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名门妾室 >

第158部分

名门妾室-第158部分

小说: 名门妾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帝低头看清那张脸,原来是如妃!

    “圣上,您身上好大的酒味,得喝点醒酒汤呢。”如妃伸手拉住了武帝的胳膊,转头吩咐,“快让人送碗醒酒汤去。”说着就将武帝往自己的如意宫扶着走。

    今夜十五,本该是歇息在皇后宫中。可武帝多年没有子嗣,早就破了这规矩,都是吩咐太医给后宫这些妃嫔们调理着,看谁正适合受孕的日子,就歇息在谁的宫中。

    走进如意宫中,武帝拉了如妃坐到自己膝头,看她一张玉面隐隐带着光泽,不由好奇道,“爱妃今日的妆容,格外娇艳。”

    “圣上真是的,难道往日臣妾不好看吗?”如妃娇羞地叫了一声。

    “往日也好看,今日是用了什么花粉?”武帝难得有些好奇。

    “臣妾用的是圣上新赏赐的花粉,好像是露华香新进贡的珠光粉。”如妃摸着脸庞,娇笑着说,“圣上赏赐的,臣妾用上,果然觉得很好呢。”

    露华香?

    武帝微微皱眉,低头再仔细打量。

    如妃十四岁进宫,十五岁承幸,今年二十岁,还是如花年纪。

    她本是农家出身,因为长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相出众,娘家母亲纪氏又极能生养,入宫不久就得了圣宠。

    很快就升到妃位,今年万寿节,后宫照例封赏时,她虽然没能晋位份,但赐号为“如”,也算晋了半级。

    如妃肌肤润滑如玉,可惜脸上脂粉痕迹太浓,这上了粉的脸,看着忽然让人觉得有点腻味。

    往日觉得手指丰腴柔软,现在看着,那手掌,也太粗了,指节粗大,看着透出几分粗俗。

    武帝眼前闪过前几日看到的那张玉颜,小轩窗露出的半张娇颜,一身素净不施粉黛,眼波流转间,已是倾城。芊芊素手拉着轩窗慢慢合上,透出的端庄娇羞,远胜眼前的雕琢。

    再想到康顺所提的,颜玉秀手把手教弟弟读书习字,兰心蕙质。眼前的如妃,却是不通文墨,仅识得几个字,还是入宫后现学的。

    再想到玉梁那一身衣裳,听说是姐姐为他裁衣刺绣的,如妃却连女红都很粗疏。

    武帝越看眉目越发冷淡,如妃不知武帝为何停了动作,伸手轻轻勾住武帝的脖子。

    武帝忽然推身站了起来,原有的那点寻芳兴致,一时消散无踪。“爱妃先好好歇着吧,今日乏了,朕改日再来。”说着大步走了出去。

    如妃目瞪口呆,贴身宫女叫了一声“娘娘”,提醒她快出去。

    武帝已经到了她房中,却又走了。这要是被宫中其他人知道,她岂不是颜面扫地?明日,宫中不就是要传遍她失宠的消息了?

    如妃从慌张中醒过神来,急忙追到门边,又婉转叫了一声“圣上”。

    往日她只要摆出这副娇羞倚门的姿态,武帝总是不忍心地回来甜言蜜语哄她几句。

    可惜这次,武帝头也不回地走了。

    康顺跟着武帝倒如意宫后,又得了一份赏赐,他想着自己也算是为主分忧。武帝这几日辛苦,有个解语美人陪伴多好。他守在如意宫外,看武帝忽然出来,脸色还有些不满,有些吃惊,更有几分惴惴。

    “回寝宫,今夜不传召了。”武帝冷冷说了一句,大步回到寝宫。

    武帝好女色,后来急于诞下子嗣,就更是美人不断。

    他独自躺在寝宫,心中烦躁。披衣而起,看到边上的一堆折子,随手拿过一本,却是北境边关奏报近日北蛮有些异动。拿起第二本,是周明所写的蜀中战事的战报。

    武帝恨恨地抛下两本奏折,又深深吸了口气,家国天下,还是得先顾着天下。

    成王父子俩,周定康老成谋事,周明却是有几分少年飞扬。

    这样的性子……就算他是天下第一人的帝王,也不能贸然。

    武帝的举动,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思。

    他到如妃宫中却没留下过夜的消息,几乎不过几炷香的功夫,就在宫中的主子中传遍了。

    仁寿宫中,文太后躺在床榻上,听到这消息,微微皱眉,“如妃只怕是笼络不住圣上的心了。”

    凤禧宫中,皇后娘娘神情冷漠如霜,听着武帝从如意宫中匆匆离去,嘴角不由泛起一丝冷笑,如妃,看来要不成气候了。

359章 烫手的赏赐() 


    这一夜,宫中无眠,宫外,也各有各的热闹。

    颜家,玉秀和玉淑吩咐酒楼送了两桌酒菜,前院让木海带着众人吃,内院柳絮带着大家。

    玉秀和玉淑姐妹俩略吃了些,就回到院子里等信儿。

    没等到玉梁回来,却听到外面一阵喧哗。

    木海着急忙慌地让柳絮快点禀告:宫里给两位娘子送来赏赐了。

    玉秀听说宫里送来赏赐,却是有点愣神,玉梁还没回来,这赏赐就来了?

