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南明当皇帝 >

第26部分

重生南明当皇帝-第26部分

小说: 重生南明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守住,他已不敢保证。

    晚食过后,天色已是一片漆黑,梧州城头燃起了火把,成百上千的火把照耀下,州城上空宛如白昼。

    一个时辰之后,城外清营灯火大亮,号角呜呜,略作休整的清军士卒们再次出营,集结在城下列阵,阵列井然有序,一如白日的肃穆和森然。

    李成栋这次铁了心要一股克城,营寨里只留了几百老弱残兵,全军战兵统统带到了城下,一并攻城。

    夜风萧萧,火把熊熊,明军饱食一顿后各就各位,紧握住刀枪弓弩,死死盯着城下的清军,准备迎击晚上的恶战。

    便在此时,炮声响起,整个梧州城直如地震一样,一阵晃动,朱由榔和翟式耜、焦琏等人向西南角望去,但见西南角的夜空一片火红,如火山爆发,隆隆的炮击声传到南城时仍旧如在耳边。

    朱由榔转过身,沉声吩咐道:“焦爱卿速带虎贲营将士援驰西南角!”

    焦琏也知道现在的西南角肯定十分危急,领了圣谕后,飞身就向城墙下奔去,然后点了五百本部的机动兵卒,踏马向西南角疾驰而去。

    等一行人到了西南城墙下,抬头就能看到城头上箭雨飞矢,大量的青壮百姓递木送石,全力支援军士们抗敌。

    西南角上所有的女墙都已被被夷平,城墙上一个个弹坑,很多地方都已塌陷,狼牙拍,夜擂叉等守城器械也多有损坏,墙角四周到处都是残肢断臂。

第051梧州血战(四)() 
轰!轰!轰!

    西北角的城头上硝烟弥漫,明军的虎蹲炮对着城墙下的清兵喷出了愤怒的怒火,一大波散弹落到清军的攻城队中,瞬间扫死了一大片。

    城上的军民百姓拍手称快,清兵却满腔怒火,选锋营参将郝尚久高举着战刀,嘶声吼道:“第一个杀上城头者,官升三级,赏百金!”清兵听到赏格后一个个面露喜色,嗷嗷狂叫着拼命沿着云梯攀岩。

    他们都是李成栋的本部老卒,清一色的铁甲傍身,白日里折损了几百人,并没有伤筋动骨,这一次他们早有防备,嘴咬钢刀,一手持盾,一手抓着云梯快速攀沿,明军已经没有火油了,射下来的箭矢或铅子,要么被盾牌挡住,要么被铁甲挡住,滚木擂石砸下,也很会躲闪,几乎都伤不到他们,转眼,就要爬上了城头。

    明军挺着长枪,对涌向城头的清兵奋力猛刺,却无法刺透他们的铁甲,相反,那些清军老卒手中的横刀却锐利无比,一个抡扫就把明军的长枪斩断了,渐渐的,明军抵挡不住,逐渐有清兵从缺口处冲了上来。

    关键时刻,五百援兵赶到,焦琏一马当先,摘弓搭箭,瞄准城头的清兵近距离点射,清兵们捂着咽喉一个个相继倒下,没被射死的也被四周的军民百姓围上一顿乱砍乱杀,只片刻间,城头的局面便稳住了,众人劫后余生,却也顾不得欣喜,在焦琏的指挥下,努力守着缺口,防备清军从此登城。

    眼看着就要破城了,却在最后功亏一篑,城下督战选锋官郝尚久气得直跺脚,他披上了三层重甲,先登为勇,亲自爬上了云梯。

    明军士卒见他勇猛,纷纷对着他射箭,郝尚久重甲在身,怡然不惧,片刻间就爬到了缺口旁,其虽着重甲却有猿猴般敏捷。

    焦琏此时也注意到了他,他弃弓抽枪,到了缺口处,待郝尚久将要爬上城头的那一刻,对准其要害处一阵猛刺,郝尚久满脸络腮胡,凶悍异常,他抡起大刀还击,刀枪相击,火星飞溅,他一个弹跳,卸去了枪头的力量,然后再猛地一跳,趁势跃上了城头。

    焦琏没想到他动作如此敏捷,当下回转枪头,又是一刺,郝尚久大笑一声,挥刀劈向了枪杆处,想要一刀将木杆劈断。

    焦琏怎能让他如意,他枪势一变,不再刺喉,而是直扎郝尚久的胸口,郝尚久穿了三层铁甲,防护很严,所以枪尖只是在铁甲上一溜烟刺出了一道深痕,并没有刺穿身体,不过焦琏的本意也并不在此。

    长枪虽没刺透身体,但枪尖上蕴含的力量却都作用到了郝尚久的身上,郝尚久身形一晃,连退几步,几乎要从城头栽了下去。

    焦琏并没有给他踹息的机会,趁他身形未稳之隙,手中长枪再次闪电般刺出,这次目标直指郝尚久的盔领与披肩甲胄间露出的咽喉。

    郝尚久避无可避,啊的一声惨叫,咽喉被长枪刺穿,鲜血飞溅,焦琏一声冷笑,双臂使劲,一枪将其尸体挑了起来!

