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名门妾室 >

第98部分

名门妾室-第98部分

小说: 名门妾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伯说,鲁辛和傅远德原是洪天锡帐下亲兵,洪天锡救过他们的命,一手提拔让他们做了将领。没想到二王相争时,他们暗中投靠武帝,将洪天锡家小卖给武帝做了进身之阶。

    洪天锡妻儿去世,心灰意冷地归隐云昌镇。这两人却是官运亨通,如今一人做了青州将军,一人做了云州将军。

    滕王若是起兵,青州和云州都是通往京城的必经门户。

    所以,滕王将这两人的职位近况告知洪天锡,就是押洪天锡对此二人不能释怀。

    洪天锡可以不恨武帝,毕竟武帝与他从无恩义,可鲁辛和傅远德,就是洪天锡心中的两根刺。

    即使私下里,洪天锡一直说滕王不能成事,一直说兵事会乱了百姓太平,可他日渐老朽,仇恨之心却未稍减。尤其是看到别人父子天伦时,他怎能忘记自家的恨?

    时日越久,他对鲁辛和傅远德的恨就越深。

    滕王给了洪天锡剔肉拔刺的刀,洪天锡果然握住了这把刀。

    玉秀想着洪天锡的事,这老人性烈如火,对自己兄妹却是诸多照顾,于情于理,他们都不能不管。

    “哥,你先睡吧。不是说了,我们不能让人知道师傅去蜀中了?我安排了几个跑单帮的,去蜀中帮我们运货。等他们回来了,可以找他们打听一下。”玉秀只能这么安慰玉栋。

    她安排赵全生去蜀中进云锦时,是想试试赵全生这几人的本事,如今歪打正着,倒是还可跟他们打听消息。

    玉栋听说有人去蜀中,眼睛一亮,“秀秀,他们会知道师傅的消息吗?”

    哪会这么简单,滕王既然大老远将洪天锡请去,必然是将他视为重要的棋子,哪会轻易显露人前啊。

    可看玉栋满脸担忧之色,玉秀含糊地说,“等他们回来问问吧。”

222章 兴旺之象() 
三日后,颜家归房的日子。

    这日,家中非常热闹。玉栋带着颜庆江和玉梁在前院招呼,玉秀和玉淑在后院招呼。洪伯和九娘帮着引客,柳絮在后院帮玉秀和玉淑打下手。

    众人听说柳絮也是颜家新招的女掌柜,不由惊讶。

    这露花香果然不同凡响,看这两个女掌柜,一个明朗可人,一个凝眸轻愁,都是美人啊。

    红婶等女眷们坐到内院,看玉秀家窗明几亮、花木扶疏,布置地很雅致,都为玉栋几个高兴。

    李承允因为沈莛有事不能前来,让丁三送了厚礼过来。

    玉秀翻看李承允的礼单,看来沈莛投靠后,李承允钱财上大为充裕,这礼单可厚得很。

    唐赫章兴致勃勃地来凑热闹,自然坐了主桌。

    最意外的是,武举人居然带了武家大公子和武夫人亲自上门道贺,还送了一份厚礼。

    一进门,他就拉了玉栋的手说,“玉栋啊,你和我家季方是师兄弟,伯父就不跟你客气了。我特意多带了几个人来帮忙。”

    玉栋一愣,连忙推辞,连说人手够了。

    武举人也不勉强,“好,要是人手不够,你可说话啊。”

    “好,谢谢武家伯父。”玉栋应下,又将武举人父子请到院子里坐下。

    如武举人这样身份的人,眼光自然不同平民百姓,消息也灵通地很。

    这颜家如今只是白丁,可颜玉栋今年下场武试,听人谈论一个武秀才肯定是稳稳到手了。颜玉梁跟着名闻天下的大儒唐赫章启蒙读书,将来前程差不了。

    最难得的是,露花香如今连太后娘娘都知道了,圣上还点头答应今后采买露花香脂粉做宫中御用之物。

    这可是近天颜的机会啊。

    颜家富了,眼看着就要贵了,这种时候不交好,以后再交好就来不及了。

    抱着这样的心思,继武举人之后,云昌镇附近的几家乡绅都带着夫人儿女亲自来贺喜了。

    而还有独峰书院的山长等人,听说唐赫章来了,为了一识风采,也不请自来。

    原本玉栋一家满打满算外院内院加起来八桌就够了,这一下又多出几桌。

    幸好洪伯当年好歹也是将军府的大总管,人情往来上眼尖得很,一看来的人多了,吩咐人赶到五味酒楼吩咐又备了几桌席面过来。

    他又让人去作坊叫了几个护院和女工来帮忙招呼。宅子里人流穿梭,忙而不乱。

    内院里,玉秀看来的人多了,等开席的时候,总不能让已婚妇人和未婚小娘子混在一起,就让玉淑招呼,带各府小娘子们聚了一间。她又叫过九娘吩咐了几句,让她跟着玉淑身边帮衬。

