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皇上,请您雨露均沾 >

第1011部分

皇上,请您雨露均沾-第1011部分

小说: 皇上,请您雨露均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廉自然也希望如此,只是终究不敢放心。小心观望了皇上有些日子,可是自五月以来,皇上对他的态度并没有半点的改变,依旧还是重用他,倒叫他隐约放下了些心来。

    七月十六日,皇帝下旨:“阿桂,系满洲大学士,其行走班次,自应居首。至汉大学士,亦应有在前之人,于敏中行走班次,着在阿桂之后,高晋之前。”

    至此,大学士中满汉两系为首之人已是定下。阿桂和于敏中二人,成为新的首揆之臣。

    英廉心下又有些不安:因为阿桂和于敏中二人,都对和挠行┎患俅巧

    “十五阿哥再度中元节单独祭祀孝贤皇后陵为今之计,唯有再度敦请皇上另立中宫才好。”宗室王公里,终于传出了这样的动静,其中也开始有人暗暗联络英廉。

    以英廉身为总管内务府大臣之职,更了解宫中内情。

    英廉与和桃榘眨砸簿跽馐歉龌幔档么又谐锘

    在经过了几个月的心下惴惴之后,十月间,英廉又调任户部尚书。而此时,他的孙女婿和耸腔Р渴汤伞

    一个是尚书,一个是侍郎,大清朝廷的户部,已经都入他们祖孙二人手里了。

    与此同时,他身为大学士,仍兼管刑部事务。若此一个人管着户部、刑部两部,也算权势煊赫,非天子所信任的臣子,又岂会如此?

    与他调任的谕旨一同,皇帝还接着又下旨又叫和偌嫒尾骄沉臁

    这便叫英廉更加放下心来。

    看来是他想多了,其实什么事都没有。

    

第2697章 十卷 41 平安无事(2)() 
而余文仪,在四月里的请辞不允后,到了这一年的十一月,终究因年岁已大,再者冬日寒冷所致,真是病倒了。

    余文仪再度以老疾乞休。情词恳切,皇帝亦被打动,着照所请。

    尽管终究放了余文仪归去,可是皇帝还是下旨嘉奖,准以原品致仕之外,更是加恩,赏给太子少傅衔。

    余文仪终于归去,不用每日里在刑部朝房别别扭扭地相处,英廉倒也松下一口气来,更觉这一件事儿算是全都过去了。

    他自与和煌绦怯霅墓叵担枳艕目冢芙泻瞳|的福晋冯氏时常带着小天爵入宫请安就是。

    待得余文仪离京回乡之后,英廉便也与和丫辔囊堑亩佑嘌恿悸拗玫囊桓鲎锩闹ぞ荩枷倭巳ァ

    不是良心发现,只是派不上用场了。

    要说他们给余延良罗织的这个罪名,那也是相当的恶毒——去年曾经发生一件大事儿,一个名叫严譄的山西人,竟然投书给四阿哥永珹以及大学士舒赫德,想要请这二位转呈他的意愿,奏请皇上再立中宫!

    舒赫德接到呈件细读,立即拘禁严譄,并派人搜查他的寓所,搜获奏折底稿和呈四阿哥启。

    更要命的是,这位严譄,他只议论请立中宫还算好,可是他竟然论及了那拉氏,甚至有为那拉氏再续美名的意图去!

    终究那拉氏的事在民间是一个谜团,民间只是知道堂堂皇后莫名地死了,死后只以皇贵妃的名分入葬,实际上棺木的级别只是贵人的

    此事难免引起民间的揣测,可是揣测终归只是揣测,猜来猜去就把那拉氏猜测成是烈女了,那满人习俗里最忌讳的薅头发,也成了汉人意识里的“削发为尼”去了。

    这位严譄在奏折上说皇上当年是年过五旬,那拉氏是为了保护皇上的龙体而躲避皇上的宠爱,才有意挺触剪发的。他在奏折中用“贤美节烈”、“挺触轻生”这样的词来形容那拉氏,请求乾隆帝补颁诏旨表彰故后,同时议立新后

    舒赫德一看,头都大了,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此事更是严譄跑到他家来,私自投给他的,他要是不上报,将来总难以自辩。故此舒赫德立即将此事上奏给了皇帝去。

    由于所议之事涉及宫闱,皇帝对案件非常重视。办案人员对严譄严刑逼供,拘讯严譄在京所结识人员和老家亲属,追查消息来源,最后照“大逆”律定拟严譄“凌迟处死,家属从坐”。皇帝命改为斩立决,家属免坐,已属开恩。

    这严譄的事,到后来被证明是一场闹剧,是严譄在家遭不幸,妻儿死去,自己又患病,想借此“一则可以得名声,再则希冀有些好处,或借此可得功名”。

    军机处档案记录下了此人此事的审讯经过,以及严譄本人的自白:

    “诘问:你议立正宫一节内‘贤美节烈’、‘挺触轻生’等语并不是可以编造得来的,况据你供要说得好些才可补行颁诏,那‘挺触轻生’并非好话,你如何这样编写,可见得必定有人告诉你的,若再不实供又要动刑了。”

