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440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440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二八乙型火炮呢?”

    “也没问题。”

    董烟云连忙追问道:“购买数量可有限制?”

    “数量不限!但是……”马力科话锋一转道:“这些原本不在交易清单当中的武器,只能通过人口换购的方式来获得。”

    董烟云迟疑道:“那马主任的意思……这些武器是不能直接拿银子买的?”

    “你这么理解也没有错。”马力科点点头道:“我们出售这些武器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并不一定是银子,也有可能是活生生的人。我相信不管是银子还是人口,对许大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董烟云深吸了一口气,鼓足勇气问道:“那贵方的战船……”

    “想买?”马力科意味深长地看了董烟云一眼。

    董烟云听马力科的口气似乎有松动的意思,立刻连连点头道:“只要贵方肯开价,什么都好商量!”

    “战船是非卖品……”马力科故意要逗一逗董烟云,看到他脸色阴沉下去,才又接着说道:“……不过可以用其他的物品来换,董老板,你懂的!”

    “懂懂懂!”董烟云要是这时候还听不懂马力科在说什么,那就真的是蠢货了。

    人口对于统治者的重要性,董烟云作为合格的幕僚,多少也是知道的。不过他更清楚自己的老板许心素绝对会认为海汉的战船在现阶段比人口重要,只要能换回威力强大的海汉战船,些许人口又算得了什么?

    当然董烟云也没有立刻就盲目地感到高兴,要落实这件事情,除了海汉人的配合之外,还得有一名知情者,最合适的人选就是许心素了。事关福建境内的人口动向,董烟云也不敢直接拍板,必须要设法再向许心素请示才行。

    “马主任这里可有细则,在下这便带着消息赶回福建去,请许大人定夺!”董烟云决定一下,便立刻要向马力科表示告辞了。

    “细则当然是有的。”马力科拿出已经准备好的一份文件:“告诉许老板,等人到了,我们就马上组织交货。”

    “事不宜迟,那在下这便出发了。”董烟云显得相当的急切,在拿到马力科提供的文件之后,几乎是以小跑的速度离开了这间屋子。

    董烟云前脚走,何夕后脚就从内屋出来了:“比我想象中更顺利,我本以为这次没那么容易套路到了。”

    “毕竟许心素对我们的武器是刚需,我们不供给他,他还能上哪儿买去?”马力科得意洋洋地说道:“不管我们要人口还是给银子,董烟云都会赞同这桩交易,他很清楚他的老板有多在乎我们的武器装备。”

    “接下来就等消息吧!”何夕点点头道:“我看这事八成能行。”

    董烟云并不是说笑,他离开驻广办之后连城中的宅院都没回,便直奔珠江边的码头,搭乘了他所专用的一艘快船返回泉州。不过尽管是快船,要完成广州到泉州的这段航程,最快也还是得五六天的时间。因此马力科收到从福建传回来的回复,最短也得等到十天半个月之后了。至于说真正开始付诸实施,只怕要等到1631年的到来了。

    同样亟待解决的并不止人口需求这一个问题,在完成了对海南岛北部的实际占领之后,如何逐步实现对当地的统治,并且屏蔽掉来自大明的干扰,也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

    海汉走得最正确的一步棋,就是在占领各处城池之后,直接连根拔掉了当地的官府机构。七品以上官员,只要不肯老实合作的,一律装船送往黑土港执行劳动改造。靠着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法,占领北部地区的民团陆续将七百多人送上了前往安南小煤窑的海船。

    在解除了当地的官府机构之后,海汉临时管理委员会就在各个地方应运而生了。每个县有县委会,州有州委会,府城有统管海南岛北部地区的琼北管委会,金字塔状的权力机构很快就重新搭建起来。

    当然海汉目前还仍然是打着代管的旗号,贴在各处城门上的安民告示上,也还是盖着大明官府的印章,只不过后面多加上了海汉某某地区临时管委会的落款。如果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海汉人无权共享大明官府的权力,那么很快就能享受到免费移民海外的待遇了。

    在此期间也不是没有人试图用武力来对海汉人强行施加统治进行反抗,但目前海汉民团的主力都集中驻扎在琼北的新占领区,足足一个团的机动兵力,就算是把以前的卫所军集合起来也不是他们的对手了。至于那些试图用长矛猎刀之类的冷兵器来对抗正规军队的地主武装,就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民团陆军的练手对象。