    九娘原本就是八面玲珑的人,做了掌柜后,三教九流见得多,有些小娘子还认识她,自然更好说话。

    还未开席,玉淑和九娘商量了一下,让大家玩翻绳、投壶等女子常玩的游戏,又带大家看后院种的果树。

    他们家院子里那棵杨梅树,如今移种在后院,居然还结了累累果实。杨梅熟透了,紫红色果子在绿叶间若隐若现,有胆大的小娘子拿过篮子伸手采摘。

    小娘子们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现在来到乡间,看到乡间景致,拉着玉淑问东问西。

    玉淑一点也没不耐烦,她不善言辞,可性子好,谁问都是柔声细语地解说。这些小娘子们看玉淑礼仪周全温柔可人的样子,都很喜欢。

    有人还邀请玉淑到家中玩。

    玉秀在另一边招呼已婚的夫人奶奶们,她一个未婚小娘子,站在一群已婚妇人中,却是毫不怯场,说笑自如。

    武举人的夫人拉过玉秀的手,跟其他夫人们笑着说,“大娘子又好看又爽利,看着就让人爱得不行。这通身气派,差点的人家可配不上。”

    她这举动,自然是为武老太太在元宵日的话描补了。

    就冲着这是武大勇的娘亲,玉秀也不会给她没脸,何况武夫人还有意示好?

    她假装羞涩地说,“武夫人就是爱说笑。”

    其他夫人们凑趣,都跟着说笑起来。

    很快席面备好,玉秀带着大家入席,她亲自将红婶安置在上席作陪。

    众人都暗自点头,觉得玉秀有良心,没因为结交了贵人就忘了红婶这样的恩人。红婶却是不好意思想要推脱,玉秀硬将她给按坐下了。

    外院,唐赫章自然是上席,独峰书院的山长、武举人等作陪,钱掌柜帮着玉栋招呼其他各家掌柜东家们一起坐席。

    五味酒楼还派了几个伙计来帮忙,洪伯站在前院,指挥众人送酒送菜,颇有大将军坐帐的感觉。

    来的各家乡绅们,应该都是打听过玉秀家境况的,主人到了后,带来的仆妇就都离开了,显然是知道颜家没有蓄奴,怕让玉栋几个为难。

    现在看到颜家有洪伯这样的人招呼,有人就打听起来。

    玉栋和玉秀是商量过的,要趁着这机会,告诉大家洪天锡出远门的事。有人主动问,他连忙趁机说是自己师傅家的老仆。因为师傅要出远门,又知道自己几个年纪轻没经事,就将洪伯留下来帮忙。

    洪伯看玉栋竟然没和洪天锡撇清关系,心里五味杂陈。

    老爷留话说和玉栋师徒情分已尽,是怕将来他在蜀中助滕王之事传开,会连累玉栋。

    他为玉栋着想,自然是希望玉栋安然无事。可若玉栋真的撇清关系了,他又会为老爷觉得心寒。

    洪伯也不知自己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听着玉栋现在说的话,他忍不住红了眼眶。人心换人心,这世上,还是有知恩图报的人的。

    “师傅说以后洪伯就是我家的管家,不过我们兄妹几个,都拿洪伯当长辈看的。”玉栋最后说了一句。

    众人一听就明白了,洪伯在颜家,可不是奴仆。玉栋这是敬重师傅,进而敬重了师傅留下的人。

    独峰书院的山长举起酒杯对唐赫章说,“唐老先生,晚辈得敬您一杯!不为您名满天下,就冲着您收徒眼光好,晚辈就得敬您一杯。”

    玉栋如此尊师,玉梁是他弟弟,自然也不会差。

    唐赫章得意地一笑,“这杯酒,老朽当得。”

    这一顿酒席,直吃到日薄西山才结束。

223章 喜讯临门() 
酒席结束后,歇了两天,玉栋考完武试,一时也没什么事,除了每日晨起练武读书外,其他时候就扛着锄头下地去了。

    玉秀本来想着要不要归房后要不要买几房仆妇,看自家哥哥这样,也就不急着买人了。反正他们兄妹四个自己能干活,也用不着人伺候。

    洪伯住进颜家后,就住在安排洪天锡住的院子里,玉秀看他闲不住,索性就让洪伯帮忙管作坊里那几个护院的活。

    过了几天,一个四十来岁的妇人,拿着个小包袱上门求靠。

    原来,酒席上,玉秀说出了颜家的用人之事后,妇人之间,最喜欢传递消息。

    这个妇人自称郑氏,是邻镇一个寡妇。娘家原本开医馆的,她是独养女儿,自小跟着她爹也学了些医术。嫁人之后,一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公婆骂她是不下蛋的鸡,丈夫一喝醉就拳打脚踢,日子苦不堪言。本来就这么熬着,可丈夫又意外死了。

