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名门妾室 >

第107部分

名门妾室-第107部分

小说: 名门妾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金元宗之事后,玉秀知道,为保平安,在自家没有一定的实力前,以后兄妹四个还是得再低调些。

    “这次幸好有百花楼的姑娘报信,不然,我们可就被动了。”

    “要不是娘子怜惜青楼姐妹,给她们提供退路,这次她们也不会报信。都是娘子结了善缘,才有这善果。”九娘庆幸地说。

    玉秀也觉得庆幸,这次能先下手,是因为百花楼的花娘及时报信。若是等李承恩抛尸之事发作后,再想挽回,可就艰难万分了。

    “还有五味茶楼,大家都爱喝我们家的茶,茶楼里才会聚了那么多文人书生。”玉栋也感慨了一句。

    这次的事,要不是王彬这样的秀才带头,还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事情到了明州,就不是玉栋兄妹几个能插手了,他们也只能听个消息。

    过了几日,沈莛上门,一进门就直言要求见玉秀。

    玉栋和玉秀来到厅堂,看沈莛一脸笑容,喜气遮掩不住。

    他一看到玉秀,不由拱手说道,“颜娘子,这次四两拨千斤,借着金元宗一事,竟然让大公子美名远扬。”

    的确,这事谁都没想到。

    李承允带着金元宗等人回到明州后,靖王爷亲自过问,一边将此事具折上报京城,一边责成明州知府审理此案。

    因为已经快到六月底,今年刚好是明州府秋闱之时,各地学子们纷纷赶往府城。

    有学子们听说了此案来龙去脉,纷纷聚到府衙门外旁听。

    金元宗狎妓之事牵扯到李承恩,明州知府没让李承恩上堂,可金元宗一提,就有知道内情的人帮着在堂外给其他人解释。

    一时间,李承恩在文人学子中名声一落千丈,众人提起靖王府二公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二公子深夜狎妓、私德不修。

    等李承恩听到这传闻,震怒地想要追查时,悠悠众口,他哪还堵得住啊。

    与他相对的,是王彬当堂感激靖王府大公子李承允谦和正直、与民为善。若不是有大公子的庇护,他一个落拓秀才,怎么告得到堂堂钦差?

    一起一落,李承允这个靖王府的大公子,第一次在明州亮相,得到的是万千赞誉。

    而经由此案,露华香脂粉不再是闺阁女眷才知道的东西,几乎江南的文人书生们都知道了。更有脑子灵活的,听说那两盒呈堂作证的露华香,是颜家的贡品,找人画了那图形出来,一文一张卖给那些想知道贡品长啥样的人。

    露华香瓷盒上,那三个花鸟所写成的“露华香”三字,让人叹为观止。

    有爱好书画的文人,也在打听这三个字是谁书写的。

    借着金元宗一案,捧了李承允,打响了露华香的招牌,这事做的,太漂亮了。

    沈莛知道,这事必定是玉秀安排的。他本对玉秀有了忌惮,现在再看,却是敬服了。十一岁的小娘子,居然有这么大的手笔,还有这么大的胆量。

    不要说闺阁女子,就算是他这样的男子,谁敢轻易向钦差动手?

    幸好,颜玉秀也是站在李承允一边的。他们将来在明州乃至江南,这日子必定越来越好过。

    来东屏村前,沈莛已经给自家的管事们下令,以后,一定要看着颜家的生意。

    玉秀知道此事能让李承允得利,却没想到,这事的效果之好,远超自己预计。

    这下,李承恩暂时也想不到找自家麻烦了。只是李承允,如今立于风口,刘氏母子肯定会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沈莛是死心塌地要靠着李承允的,“大郎,娘子,我打算安排些人在茶楼酒肆,将这事再宣扬一下,你们看如何?”

    他这是赶着来和玉栋玉秀商量,要不要趁热打铁,将李承允推得更高些。

    玉栋看向玉秀,对这种人心诡谲,他觉得自己十个脑袋,也比不上自己大妹妹一个。所以,他只管听大妹妹的主意,出力就好。

    玉秀摇头打断了沈莛的高昂兴致,“沈公子,当务之急,还是先看大公子的腿疾才好。”

    沈莛仔细一想,可不是嘛,先给大公子看好腿伤。如今靖王请封世子的表到现在还未批复,到时,李承允行走于人前,名声又好,不是还可争上一争吗?