    郝尚久一身将校装束,在火光下分外的显眼,城下清兵见状,不由得惊呼连连,士气大沮,明军士卒确是一阵欢呼,声势大震。

    “悠悠我心,佑我皇明!”城头的军民百姓中不知是谁起头吼了一声。

    众人纷纷响应:“悠悠我心,佑我皇明!悠悠我心,佑我皇明!”慷慨悲壮的声音一时间充斥在各个城头,将双方的厮杀声,火炮的轰鸣声统统压了下去。

    中军阵前,李成栋被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他满脸的不可置信:“这些军民百姓怎如此齐心?伪明什么时候这么得民心了?!”此时的梧州城在他心中似乎已不再是一座单纯的城池,而是一尊坚不可摧的磐石。

    “真是天不厌明吗?”

    他仰天长叹一声,不得不打消一战克城的想法,无奈下令撤军回营。

    号角吹响,急攻的清军如蒙大赦,丢下一堆堆的尸体,如潮水般退去了,城头军民死里逃生,一片欢呼。

    第二日,斗志昂扬的梧州军民再次抵挡住了清军的进攻,战斗依然打得是艰苦卓绝,朱由榔身披重甲,手持大枪,带着锦衣禁军,亲临城头督战,双方互有伤亡,然而这一次交战给朱由榔的却是一种说不出的奇怪感觉:这次清兵似乎并不恋战,攻势虽猛却不像昨日那般积极,悍不畏死。

    仅仅几个时辰之后,朱由榔君臣就找到了答案,城外的锦衣卫探子无意中发现清军主力已经在暗中退兵了,原来前方迅猛的攻势只是为后军的撤退做出的掩饰,而攻城部队的消极则是因为怕被主力大军给抛弃在城下。

    面对清军未败而撤的诡异举动,城中诸文武都不得要领,其中翟式耜见多识广,他给出了一种大胆推测,清军的后方必定出现了什么能够严重威胁其统治的大事,因此意在攻下梧州的李成栋才不得不在极度的不甘之中火速回师救援。

    翟式耜的猜想让朱由榔联想到了前世岭南三忠的事迹,结合他现在所处的历史时段,似乎这个时候岭南三忠已经在广东举兵反清,围困广州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李成栋的突然退兵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了,朱由榔觉得此时趁机派兵突袭一下匆忙撤退中的清军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当他清点了城头的兵员后,只能无奈摇了摇头,三军将士连日血战,全城的军民百姓已然疲惫不堪,有心无力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清军从容撤退。三日后,城外的清军终于全部撤围退走,梧州的军民百姓们欢呼若狂,宛如再生。

    梧州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自甲申之变以来,清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话,消息传到广东,湖广各地的沦陷区后,人心一片鼓舞,大大激励了当地义民百姓的抗清斗志。也为朱由榔君臣争取到了一点整顿内政,筹饷练兵的时间。

第052 编练新军(一)() 
近一月的苦战下来,行在好不容易从广西各州府搜罗到的二万多石粮草几乎耗光,军队人吃马嚼,不能没有粮食,好在府库里还有八十多万两存银,都是从陈邦傅那追缴到的赃款,里面的大头自然是丁魁楚那老棺材攮子的。有了这些钱,中枢的底气也足了些,翟式耜命人带着三万两银子先到广西、湖广各地购买些粮食应急。

    广西土地贫疾,土司众多,全省丁口不到两百万,缺钱少粮,赋税来源主要集中在桂林,平乐,梧州三府,三府一年的赋税加起来也就五六万两银子外加七八万石粮食,用来供养当地的营兵驻军都不够,往年朝廷每年还要从湖广和广东各省份协济些钱粮给广西养军,治民。

    收缴到的银钱虽然数额巨大,毕竟是浮浅,用一分便少一分,坐吃山空,迟早会被消耗掉,不是长久之计,朱由榔君臣商议后,觉得必须尽快从清军手中夺回广东,取得赋税源地。

    广东靠海,海贸繁荣,还是产粮大省,赋税丰厚,只要能夺回广东,隔断五岭,同时靠着海贸的收益,聚财练兵,就有对抗满清的资本,成就一番格局了。同时顺便援救一下帮他们君臣解围的岭南三忠。

    事后众人通过锦衣卫谍报得知,清军撤围确实是后方着火,坐镇广州的两广总督佟养甲被以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壮为首的义军困住了,于是向李成栋发出了增援令,李成栋这才被迫回军救援。

    在真实的历史上,岭南三忠的义军没能攻克广州,最终被赶回广东的李成栋军打败了,三人先后兵败被杀,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如今穿越成大明皇帝,君臣百姓命运一体,休戚相关,朱由榔觉得于情于理,自己都得尽力打回广东,和三忠联合对抗清军。

