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884部分

重生军工子弟-第884部分

小说: 重生军工子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耀华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事情还是算了吧,即使贷款我们也偿还不起!”

    李明山补充的说道:“苏联人绝对没安好心,筹集足够资金又如何?吃下这些技术,进行国产化,同样需要更庞大的经费,可能是好几倍。我们哪里找这么多的经费?”

    无论是龙耀华还是李明山,同样想要这些技术,不过却因为金额太大,反对态度也很坚决。

    再好的技术,如果会严重影响到国内科研发展,在没有足够经费的情况下,只能拒绝。

    “另外,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如果把所有资金都砸到上面去,国内的研发怎么办?”龙耀华问着谢凯跟郑宇成。

    态度很明确,要搞你们搞。

    要政策什么的都不是问题,要钱,没有!

    何况是这么庞大的一笔经费。

    也不等404的人回答,他们直接就走了。

    “可惜啊,错过了这么好一个机会。”

    回去的路上,李明山一脸惋惜地说道。

    龙耀华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是一个好的会。这也没办法,拿不出这么多的钱,以后也偿还不了这么多的贷款。国内每年投入的经费太少了,每年换装都只能按照计划一点点更换。苏联人愿意提供贷款绝对没安好心。每年偿还几十亿,哪里还有资金换新装备?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国内科研的发展。没科研经费,国内的研发怎么办?拿到这些技术又有什么用?”

    不是他们不明白这些技术对于整个国防工业发展的好处。

    在衡量利弊以及对国内科研系统的考虑后,他们不得不拒绝。

    拿到技术,没有资金投入消化,这些技术都是没用的。

    甚至会因为占据了太多经费而对国内技术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掌管着国内军事工业技术的大佬们,如何能考虑的不更多?

    几位大佬离开后,404基地管理委员会的大佬们并未就此散会。会议室里气氛极其压抑,烟雾缭绕,所有人都是一脸愁苦。

    这样的机会,他们不想错过。

    到现在,404基地发展也遇到了瓶颈,不仅是经费问题,更是技术发展方向。

    所有的技术发展,没有配套基础,再加上没有经验可借鉴,不仅研发成本高,进度也很缓慢。

    乌克兰人提供的清单上的各种技术,几乎都关系到404基地正在发展的顶级项目。

    汪贵林叹了一口气,对着一脸不甘心的其他人说道:“都散了吧!吃点东西早点休息,这事情没必要再商讨了。军方不支持,国家政府更不可能拨款。规模太大,我们支撑不起这些。”

    汪贵林用埋怨的眼神看了一眼谢凯。

    这小子给大家画了一个天大的饼。

    现在饼就摆在那里,大家怎么努力都吃不到这饼。

    太闹心了。

    苏联人的技术虽然好,对于404基地的发展,也有非常大好处,这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

    404基地根本承受不起。

    郑于成极其不甘心。

    眼看技术就要到收手,就因为没有钱。

    看着谢凯,郑于成低沉地问着谢凯,“谢凯,说说你的想法,如果可行,就按你的想法来实施。”

    老家伙又开始把所有筹码压在谢凯身上了。

    继续像以前那样去赌。

    见汪贵林在那皱着眉头不说话,满脸抑郁。

    岳林急忙给谢建国使眼色,这种事情只有谢建国出来阻止谢凯。

    谢凯要真有疯狂的想法,将会把404拖入深渊。

    一旦资金链断裂,不仅目前的好不容易得来的成果会化为乌有,甚至会因为没钱,而让良好的发展势头被彻底打垮,再次回到当初工资都发不起的状况。

    这将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谢建国也在想这些问题,知道不阻止谢凯不行。

    自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犯错。

    郑宇成要交出权利了,肯定不会甘心的,想要搞一把大的。

    谢凯刚好就给他送来了机会。

    “谢凯,你最好想清楚。这不是一百亿人民币。一百亿人民币,基地还有可能支撑。一百亿卢布,不算利息,折合人民币将近500亿。这样的天文数字,哪有办法解决?一旦资金链断裂,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技术引进项。整个基地都将会因为资金链断裂陷入绝境。404基地当初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状况将再次出现。目前,国内的军事工业单位,很大一部分依然是那样的处境。”

    谢建国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脸上变得更加严肃。

    “一旦资金链断裂,到时候,国家是投入资金继续这个合作?还是投入更庞大的资金来拯救整个404?这样庞大的资金投入,会对整个国家计划造成多严重的影响?引进技术后,需要多少资金跟时间消化。你想过吗?”