    沈莛想通之后,不再急着要为李承允传名,而是提起了另一件事。

243章 合作的前提() 
“颜家是不是打算做蜀地云锦的生意?”虽然是疑问,但语气中,却是确定无疑。

    玉秀让赵全生带人去蜀地拉货,这消息并未张扬。沈莛居然知道自家打算做云锦生意,这消息,果然灵通。

    做云锦生意,玉秀反正没想瞒住人,跟沈莛这样消息灵通之人,她索性大方地点头,“是的,因为我家掌柜的说布料生意好,建议做些布料生意。普通布料、丝绸江南寻常可见,只有蜀地云锦,在江南卖得少。”

    沈莛听玉秀说是掌柜建议的,想起颜家所用的女掌柜,要么是过气的青楼女妓,要么是落难妇人。颜家做的是胭脂花粉的女眷生意,用这些妇人做掌柜,生意更好。

    而且,如今这些女掌柜,就是露华香脂粉铺的招牌了。

    “颜娘子可能不知道,蜀地不仅云锦好,还有不少好东西,比如药材等。可因为滕王爷到蜀地后,就在兰江各个码头设了岗,派兵驻守。凡是往来客商,除了持有指定官凭的,其余的都要层层检查。这一路下来,原本水路走半月,可能要走上一个多月。”

    “这一路下来,检查的官兵还要收船税,原本十文的东西,等出了蜀中,成本就要百文了。”

    滕王这么做,既控制了兰江水路,又能增加财税。多年下来,这可是一笔巨资。而且,因为他所收的船税不是朝廷所管,也不需上缴朝廷。

    难怪国库空虚,滕王府却是越来越有钱了。

    玉秀到底刚做生意,这些事情并不知道,听沈莛如此熟悉,不由问道,“那蜀地的生意不是不能做了?”

    “也不是不能做,蜀地多山,山势险峻。陆路上,滕王也只能派人守住几个官道。运货不多的客商都会找向导带路,翻山回来。”

    山道险峻,就不能跑马车,运送东西也有限。

    沈莛告诉自己这些,是想做什么?

    “沈公子,您也知道,我们兄妹初做生意,很多事都不懂,尤其是这跑货运货的事,我们也就只知道明州境内如何做。沈公子见多识广,若肯指教一二,感激不尽。”

    玉秀这态度很光棍,颇有任沈莛开价的意思。

    沈莛是想与颜家兄妹交好,可不是想结仇的,当然不会漫天要价,“我家在蜀中云都府有买卖,那掌柜的和滕王一位爱妾的哥哥相熟,所以我们家的商船往来,都是拿了官凭走水路的。”

    “娘子若是想要进蜀地云锦,我家的商队倒可帮忙。”

    云都,是滕王府所在,也是蜀中的首府。

    玉秀有些疑惑。

    沈家搭上滕王爱妾的哥哥这条线,必定费了不少心力。沈莛就这么告诉自己,是信任,可也是亮了一张好牌。他表明沈家有这资源和能力做事。

    沈家商队运送的货物,从来都是只供自家铺子使用,不帮别人运货的。沈莛这么大方地要帮自己运货,是为了什么?

    沈莛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任凭玉秀打量,一副坦荡的样子。

    玉秀看了玉栋一眼,兄妹俩心意相通,玉栋接口道,“沈公子,沈家商队能帮忙,我们自然感激不尽。可是,所谓无功不受禄,我们若是占了便宜,心中反而不安。不知我们兄妹在什么地方能略尽绵力?”

    沈莛听玉栋说出这些话,倒是刮目相看。看来颜大郎与生意人打交道多了,心智上也不再是一味敦厚,会揣测人心了。

    “大郎真是痛快人。自从蜀中商船可运货后,上岸码头有些不便。听说砚山那边,靠近兰江的一片田地,是被大郎买了?”

    沈莛一说这个,玉秀终于明白他想要什么了。

    砚山那片田地,靠近兰江,又是通往南北官道的要处。田地贫瘠不利耕种,位置却是绝佳。

    她去砚山看过后,让颜锦鹏将那一片田地尽可能多买点。她打算就在兰江那里做个货船码头,货物上岸后,可直接运送南北。

    如今因为滕王在兰江上游拦截管辖,兰江货运并不繁荣。一旦上游放开后呢?

    蜀地有云锦、织染等物,还有各种药材、花椒香料等,到时,通过兰江,蜀地的东西会运出来,而南北货物也可运往蜀地。

    到时,人来人往,那一片必定会成为繁华之地。

    沈莛也是看上了那处绝佳的位置,想要分一杯羹了。

    这么说来,前世沈莛买下砚山那一带,是看中那处位于交通要道,而不是为了玉矿了。这还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后他凭着那玉矿成了首富,还得了朝廷嘉奖。

    “那片地方,地势极佳。我们买下后,打算以后做安身立命之所呢。沈公子,您觉得那里如何?”

    沈莛看了玉秀一眼,这颜娘子一下就将那片地方的价值挑明了,还说了是颜家打算做安身立命的地方,那自己想要田地是不用提了。

    “若是在那里建个码头,必定是好的。到时我沈家商队运货,也可从那上岸。”

    玉秀拉了拉玉栋,悄声问道,“哥,码头那里开出来后,我们让沈家占二成干股,可好?”

    玉栋点头答应,将玉秀的主意说了。

    沈莛略一盘算,对此还算满意。这码头的二成干股,以后可是财源滚滚。

    码头也未建立,自然也不会定文书,这事,就是一个君子协议。

    沈莛谈好了这事,又说了些闲话后,告辞离去。

    玉栋送客到门口,转回来,玉秀高兴地拖着他笑,“哥,沈公子找我们合作呢,沈公子找我们合作呢!”