    可送赏赐的太监已经到了府门口,玉秀来不及多想,连忙吩咐前院铺设香案等物,下跪谢恩。

    宫中的赏赐还不少,领头的中年太监很是客气地让人将东西放到厅堂。

    家中玉栋和玉梁都不在,木海等到底不够分量,玉秀只能谢恩之后,上前对那中年太监道谢,客气地请他喝杯茶水。

    宫嬷嬷知道太监的贪婪,递过去几个分量很足的荷包。

    那中年太监居然还推托了一番,才肯接过。

    “劳烦公公辛苦,圣上隆恩,赐下这么多赏赐,可是舍弟在宫宴上……”

    “您就是颜家大娘子吧?”那太监笑眯眯地接过赏钱,“小郎君在宫宴上得了圣上青眼,圣上听说颜家家里都赖大娘子打理,长姐如母,劳苦功高,特意命咱家送来中秋赏赐。”

    那太监说着,又指了指桌上的一个锦盒,“这里可是今年刚进贡的首饰,圣上特意赐给大娘子呢。”说完,还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那笑意,让玉秀后背一凛,只觉说不出的怪异,这太监的态度太和蔼,这赏赐太丰厚,而且,为何还有单独给自己的?

    心中闪过一连串的念头,面上玉秀只是笑着感激涕零地说,“圣上皇恩浩荡,舍弟得沐皇恩,真是阖家之喜。”

    那太监离开之后,木海等人都说真是开眼了,这辈子没见过御赐之物。

    玉秀又让众人去酒楼加几个菜来,得了赏赐,主人家的荣耀,应该让满府上下都沾沾喜气。

    众人离开之后,玉秀打开几个锦盒,只觉一打开就是珠光宝气。

    这几个锦盒里,玉环钗簪,不一而足,最让人吃惊的,是其中一个盒子里,一支南珠镶嵌的珠钗。

    玉淑看着这些首饰,不由问玉秀,“姐,圣上对小四可真好,居然赏了这么多好东西。”

    玉秀面上附和,又跟玉淑说,“小四为我们挣了面子,你先去厨房看看,再让人准备几个他爱吃的。他在宫宴上,只怕没什么时候吃东西。”

    “小四最爱吃的,厨娘做不来,还是我去做吧。”玉淑提了裙角,去厨房跑去。

    玉秀叫过宫嬷嬷,“嬷嬷,你见得多,这些赏赐,是不是过厚了?”

    宫嬷嬷刚才看到那支珠钗时,就有些心惊。她不比其他人没经过事,第一反应就是去看玉秀。

    她见玉秀面色微寒,连忙将自己要涌出的话吞了回去,现在玉秀开口,她思索了一下,回道,“奴婢在京里这些年,也见过宫中的赏赐。圣上赏赐时,都是珠宝古玩居多,贡品首饰赐给外臣家眷,都是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赏赐的。”

    果然,是不对劲啊!

    玉秀只觉手心里沁出冷汗。她有前世的经历,早不是未经世事的小娘子了。看到那些首饰,就像那些青楼恩客的缠头,博取美人一笑而已。

    可武帝,从未见过自己,如何会想到赏赐这些?

    “也可能是小郎君今日御前争光,听说今日那些边陲小国的国主使臣都在呢。小郎君的花鸟字,可是天下头一份。”宫嬷嬷看玉秀迷惑的神色,猜想大娘子应该没能面圣,只好往好里猜测。

    玉秀也只能先做如此想,毕竟刚才那太监说了,是玉梁提到家中都赖自己照料,武帝才给出赏赐的。

    御赐之物,不可轻忽,她和宫嬷嬷一起,将这些东西搬到厢房收了。

    一直等到午夜,才有马车响动,是玉梁回来了。

    玉梁年纪小,在御前时心中兴奋又看着宫宴热闹,倒没觉得什么。等他坐上马车后,却是瞌睡袭来熬不住了。

    马车停下后,随砚到马车里将玉梁抱出来。

    这马车却是李承允安排人送的,那跟着马车的小厮口齿伶俐,说了宴会上玉梁的种种,领了赏赐后,才赶着马车回去复命。

    随砚将玉梁放到床上,玉梁翻了个身,就呼呼大睡。

    玉秀本来想问的话也咽回去,让随砚送水进来,自己给玉梁洗脸,脱了外面的衣裳和鞋袜,给他盖上被子,让他好好睡一觉。

    玉淑做了几个菜,听说玉梁已经睡了,将菜先放厨房,自己和玉秀两人也回屋歇息。

    走回院子里,一院月辉如银,“姐,这里的月亮,好像没我们家的圆。”

    玉秀抬头看看,点头说,“是啊,要是在家里,这时候月亮挂在天上,到处都是蟋蟀叫声,我们还可以到河边赏月呢。”

    “还可以吃姐做的椒盐泥鳅,好久没吃了。”玉淑想到中秋,就想到当初,兄弟姐妹四个落魄回家,玉秀做了椒盐泥鳅来添菜。四个人在院子里吃得不亦乐乎。

    那时在院子里赏月,靠着爹娘种下的杨梅树,听着门外河水哗哗的流,还有桂花的清香。

    玉淑想着家里,问玉秀,“姐,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啊?”

