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南明当皇帝 >

第30部分

重生南明当皇帝-第30部分

小说: 重生南明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唇亡齿寒,朱由榔君臣通过一番商议后,一致决定需即刻派兵前去援救解围,顺路收复广东。只是在统帅大军的人选上发生了分歧,朱由榔决定御驾亲征,亲统大军前去增援,以翟式耜为首的大臣却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征伐大事非同小可,虽然天子此前已表现出了一定的治军带兵能力,但毕竟是万乘之躯,安危关乎社稷传承,不可亲赴险境,可依国朝旧例,派一大臣挂帅,以督师身份代天子征伐。

    朱由榔知道翟式耜等人的建议乃老成谋国之见,不过他便览整个中枢行在,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统帅人选,吴继嗣忠勇有余,却无战阵经验;翟式耜一介文臣,治政尚可,军略短板,守城有余,变通不足;焦琏粗鄙无文,箭术,枪术高超,冲锋陷阵绝对是一员猛将,可惜胸中格局太小,缺乏战略眼光,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在朱由榔心中,明清交替之际,汉人中有名帅潜质的唯有洪承畴、吴三桂、李定国等寥寥数人了,可惜两个投了满清,成了汉奸,一个是西军首领张献忠义子,目前还是个反贼身份,尚未洗白,此刻远在云贵,招揽不及。

    行在缺乏统帅人才,朱由榔实在不敢将千辛万苦练成的一万侍卫亲军浪掷出去,所以他决定御驾亲征,只有将军队时刻抓在自己手里,他才放心,没了军队护持,他迟早小命不保,呆不呆在梧州,于大局关系不大。

    为了堵住众臣之口,达到亲征的目的,朱由榔传下令旨:将刚满一周岁的长子朱慈爝立为太子,同时封内阁首辅翟式耜为行都留守,天子御驾亲征若有意外,可由行都群臣辅佐太子登基,保证国祚传承,继续抗清大业。

    圣旨一下,一干朝臣都从简短的旨意中体会到了皇帝一往无前的决心,体会到了皇帝想要中兴大明社稷的迫切,再没了反对的理由,国朝危难之际,遇此君上,夫复何言?

    形势急迫,下了御驾亲征的中旨后,朱由榔连夜召见翟式耜、朱天鳞、王夫之、方以智、焦琏、吴继嗣等人讨论调兵和筹饷等问题。

    行在共有侍卫亲军战、辅兵一万两千余人,御驾亲征自然不能把兵都带走,一镇三团九营,至少要留下两个营两千余人的兵力护卫行在,剩余一万陆师加一千水师作为亲征主力。另外亲征大军的军粮供应则交由行都留守兼内阁首辅翟式耜还有侍卫亲军镇都监军使王夫之协调负责,务必保证军粮供应及时。

    “钦天监禀告:明日乃良辰吉日,天象利明,适合御驾亲征。朕自当顺应天命,诸臣或随朕出征,或协助翟先生留守,均应尽忠职守,万勿有误,来日论功行赏,朕定加殊锡焉!”

    众人齐呼谢恩后,散朝回去各作准备。

    第二日,朱由榔身着山纹铠,在翟式耜等大臣的簇拥下,骑马巡视了出征的队伍,看着将士们脸上洋溢着的蓬勃气息,不由豪气顿生,他登上将台,振臂高呼:“赳赳汉儿,共赴国难,不复河山,誓不生还!”

    “赳赳汉儿,共赴国难,不复河山,誓不生还!”

    “赳赳汉儿,共赴国难,不复河山,誓不生还!”

    一万侍卫亲军涨红了脸,齐声振臂高呼,气势雄壮,震撼天地,汉儿的血性被朱由榔一点一点的激发了出来。

    翟式耜站在皇帝身后,频频抚须,心中暗喜:“朝气足而暮气少,士气可用,士气可用啊!”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xh。186

第059 闹剧式的破城() 
出征仪式结束后,一万大军如猛虎下山,在震耳的鼓声中开到了三江码头。

    万里晴空,耀眼的阳光照射在西江上,反射着炫目的光芒,朱由榔顶盔贯甲,一身戎装,在焦琏,吴继嗣等大将的陪护下,站在御船的甲板上,与云集在码头上的百官挥手道别。

    随着一声令下,停泊在三江码头的大大小小上百艘船只收起缆绳铁锚,张开风帆,在东风吹送下缓缓离开了泊地。

    朱由榔乘坐的御船一条朱红彩漆装饰的官船,长约十二三丈,尾楼有三重,船首方井上方绘了一面虎头,将台上安了一门千斤佛朗机,船舷两侧各有两门虎蹲炮,船行迅速平稳,不惧风浪。起航后,朱由榔兴致不减,振衣登上了船楼,眺望身后的船队和西江两岸掩护船队的五千陆师。

    阵阵东风吹得桅杆上高悬的‘明’字方样牙旗猎猎作响,船帆满张,上百艘江船,一字排开,遮江蔽日,场面蔚为大观。

    朱由榔难掩激动之色,他挥手招来正副都统制焦琏,吴继嗣,说道:“此番亲征,不日就将与东虏兵戎相接,朕心中着实期待啊!”

