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完美时代 >

第123部分

重生完美时代-第123部分

小说: 重生完美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艾惊的目瞪口呆。

    从刚才那惊鸿一瞥的印象中看,李牧旁边那个姑娘绝对是顶尖的大美女,而且她也知道李亚唯女朋友是燕京大学的学生,这个女孩既然是她的同寝,那肯定也是燕大学生没跑了,这么漂亮的燕大女生,得是多少男生的梦中情人?怎么会倒追李牧这小子呢?李牧这小子长得也就一般帅啊,就是气质讨女人喜欢了一点,论颜值比武帅那个娘炮差远了。

    不过,董艾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李牧这小子不是靠颜值取胜的,靠的是妖孽,自己那个好闺蜜陈婉对他也是一片痴心,陈婉的外在条件丝毫不比赵子秋差,而且人家陈婉还是白富美啊!

    哎,这小子的桃花运真是好得让自己作为一个女人都忍不住要嫉妒。

    ……

    飞机准点降落在省城机场,下飞机的时候李牧发现赵子秋带了一个硕大的背包,里面东西装的鼓鼓囊囊的,便帮她把背包背起,又单肩挎上了自己的背包,赵子秋就亦步亦趋的跟在李牧身边,几次想伸手抓住他的胳膊,但犹豫着犹豫着都放弃了。

    九人连带着十名记者一同坐上了提前联系好的丰田考斯特,司机便好不耽搁的开车直奔刘念的家乡。

    随同的记者们也都有些疲惫,上车之后都纷纷补觉休息,陈蕾找机会做到跟李牧隔了一条过道的座位,低声问他:“李牧,我能不能私人问你几个问题?”

    李牧点了点头,道:“可以啊,你问吧。”

    陈蕾便问道:“你们这次捐助,有没有跟地方政府打过招呼?”

    “没有。”

    陈蕾有些惊讶,又问:“那你们就心血来潮的,直接选了刘念高中的这所中学去搞援助了?”

    李牧略一思索,道:“其实助学的计划是早就有的,不过改变策略专门援助高中生确实是我们刚刚确定的新方向。”

    陈蕾看了看四周,发现没人在关注两人聊天,便低声说道:“你可能以前没有做过这种类型的捐助,一般情况下,不跟地方政府打好招呼的话,往后的推进是不太容易的。”

    李牧确实是第一次亲自做慈善,但上辈子自己也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尽过绵薄之力,经常有民间组织自发筹备资金、物资、文具以及衣物等善款善品去贫困地区、学校搞援助,大家都是直接去,没人还多此一举,去跟地方政府打招呼啊。

    在李牧看来,我有钱、我愿意捐,捐给谁是我自己的事情,除了受捐赠者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其他的谁能管得着?

第196章 李牧的普世价值() 
刘念的家乡位于广西的西北部一个名叫西兰的小县城,西兰县在2016年还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在2001年的时候,这个县城的样貌,残破与贫瘠到连李牧都不敢相信。

    这个县城坐落在群山环抱中的一块狭长平原,进出山的路只有一条破旧而又危险的盘山公路,整个县辖区内的人口也不过三十万,县城内的人口连十万都不到,最高建筑是一栋七层的破旧商厦,除此之外,全县城的居民楼房都没有一栋超过六层,一座座红砖堆砌而成的水塔反倒成了县城中最拔尖的建筑。

    这座县城的七层商厦内,原本还有一个安源宾馆,附带着一个安源酒店,算是县城里唯一也是最好的一家宾馆了,但是李牧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安源宾馆因为长期缺少客源而停业了,只剩下安源酒店,偶尔给县城里的年轻人承办结婚酒席,宾馆原来的房间都已经拆了,据说老板正准备返修一下,搞一个室内健身房。

    李牧很怀疑,一个连外来人口都没有的县城、一个连酒店需求都没有的县城,拿什么去养活一个健身房,但是这显然也不是他该操心的问题,他最该操心的,是十几二十号人到底该怎么住宿。

    几经打听,李牧才终于在客运站附近找到了一个国营的招待所,整个招待所只有两间双人标间,其他的,全是四人间。

    李牧进去看了看,条件很差,房间里透着一股子霉味,房顶大块大块潮湿的斑痕,被褥也不太干净,不过这明显已经是眼下的唯一选择了。

    没办法,李牧把剩下的所有房间都包了下来,然后开始跟大家分配,606寝的六个人和两个男性摄影师一起住两个四人间,董艾和她带来的女孩以及赵子秋住一个四人间,陈蕾和一个女记者住一个双人标间,剩下一个双人标间也给了两个女记者,谁让这次来的五家媒体里,有四家都是女记者。

