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848部分

重生军工子弟-第848部分

小说: 重生军工子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连安东诺夫的制造厂里,第二架只完工了一半的安…225,机身在未来也会被封存,最终是不是会变成飞机,也难说。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经济状况比俄罗斯都还差了很多,他们没法像俄罗斯那样,靠着卖武器装备跟技术度日,也没有丰富的资源可以供他们出口。

    根本没经济能力继续制造,即使有经济能力,也没有可能,安东诺夫的设计师们被西方国家挖走了很多。

    所以,安东诺夫的日子也同样不好过。他们的各种大型飞机,因为无法获得美国跟欧洲的适航许可证,只能是军用运输机,而没法成为民航客机,市场订单并不多。

    像安…225这样的飞机,没有几个国家可以养得起。

    美国人不需要,欧洲各国用不上。

    唯独的,也就只有中国了。

    安东诺夫庞大的安…124机队,很多年基本上处于停飞状态,一直到1999年,该公司将旗下的安…124机队出租给西方国家用来做超大型货物运输,使得这种经营模式成功,日子才稍微好过了一点。

    一些更庞大的零件以及成品,比如风力发电机组,高铁机车头等,安…124无法运输,就直接使用安…225来运输。

    到了2000年后,国际运输市场上对于第二架安…225的需求变得非常明显。

    所以经过各种衡量后,乌克兰政府谋划着第二架安…225的制造。

    乌克兰政府很有信心地准备把第二架安…225建造出来,按照计划,第二架安…225的机身在2008年左右就会完工。最终,还是因为没有钱,安…225在进行了一部分建造后,再次叫停。

    安东诺夫也一直谋求国际资金支持,完成第二架安…225制造,那时候,只需要3亿美元!

    想着这些情况,谢凯越来越觉得,把第二架安…225回去完全有可能。

    尤其是最后,中国买下乌克兰的安…225运输机整套生产设备及全套技术,据说是安…225将会在中国生产。

    最终如何,谢凯也不知道。

    他离开了那个世界。

    对于生产安…225这样的大型飞机,谢凯觉得对于目前的404来说,技术没有太大的用处,搞技术,绝对不是高屋建瓴的事情。

    国内可以买全套生产设备跟技术,是因为有了完善的配套,8万吨这样大大型模锻机都配备上了,制造技术也提高了很多。

    现在国内尚未有这些配套,技术搞回去没用。

    用来作为运输,如此的大型飞机有一架就够了,实在不行,到时候就再给钱从乌克兰订购一架。

    所以,对于另外一架乌克兰工厂里尚未完工的安…225,谢凯觉得,必须拿下。

    第二架飞机进行了很多改进,增加了尾部货舱门,装货效率会比现这架高很多。

    白彦军看着谢凯眼神不断闪烁,他知道谢凯这小子真的是琢磨这事儿,不是一开始他认为的开玩笑。

    不由有些惊恐,提醒着谢凯,“小子,你可得想清楚了,这玩意至少好几亿美元,基地买回去,别说技术消化不了,连养活它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连航空工业部的赵峥看着谢凯也急了。

    他听到白彦军的话,知道这小子绝对不是闹着玩的,一脸严肃地提醒谢凯,“谢凯,这样的飞机对国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别说国内几乎没有几个机场能降落,连维修保障也会出现很大问题。你们目前的局面不容易,资金本来就紧张,被这样的消耗,会影响到你们发展的……”

    作为航空工业部的副部长他自然清楚,谢凯一旦决定了,能很轻易地说服郑宇成等人。

    郑宇成这些老家伙一看这么大的玩意儿,绝对不会因为引进飞机成本太高,没有什么用途放弃采购。

    谢凯知道要想弄到这飞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有趁着苏联解体时,乌克兰国内经济恶化,再跟安东诺夫谈,要不了多大的价钱,就可以把这架飞机买走。

    他希望的是乌克兰生产出另外一架安…225,所以这事情必须好好谋划。

    赵峥只能提醒谢凯,他管不了。

    中航技的王成峰一想到卖这么大的飞机所需要的成本,更是直接吓得不敢说话。

    谢凯看着他们,无奈地耸了耸肩,“大家不用紧张,我只是说说,这飞机也就是看着霸气,弄回去也没多大用处,飞一次那个成本都让人肉痛……”

