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名门妾室 >

第72部分

名门妾室-第72部分

小说: 名门妾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想到兄终弟及这话,他恨恨地捶了一下龙椅。自己这十几年勤政爱民,就为了将大好河山拱手送还李世冀?

    可恨自己居然没有一儿半女,偌大后宫,几十年不闻婴啼,百年之后,这皇位难道还是要便宜了他?

    他身为先皇爱子,自小受尽宠爱,就连临终时先皇还为他安排后路。

    先皇是迫不得已才传位给自己,而李世冀的生母为了保住幼子的命,甘愿自尽,以求得自己照顾她儿子的承诺。也许,先皇还给李世冀留了其他东西,就是让李世冀羽翼丰满时拿出来,将皇位夺回去?

    想到这种可能性,武帝更是胸闷,他还活着,就有人想夺走他的皇位了?

    他独坐勤政阁中,将暗卫所呈报的东西细细理了一遍。

    颜家不是世居东屏村,而是在颜玉栋的祖父颜焘这一代,才迁移到东屏村的。他们的父亲颜庆山,在外闯荡了十多年才回到东屏村娶妻生子,这十多年里,不知到何处谋生。

    而颜庆洪这一支,一直待在东屏村里耕读为生,除了出了个秀才外,再没别的好说的。

    倒是颜玉栋兄妹几个,回到东屏村后,短短时日,颜家作坊,居然在明州小有名气。

    李世冀既然接了颜庆洪这一家人走,那就算有什么东西,肯定也是在颜庆洪手中了。但想起李世冀在蜀中的行事,颜玉栋这几个也不得不防,若是直接杀了,是否就能了结?

    武帝心中转过几个念头,还是不能贸然杀了颜家这些人。若是贸然灭门,那些追捧颜家茶的文人们,最是多事。若是自己无故杀了几个孩子,传扬出去,不得被人口诛笔伐?李世冀再趁机来个清君侧,自己倒真是拱手让出皇位了,百年后还得落个昏君滥杀的名头。

    算了,不过是四个孩子,容他们活着也无妨,还是先查清事情为要,武帝叫了虎贲暗卫进来吩咐,“周明去查明面上的事,你们加紧赶到东屏村,查查滕王在找什么东西。”

    周明不知道武帝的安排,回到王府,先见了自己的父亲。他将武帝吩咐的这差事,跟成王爷说了一遍。

    “这事你怎么看?”成王听完后,只先问周明的看法。

    “这里面还牵扯到承允表哥,我只怕圣上不是让儿子办差查事情,还是敲打我们,怕我们跟靖王府走得太近。”

    这一路上周明已经仔细想过,自己只是虎贲中掌管皇城守卫的,查人刺探这种事,有的是人去做。

    看看交给自己这张纸上的人名,就知道必定有人去查探过了。

    武帝说什么怕靖王多心,那只不过是台面上的官话。

    若不想靖王多心,虎贲里多的是手段高明的暗卫,也多的是各种手段途径,要暗地查探而不被人发觉实在太简单了。

    退一万步说,就这几年武帝对靖王时不时的敲打,可没见过他因为顾忌靖王这王叔多心而不做的。

    既然武帝给的原因不可信。那顺着他的话细思,就只能是敲打成王府了。

    “圣上对我们周家还是信得过的,这事只是个提醒。可能觉得你巴巴地从北地赶到明州去,与靖王府走得太近了。”

    周明去靖王府,是因为成王妃挂念着外甥李承允,听说李承允病重不治了,让周明赶去为李承允撑腰做主的。

    可周明去了一趟明州,李承允就转危为安了,这就让武帝觉得不信了。周明又不是神医,到了明州就能治病?会不会是靖王府故意说李承允病危,让周明有理由去一趟江南?

    借着李承允,密会成王世子周明……甚至还密会滕王?

    武帝相信周家的忠心,但如今宫里连个皇子都没有,谁知道周家会不会跟藩王联络?

    若是圣上有个皇子就好了,储君一立,上下俱安,也免得人心浮动。

    想到今上无后,成王就忍不住叹气,武帝这些年几乎年年选秀充实后宫,为的自然是生个儿子,偏偏就是生不出。别说儿子,连女儿都没生出一个。

    越是没有儿女,武帝越多疑。帝王一多疑,臣子的日子就难过了。

    听了周明的话,成王点点头,“我也如此想,等过了年,你到明州去一趟,将圣上吩咐的差使办了。反正我们没有私心,到时查到什么,据实上报就是了。”

    “就怕牵扯到承允表哥……”周明有点为难地道。

    “他的腿真的治不好了?”