    剩下的男摄影师和记者也就别无他选,只能住在条件较差的四人间里,唯一值得大家欣慰的,是只需要在这里住一个晚上,明天上午到学校做完捐赠,大家就直接出发回省城,奔着机场赶飞机回燕京了。

    大家都安顿下来之后,李牧便让孙坚他们陪好记者,让董艾照顾好赵子秋的同时跟当地媒体取得联系,看看他们什么时候过来,另外又嘱咐赵子秋别给董艾添麻烦,能帮忙的话尽量帮忙。

    赵子秋抿着嘴一脸委屈的样子看着李牧,当着这么多人也觉得不好说话,只好无声的抗议,她来这里不是想待在破旧的招待所里,而是想要跟李牧一起经历一些事情,她不想李牧把自己一个人丢在这里。

    李牧也看出赵子秋委屈中带着的点点哀求,无奈的摆摆手说:“那你跟我去学校吧,留在这艾学姐还要分精力照顾你。”

    “好啊。”赵子秋的大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眉宇间的那点不开心一扫而空。

    都安排好了,李牧带着赵子秋,还有刘念以及胡正道四人准备先去趟刘念的母校,先跟校领导接洽一下,顺便审核一下贫困********,统计一下,看看一共多少人。

    刘念之前就跟校长联系过了,校长也早就做好一切准备在学校里焦急等待着,李牧没让记者跟着,毕竟今天过去也没什么好采访的,主要还是明天捐助的现场。

    走在泥泞不堪的大街上,刘念有些不好意思的跟李牧和胡正道介绍说:“我们这里多雨,县城的路也不太好,一下雨泥水比较多。”

    李牧一边带着赵子秋小心翼翼的走路,一边问刘念:“你们县城一共有多少所高中?”

    “三所。”刘念说:“三所普高,还有一所职高,我所在的中学是西兰县最大的中学,西兰中学,初中高中部都有。”

    胡正道说:“老六,说句实话你别不高兴,你们这个地方,比我们那里的县城还要破,我们那里虽然也不咋地,但起码还有几栋高楼,路也比你们这里好一些,再加上西北少雨,路上虽然灰尘多,但没这么泥泞,你瞧我这一裤子泥点子甩的。”

    刘念挠头一笑:“你要是去我家估计更崩溃,下雨天摩托车都骑进不去,要靠四轮机或者牲口拉车。”

    胡正道表情怔了怔,轻叹口气没有说话,他虽然也出身贫困地区,但也忍不住要感叹一声,这个地方实在是……太穷了。

    李牧感受着这里的环境,也忽然觉得,人的投胎确实是门技术活。

    先不说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就说生在什么样的地方,大家同是华夏人,有些人生在大城市,自然是各种条件得天独厚;像自己生在小城市,也没有被大城市的孩子拉开太大的距离,毕竟华夏第三阶梯沿海城市的环境、交通、教育以及新鲜事物的流入速度都比较快;再惨一些的,便生在这种第二、第一阶梯小城、小县城,经济跟不上节奏,信息也相对闭塞,前往第三阶梯的中大城市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更惨的,就是刘念这种生在第二、第一阶梯山区的孩子了,民生、经济、交通、医疗、教育,处处都跟不上。

    李牧认可的普世价值不多,教育却是少数他坚信的一个,在没有特殊助力的情况下,人要是想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生在贫困县城甚至生在山区都不可怕,只要能够读一所大学,不敢说他能够大富大贵,但最起码他能够具备走出大山的实力,能够在外面的花花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当他脚踩在泥泞的贫困县城街头,他忽然觉得助学这条路,确实是任重而道远,就算往后自己的精力顾及不到,也要确保这种助学行为的贯彻实施,他不敢大包大揽,能帮到多少,就帮多少。

    ……

    来到西兰中学的时候,四人的裤子已经要不得了,不过此刻谁也没有在意这些细节,三人跟着刘念进了学校,直奔角落里的一栋三层小楼而去。

    刘念介绍说,三层小楼是西兰中学的旧址,落成于五十年代,现在是老师以及校领导的办公楼,隔壁一栋五层楼,则是80年代的产物,据说这两栋楼还是一个西兰县走出去的富翁捐赠的,现在这栋楼就是西兰中学的主教学楼,在一个破旧的操场一侧,还有一栋l形的三层建筑,那里一半是学生寝室、一半是单身老师公寓。

    今天是星期天,西兰中学校园里没什么人,学校里面与外面相比倒是干净整洁,路面都是碎石子和渣土铺就,不像外面的道路那么脏,而且道路两旁也没什么垃圾。

    这个连保安都没有的学校,自然也不可能有清洁工,能把校园环境保持成这样,真的算上很难得了。

    来到办公楼,刘念带着三人来到位于二楼的校长办公室门前,轻轻叩开门,开门的是一个约莫五十岁左右,败了顶的中年人,一见刘念站在门口,立刻激动的抓住他的手,用李牧他们听不懂的方言说着什么。