    “开炮!”随着一声令下,四门小炮在田野中依次鸣响,旋即在数十丈开外的一段墙头上激起一片沙土。

    正在澄迈县攻打某处地主庄园的是民团陆军一团一营四连,以及一营直属的炮兵连,团部直属的骑兵连。虽然用三个兵种来攻打这个小庄园实在有些小题大做,但指挥官并没有急着下令步兵技进攻,而是让炮兵作为主要火力输出,步兵掩护炮兵,骑兵在外围作为机动力量,将这场小小的攻坚战当作是攻城战在进行演练。

    “你们看,我们假设对面的那一溜墙就是城墙,那么在射程所及,我们就必须用火力对墙头进行压制,不给守军露头反击的机会……”于铁柱对着跟在自己后面的一群新兵侃侃而谈。他在燎原计划之后凭借着累积的战功已经被提升为连长,并且接到了上级指派他带一批新兵的命令。

    以往新近加入民团的壮丁,基本都是安排在固定的驻训地进行军训,最快也得两三个月之后才能正式服役,而且并不会立刻就安排到第一线的战场上。不过这批新兵的情况有一点特殊,他们不但是刚刚进入民团服役就被派到第一线,而且还安排了于铁柱这样的军官带着他们熟悉战地环境,并对作战状况进行实地讲解。

    能够有这样的特殊待遇,这群人的身份自然也是有些不同寻常。

第527章 学员兵() 
早在胜利港军事训练基地刚建成的时候,军方便在征训民兵之余,收养了大量的孤儿,并且组建了童军营这个针对学龄儿童的准军事组织。 『≤,

    与正规民团军有所不同的是,童军营里的学员对于海汉的依赖度和忠诚度都更高。对于这些没有根底和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只有从内心深处认同并维护自己的海汉出身,才能在这个社会体系中存活下去。而对这些半大孩子洗脑的难度,可要比大人容易多了。虽然他们不懂执委会的目标是什么,但谁给他们吃给他们穿,他们应该为谁而战,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是很明确的。

    而执委会对于童军营也非常重视,用陶东来的话说,这帮小孩在十年二十年之后,大概就会成长为海汉军队的中坚。相比入伍时就已经成年的民团士兵,从童军营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这帮孩子的心志会更为坚定,其可靠度也远非普通的民团成员可比。因此军方也是尽可能把最好的训练资源安排给童军营,以军官所需具备的军事素质为其培训目标。在普通民兵还在接受各种基本战术训练的时候,童军营岁数大一些的孩子就已经在接触行军、扎营、布防、辎重等等只有军中指挥官才能掌握的军事技能了。

    不过要从讲求资历的军中环境脱颖而出,光靠背景和训练水平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实战经验和拿得出手的战绩。海汉民团中资历稍微长一点的人,大多都有一到数枚的军功章或资历章,而这也是普通民团士兵在军中获得晋升的最主要依据。童军营的出身再好,学历再高,没有一线作战的资历,也很难在军中立足。因此在这次统一琼北地区的军事行动中,军方从童军营里挑选了三十余名年龄较大的学员,跟随部队到一线感受战地气氛。

    当然这些年轻的学员并没有担负实际的作战任务,他们被派到琼北的目的就是体验战地生活,同时观摩正规军在作战时期是如何完成各种作战计划,以及军中的指挥体系是如何运作。

    民团占领琼北地区的过程虽然也算是军事行动,但期间并没有实际的交战,跟安南民团军演了一出敌退我进的双簧,就轻松地拿下了琼北的主要城池。不过虽然没有作战,但包括海陆两军在内出战的数千人,都仍是严格按照战时的要求在完成作战任务。不管是知道内幕的高级军官还是不明究竟的基层士兵,没有人在这次看似轻松的任务中掉以轻心,因为执委会和军委早就已经在行动开始前反复强调过,海汉要实现对琼北的直接统治,军事占领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执委会想要在琼北地区大面积推广海汉制度,所将遭遇的阻力势必要比琼南的根据地大得多,毕竟这边的人口密度更大,而社会财富和资源也相对更为集中。要在这个地区推广海汉制度,特别是土地公有制,势必就会影响到相当一部分既得利益者,而其中肯定不乏一些胆大妄为的家伙,会跳出来跟海汉公开唱反调,甚至采取武力对抗的手段来抵抗新政的推行。

    在澄迈县发生的状况也正是这种状况的一个实例。尽管海汉的土地制度还并未在琼北开始正式推广,但已经有收到风声的地主准备对海汉的“入侵”进行抵抗。指挥部在得知澄迈县这边有庄子开始武力对抗之后,立刻就调派了三个连的兵力前来镇压,并且派了十多名童军营的学员过来,让于铁柱这个“老资格”给他们上一上战地指挥课。

    “我相信你们都已经在训练营学过,利用射程优势对敌方进行火力压制的战术,那么我现在要考一考你们了!”于铁柱倒背着双手,看着面前的这队少年兵道:“按照你们所学的作战流程,下一步应该怎么指挥?”

