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

第76部分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76部分

小说: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锦也不推辞,他直接答应了。

    “容我思考两日,想好后我写出来给您送去。”

    村长临走前,看着黎锦家厨房里有满满当当的水果和蔬菜,也没再多问什么,只嘱咐黎锦好好休息,缓解旅途的劳顿。

    看着跟黎锦一起送他出门的秦慕文,村长想了想,说:“你是个好孩子,以后生活会更好的。”

    “多谢村长。”

    与此同时,知府大人的一封信被呈在庞老爷子案头。

    庞老爷子看着上面的题字,花白的眉毛一颤一颤,尽管言辞很是不屑,但欢快的语气却暴露了他收到晚辈来信后的愉悦心情。

    “我不是说了后辈们不准打扰我么?怎么一个个不知礼数,还要来给我送信。”

    而伺候老爷子的人,已经对此见怪不怪了。

    坐在庞老爷子身边的男人,大约二十七八岁,仔细看去,这人正是上次说要跟庞老爷子打赌的男人。

    他对庞老爷子的口是心非表示无话可说。

    但他也知道,一旦自己戳穿了,老爷子心态就崩了。于是他提到的只有赌约:“老爷子,你说的要是黎锦连中小三元,就收他为徒,可做数?”

    老爷子只顾着拆信封,假装自己没听到这句话。

    当时他也仅仅是傲娇的认为没有给他们圈子递拜帖的人都是狂傲之辈,这样的人就算有小聪明,也不可能三案首啊。

    所以老爷子就随口说说,没想到……黎锦还真的敢中。

    可他都十几年没收过弟子了,收个弟子后,他的态度又得端起来,哪有跟熟人相处的愉快。

    总不能让徒弟认为师父性格太活泼吧。

    所以,老爷子下决心暂时忽视这句话,先看看家族里的小家伙给他写了什么。

    于是,在拆开信封的一瞬间,老爷子那开心的笑容僵在脸上……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章!今日双更】

    【昨晚仔细的梳理了大纲,决定还是把黎锦和文文的故事写到圆满。虽然后面剩下的篇幅不多,但我会写好这个故事哒】

    感谢 伊墨π_π、虫二 大大们的手榴弹 和 雪山肥狐x2、sunshinex2、鹿林、青争之伊、false、?画凉??、炭、吃杏就暴毙、伊墨π_π、式责、清静峰主沈清秋、小懒,越来越懒。 大大们的地雷~~~早安,mua~~

    感谢 雎鸠炒荇菜x5、式责x10、圆滚滚x5、jiangx3、渡角兽yx20、六月x10、*^_^*安安x26、这一切、朱砂、我是小西柚x15、kkkkkkanx50、所谓伊人x10、学渣本渣、老古董六岁啦、?画凉??x20、妖狐突突突、沉迷小说无法自拔的Y、梅子青时、Adeline17、落香x5、爱糖的小猪、阿矜x5、听音乐的黑□□、青争之伊x2、小白糖的猫猫、新航线、西小楼x10、艾路、黄少天太太x5、皖皖x10、哈哈 大大们的营养液~~感谢灌溉!

第101章 第 101 章() 
庞老爷子最后生气的甩着袖子走了。

    黎锦自然不知道这些; 他甚至都没发现因为自己投入了很多时间练字; 知府大人早就因为他的字写出了精气神,想给他找一位老师来教导了。

    书法写得好是一回事; 但是能不能突破自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知府大人这封信自然没有得到老爷子的回复,但他一点也不恼; 庞老爷子是出了名的性格古怪。