    焦琏憨厚一笑,道:“臣与圣上一样,当初守卫梧州时,被那些二鞑子困在城内一个月,憋屈得很,此刻真恨不得与鞑子来场堂堂正正的野战,狠狠干上一场,把那些二鞑子,真鞑子统统赶出两广,赶到关外,还我中原河山。”

    一旁的吴继嗣也点头道:“人心思明,众志成城,这次皇上亲征,吊民伐罪,大军到处必定所向披靡,收复两广也是指日可待。”

    这话说中了朱由榔的心思,他轻笑一声,道:“两位爱卿勇猛忠贞,居功不傲,朕心甚慰,不觉间已倚为肱骨,此番亲征,还望卿等能百尺竿头,再立新功!”

    两人单膝跪地,抱拳道:“此番出征,臣等定竭犬马之力,以报圣上知遇大恩。”

    船行途中,西江两岸未剃发降清的百姓听闻英睿的大明天子亲征广东,要带领大军收复失地后,冒着被官军欺凌勒索的风险,抬猪牵羊,纷纷从依山傍水,高楼堡壁中钻了出来,前往码头,迎候天子。

    百姓们的热情让朱由榔深感欣慰的同时,也觉得责任如山,他们将满腔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自己能承载的住吗?

    朱由榔微笑着接见了迎候在河岸旁的百姓,却并没有占他们的便宜,那些****的猪羊他都平价买下,然后转赐给随行的大臣与军士,以鼓士气。

    直到浩浩荡荡的大军离开许久后,百姓们才发现天子带领的那支官军似乎与别的大明官军很不一样,别的大明官军似土匪胜过军队,俗话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大明百姓以前没少受过军阀兵痞的蹂躏,而天子的大军却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一路行军,对周围村落堡寨秋毫无犯,让他们真正感觉到了什么是王师,百姓们欢欣鼓舞,对那支亲征大军收复河山的信心更大了。

    两天后,明天子亲征的消息传到离梧州最近的德庆州,清德庆知州王德裕大惊,他原是明廷的广宁知县,平日里善于见风使舵,清军攻入广东后他带头剃发降清,赢得了清两广总督佟养甲的信任,迅速被提拔为广东西部门户德庆州的知州,并给他安排了一个汉军旗将领和三百绿营兵,一方面监视他,一方面协助其驻守州城,镇压当地百姓的反抗。

    刚得到消息时,王德裕一阵惊讶,尔后便镇定如常,他将德庆州的其他官员们召集在一起,在佟养甲的亲信汉军旗军校面前盟誓,誓死护卫大清,血战到底,宁死不投降,谁投降谁就是大王八。

    为了表明他的决心,还特意让麾下的衙役们刻了一个大个的木王八,满城拉着走,让衙役绕城而走,边走边喊:“保卫大清,血战到底,万万不可有投降之念,谁投降谁就是这个大王八!”

    两日后,一万亲征大军如期到达西江南岸的德庆州城下,朱由榔本打算一战拔下德庆这颗钉子,谁知道大军刚刚在城下安营扎寨,还未攻城,半夜,德庆知州王德裕就悄悄遣人送来了纳降信,并约好了时间开城接应大军入城,怕明军不信,他还偷偷将独子送入了明军大营作为人质。

    朱由榔君臣多方考证,在确定王德裕不是诈降后,夜色中带着大军偷偷潜行至北门下,双方用约定好的暗号接头后,北门缓缓打开。

    火把照耀下,德庆知州王德裕****着上身且双手被反绑着,下面只穿着一条犊鼻裤,反绑着的手牵着一只羊,身后跟着一辆车,车上装了一个大棺材。跪在朱由榔面前。

    “罪臣德裕无能,没能早早反正,让陛下恼而亲临陋城之下,吊民伐罪,实乃德裕之罪也!”说完即伏地痛哭,不敢仰视。

    见过不要脸的,还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不过这下到把朱由榔给逗乐了,朱由榔亲自下马,笑着替王德裕解开了身上的绳索,接着又派人烧掉了王德裕带来的棺材,以示不加害。

    亲征大军在王德裕的暗中接应下迅速攻入了州城,城里佟养甲的亲信面对汹涌而入的明军一阵惊怒,顿时明白被王德裕耍了,他带着三百绿营兵,在强烈的不甘中夺门而逃。

    城中的其他清廷官员也都十分气愤,暗骂老王不够仗义,明明想投降,还装作一副大义凛然,誓死抗争的样子,把大家都忽悠进去了,现在他们想投降都晚了,混乱中那些大兵的刀可不认人,他们越想越气愤,其中一名官员,诈着胆子,把王德裕的名字写在了木王八上,冒着被入城的明军砍杀的风险将其摆在城中央后,飞速逃走了。

    明军官兵一进城就看到城中鼓楼处那只写着‘王德裕’三字的大王八,不由得爆笑不止,此事后来逐渐流传开来,一度搞得王德裕王大人很没面子。

    ps1:新书收藏太惨淡了,新人小扑街泣血求收藏!觉得书不错就请大家费一分钟宝贵的时间把书加入书架一下吧

    ps2:推荐一部好友都市新书影帝孙悟空,这是一部脑洞很大的创意流小说,对都市小说感兴趣的同学不容错过!