    有人立刻应道:“报告长官,在成功压制敌方之后,当派出步兵攀附城墙,或是派工兵炸毁城门,以夺取进城的通道。”

    于铁柱点点头道:“你说的是没错,但作战的时候不能完全照搬书面上的东西。我以前刚进民团的时候,教官就教育我们,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战局作出及时的判断和相应的战术调整。其他人还有想说的吗?”

    “报告长官,当下只需继续保持炮击,轰出一段缺口之后,再由步兵持枪列阵,逐步推进。若遇抵抗,可再以炮火开路,当能破其防御。”另一名学员大胆地举手说道。

    于铁柱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没错,虽然我们的作战方式是在演练攻城战,但这地方的实际情况还是会和攻城战有较大的差别。既然我们有强大的火力优势,那就应该在作战过程中把这种优势运用到极致!以前我曾听首长念过两句诗,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只要我们这大炮一轰,就没有什么能够组织民团军的前进!”

    于铁柱说话间,不断轰击的几门炮真的将庄子的围墙轰塌了大约三丈长的一段。在短暂的平静之后,约莫一百余名步兵托着步枪,以整齐的横排军阵向着缺口处徒步行进过去。

    在距离缺口大约二十丈的地方,军阵以排枪阵进行了一轮射击,打倒了出现在缺口处的数名顽固分子,然后继续前进,占领了这处硬生生用炮火打出来的通道。

    直到大部队控制了这里,开始清理场地的时候才发现,刚才这一番炮火加上排枪,也打死打伤了大概有四十多名抵抗人员,另外被炮火轰塌的围墙下面似乎还压着了几人,只是埋了许久之后,大概都已经没救了。

    民团军进入庄子之后,很快就抓获了罪魁祸首十余人。不过考虑到民声形象,军委已经下令尽可能减少战后在当地直接处决人员,因此这些人大概还有机会继续活下去,在某处矿坑里发挥他们的余热。考虑到这种治安战会给当地百姓心中留下的阴影,这个庄子里的居民在战后势必会被遣散,分散到别的州县甚至是海外去定居。

    当民团兵压着那些一脸灰败的俘虏们出庄前往县城的时候,于铁柱特地带了童兵营的学员在路边旁观,并且注意观察他们脸上的表情。对于个别眼神和表情上透出明显不忍的学员,于铁柱都暗自记了下来,这种心肠较软的人即便再怎么忠诚,也不适合在一线指挥作战。

    这些初上战场的学员现在才刚刚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然而战场上对敌方的怜悯就是对己方的残忍,更何况很多情况下指挥官还必须要将自己的人马送到阵前去牺牲,没有一副铁石心肠将很难完成残酷的作战任务。而对于这些学员的综合考评当中,也加入了这方面的考量,那些不适合作战地指挥的学员,大概今后的培训方向就会有所改变,朝着后勤或者技术类的军种发展。

    类似这样的治安战,至海汉占领琼北开始,就一直断断续续未曾断过。虽然民团的战力并不会惧怕这些地方上的小规模武装,但要一直拍打这群嗡嗡叫的蚊子也是个挺让人头痛的事情。值得庆幸的是琼北的黎苗两族并没有参与到海汉与大明的纷争中来,而是保持了冷眼旁观。

    这当然也是相关部门在战前努力的成果之一,民政部和安全部都派出了不少黎苗出身的归化民,前往琼北的黎苗山寨做工作。虽说这种拜访并不能马上把这些山寨都拉到海汉一方,但至少可以让他们保持中立,不要急着介入到这场利益冲突中来。

    海汉当然也给予了这些中立者一定的好处,比如廉价的食盐、铁器、药材,以及长期的贸易往来协议等等。即便这些山民不愿投靠海汉,至少也能获得比大明统治时更好的外部条件。

    这些民族政策都是在琼南和琼中地区得到了实践检验的成熟模式,套用在琼北的黎苗山寨也一样的好用。虽然这些山民的开化程度有限,但跟着谁的好处比较多,山民们还是能用自己淳朴的价值观衡量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完成了这个用时两小时三十分的作战任务之后,于铁柱带着这帮学员返回澄迈县城。安顿好这帮人之后,于铁柱还得花同样长的时间来书写今天的行动报告,并且就学员们的表现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