面胜过他。

    在北上的漫漫航程中,刘尚与同舱的苏峮就移民问题作过多次的深入交流,他也从苏峮那里学到了很多仅仅依靠宣讲活动无法获取到的知识。其中有一个让他印象十分深刻的套路,那便是如何在宣讲活动过程中分辨出移民中的居心叵测者。

    海汉在大明南方的沿海地区建立了众多移民招募点,不管是早期还是现在,都有许多人怀着不善的心思混入移民营中,或是指望在移民营里拉帮结派趁乱发财,或是想要借这个渠道以移民身份潜伏到海汉境内。这些人并不是为了逃离战乱或贫苦而选择移民,他们假意投靠海汉的真实目的往往不可告人,如果不加以辨识处理,日后很容易会成为海汉社会中的病毒。

    民政和安全部门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了许多方法来对移民的属性进行辨别区分,其中很有效的一个办法便是观察新移民在听取政策宣讲期间的反应。但凡居心不良的人,往往对于海汉国情的介绍并不关心,因为这对他们而言只是无谓的洗脑宣传,心中早就有了拒不接受的意愿。他们往往只在意移民营内部的规章制度,或是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海汉国的归化籍,这些才是他们达成各自目的的关键。

    而真正想要在海汉落脚的人,却往往会对移民宣传中描述海汉国泰民安,富足安定的部分大感兴趣,因为那才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希望所在,也是他们选择放弃故土投奔海汉的最主要原因。至于规章制度和安置方案,普通移民虽然也会关心,但对这些走投无路的人来说,被海汉安排到哪里、从事何种工作,都肯定远远好过当下的生存环境,所以其实对于这些内容反倒是没那么在意。

    刘尚本来就是一个观察能力不错的人,他将苏峮的经验与自己过去的经历两相对照,果然觉得大有道理。特别是回想起他自己通过移民渠道进入海汉移民营的那段时日,心态简直就是与苏峮所说的情况一模一样。而刘尚也由此更深刻地意识到,为何海汉针对移民的宣讲内容中,要用大量的篇幅来宣传海汉国的种种美好,过去他仅仅以为这是海汉人的洗脑攻势,但经过苏峮的讲解之后,才明白原来还能起到这样秘而不宣的功用。

    不过在来到山东之后,刘尚还没有真正尝试过这样的手段。不得不说命运的安排十分巧妙,刘尚这一路上学了不少移民事务,到山东没多久便被点将,派到这马家庄移民营来主持宣传工作。如果不是近期所学到的这些东西,他大概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现这里的种种不正常状况。

    二百多名移民席地而坐,听刘尚讲述关于海汉国的概况。

    刘尚并不是专职的民政官员,但在海南岛期间倒也做过不少针对民众和新移民的宣讲活动,这本来就是他所擅长的技能,若非如此也不会被于小宝看中,将他召入青年团,然后送来山东。对于如何向刚刚接触海汉的大明移民介绍这个国家的概况和相关的移民政策,刘尚在三亚的时候都已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像马家庄移民营这种两百多听众的小场面,对他而言并不存在什么操作上的困难。

    “本人刘尚,今天谨代表海汉民政部,向各位父老乡亲介绍一下我海汉国的情况,以及各位今后的生活安排问题……”

    刘尚不急不慢地开始了宣讲,同时也在观察着这些听众的反应。一名好的演讲者,必须具备根据听众情绪变化调整自己演讲内容、节奏和风格的能力,而刘尚在长期的街头说书演出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又学习了海汉宣传部门整理的各种理论知识,在这个领域的能力可以说已经算得上出类拔萃,即便是看似无所不能的穿越者也极少有人能在这方面胜过他。

    在北上的漫漫航程中,刘尚与同舱的苏峮就移民问题作过多次的深入交流,他也从苏峮那里学到了很多仅仅依靠宣讲活动无法获取到的知识。其中有一个让他印象十分深刻的套路,那便是如何在宣讲活动过程中分辨出移民中的居心叵测者。