    “请了几个名医,都是这样说,只怕是真的治不好了。”

    “那就没事了。就算查出什么不利的,他只要不掺和到谋反的大事中,念在他身有残疾,圣上也必定会网开一面的。何况,圣上如今查的,必定是滕王。”

163章 臣子之道() 
成王周定康,从武帝登基后就跟随着,这么多年臣子做下来,他既然这么说了,自然就是有把握的。

    周明也就放心了,反正就是认真去查呗,就像武帝说的,大家问心无愧就不怕查。只要李承允没事,他也就不怕母亲挂心了。

    倒是成王,想起了一件事,“听管家说,你前些时候从账上支了一万多两银子?”

    他乍然提起这银子,周明一想,还真是有这事,“儿子是支取了,这些银子是……”他连忙想解释一下原委。

    没想到周定康压根没想问钱的用途,“很好,要多少钱尽管去账上支取就是了。我们周家儿郎,只要不是沉迷吃喝嫖赌,做事不出大格,花些银子就花些,什么都见识一下才好。”

    这话很开明,显然觉得儿子多见识一下花花世界是有好处的,以后才不会被什么迷了眼。

    周明有点傻眼,敢情父亲以为他拿了银子去吃喝嫖赌了?

    他涨红了脸,有点不好意思,“父亲,儿子没有去做这些。”

    好歹他十几年恪守家规、洁身自好,怎么听他父亲这话,一夜之间很希望他堕落一下?

    “你不是跟人去了春风楼?”

    “那是……那是被人拉着去的。”周明有点欲哭无泪,那些银子是填补颜玉秀买地的,可让他说出来,他又觉得有点别扭。

    周定康以为儿子不好意思,“如今圣上年纪渐大,你只记着,小事再胡闹也无妨,银子花销也无妨,我们家总不缺这点花用银子……”

    “说到银子,父亲,儿子新请的幕僚精于算法又老于世故,他前些日子看了我们府中的银钱,跟儿子说觉得府中账目紊乱,只怕有不少漏洞,要不要将府中账目理一理?”

    周明明白周定康的意思,平日里父子俩也算亲密,但要是他父亲忽然兴起,让他去春风楼这种地方玩乐几日,岂不是尴尬?他灵机一动,倒是想起前几日那幕僚的话来。

    没想到周定康不为所动,“男子汉大丈夫,眼光放在外面,你怎么忽然关注起家中小事来?”

    “这怎么是小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周明有点不服气。

    “你啊,还是太年轻气盛了。”周定康看周明梗着脖子打算和自己争论,不由笑了,“圣上曾经说,周家治军严明,治家脑子就不行了。我们周家事不可对人言,治家不用跟治军似地弄成铁板一块,你明白吗?”

    这些话周明从没听父亲说过,看父亲是打算教导自己一番了,他摆出往日学习兵法的态度,摇了摇头。

    “谁家没几个刁奴?我们家有中饱私囊的蛀虫不稀奇,有了这些人,圣上才会更信周家。你只想想,本朝开国至今,多少武将之家被灭门?你只要确保不该漏的消息一丝不要漏出去,其他的,哪怕漏成筛子呢。”

    周明略一思考,倒是有点明白了,“父亲是说这些是我们家的把柄?”

    “这算什么把柄,这是笑柄。反正我们家是武人是粗人,不用怕人笑话。”

    “你那个幕僚既然算法不错,你去跟他聊聊,若他愿意去北境军中效力,就将他送过去。军里的账目可不能容人中饱私囊。你这些时候盯着户部,头一批棉衣发出去了,可剩下的他们也得赶在过年前送出去。”

    “好,儿子明白了。”

    “要不是如今退步不得,我倒真想解甲归田去。”末了,周定康叹息着说了一句。

    现在的周家,的确是不能退的。周家要是退了,北境军中那群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将领们,就先得遭殃。其次,周家求退万一引人闲话,帝王以为周家是以退为进,那更是后患无穷。

    周明明白周定康的意思,也只能跟着叹了口气。

    这些年武帝为了明君的名头,轻徭薄赋,国库自然不充裕。

    可北方蛮夷却虎视眈眈,朝中有些所谓忠直之臣,觉得周家是消耗国库的祸首。

    每年一到发军粮的时候,就开始攻击不断,他们跟户部就得不断扯皮。他们不怕上沙场真刀真枪地杀敌,怕的就是后方不稳。

    偏偏武帝这些年疑心病更厉害了,心思摇摆不定。

    “不说这些了,圣上派的差事,你务必尽心办好。那颜家兄妹几个,总觉得有些不寻常。”周定康敲着茶几思索片刻,“他们这声名大涨,还真是时候。几个孩子没这份心机,圣上只怕是担心他们背后藏着人。”

    颜庆洪一家被接走后,颜玉栋家忽然就开了作坊,那赚钱还如流水一样快,不管怎么看都觉得有鬼。

    而且,什么茶啊粉啊,四个孩子,就能捣鼓出秘方来?