    只是若想收复广东,手中就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自梧州保卫战结束之后,行在兵力折损严重,四千余人的虎贲营主力,战后人数不到两千五;巡防营和近卫营军士实战经验缺乏,伤亡更大,两个营头的人数除掉那两百多葡萄牙雇佣军,加起来已不到一千,战后整个行在剩余总兵力不足四千。

    当然,苦战过后,明军也不是毫无收获,通过一场血战的洗礼,不管是虎贲营、巡防营还是近卫营的军士都成长迅速,他们都是血战后剩余的菁华,在梧州保卫战中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实战经验。

    别说他们,就是许多空有热血,完全不通战争的义民百姓都在这场保卫战中得到了足够的锻炼,他们是未来军队最好的兵源,军民共抗鞑虏,经历了战争的考验后,军心民心也在不知不觉间凝聚起来了。

    当务之急是补充兵力,并且快速形成战力,朱由榔深深的知道,想要驱逐鞑虏,收复中原,手中就必须要有一支忠于天子,忠于朝廷的军队,强干弱枝才能维护纪纲,统合各方力量,保证中央集权的稳定。

    南明之所以没能和南宋一样,坚持个百多年,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一个强有力的中枢。中枢赢弱,纪纲不存,各地的疆臣,兵头不听号令,各自为战,且互相鄙视,谁也不服谁,最后被满清集中力量各个击破,满清之所以能横扫中国,主要也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以多尔衮为首的强有力的中枢,还有一支绝对维护中枢威权的力量——八旗兵。

    所以趁梧州保卫战胜利,皇帝威信大涨的时机,朱由榔决定将战后剩余的四千兵卒打混合编,淘汰伤残兵痞,以其为骨干筹建一支天子亲军,人数暂定为一万左右。从三四千扩充到一万左右,既可以让新军在短时间内形成战力,又可以避免因扩军人数太多导致军队战力下滑严重,最主要的是,中枢财力有限,暂时全靠那七八十万两赃款运营。

    同时新军取消家丁制,杜绝将领私兵,说起家丁,这个词在明末出现得比较多,比如万历二十一年朝鲜之役,大将李如松不欲他兵分其功,潜率家丁二千人,参加碧蹄馆战斗。一般而言,军队里的家丁出现于明万历初期,以前只有护卫主将的亲兵。

    家丁有招募者,有抽调于卫所者,也有将领的子弟。他们都是为将者的心腹,相对于普通营兵,他们待遇优厚,家丁死了有抚恤,残疾了家主会养老。他们的装备精良,饷银优先供应,甚至家主以吃兵血,克扣军饷,盘剥其他士兵的饷银来养活这些家丁。

    他们和家主将领一荣皆荣,一损俱损,在战场上,一般将领舍不得让他们上战场,但是只要上了,这些人都是决对的作战主力。

    新军编制暂定为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两伍为一什,设什长;五什为一队,设队正、队副;五队为一哨,设哨长、哨副、镇抚;三哨为一营,设统领、副统领、镇抚使,一营约一千人;三营为一团,设统制、副统制、监军使;三团为一镇,设都统制,副都统制,都监军使,再加上木匠、铁匠、皮匠、火夫,医士,力夫等后勤人员,一镇共约为一万两千余人,其中战兵八千左右,辅兵四千左右。

    朱由榔根据前世的经验,再结合这世将领拥兵自重的现状,对新军的基础结构进行改组,主将的权力受到限制和分散。

    主将掌管作战操训大事,临阵杀伐决断,便于军令畅通。平时副职执掌军法奖惩,记录军功,掌握下级的用人推荐权,是对主将明面的监督。

    监军掌钱粮和宣传教化,与士卒打成一片,掌握军队的人心,暗地对主将和副将进行监督。副将和监军都由上级集体任命,同级主将有推荐权。军官升迁互调利于军官的竞争培养,加强了对军官的驾驭,使其不能抱成一团,仗势横行。

    战时讲究的是临机而断,不能扯皮,商议来商议去,战机稍纵即逝,主将杀伐决断集与一身,副职只需服从执行,众心才能如一。平日权力分散,副职、监军各依权责而行,三人互相牵制,各成体系。

第053 编练新军(二)() 
三月初的一天,巡抚衙门发布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皇上要在梧州招募一万天子亲军,凡良民百姓,皆可应募,只要集训合格,一月之后,未被淘汰者,正式录入军籍,成为天子亲卫,辅卒月俸二两,步卒月俸三两,骑卒月俸四两,炮手月俸五两不等,梧州抗虏义民优先!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广西,天子招募良家百姓为侍卫亲军,还是难得一见的事,要知道天子禁军大多是由功臣勋戚子弟担当的,就是大头兵也是父子相替,世代相袭的,寻常百姓就是想进也进不了,没想到现在朝廷居然对百姓开放了天子亲军的兵额,而且待遇还如此之高,连一个辅兵都有二两银钱的月俸,相当于别的营头战兵两倍的月俸了,若是实发下来,就更多了,这让他们大为惊讶,也颇为惊喜,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