    海汉在大明南方的沿海地区建立了众多移民招募点,不管是早期还是现在,都有许多人怀着不善的心思混入移民营中,或是指望在移民营里拉帮结派趁乱发财,或是想要借这个渠道以移民身份潜伏到海汉境内。这些人并不是为了逃离战乱或贫苦而选择移民,他们假意投靠海汉的真实目的往往不可告人,如果不加以辨识处理,日后很容易会成为海汉社会中的病毒。

    民政和安全部门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了许多方法来对移民的属性进行辨别区分,其中很有效的一个办法便是观察新移民在听取政策宣讲期间的反应。但凡居心不良的人,往往对于海汉国情的介绍并不关心,因为这对他们而言只是无谓的洗脑宣传,心中早就有了拒不接受的意愿。他们往往只在意移民营内部的规章制度,或是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海汉国的归化籍,这些才是他们达成各自目的的关键。

    而真正想要在海汉落脚的人,却往往会对移民宣传中描述海汉国泰民安,富足安定的部分大感兴趣,因为那才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希望所在,也是他们选择放弃故土投奔海汉的最主要原因。至于规章制度和安置方案,普通移民虽然也会关心,但对这些走投无路的人来说,被海汉安排到哪里、从事何种工作,都肯定远远好过当下的生存环境,所以其实对于这些内容反倒是没那么在意。

    刘尚本来就是一个观察能力不错的人,他将苏峮的经验与自己过去的经历两相对照,果然觉得大有道理。特别是回想起他自己通过移民渠道进入海汉移民营的那段时日,心态简直就是与苏峮所说的情况一模一样。而刘尚也由此更深刻地意识到,为何海汉针对移民的宣讲内容中,要用大量的篇幅来宣传海汉国的种种美好,过去他仅仅以为这是海汉人的洗脑攻势,但经过苏峮的讲解之后,才明白原来还能起到这样秘而不宣的功用。

    不过在来到山东之后,刘尚还没有真正尝试过这样的手段。不得不说命运的安排十分巧妙,刘尚这一路上学了不少移民事务,到山东没多久便被点将,派到这马家庄移民营来主持宣传工作。如果不是近期所学到的这些东西,他大概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现这里的种种不正常状况。

    二百多名移民席地而坐,听刘尚讲述关于海汉国的概况。

    (本章完)

第1389章 大局() 
    山东驻军与安全部之间的合作一向比较顺畅,军方这帮人与郝万清的私交也还不错,但这并不代表这两个阵营就会向对方完全敞开心胸。在调查情报泄露这件事情上,陈一鑫有自己的打算,也不希望刘尚的出现打乱了现有的部署。虽然这个人选是他点名要过来的,但当他通过某些渠道知道昨天马博从中午到晚上一直在家中宴请新来的宣传官,就觉得有必要让秘书曾晓文出面去跟刘尚打个招呼。

    之所以打招呼的对象是刘尚而不是马博,是因为陈一鑫对移民营的状况并非一无所知。他不想在这个时候做出一些打草惊蛇的举动,所以甚至没打算把刘尚叫到自己办公室来面授机宜,而是将与其接触的差事交给了自己的秘书。虽说这样拐弯抹角的做法并不符合军方的行事风格,甚至有可能会引起刘尚的误会,但陈一鑫信任曾晓文的办事能力,他知道自己这个属下一定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妥当。

    曾晓文对于这样的工作其实并不陌生,为上司解决难题本来就是他的专长,如今的职称虽然由师爷换成了秘书,阵营从大明换作了海汉,但工作性质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唯一不同的是,以前他多是在衙门里替上司出出主意,极少会在外抛头露面,但现在他身为陈一鑫的秘书,却必须要不时代上司出面去解决一些棘手问题。