第060 攻守易位(求三江票)() 
在王德裕的配合下,一万大军几乎不废吹灰之力就攻下了德庆州,亲征的第一炮成功的打响了。

    打下州城,论功行赏,面对拔城的‘第一功臣’——王德裕,朱由榔虽然在心中很鄙视他的人品,但面上还是客客气气的,亲自给他赐坐,尊称先生,还给他提了三级官品,赏赐了若干金银绵帛,王德裕受宠若惊,千恩万谢之后,方才喜滋滋的回了府中。

    望着王德裕渐渐消失的背影,朱由榔面色阴沉,千金市马骨,现在还不是动这些汉奸、带路党的时候,数典忘祖,背弃祖宗岂能没有代价?秋后再找他们算账不迟。

    拔下了德庆州这颗钉子后,亲征大军的后路就一片顺畅了,进可攻,退可守,粮道畅通,运送粮食也相对安全,留下几百兵力招降纳叛后,朱由榔君臣马不停蹄,兵锋直指广东西部重镇——肇庆。

    肇庆东接清远,西连梧州,北部为北岭山地和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中部为河谷冲积平原,东西两端重峦叠峰紧锁江流,形成三榕峡、大鼎峡和羚羊峡,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雄关,也是广东少有的几座坚城之一,是卡在梧州和清远之间最大的一颗钉子,亲征大军想要赴清远援救三忠义军,必须先攻占肇庆,保证后路安全。

    肇庆的守将是李成栋的心腹部将杜永和,城中有一支李成栋的偏师,约三千余兵力驻守,其中李成栋本部老卒三百余人,绿营兵两千余人。

    当得知攻入广东的明军只有一万人左右后,杜永和大松了口气,不在慌张了,他一面遣人将军情送往清远李成栋处后,一面召集城中士绅,坚壁清野,布置城防,固守待援。

    三天后,亲征大军开到了肇庆南城之下,两月之间,攻守易位,这次是明军围清军了。

    到达肇庆后,一连两天,大军都在安营扎寨,布置阵地,并没有急着攻城,清将杜永和和肇庆知府陈志吉等文官武将不知道明军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夕阳照在城头上,他俩一起向城下看去,城南十里外都是明军的营寨,营寨四周布满了游骑,正在到处游走,监视着城头的举动。

    “听闻伪朝天子御驾亲征了,梧州城一战,其御下颇有些能耐,咱们肇庆兵寡将微,能挡得住吗?”

    肇庆知府陈志吉也是个降官,隆武二年底(1646),隆武驾崩后,曾和别的大臣一起拥立过朱由榔,后被派往高州府任知府,李成栋打到高州后,他觉得明朝大势已去了,为了身家性命和前途富贵选择了投降,此刻面对昔日的君上,心中有种本能的畏惧。

    副将杜永和听后面色不悦,他眉头轻皱着道:“府台大人万不可涨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肇庆乃粤西重镇,易守难攻,况且城中好歹还有三千精兵在,伪朝天子仅带一万兵马就想克城,真是笑话!

    再说,只要咱们坚守个十天半个月,等军门大人平定清远的贼军,就会回援,等援兵一到,伪朝天子自会退兵,若是不自量力,继续攻城,那便更好,咱们和军门大人来个前后夹攻,就地灭了他们!”

    “是,是,杜将军说的极是。”陈志吉悻悻的点了点头,掩饰了尴尬。

    在肇庆城内,文武地位颠倒,杜永和作为广东提督李成栋的心腹爱将,被派来镇守军事重镇肇庆,专任一方,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信任,陈志吉虽是文官,体制尊崇,其本身不过是一个降官,根本不在实力派军头李成栋的眼中,虽然李成栋本身也是降将,但他却看不起那些没有风骨的文臣,平时也没什么好脸色给他们看,李成栋大军治下,降官地位不高,所以陈志吉虽是肇庆知府,一任封疆,在肇庆却没什么话语权,凡是都是武将杜永和说了算。

    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在土城外重筑砖城,内为夯土的两重城墙,最宽处可达六丈。城周十二里,共计一千二百五十六丈,外墙高三丈六尺,内墙高二丈三尺,宽度也是两丈五尺,可以容纳二三十名军士并排行进。整座城池呈凸字型,共有六座城门,其中正对着西江的南城有三座城门,东、西、北各一座城门。

    陈志吉站在杜永和身后,四下望去,南熏门作为南城正门,极为坚固,还有瓮城,城头上架着三四门红夷大炮。

    望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