    “那四个儿子都见过,其他三个性子很好很懂事,但才智上没觉得特别出众。只有颜玉秀,”周明斟酌着评价,“有些恰当好处的小聪明。”

    回想明州时的种种,的确是恰当好处,占点便宜,但不会到让人欲除之而后快的地步。

    “十岁的小娘子,事出反常即为妖,若是他们背后真有高人指点,那这高人圣上是必须要挖出来的。”

    要真是背后有事,周明没查出来,别人查出来了,那武帝对周家,就不是这种隐晦敲打了。

    周明知道父亲的意思,郑重点头答应了,回到书房先拿了李承允的书信出来,再字斟句酌地看起来。

    李承允写这书信,其实是高兴地发泄。他难得斗倒了刘氏的人,心中高兴,又没别人可说,就都写到了给周明的信里。

    可这信里,他顾忌着玉秀家事,还有自己与黑衣人合作之事,所以,信里有些地方就含糊了,周明细看之下,感觉不合理之处甚多。

    在明州见到的颜玉秀,在脑中又浮现出来,她能巴着纪夫人,从刘氏手中得利,又接着自己的名头,敲诈了王府姨娘如意,那李承允这种单纯之人,还不被她玩弄股掌之上?

    周明生怕李承允被颜玉秀给利用了,连忙回信一封嘱咐李承允安心养病,又给小北下了道指令,让他务必看好李承允。

164章 颜照此人() 
周明怕李承允被颜玉秀利用,忙着传信提醒。

    滕王李世冀,也生怕自己留在李承允身边的小厮小西,被人利用。

    前些日子,小西传了书信,写了两件事:

    一是李承允意外雪夜迷路,借宿借到了颜家,与颜家兄妹相谈甚欢。

    二是颜家颜玉秀,一力推动李承允惩治了庄头。

    而除了拿人时小北花力气最多外,其他事情上,李承允都是让小西陪着丁三做的。

    小北是周明送给李承允的,这事在靖王和刘氏那边都过了明路,可自己安排的这个小西,身份是卖身到王府的小厮。

    小西的身份,若引起刘氏母子警惕,进而追查的话,滕王怕自己留在明州的人会受损。

    再说,那田庄庄主是刘氏的人,李世冀原本的打算,是让李承允在那庄头手底下九死一生时,让小西出手救人,彻底将李承允给收服。

    现在颜玉秀横插一杠,打乱了他的计划,让他有些恼怒。

    “王爷,不过是几个孩子的胡闹,何必为这种小事恼怒。”他的智囊席先生见李世冀脸色阴沉,在边上劝道,“反正那李承允逃过了这一次,也逃不过下一次。他这次动手,若是把刘氏母子激怒了,反而更会置身险境。”

    “是啊,王爷,您不是说,当务之急,是快点找到先帝遗诏吗?”边上的幕僚也连忙跟着开口。

    结果弄巧成拙,他一提先帝遗诏,更让李世冀恼怒。

    他眯了眯眼,转头问道,“遗诏在哪里这事,颜庆洪那一家子身上,还没查出来?”

    负责此事的人,真想打死刚才开口的,这不是将火引到自己身上吗?可李世冀问了,他不敢不说话,“回禀王爷,软的硬的都试过了,那颜庆洪一家,可能是真不知道有遗诏这事。”

    “颜庆洪那儿子不知道也算了,颜庆洪也不知道?”

    “颜庆洪说自己跟着颜焘到东屏村时,年纪还小,而且颜焘对他也不信任,什么事都没告诉他。他说,要真有遗诏,可能给颜庆山了。”

    “不是说,颜庆山家的东西都被他拿走了?”

    “他说,王氏死的时候,让颜玉栋四个带了银钱东西去王家村投奔他们舅舅,可能东西被他们带走了。”

    李世冀想了想,“让小西找机会,将颜玉栋家再搜搜,只要有任何不该他们家出现的东西,都带回来,要是有机会,再带个人送来。”

    李世冀迫切地要拿到先帝遗诏,那是他父皇为他登基安排的伏笔。

    他如今三十多岁正当盛年,正是该有一番作为的时候。

    “王爷,京里的消息,说圣上已经知道您将颜庆洪一家带到蜀中的事了。我们是不是先缓缓,免得太过引人瞩目?”席先生是李世冀刚到蜀中时,就跟着他的。

    王爷这么多年一直稳扎稳打,逐步在蜀中培养势力,可这几年,他觉得王爷有点急躁了。

    “席先生,本王是怕我们的好圣上忽然归天,那就太遗憾了。”

    李世勋这几年据说纵欲过度,精气神越来越差了,万一哪天就死在女人肚子上,岂不是遗憾?

    李世勋要是死了,自己就是继位也得奉他为先帝,若是不敬就会受人诟病。

    他逼死了自己的母妃,杀母之仇,怎么能等他死后再算呢?

    “王爷,先帝那道遗旨写了什么?若是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