    不过曾晓文并不会抱怨在陈一鑫手下需要承担一些脏活累活,他很清楚这名年轻的高级军官在海汉军中的地位有多高,能够成为陈一鑫的亲信并替他处理麻烦,这本来就是极大的信任。而陈一鑫个人的前途,也自然而然与他的仕途捆绑在了一起,为上司做事的同时,也是在给他自己争取更多的晋升资本。

    曾晓文没有急于去移民营把陈一鑫叫出来说事,他知道陈一鑫的命令也没那么急迫。他先将时间用于完成手头的其他工作,直到接近中午饭点,他才不急不慢地出发了。

    移民营中并没有食堂,移民的一日两餐都是在马家庄做好了送过去。这边有一个规模颇大的食堂,不但要向移民营供应伙食,本地的驻军和其他海汉工作人员的吃饭问题也都是在这里解决。到了中午饭点,刘尚应该也会到这里来用餐,当然如果他今天还是选择在马博家里解决三顿饭,那曾晓文大概就需要重新考虑对刘尚的观感了。

    事实上马博还真打算邀刘尚回到家中共进午餐,不过这次刘尚婉拒了他的请求。一方面是刘尚已经察觉到马博在管理移民营的工作中可能存在着某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不可与其走得太近;另一方面他也不想给外界一种自己刚到马家庄,便与马博同穿一条裤子的错觉。说实话他现在其实已经有那么一点后悔,不应该随便答应了马博住到他的家中,如今想要再搬出来还不太好找借口。而刘尚如今能做的,便是与马博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减少工作之外的私人接触。

    此时食堂内的人还不多,刘尚用托盘端了饭菜,找了一张空桌刚坐下来,对面的座位便跟着坐下了一人。刘尚看了一眼,对面的男子三十来岁,相貌平常,穿着陆军的灰色军服。

    那人坐下之后便主动出声招呼道:“刘干事,我们之前见过一面。”

    刘尚记忆力本来就极好,这时候已经认出了对方的身份,点点头道:“前天在芝罘岛的酒宴上见过,记得你是陈首长身边的人,还没请教?”

    “在下曾晓文,是陈首长的秘书。”对面那人自我介绍道。

    “哦,原来是曾秘书,失敬失敬。在下昨天才从芝罘岛调过来,以后还请曾秘书多多关照!”刘尚在海汉待了已经有半年,当然很清楚秘书是个什么性质的职务。他也留意到食堂里的空位并不止自己这一桌,对方显然不是随随便便就坐到自己的对面,而是带着某种目的。

    本书首发创世中文网,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山东驻军与安全部之间的合作一向比较顺畅,军方这帮人与郝万清的私交也还不错,但这并不代表这两个阵营就会向对方完全敞开心胸。在调查情报泄露这件事情上,陈一鑫有自己的打算,也不希望刘尚的出现打乱了现有的部署。虽然这个人选是他点名要过来的,但当他通过某些渠道知道昨天马博从中午到晚上一直在家中宴请新来的宣传官,就觉得有必要让秘书曾晓文出面去跟刘尚打个招呼。

    之所以打招呼的对象是刘尚而不是马博,是因为陈一鑫对移民营的状况并非一无所知。他不想在这个时候做出一些打草惊蛇的举动,所以甚至没打算把刘尚叫到自己办公室来面授机宜,而是将与其接触的差事交给了自己的秘书。虽说这样拐弯抹角的做法并不符合军方的行事风格,甚至有可能会引起刘尚的误会,但陈一鑫信任曾晓文的办事能力,他知道自己这个属下一定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妥当。

    曾晓文对于这样的工作其实并不陌生,为上司解决难题本来就是他的专长,如今的职称虽然由师爷换成了秘书,阵营从大明换作了海汉,但工作性质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唯一不同的是,以前他多是在衙门里替上司出出主意,极少会在外抛头露面,但现在他身为陈一鑫的秘书,却必须要不时代上司出面去解决一些棘手问题。

    不过曾晓文并不会抱怨在陈一鑫手下需要承担一些脏活累活,他很清楚这名年轻的高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