    赵峥跟王成峰等人不了解谢凯,听谢凯这样一说,松了一口气。

    白彦军看着谢凯,满脸的不相信。

    谢凯这小子他太了解了,从之前那种迫切的眼神,以及他说话时的神态,他都知道这小子绝对是对这架飞机动了心。

    刚刚在机舱,他就看出谢凯想弄这架飞机,还觉得难度太大,谢凯会放弃。现在他已经肯定谢凯下了决心要弄这架飞机了。只能回去先跟郑宇成等人打招呼,不能搞这个回去。

    切尔瓦科夫等人一直都在偷偷观察谢凯等人的神态。

    中国人一起小声地讨论,不时地看着这架飞机,他们认为是被苏联的航空制造势力震撼到了。

    只有季米科夫通过谢凯看飞机的眼神,知道对方的想法,更是确定要好好找个时间跟中国人谈谈,说不定,就能找到资金建造第二架安…225。

    米哈伊尔、阿列克谢·斐德罗夫等人并不清楚中国人在打这架庞大飞机的主意,他们希望的是跟苏联人达成战机的合作协议。

    等所有人都上了飞机后,原本向上掀起的机头缓缓降下来,最终恢复到水平状态,跟机身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机头放下来后,季米诺夫等人带着中方代表团的成员们,直接通过机头的楼梯向二楼的驾驶舱后所在的小型客舱走去。

    安…225的主甲板上方二楼,前面是驾驶室,驾驶室后有一个可以乘坐六七十人的小型客舱。

    客舱里面并不像普通民航客机的作为那样一排一排布置,而是布置成了小型的会议室,里面装修非常豪华,谢凯虽然不了解,仅仅从表面也能看出来,沙发等都是进口的。

    果然苏联的这些高官们懂得享受,国内大部分都特么的吃不起饭了,他们这飞机里面布置得如此奢华。

    总不能是给机组成员安排的。

    中方只有六七名负责人上了二楼,其他的人全在下面货舱,苏联方面也只有各个单位负责人在这里。

    这是一次关系重大的谈判。

    双方到目前为止,连最基本的框架都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见谢凯一行人跟着季米诺夫及米哈伊尔等人上来,米沙维奇夫斯基跟奥列格都站了起来,表示对中方代表团的欢迎。

    米沙维奇夫斯基看着谢凯跟白彦军,更是一脸歉意的笑容,“非常抱歉,没有到酒店迎接你们。”

    “部长阁下,你这就见外了。”

    谢凯一脸笑容地看着这位老司机叔叔。

    双方也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

    对于米沙维奇夫斯基这个曾经把自己父亲当成情敌的老家伙,谢凯还是比较了解的。一直以来,老家伙都在竭力促成苏联跟中国方面的合作。

    赵峥跟王成峰等人,见谢凯跟苏联的航空部长都这样熟,不由有些意外。

    米沙维奇夫斯基看到了他们的疑惑,笑着对他们说到:“谢凯的父亲在苏联留学时,跟我是同学,我夫人当年还追求过谢凯的父亲。在之前发动机合作中,我们的交流非常愉快。所以,这次我也希望是愉快的……”

    “肯定会愉快的!”谢凯笑着回答。

    他们的话,使得其他的人都笑了起来。

    这样一来,双方因为不熟悉的而形成的有些尴尬的氛围也变得融洽起来。

    双方之间的关系融洽,谈起事情来也就变得容易了。

    寒暄了一会儿后,双方对对方的人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奥列格这些不熟悉红旗机械集团成员的苏联高官也熟悉了对方,表情好看多了。

    谢凯跟苏联这些航空部门相关的大佬比较熟悉,之前采购rd…33发动机就接触过,再加上他老爹曾经在苏联留学的经历,很多官员都是老爹的同学,几乎都认识,跟苏联人接触没有任何障碍。

    赵峥跟王成峰这些国内航空系统的负责人跟苏联人并不熟悉,苏联官员根本就没重视他们,搞得他们非常郁闷。

    米萨维奇夫斯基见寒暄差不多了,就开口提出谈正事:“我们还是先谈谈关于对方采购rd…33发动机的事情吧……”

    

1296 居然想要用RD…93糊弄我们() 
谢凯看着这位老司机叔叔,笑容更甚,果然是苏联人耐不住了。

    开口说道,“确实该谈谈正事了,友谊方面,有很多时间来加深。首先,我觉得rd…33发动机的价格问题,是目前我们双方合作的主要分歧点。。。。。。”

    双方在发动机这一块,主要就是价格有很大的争议。

    之前苏联国内拒绝向中方提供发动机后,中方一直跟苏联沟通谈判,后来苏联报出每台300万美元的价格,中方根本无法承受。

    当初报出这个价格,苏联人要么是为了讹诈自己无法生产涡轮风扇发动机的中国,要么就是他们用高价来让中国放弃引进。

    对于单架战机售价才1200万美元的超…7a来说,一台发动机就300万美元,几乎是无法接受的。

    随着航电系统的性能提升以及其他雷达系统等增加,超…7a战机的制造成本目前达到了接近700万美元。

    发动机要真的按苏联人提出的每台300万美元的价格,即使达成合作,中方也不过是给苏联人打工,几乎没有利润。

    对于这样的事情,谢凯自然不会干的。

    奥列格看着中方其他的人都不开口,由一个年轻人冒头,不爽地看着谢凯,“发动机的价格,之前就报过,每台300万美元,对于这个价格来说,已经是非常便宜了。”