    公婆有两个儿子,就说她克夫克子,把她休了赶出门。

    她娘家也没人了,这一被休,再也无处可去。

    她听说颜家收容妇人,只要肯签身契就可上门求助,咬咬牙拿了休书,就一路打听着找上门。

    “娘子,小妇人做什么都行,洗衣做饭下地干活都行,求您留下我吧?”郑氏这样的妇人,在山村里很难过活,就算愿意卖身为奴,讲究点的大户人家嫌弃她们命不好,也不会收容。

    玉秀让郑氏进门,问了是邻镇哪个地方的人,刚好作坊里就有那个村里的。

    玉秀让郑氏先坐着,到作坊里一打听,果然是这样,再听说这郑氏原来精于妇科儿科,还会开方,倒是难得。

    “郑大嫂……”

    “娘子叫我郑氏就好。”郑氏倒是有几分见识,连忙谦辞道。

    “你要是到我家签了身契,至少得做满五年才可赎身,你可得想好了。”

    “我……小妇人不用赎身,您给我签死契就好。”郑氏生怕玉秀不要自己,慌乱说道。

    “你要是来了,是想到铺子里做,还是到作坊里做?”

    “小妇人想到作坊里做,在家时跟着我爹学了些粗浅医术,到作坊里,我能做。”

    玉秀点头,这郑氏性子实诚,不像说能做铺子掌柜的人。知道她会点医术后,玉秀就想将她留到作坊里,她自己也愿意,那是再好不过了。

    当下签完身契,到衙门备案后,玉秀将郑氏领到作坊里,让她先在那边干活。

    这郑氏到了作坊,倒真是一心一意做事,她本就懂些医术,干了几天,想着女子爱美脂粉若能养颜最好,就自己琢磨着拿白芷、白芨和白茯苓这三白汤的方子,配了副养颜的脂粉方子。

    她做出来呈给玉秀,玉秀听她的想法,觉得这想法很好。

    寻常的胭脂水粉,能增香已经算好的,这加了养颜之效,岂不是更高人一筹?

    索性玉秀在作坊里开了块地方,让郑氏好好钻研,郑氏捣鼓几日做出几盒。玉秀让人送到建昌县,让九娘和柳絮两人试验一二。

    很快,九娘就传信回来,这方子果然有养颜之效。

    这些日子,又陆续有妇人来求靠,玉秀将这几个妇人派给郑氏打下手,将露花香做了几款新脂粉出来。

    一时间,露花香脂粉能养颜的名声传出,原本只是年轻媳妇奶奶追捧,如今连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们也喜欢了。

    毕竟,凡是女子皆爱美,和年纪大小无关。

    玉秀陆续又沿着建昌到明州这条官道,开了几家新铺子。

    “哥,照这势头下去,等你去考举人时,我们家在明州都有铺子了。”玉秀算着帐,有些得意地跟玉栋说。

    “你别老把举人挂嘴上,我还没考出秀才呢。”玉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没事,反正我们今年一定要在明州府开间铺子,对了,再去买幢宅院。”玉秀觉得玉栋考上举人是迟早的事,明州那边的产业一定要置办。

    “对了,哥,你要是考中了,我们摆酒,再请个戏班子来吧?”说起考秀才,玉秀有些兴致,她放下笔商量道。

    前几日,村里热闹了一回,金福清的大儿子金伯远,这次考中了文秀才。那天金福清在家里摆了二十桌酒席,玉栋和玉秀也去坐席了。

    按朝廷的规矩,文秀才先放榜,然后才是武秀才,所以,玉秀估摸着也就这几天有消息了。

    “不要吧,我们就请个十来桌就好了。”玉栋觉得,自己就算考中了,武秀才比起金伯远的文秀才也差了一等。

    两人正说着,远远听到外面有喧哗声,玉淑很快跑进来,“哥,姐,快点,外面来人啦?”

    “来什么人啊?”玉秀收起账本穿上鞋想出去看看。

    “恭喜颜家郎君武榜第一名,京报连登黄甲!”门外已经传来大喊声,然后是几声震天的鞭炮响。

    玉栋听说第一名,有点回不过神,玉秀穿好鞋,看玉栋还愣着,“哥,快出去接喜报。淑儿,快把我们前几天数的铜钱拿出来,先撒上一把热闹一下。”

    玉秀正说着,洪伯也跑进来,“大郎君,大娘子,快点,门外报喜的人都挤满啦。”他一张满是皱纹的脸,笑成了一朵花,皱纹将五官都要埋住了。

    说完看玉栋还不动,他上前一把拉着玉栋往外走。

    玉秀想家里也得放个鞭炮才好,站起来想去拿鞭炮,又觉得应该先拿喜钱,要不要学福清叔家散笔墨?不对,哥中的是武秀才,不用散笔墨。

    玉淑就看到她姐在屋子里没头苍蝇一样转圈。

    作坊那边郑氏听到声音带人回来,看玉秀这转圈圈的样子,不禁扑哧笑了,跟带来的两个妇人说,“娘子这真是高兴地糊涂了,从没见娘子这么没主意过。”

    玉淑也是笑着去拉玉秀,“姐,你转得我头晕,我们先干嘛啊?”

    “看我,走,先去接喜报,撒把喜钱去。”玉秀一敲头,笑着让玉淑带着郑氏和另一个妇人去抬喜钱。

224章 沈莛之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