    谢建国说的这些,并不是耸人听闻。

    这同样也是所有人纠结的地方。

    需要的资金太大。

    仅仅买技术,100亿卢布,以超…7a庞大的订单,就可以搞定。

    技术不是买回来就能产生作用,引进后还得消化、吸收,以引进技术为基础,需要不断做各种大规模试验,投入的资金将会是数倍,甚至数十倍。

    谢凯知道,父亲说这么多都是为国家负责,也为不让自己犯错误。

    可他实在不想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要不然也不会着急忙慌跑回来想要说服他们。

    谢凯深呼吸了一口气,“几年前,基地启动了苏联计划,即将进入收尾阶段。现在的技术合作,不仅为了拿到技术,缩短我们与国际的科技差距。更为了在合作当中,接触到苏联的技术人员苏联国内目前的处境,远比我们能了解到的还艰难在乌克兰待了一段时间,我了解得更加深刻。苏联政府同意乌克兰向我们出售这些技术,在之前,绝对不可能。一个技术落后的中国,才符合苏联的利益。”

    谢凯说的,让所有人都沉思起来。

    苏联为在不符合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向中国提供这样多对中国来说属于先进的军事技术,本来就不合理。

    在知道中国没钱的情况下,愿意提供贷款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

    只有利益。

    苏联给这么大的支持,并不符合他们的国家利益。

    谢凯看了一眼众人,接着说道:“因为目前苏联的经济情况差到不忍目睹的程度了。这次的合作,原本只是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想要提供安…22生产制造技术,以此换取生产及发展经费。”

    谢凯把自己在苏克兰遇到的情况,向众人做了介绍。

    原本在乌克兰,只是跟苏联人谈关于rd…33发动机引进及苏…27全套技术的引进。

    而到了最后,合作变成了现在的方案。

    所有人这才知道苏联为什么这样大方了。

    这才符合苏联国家利益!

    “苏联人要求至少100亿卢布?乌克兰提供技术?”

    汪贵林看着谢凯,一脸不可思议地问道。

    

1150 搞了,不就是500亿吗?() 
这事情太超出人的想象了。

    苏联怎么可能不顾自己的利益呢?

    谢凯猜测着汪贵林的心思,点头说道:“是的,到目前为止,苏联经济已经无力支撑庞大的各种项目开支。资金连俄罗斯本土单位都不够花,更不说乌克兰这样的加盟共和国。安东诺夫设计局这种为苏联生产最顶级军用运输机的单位,为了保证给工人发工资,生产进度被拖延,工人分成三班,三天上一次班,以确保工人可以拿到原来工资的三分之一。即使这样,也有两个多月没发工资了。跟之前我们基地的情况差不多……”

    谢凯说这些话,都是事实存在的。

    这也证明了苏联不行,熬不了多长时间了。

    所有人神色都变得黯然。

    谢凯的话,再次提醒了大家,当初404基地过的什么日子。

    这次的事情一旦操作不慎,基地还会回到原本的状况,甚至更加严重。

    可谢凯依然提出来了,要去干,更让人难以理解。

    “谢凯,咱们这日子不容易啊。”岳林提醒谢凯。

    当初基地最艰难的时候,他并没有在里面。

    可他也了解基地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很明确地提醒谢凯,稍有不慎,乌克兰人的状况就会是未来404的景象。

    “没有这样严重。我们目前需要支付的指示前期资金,到苏联解体,卢布绝对会贬值。那时候,咱们还多少,就是看咱们心情了,毕竟这是苏联政府贷款,不是乌克兰政府提供贷款……只要不违约,都不是问题……”

    谢凯说到这里的时候,眼睛放光。

    当初印度人用几百万美元还了俄罗斯,不欠账了,俄罗斯也就只能吃个哑巴亏。

    他没有打算只用几百万还,给个几亿对方就得感恩戴德了。

    毕竟,以后还得合作呢。

    最开始,他还没想到这一层,也未想搞这么大。

    苏联人不管是为了阻止他们跟乌克兰人的技术合作,还是为了用这样的手段来延缓中国科技的发展,都是包藏祸心的。

    大国见都是坑来坑去的。

    没有谁希望其他国家比自己国家发展更快。

    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

    谢凯看着众人,见他们脸上都是不相信,只能继续解释。

    “这其实是苏联计划的升级,进度有一点超出之前的预想。原计划在苏联布局,等苏联解体时,搞回来一些缺乏的技术,引进一些苏联的骨干技术人员……”