    “严譄供:‘三十年皇上南巡,在江南路上先送皇后回京,我那刚在山西本籍即闻得有此事,人家都说皇上在江南要立一个妃子,皇后不依,因此挺触将头发剪去。”

    “这个话说的人很多,如今事隔十来年,我哪里记得是谁说的呢?后来三十三年进京,又知道有御史因皇后身故不曾颁诏,将礼部参奏致被发遣之事。我随即因病回家,三十六七年间我妻室子女都死了,气运颠倒,想到人孰无死,若不做些好事留个名声就是枉为人了。那年进京后心里妄想,若能将皇后的事进个折子准行颁诏,就可以留名不朽。”

    “又想从前御史做的折子一定说得不好,所以得罪,我因将传闻立妃剪发之事总不提及,说成皇后贤美节烈,希冀动听颁诏,这实在是我想了多少日子才定了主意这样编写的。我三十七年进京时在路上还做过两幅对子,一副是’忠孝节义果能行,虽然贫贱,理宜起敬;奸淫邪盗若有犯,即使富贵,法难宽容’,又一副是‘臣道维艰,利禄条条,焉能事事行公正;乾纲不易,将相济济,那能个个别贤愚’,总是我糊涂好名的想头。”

    “至所说‘贤美’二字就是诗经上后妃美而有德之意,‘宠幸’二字就作和好讲,‘轻生’二字即是身故,‘挺触轻生’就是说皇后节烈之处,并没有别的意思,是实。”

    “又供:我要投递折子缘故,一则可以得名声,再则希冀有些好处,或借此可得功名,这个念头也是有的。”

    案件发生后,皇帝自是大怒,命大学士舒赫德、协办大学士阿桂、刑部尚书英廉与三司九卿会审,严譄的同乡与家人均被牵涉其中。

    此事英廉就是主审官员,他对此事知之甚详。

    此案到最后因成了一出闹剧,便也不了了之,舒赫德和英廉等人也都不愿再多牵连,这便早早结案,以严譄一人死罪来尘埃落定。

    可是此事在英廉这里,在余文仪忽然奉旨进内廷来请脉的事儿上,便派上了用场去——因为那严譄就是山西人啊,而余文仪的五子余延良,在发生这件事之时,正在山西司任职啊

    一旦将余延良与此案瓜葛上,或者说他职司不严,以皇上对严譄之案的憎恶程度,那余延良可就很有一壶喝的了。

    只是谁也没想到,皇上对严譄之案查办那么严,却对后宫两件假胎之事竟然就这么简单地过去了,那英廉自己倒也乐得就将这桩已经给余延良罗织好的罪名给销毁了去。

    终究,但凡为那拉氏喊冤的案子里,就没个得好下场的。他自己也是能避开这样的事儿,就避得远远的吧。

    倒是和诱庖话钢杏挚闯隽诵┯腥さ睦础

    

第2698章 十卷 42 再不立后(1)() 
和盼⑿Φ溃骸按忧耙晕⒉涣⒅泄吞樱际翘熳蛹沂拢噬鲜遣蛔荚勖堑背甲拥纳靡榈模蝗疵幌氲矫窦浞吹褂姓庑┑ㄗ哟蟮模沓雒チ艘惨椤!

    英廉点点头,“皇后是天子之妻,太子是天子之子,看似这些都只是皇上的家事,不容外人置喙。可是天家终究是天家,天家的私事也关系到天下。故此天子中宫和东宫太子,也是国祚所系,天下人太多想要关心的了。”

    和嵝σ簧氨闶翘煜氯讼牍匦模芤膊荒苁前锥“伞1闶悄茄现熞苍味疾煸荷蕉姥妹攀槔簦勐蟮貌购蜓±粼保且彩歉龀⒋泳牌返墓僭卑 !

    英廉点点头,“可是民间,便连七品就已经称作‘七品芝麻官’,这从九品就更是肉眼都看不见的大小了吧。”

    和簿蔡ы∮⒘八锱龅囊馑际牵窦淙粢腥艘槁鄞耸拢站坎荒苁前锥 ;蛘哂衅方祝只蛘咧辽俚糜泄γ!

    英廉眯了眯眼,“你说得对。这事,应该叫皇亲宗室们知晓。”

    和故祝按耸略勖欠覆蛔鸥挪艉停墒窃勖欠懦稣饩浞缛ィ故强梢缘摹!

    英廉也叹了口气,再回想这些年庆贵妃对他那不假辞色的过往,心下终是不稳当——十五阿哥是由庆贵妃抚养长大,再加上这回余文仪的事倘若来日真是这位十五阿哥为储君,这自是他所不希望看见的。

    同样,和撬乃锱觯瞳|如今在官场上的一切都是由他扶持而来。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和嵌几梦茨彼隳彼懔恕

    终究皇上他,到了年纪了。

    乾隆四十三年七月,皇帝起銮,赴盛京恭谒祖陵。

    着諴亲王、理郡王、大学士公阿桂、协办大学士尚书英廉、留京办事。

    英廉得旨,回到府中,未免有些喜形于色。和眨允切牧焐窕帷

    “玛法安心留京办事,皇上途中一切,自皆与玛法毫无瓜葛了。”

    英廉也道,“你在御前,凡事自更要避嫌。此事自有那些皇亲宗室闹去,万勿与你担上嫌疑。”

    和Φ阃罚奥攴ǚ判摹!