    回家?

    “明天,我们明天就回家去。顺便还能去砚山看看洪师傅和洪伯,也不知道他们的伤如何了。”玉秀听到玉淑说回家,只觉归心似箭,脱口而出说明天。

    京城虽说是繁华地,但她在京城,留下的记忆从来都是不好的。何况,现在的京城,没有周明,没有玉栋……

    她满心惶恐无法言说,原来,自己真的只是个弱女子?或许,是因为想着有人能为自己遮风挡雨,自己才变成一个弱女子的吧?

    “还有小叔和婶娘,不知道小叔现在胖了还是瘦了。”玉淑听说明天回家,浮出一抹笑意,压根没觉得玉秀说明天走有什么不妥。她也不喜欢京城,早就想回家了。

    姐妹俩想着明日就准备回家,高兴地都睡不着,索性先在屋子里收拾起行李来。

360章 南山变故() 
第二天一早,玉梁醒来,告诉玉秀和玉淑,圣上赐他进国子监读书。

    玉梁年纪小,国子监中的学子大多年纪稍长,里面有各地真正求学的学子,也有权贵人家的纨绔子弟,鱼龙混杂。

    玉秀略一思索,让玉梁写了两张帖子送到李承允和谢惠灵手中,只说昨夜玉梁得了赏赐,如此天大的荣耀,商议之后都想早点回乡祭祖,今日就返程,若有其他话还请两人代为周旋。

    玉梁又到国子监求见国子监祭酒梁衡。

    梁衡昨夜宫宴上听到武帝的话,正愁着颜玉梁这么点年纪,改如何安排是好。玉梁今日就来拜见,态度恭敬,还送了一份不薄的拜师礼,同时又请求告假、回乡祭祖之事。

    梁衡看玉梁进退有度,说话有礼,不像是轻浮之人。想到昨夜的话,他家中如今是姐姐做主。想来他两个姐姐到底年纪不大,家中幼弟面圣,得此荣耀,难怪进退失据。

    他勉励了玉梁一番,又指点玉梁回家后攻读哪些书籍,还送了一本自己亲笔注写的《论语》。玉梁高兴地双手接过,只说再入京时到大人门下求学。

    玉梁虽然没到国子监行拜师礼,但梁衡这么待他,自然也算定了师生名分。

    京城这府里本来就没多少东西,玉秀留了木海在这打理后续之事。京城买的几个粗使仆妇,除了宫嬷嬷外,其他人都留在府中照料府邸,也由木海安排。

    半天时间,姐妹俩就带着众人收拾妥当。

    三辆马车,玉秀姐妹俩一辆,玉梁一辆,柳絮、宫嬷嬷带了丫鬟坐一辆,钱昌、钟有行还有三个伙计跟随。

    衣锦荣归,人之常情。

    何况他们还只是几个孩子,这种炫耀心理,众人知道了不由付之一笑。

    这种小事,自然不会上达天听。

    除了城门,李承允和谢惠灵得知他们这么迅速离京,赶来送行。

    两人对玉梁勉励一番,让他在家安心读书,若有先生消息尽快说一声。

    唐赫章跳河自尽的消息,玉秀一直瞒着没有说,这些时日因为叛军阻梗,通信不便,所以李承允和谢惠灵只知道唐赫章入蜀中,后面的消息却没听到确实的。

    玉梁说路过青州的时候再去先生府上问问。

    谢惠灵只在当初明州时见过玉秀一面,进京后偶然碰到,却为了男女避嫌,没有多说话。

    他和玉梁说话的空档,李承允走到玉秀姐妹俩面前,压低声音问道,“为何走得这般急?可是出了什么事?昨夜宫中我也是在的,没出什么岔子。”

    玉秀犹豫一下,终究还是没将昨夜的赏赐说出,只说是玉梁出息了,赶着回家祭祖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隔着幕篱,李承允看不清她的神色,官道上也不好多说,“有什么事若我能帮忙的,一定要告诉我。”

    玉秀答应了。

    很快,谢惠灵和玉梁说完话,走过来与玉秀、玉淑道别。

    从南门出发,一路南下,就到了南山脚下,这里是官道的分叉口,一条西南方向通往润州,一条东南方向通往渡口,北方货运,不少都是在南山这边的渡口上岸的。

    玉秀几个来的时候早就经过过,也就没多做停留,到了岔道,直接往西南方向的官道走。

    秋日艳阳下,还有些炎热。

    拐过山脚,南山投在官道上的阴影,让人一下觉得凉爽了。

    他们刚刚拐上西南官道,听到后面有紧急的马声,那马速听着挺快的,就好像在追赶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