    玉栋吓了一跳,好像从去年开始,大妹妹一直是沉稳的样子,难得看她如此情绪外露的样子。

    也难怪玉秀高兴。在她记忆里,前世,沈莛可是江南首富。

    他做生意眼光独到,手法老练狠辣。他看中的生意,可没什么合作之说,只有千方百计夺取。

    如今,他找上门来找自家兄妹合作。

    前世的记忆太鲜明,这么一对比,玉秀难得露了孩子气的一面。

    原来自己还挺有商才的,玉秀美滋滋地想着,“哥,忙活了这么多天,今晚我下厨做饭,得好好吃一顿。”

244章 同桌而食() 
这一晚,玉秀下厨做了几个菜,反正没有外人,直接五个人就在玉秀和玉淑的院子里摆饭。

    自从买了仆妇后,家里厨房饭菜都是山青媳妇做的。她手艺不错,南北风味都会做,还有几道拿手菜,比如盐水鸭、水晶蹄髈等。

    可今日玉秀高兴,一定要下厨做几道菜。她长于做小点心,还有一些精细菜肴。

    两人在灶上忙活一番,很快就做出来几个大菜。

    六月正是吃苦瓜、茄子的时候,玉秀做了道苦瓜炒鸡蛋,又拌了一道蒜末茄子。这两样都是消暑菜肴,清凉解毒,夏日吃的最多。

    圆桌摆上,颜庆江一定要拉九娘也坐下吃饭。玉栋和玉秀几个当然不会驳小叔的面子。

    九娘坐上桌后,端起碗小口地吃着,眼神一会儿就看向颜庆江去。

    颜庆江吃饭,一向是无肉不欢的,山青媳妇做的水晶蹄膀,就数他和玉梁吃的多,叔侄俩一人一块啃得飞快。

    玉秀看玉梁啃完一块蹄髈,夹起一筷子苦瓜放到玉梁碗里,“小四,吃点苦瓜,解暑。”

    玉梁不挑食,拿手巾擦擦手后,拿起筷子,就着苦瓜开始扒饭。

    一张大圆桌,苦瓜炒蛋离颜庆江最远。

    九娘看玉栋几个吃着,都没人帮颜庆江夹菜,伸手夹了一筷子放颜庆江碗里。

    颜庆江一愣,看看碗里碧油油的苦瓜,再看看转开眼睛假装吃得认真的九娘,高兴地和玉梁一样,也拿起筷子扒饭。

    九娘看他连油手都没擦,不由急了,“嗳,你倒是擦擦手啊。”

    颜庆江从善如流地放下碗,抓起手巾抹了几下手和嘴,然后,再端起饭碗往嘴里扒饭,那速度,生怕有人和他抢一样。

    九娘看颜庆江吃的那么欢,又给他夹了一筷子苦瓜,颜庆江乐了,吃完碗里的,就眼巴巴看着九娘,等她给夹。

    这么夹了几次,一盘子苦瓜,被她夹了一大半,九娘不好意思了,低声说了句“别的也吃”,就不帮颜庆江夹菜,自己低头猛吃了。

    颜庆江看九娘光吃白饭,夹起一块蹄髈肉就放九娘碗里,九娘一笑,小口小口地咬着肉,吃完了一碗饭。

    玉栋和玉秀几个都看到了,四个人挤眉弄眼,只当没看到。

    等饭快吃完,九娘看还有一点苦瓜,又夹给颜庆江。

    玉梁看颜庆江嘴里吃进一半苦瓜,惊讶地说,“小叔,你不是从不吃苦瓜的吗?”

    “谁说的,我爱吃,爱吃!”颜庆江连忙将剩下的苦瓜塞进嘴里,一副吃得很香甜的样子,两颊一下撑起来,跟猪头一样。

    玉淑正喝汤,看他这样,没撑住,一口汤呛到,忍不住咳嗽起来。

    玉梁看看颜庆江,再看看九娘,促狭地拖长了声音“哦”了一声。

    九娘在这声哦里,脸上渐渐染上红晕,最后,成了火红火红的一片。

    玉秀看到她那胀红的脸,一副着急关切的语气,“九娘,你是不是中暑啦?脸怎么红成这样?”

    “姐,九娘不是中暑,是热的。那蹄髈太烫,热了。”玉淑咳嗽完,接口说了一句。

    九娘在青楼待了十几年,以为自己早忘了羞涩为何物,却在他们几个的眼光里,感觉自己脸更热了。

    她不知道颜庆江是不吃苦瓜的,自己夹了那筷子,看他吃那么快,还以为他爱吃呢。

    自己也真是,以两位郎君和娘子对二老爷的关爱,哪可能将二老爷爱吃的菜放那么远。二老爷面前,放着水晶蹄髈、放着红烧鸭块,还有蒜末茄子,二老爷自己夹这几样夹得最多。

    她听着玉秀和玉淑一搭一档的话,再看颜庆江还真急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