    谢凯直接翻了一个白眼,对这位军事工业委员会的最高负责人,他很想一拳揍上去。

    可惜,他无法动手,这老家伙绝对不是个好人,尤其是一直都不愿意跟中方合作,甚至对404禁止出口发动机,都是他一手促成的。

    谢凯开口说道:“主席先生,这个价格,如果贵方愿意出头al…31发动机,我想我们很容易达成合作。当然,如rd…33这样的中等推力发动机,贵方一定得要300万美元的价格,双方的合作无法进行。这是没有一点诚意的。”

    如同谢凯说的,真的是al…31,这年头虽然给300万美元的价格会高不少,但是那发动机,确实值这么多钱。

    听到谢凯说合作无法继续,阿列克谢斐德罗夫急了。

    要真谈不下去,那就跟米高扬系统没什么事情了,所有的其他合作,都是建立在发动机合作上面的。

    对米高扬系统来说,发动机是最大的利润来源!

    阿列克谢虽然只是米格战机制造厂负责人,现在的他,也代表着整个米高扬!

    米格…29不是第一次在巴黎航展参展,米高扬高层几乎没来。

    不像苏…27第一次到巴黎航展露脸,高层除了总工、总设计师西蒙诺夫没到,来了不少人。

    阿列克谢急忙说道,“谢,rd…33发动机本来就性能优异,加上通货膨胀,价格肯定不可能按照原来的结算。当然,价格是可以谈的,连发动机都没谈妥,其他合作也法谈啊。”

    阿列克谢的话,表面了他们的急切。

    奥列格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连米萨维奇夫斯基也觉得这家伙太急切,满脸阴沉地看着他。

    这不是摆明告诉中国人,他们对于合作很急切么?

    既然话已说到这程度,米萨维奇夫斯基作为航空部长,也就不扭捏了。

    看中中方人员,开口道:“既然贵方觉得价格高,你们认为多少合适?按照之前每台115万美元,绝对不可能。当初提供这些发动机时,是为了维护双方友谊,表达我们诚意。”

    谢凯撇了撇嘴,明显是你们自己开工率不足,需要订单养活庞大的工厂呢。

    也没有废话,直接报出了一个价格:“130万。”

    王成峰原本还打算跟着谢凯学一学如何跟外国人谈判。

    404卖出去的装备价格高,买到的东西,成本却非常便宜。

    对于这样的能力,作为中航技负责人,他是迫切需要的。

    引进国际上的航空技术过程中,技术基础差的中方团队,向来都是被国外以高价讹诈。

    很多时候,甚至都没办法谈下去,国外的报价,根本不容许谈判。要么接受对方的高价,要么就放弃合作。

    可王成峰没想到,谢凯跟苏联人的谈判,就像是在菜市场买菜那样讨价还价。

    更没让他想明白的是,苏联人也这样。

    没有做任何关于技术性能以及他们国内相关政策的介绍,直接就还价,从苏联航空工业部部长口中报出的新价格,让他都震惊。

    “270万美元!”

    奥列格看着谢凯,“你们究竟需要多少台发动机?数量也关系到价格。”

    谢凯自然知道数量跟价格有着很大关系,平静地开口,“主席先生,我们需要的数量很多,具体多少,就得看价格是否有诚意。如果价格实在没有诚意,我们一台都不需要!”

    谢凯的回答气得奥列格差点暴走!

    苏联方面还没诚意?

    主动邀请中方代表团跟他们谈判的,没想到中国方面的几名负责人都不吭声,让一个年轻人来胡搅蛮缠。

    萨维奇夫斯基见到奥列格要发火,轻轻地扯了扯他的衣角,开口对谢凯说到:“谢,这价格已经非常有诚意了,现在各种物价都在不停上涨,美元也在贬值。。。。。。”

    白彦军以及葛明朗两人坐在那里,听着谢凯跟苏联人谈判,也不插话,好像谈判跟他们没有关系。

    王成峰跟赵峥等人,则是怪异地看着404的人,没弄明白他们究竟在干什么。

    如同菜市场买菜一样的谈判,你来我往地讨价还价。

    这是王成峰他们之前从来没在国际谈判中遇到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