    和故紫胂耄奥攴艟雇攴ǹ垂似扌 =兴且谰杀鸲狭说菖谱咏鴲锬锴氚病!

    英廉一笑点头,“我自记着,你放心去吧。”

    皇帝此去盛京,除恭谒祖陵之外,亦安排下了后来盛京老皇宫改建的几件大工程。

    首先是盛京天坛、地坛的重修,为此将盛京太庙挪址。

    其次,便是那座后人不知所以的戏台了。

    九月回銮,九月初九日,正逢婉兮冥寿之日。在经过锦县之时,只听御道前方传来嘈杂大乱之声。

    皇帝蹙眉,问随扈在一旁的和霸趺戳耍俊

    和σ淮恚鬃员汲凵锨叭ゲ榭础P垂槔矗种星孀乓坏雷啾尽

    “回皇上,前方有生员,跪于御道旁,投御状。”

    颙琰也随扈在畔,看见和绱耍挥傻妹辛嗣醒邸

    天子就是天子,外出巡幸,御道周遭都有护军和侍卫早早清道,又用黄幔遮挡,如何还容得发生有什么生员跪于御道旁又哭又闹投御状之事?

    这事既然发生,自是有人清道不净,理应治罪。

    再者,和砦骄沉欤锨敖耸掳聪拢俸笮煅什攀牵绾胃抑苯泳徒恿四巧钡淖啾荆苯铀偷接袄戳耍

    “是什么呀?”皇帝接过来一看,便是长眉倏然紧皱。

    所谓生员,就是俗称的秀才。乃是明清两代,通过了各省学政所主持的“院试”的童生。

    当了秀才,就是有了功名,算是可以进入士大夫阶层;有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所以这金从善便自以为有了议论国事,乃至这天子家事的资格去。

    金从善条陈之中,共有四件事:

    第一便是“立储”;第二则是“立后”。

    第三为“纳谏”,第四为“施德”。

    皇帝当晚回到行宫,大怒,亲下长长谕旨,逐条批驳。

    首议立储之事,皇帝先提到了康熙爷当年未尝不立太子,只是废太子允礽二立二废,实在不能上承社稷,康熙爷才改了规矩,再不明立储君;进而在雍正爷时,正式确立了秘密建储的制度。

    皇帝谈及自己,也逐一言明几次这些年几次立储之心。

    “朕登极之初,恪遵家法,以皇次子为孝贤皇后所出,人亦贵重端良,曾书其名,立为皇太子。”只是皇次子永琏早早薨逝,便再是孝贤皇后之后所出的皇七子永琮也是早早就夭折了——这是立嫡之说,终不成立。

    “若以次序论,则当及于皇长子。”可惜皇长子也早早就亡故了——立长也不行。

    “而以才质论,则当及于皇五子,亦旋因病逝。”皇帝也说,至此,前头的四个他曾经属意过的儿子,皆不长命。那便是这四人不合上天意旨,是上天不让他们活下来承袭大统去。

    皇帝正式晓谕天下:“曾于乾隆三十八年冬,密书封识。并以此意,谕知军机大臣。”皇帝已经说明,事实上储君已定,而且军机大臣们皆已心下有数。

    “但遵皇考旧例,不明示以所定何人。盖不肯显露端倪,使群情有所窥伺,此正朕善于维持爱护之深心也。”皇帝之所以不将储君之名公示天下,一来是要尊重先帝雍正爷所创立的秘密建储的制度;二来也是不让大臣们有窥伺之心,再蹈当年废太子允礽的覆辙去。

    皇帝言明,这不是他不重视储君,而正好相反,这正是他“爱护之深心”。

    尽管暂时不能公布储君,但是皇帝特特言明他已经将储君身份告知上天:“然是年冬至南郊大祀,即令诸皇子在坛侍仪观礼。朕曾以所定皇子之名,默祷上帝。”

    “以所定之子若贤,能承大清基业,则祈昊苍眷估。”若这个储君能得上天的满意,那就叫他再不复前面四个皇子早早亡故的命运去,叫他稳稳当当活下来,承继大统,不要再如前面四个皇子一样,被上天早早夺去了天寿去。

    “此朕告天之语。岂能饰词以欺人乎。”这是皇帝敬告给上天的,又岂是一个小小的秀才有资格知晓的去?

    “是朕虽未明诏立储,实与立储无异。”皇帝再次言明,已经立储,与任何正式立储的规矩没有任何不同,没有任何委屈之处。

    

第2699章 十卷 43 再不立后(2)() 
皇帝更是直接揭其皮骨:“朕每论自昔为建储之请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