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

第75部分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75部分

小说: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林老爷觉得自己空手回去没面子,只能腆着老脸从好友这里要来一小段不足三百字的《杂记》节选,拿回去给妻女交差。

    他没想到,掌柜的也只说让他随便翻到一页,只能抄一段,他就好巧不巧,抄到了著者动心那段。

    偏偏没有上下文,这只能算个剧透,妻女看到后都对他的办事效率感到绝望。

    林语淑也只能跟小伙伴写信说:“我被剧透的心痒痒!”但却又不上不下的,真的很让人无奈。

    =

    黎锦和秦慕文都不知道这《杂记》开头就勾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他此次高中科试案首,怎么说都得回乡祭祖了。

    国家规定,院试三年两考,逢寅、审、巳、亥年举行“科试”,今年是壬寅年,所以此次的院试也称为科试。

    黎锦思考一下,按照天干地支的算法,明年就是癸卯年。

    而乡试,也就是秋闱,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都在八月'注'。

    最近没有新皇登基,不会开恩科,但黎锦运气好,下次乡试正科就在明年。

    黎锦还没决定自己考不考乡试,万云就在他去告假回乡祭祖的时候,给他说:“明年也考个解元回来。”

    黎锦沉默着,解元可是一省的第一名!他并不觉得自己有这个实力。

    万云却也不是在开玩笑,他是真的对黎锦有信心。

    他说:“阿锦,你不会对自己这么没信心吧?之前我告诉你院试很简单,你没信,这不也是院试案首么?”

    黎锦走出宁兴书院的脚步都轻飘飘的,乡试和院试这能是一个重量级别的考试吗?

    不过,再怎么说这也是明年的事情,眼下还是回乡祭祖比较重要。

    黎锦回去的时候,正好看到一个头戴红花,脸上涂着鲜明胭脂的女人从屋里出来。

    女人脸上带着笑,但送她出来的小茶却苦着脸,任由她一直说,小茶一句话都没应。

    那女人看到黎锦,状似娇羞的一挥手帕,说:“哎呀,黎老爷回来了。妾身这厢请安了。”

    黎锦身姿笔挺,如松一般站在原地,对这人的娇笑并没有任何回应。已经知道了这人身份。

    “老爷马上就要双喜临门了,妾身先在这里祝贺了。”

    黎锦语气冷淡:“何来双喜?”

    说着,他不等女人回答,就道:“我不纳妾。小茶,送客。”

    “哎,您别走啊,这可是一门好亲事啊,那闺女长相可水灵呢!”

    但黎锦却一字不发,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息,直接进入内院。

    小茶脸上挂着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笑意,把媒婆带到门口,“您请回吧,我家老爷话都说的这么明白,你那主家不会怪你的。”

    黎府的大门在她面前关上,媒婆跺了跺脚,“我明日再来!”

    可黎锦翌日一早就跟着陈西然坐上回镇子的船,小茶对这件事又做不了主,前来登门的人注定得不到回应。

    陈西然此次也考中了,虽然只是第三等的附生,但好歹也是秀才。

    这在他们镇子上已经极为出彩了。

    这回黎锦雇了个大点的船,船舱内有三个隔间,船家晚上睡一个屋,黎锦带着夫郎和小包子睡一屋,陈西然一个屋。

    黎锦把银票换开,镇子上的钱庄不能兑换百两银子往上的银票,他索性就直接带了二两碎银在身,剩下的还带了八两银子打点和随礼。

    小包子上次来府城,才不过十个月大小,一路上虽然安静,但他自己对此都没印象。

    这次回去的时候,小包子都会跑了,他也不怕水,一手拉着爹爹,另一只手拉着阿爹,在甲板上站着,低头看波光粼粼的水面。

    黎锦索性盘坐下来,看着小包子玩,但却一直没有松开他的手。

    这种船没有围栏,只有两头尖尖微微上扬,黎锦得好生注意着包子,担心他皮过头。

    但其实小包子看似胆子大,也只是好奇心占了风头,才敢如此站着看水。

    实际上,小家伙一刻都不敢撒开两个爹爹的手,肉肉的小手劲儿很大,紧紧的捏着黎锦。

    过了会儿,小包子站累了,却不肯回船坞,黎锦担心他吹风受凉,把小包子抱在怀里。

    秦慕文进去给小包子拿披风,后又找船家要了热水,给黎锦和陈西然泡茶。

    陈西然盘坐在黎锦对面,给小包子做鬼脸,惹得他嫌弃的把脸埋在黎锦的胸膛上。

    陈西然:“……”

    陈西然失声一会儿,才受伤的说:“他小时候我这么给他做鬼脸,他笑得可开心了。”

    黎锦:“那也是他小时候。”