    刘念跟对方用家乡方言交流了一阵,才转头对李牧三人说:“王校长说,欢迎你们来西兰,接到电话之后,他从昨晚到现在都没睡觉。”

    随即,刘念把李牧、赵子秋还有胡正道介绍给了对方,李牧也是这时候知道对方的名字,王建设,今年四十七岁,在西兰中学做校长已经五年了。

    王建设对李牧他们非常客气,请进去之后刻意拿出准备好的一次性茶杯和茶叶给他们泡了杯茶,王建设说,他早就知道刘念做家教的事情,虽然他完全不懂互联网,但还是给了3321非常高的评价。

    李牧跟王建设客气几句,闲聊时发现王建设这个人说话非常直接而且干脆,身上颇有军人做派,细问之下才知道,他早些年就是从西南边境打完自卫反击战退下来的,当初在部队上是连队指导员,负伤之后复原,就回了西兰,先从教师做起,后来慢慢做了校长。

    王建设高中毕业,参军之后在部队读了个省师范学院的函授大专,在他这个年纪的同龄人中,绝对算是个有学问的了。

    李牧在闲聊之余,也道出了自己今天过来的真实目的,贫困生名单的核实。

    王建设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名册,递给李牧,说道:“今年我们学校高三应届生三百八十三人,跟班复读的有四十八人,一共四百三十一人,这里记录了他们的名字,以及他们的户口性质,还有家庭年收入,这个收入不太准,不过也是高三各班班主任在一起碰出来的,误差应该不太大,处在贫困档的,一共是两百零九人。”

    李牧点了点头,仔细看了一下名册,确实非常详尽,除了王建设说的那些信息之外,还统计了每个学生的身份证号、身份证地址,处在贫困档的学生都用红笔标记了,大概扫一眼可以发现,贫困档学生的家庭年收入一般都在三四千块以内,甚至还有不足两千的。

    李牧看完之后,对王建设说:“王校长,就定这些处在贫困档的学生吧。”

    王建设有些紧张的问:“李牧同学,真的像刘念在电话里说的那样,每个学生捐助一千元?”

    李牧点了点头:“麻烦王校长明天上午安排一下,我们到时候直接把钱给到学生手里。”

    话音刚落,有人推门而入,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一进来,便笑着说道:“哎哟王校长,这是来贵客了?”

第197章 清水衙门的苦楚() 
王建设看着进来的中年人,脸色一下子有点难看。

    “沈东,今天星期天,你怎么跑学校来了?”

    被称作沈东的中年人玩味的一笑,说:“我好歹也是咱们学校的副校长,许你星期天待在这里,就不许我来转转了?”

    说完,沈东看了看李牧三人,想努力判断出到底谁才是传说中的那个金主。

    刘念他认识,去年西兰中学高考第一名,胡正道在他眼里看起来不太具备金主的气质,赵子秋长得漂亮极了,虽说让人眼睛深陷其中拔不出来,但沈东也不是个傻子,大老远从燕京来送钱的人,肯定不会是一个女孩子。

    唯有李牧,看起来有点意思,称得上是仪表堂堂、器宇轩昂。

    认定了李牧是金主,沈东大步走到李牧跟前,伸出手来自我介绍道:“你好,我叫沈东,西兰中学副校长。”

    李牧虽然看出王建设跟他有些不对付,但毕竟自己不知道他们的根底,再加上伸手不打笑脸人,于是便跟他握了握手,淡淡道:“你好,我叫李牧。”

    沈东没看过燕京电视台的报道,其实西兰中学大部分人都没看过,他们只是听说,后来这个消息传得越来越广泛,大家也都只是知道刘念在燕京上大学的同时做家教很赚钱,一个人比他全家赚的还要多,但具体是怎么赚来的、以及通过什么平台赚来的,基本没人知道。

    这年头,信息还是很闭塞,不像互联网和手机互联网普及之后,再偏僻的地方,资讯新闻的接收速度也不会受影响。

    沈东也是听学校的老师闲聊,听说了在燕京上学的刘念跟学校联系了,说有个什么公益组织的人,要过来给他们高三年级的贫困生捐款,而且据说是差不多两百来人,一人有一千块!

    粗略的一算,这笔捐款就有二十来万!

    对西兰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教师的薪资水平几乎是在全国县级中学都要垫底,沈东都副校长了,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勉强能到六百块,他姐夫名叫黄振,在县教委做主任,一个月也才能赚一千出点头,二十多万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沈东昨晚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到姐夫家跟他汇报了一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