    现在这事情的发展,的确超出了所有人想象。、

    按照原本设想,苏联即使经济陷入危机,国内趁着苏联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搞回来一些技术,如果真的解体,再挖一些人员补充404目前技术人才缺乏的状况。

    现在已不仅是搞一点技术,挖一部分技术人员的问题了。

    “即使这样,也得在前期准备庞大资金。万一苏联不解体呢?我们将万劫不复!”汪贵林沉声说道。

    苏联的情况,404基地一直在密切关注。

    基地派出去的不仅只有柳东盛,郑宇成等人也是派出了一些基地的机密人员进入苏联,全方位了解苏联的情况。

    苏联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谁也无法保证苏联真的会解体,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一旦解体了,将会失去很多。

    一旦苏联不解体,甚至经纪上缓过劲来,404就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血本无归。

    要么调集更多的资金,使得合作持续下去。

    要么就只能把前期的投入打水漂,只得到一些基础的技术。

    一旦合作无法继续,核心技术,都没可能拿到手。

    谢凯点头赞成汪贵林的说法。

    “确实如此。为了使合作维持,前期我们得准备至少上百亿资金。产品在苏联出售的价格,将比国内贵。仅仅算国内生产成本,加运输成本,资金会少一倍以上。所以,为了确保不出意外,准备百亿资金,才能一直持续下去。”

    听到谢凯的话,谢建国火冒三丈。

    都在劝他,居然一点都不停劝。

    当即站起来,黑着脸对谢凯怒道:“说的倒轻松,上百亿?你知道上百亿对基地意味着什么?基地到目前为止,可调用的资金都没这么多。出现问题怎么办?要不是航空工业部在发动机攻关上面,帮着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经费,我们甚至到现在都还缺钱……”

    当初为了发动机攻关,基地管理层都是焦头烂额了很长时间。

    那时候完全是硬着头皮上的,不搞,他们的战机就没法继续。

    苏联人不提供发动机,订单都没法交付。

    航空工业部跟机械工业部主动承担了很大一笔经费,这样才让404解决资金问题。

    谢凯倒好,动不动就玩这种上百亿的大项目。

    这次更是超过500亿。

    “谢凯,你别说那些虚的,你知道,想要大家支持你的想法,得给我们拥有可操作性的提议……”郑宇成见谢凯一直不提如何解决。

    仅仅是靠着等苏联解体,到时候赖账,那是不行的。

    当初谢凯玩这招,指望着不交付美国人战机,结果全部交付了,苏联不提供发动机,伊拉克那边的战机没有交付,傻大木都开始找人暗杀谢凯了。

    “郑主任,这事情还是算了吧……”谢建国哪里想到,这时候郑宇成都还不死心。

    随后转而严厉地对谢凯说道,“你非得把404玩破产才知足是吧?”

    郑宇成他不敢骂,那是领导。

    谢凯是自己儿子,而且还在把整个拥有十多万人的单位拖入深渊。

    谁想回去再过原来的日子?

    “建国同志,你别激动。先听谢凯说说方案吧。”汪贵林这时候都提醒谢建国。

    机会确实不容错过。

    他还是希望谢凯能说出好办法,把这些技术引进回国。

    “解决办法很多,第一,跟国内所有相关单位合作,由我们牵头成立一个技术联合会,大家一起担保,向银行贷款。如此一来,技术引进成本被几家分摊,风险将会小很多。”

    谢凯竖起了一根手指。

    “这是好办法,不过大家日子都不好过,贷款估计不会太多啊。”汪贵林也觉得这样的方法可行。

    只要不是404一家承担就好了。

    何况由404牵头,这将会继续扩大404的影响力。

    连谢建国都不说话了。

    “可需要这么多钱,他们如何会愿意参与进来?只是技术,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好处。毕竟这不一定能申请到经费……”郑宇成担忧地看着谢凯。

    要让其他单位参与进来,就必须让他们得到好处。

    “当然,贷款只是解决一部分资金。国内很多军工单位,都是拥有自己的第三产业,他们加入进来,负责提供部分轻工业产品,如此一来,成本会降低很多,同时获得更多利润……”

    “这样好,他们很多产品本来就缺乏竞争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