    陈西然感觉自己被小包几抛弃了,心里拔凉拔凉。

    秦慕文不像他们俩一样盘坐,而是跪坐在另一边,泡茶,过了三道后才仔细倾倒出来,端给两人。

    陈西然是个会品茶的人,他爹发家后喜欢附庸风雅,专门让人教导过陈西然这方面的礼仪,到底也是有点用的。

    他说:“弟媳你这手法不错啊,精炼娴熟,没有几年的熏陶做不到这么好。”

    秦慕文笑道:“幼时学过一点。”

    陈西然听了这话后心生惊讶,但却没表露在脸上,他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黎锦这样的人都能喜欢上秦慕文了。

    他们成亲讲究门当户对,不仅仅是成亲后夫妻地位不会相差太大,更得的是两人有共同语言,琴瑟和鸣。

    此前,陈西然以为秦慕文只有脸好看,可跟黎锦接触的越深,他就发现黎锦其实不单单喜欢夫郎姣好的容貌。

    陈西然想,他身边俩人一个个都深藏不露!只有他,草包的如此真实。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小天使们放心……我会尽力在完结前补完欠更,补不完就补番外,其实番外和正文内容也相差不多(小声bb)

第100章 第 100 章() 
船只在河上漂了一个白天; 因着风向不对; 漂的速度也不快,夜幕降临的时候; 离镇子还有些距离。

    船家是个老实巴交的汉子,说:“几位老爷; 这没有寺庙; 只能委屈老爷们晚上住在船舱里了。”

    陈西然应声道:“无妨; 在船上过夜也别有一番趣味。”

    晚上; 秦慕文把小包子哄睡着后; 黎锦打开小窗; 躺在床上; 双手垫在脑后; 看这满天的星斗。

    秦慕文洗了脚上/床,黎锦腾出一只手把他搂在怀里; 另一只手给他指天上的北斗星。

    “那个方向,就是燕京。”

    秦慕文怔了怔; 似乎想起了什么不好的回忆,他说:“阿锦,以后会去燕京吗?”

    秦慕文身体的变化一点也逃不脱黎锦的感知; 黎锦把他搂得更紧,眼帘微垂,遮住漆黑的双眸。

    “会去。”

    秦慕文没说话,燕京于他而言不是个好地方,但听着阿锦有力的心跳; 他好像也没有起初那么慌张了。

    这么一想,秦慕文把脑袋埋在黎锦颈窝处,鼻尖被熟悉的气息萦绕着,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黎锦接着说:“我不想骗你,文文。”

    他关了窗,给两人盖上被子,声音很轻,语气却无比坚定,“科举考试,我志在必得。”

    秦慕文‘嗯’了一声,“不管阿锦的决定是什么,我都会一直陪着阿锦。”

    黎锦唇角勾起,只可惜黑夜中无人看得到。

    翌日风向很顺,巳时才过一点,站在船头的陈西然就眺望到了镇子的轮廓。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船就停靠在镇子边上,船家先行下去,把船舶绳绑在岸边的柱子上,才招呼几位客人下船。

    河水微波荡漾,连带着船只也摇摇晃晃。黎锦人高腿长,怀里抱着小包子,长腿迈出,稳稳地踩在地上。

    随即,他转身对秦慕文伸出手,扶着他家小夫郎下船。

    陈西然最后一个跳下船,他的身形才刚刚显露出来,就听到岸上不远处有人在喊:“少爷,您回来了!”

    原来这是陈西然的书童,自从收到陈西然的信,夫人每日就派书童在这里等候,今儿不过是第二日,就等到了人。

    黎锦则跟陈西然道别,打算直接回村。

    陈西然说:“你家都搬空了,晚上回去怎么睡人?不若今儿先住我家,明日我派人通知柱子哥,再来接你们一家。”

    黎锦摇头:“今日天色还早,正好适合回……”

    他话还没说完,就看到一个十分熟悉的身影,赶着牛车前来。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来人正是李柱子。

    他跟陈西然家里书童的说法一样,“自从村长收到您……的信,全村都知道您要回来了,正好我每日都在镇上出摊,没事儿就来这儿等您。”

    李柱子他说的轻巧,黎锦却大为感动,跟陈西然再次道别后,就坐上李柱子的牛车,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回村。

    至于宋先生这边,只能等明日黎锦再来镇子上,与陈西然一起去登门拜访了。

    李柱子这回跟黎锦说话,语气中多了许多拘谨。

    黎锦连中小三元的事情,已经传遍整个村子。就算大部分人不知道‘小三元’是什么,但他们也都知道,黎锦是村里考出去的第二个秀才老爷了。

    第一个,自然就是鸿雁村村名的由来,李鸿雁。

    黎锦跟李柱子说了两句话,听着他一口一个‘您’,黎锦很无奈:“柱子哥,现在的我只是黎锦。”

    李柱子听完这话,‘欸’了一声,“那可不行,您现在是秀才老爷!”

    黎锦说:“秀才老爷也是你的后辈,柱子哥,你这么跟我说话,我浑身都不习惯了。”

    李柱子没法,只能重新叫回了‘阿锦’。

    回去后,李柱子和李大牛都送了崭新的褥子和棉被来,黎锦让秦慕文抱着熟睡的包子在院子里晒会儿太阳,自己则跟着李柱子一起把家里扫撒了一遍。

    十个月没回来了,家里早就落了厚厚一层灰。

    等到打扫完,黎锦才把小包子放在铺好的床上。

    小家伙儿看来是真的累极了,昨儿晚上在船上闹腾,不好好休息,现在直接就睡着了。

    黎锦把一切都收拾好,又跟着李柱子去搬了柴火。

    他媳妇儿也早早的给黎锦和秦慕文煮了两碗面,每碗都卧了一个鸡蛋。

    “出门饺子进门面,上次你们走的匆忙,没来得及买肉包饺子,如今这进门的面可得好好吃。”

    黎锦也确实饿了,吃了一碗面后,又吃了两个饼,才停下筷子。

    而秦慕文那边也正好吃完一碗面,他收拾着去洗碗,黎锦则跟着李柱子去了村长家。

    李柱子以为村长见到黎锦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恭喜阿锦高中小三元’。

    结果却见村长拿出了三本书,第一本封面上有四个大字,李柱子一个都不认识。

    “这、这农桑算经,可是你亲自编撰的?”

    黎锦颔首:“是,府城学风浓郁,我进入宁兴书院去学习,这本书就是那时编出来的。”

    村长脸说了三个‘好’字,才解释道,“我开始担心这著者跟你同名同姓,心里怀疑,却也知道你当时快要考院试了,就没因为这件事叨扰你。

    后来你又递信说自己高中,即将回来祭祖,我也就想着等你回来直接见面询问。府城果然人杰地灵,阿锦这书写得真的好。”

    黎锦笑道:“我前去府城,不止编了这一本书,还有另外一本,尚在印刷中。”

    村长:“……”

    随后,村长跟黎锦促膝长谈,听他说了这十个月在府城的经历。

    虽然黎锦说的轻描淡写,但村长却能从中听出黎锦一直在努力,在进步。

    村长也跟黎锦说了村子里的情况,“自打你有出息了后,咱们村子里的庄家汉也不死命要求孩子必须种地。甚至有人还专门攒束脩礼,打算把孩子送到镇上读书。”

    说罢,村长提了几个名字。

    黎锦有些惊讶,说:“村长说的那几个孩子不都才五六岁吗?他们去镇子上独自学习?”

    村长说:“这也没办法,家里的婆娘还得照顾公婆和其他孩子,哪能专心伺候一个孩子?”

    黎锦想了想,说:“我有个建议,不如村子里直接办一个蒙学,幼童启蒙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能认字,给孩子教会了就行。”

    这样也避免村里的小孩去镇上遇到危险。

    毕竟那些孩子实在是太小了,这年头的人/贩/子又很猖獗,小孩子独自出门真的不安全。

    村长愣了愣,说:“村子里自己办蒙学?”

    黎锦道:“是的,总归现在想要学习的孩子人数有七八个,也不少了。”

    村长把旱烟磕在地上,眉头拧成‘川’字,“我想想。”

    黎锦回去后,村长在晚饭时间点还亲自来了一趟,说:“就依照你说的办,等你那蒙学算经印刷下来,我就按照那本直接来给孩子们教算经。”

    村长原本自己也只会拨算盘,但自从去年腊月收到这三本书后,他一个原本对算学不感兴趣的人没事儿都掏出来看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里面的内容他都能看得懂。

    村长也不是没见过真正的算经书,与黎锦这详细注释版比起来,都太过深奥了。

    他一个县试都没考过的人,自然知道真正的算经书有多难。

    所以,村长一听黎锦又要出书了,也不担心在算学方面耽误孩子启蒙。

    总归他身为村长,肚子里还是有些墨水的,教小孩子绰绰有余了。

    村长又问了黎锦会回来几天,打算在自己开办族学的时候,若是时间来得及,请黎锦来给孩子们说几句鼓舞的话。

    黎锦笑道:“此次共告假十日,除去来回路上四日,剩下六日我都会在村里。”

    村长眯着眼睛,说:“时间够了,我这就安排人去准备。”

    他走到门口,又折回来,“阿锦给咱们村蒙学取个名字吧,这建议是你提出来的,蒙学能构建得起来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黎锦也不推辞,他直接答应了。

    “容我思考两日,想好后我写出来给您送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