    他要是一封信就能打动了; 这才算出了怪事。

    知府也只能在黎锦拜师途中充当引路人; 至于黎锦自己怎么打动老爷子; 那就得看他的本事了。

    黎锦回村的第二天; 早起、踏上他穿越初来时走了接近一年的路; 景色依然如故; 变的只有行人的心态。

    黎锦发现自己走这条路的时候; 脚步从没这么轻快过。

    前两年他还是个穿着粗布麻衣、身材羸弱的废柴,如今家境殷实、身体康健; 夫郎孩子伴在身侧。

    心境总归是会发生变化的。

    接近午时的时候,黎锦就跟宋先生道别; 说送捷报的官差大概也快到村子了,他得回去迎接。

    官差不仅会在放榜的时候恭喜黎锦,更是会直接把喜报送到考生祖籍。

    黎锦此次回来也正是因为这件事; 他家已经没了守在村子里的长辈,所以他必须得自己回来了。

    此前跟秦慕文关系不对付的几个哥儿,在这回秦慕文回来,远远的悄悄打量过他。

    见村长都对秦慕文态度和蔼,完全不在意他哥儿的身份; 几个哥儿不禁红了眼眶,却又不敢表现得太明显,要不然会被家里主母发现。

    之前黎锦要带秦慕文去府城,他们羡慕之余,却也不觉得秦慕文会在那里过得比村子里好。

    毕竟黎锦家穷,在府城举目无亲,还拖家带口,他们甚至想过秦慕文会灰头土脸的回村独守空房。

    谁都没料到,再见之时,秦慕文依然如初,而他们在秦慕文面前说话的勇气都没有。

    小安跟秦慕文关系好,在第二日还专门带着孩子去看了秦慕文。

    之前秦慕文走的时候,小安已经有了六个月身子,如今他孩子都五个月了。

    小安的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被家里人养的白白胖胖,眉目间还能看出小安的影子,是个很秀气的孩子。

    秦慕文夸赞道:“孩子身子骨不错,长得也让人心疼。”

    小安说:“可不是,他刚出生两个月那会儿特别冷,家里给他屋里一直烧着地龙,都没敢断过。因为照顾的仔细,他才能像现在这样康健。”

    秦慕文笑了笑:“确实是这个道理。”

    随即他蹲下,看着刚刚走过来,拽着自己袍角的小包子,摸摸他的脑袋,把他抱起来,说:“这是小安叔叔。”

    小安到底给小包子洗过尿布,就算过了这么久,小包子已经记不住他,却也对他也十分亲近。

    “叔叔好。”

    小安看着小包子出落的大方可爱,还无比乖巧。他嘴巴微微张开,震惊的几乎要说不出话来。

    什么词语都无法形容他小安此刻内心的震撼,他过了会儿才找到自己的声音,说:“小包子这也太乖了,气质也跟村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就跟茶馆里说书先生讲的出身名门的哥儿一个样!”

    然而,谁能料到小包子出生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他的阿爹之前还得做针线补贴家里呢。

    但是,小安说这句话的时候,完全没察觉到,其实站在他面前的秦慕文,才是他口中那真正出生高门的哥儿。

    不过秦慕文早已不在乎这些,听到小安的话,一点感伤自己身世的想法都没有。

    反而说:“是阿锦言传身教的好。”

    小安:“秀才老爷就是不一样。我都听说了,考中秀才后,是可以在县城花点钱捐官的。如若不想花钱,考中了举人后也可以当官!”

    秦慕文淡淡笑了笑,没有应答,身边人见到一个人很优秀,总归会把自己认为美好的事情往这人身上堆积。

    但其实他家夫君却从来没有表露出要当官的意思,秦慕文当然也不会把黎锦的计划说出去。

    小安坐了一会儿就走了,秦慕文带着小包子把他送到门口。

    不用秦慕文提醒,小包子就甜甜的说:“叔叔走好。”

    这下惹得小安跺了跺脚,说:“阿文,你这是诱导我生哥儿!”

    秦慕文眉梢眼角都是笑意,“那就生一个。”

    黎锦回来后,报喜的官差隔了一小会儿就踏马而来,与之前两次的情况不一样,官差身后还跟着一群打扮喜庆的人,他们到了村口就开始敲锣打鼓。

    村长坐在门口的石凳上,瞧见这一群人,立马给官差带路,村里的小孩子们则跟在这群人后面,一个个都笑容灿烂。

    黎锦清冷了十个月的家门再次热闹起来,村里的大部分人都从家里出来。见那官差也不赶他们,而是一直笑呵呵的,庄稼汉们没一会儿就围了两三圈。

    黎锦和秦慕文也早已打扫好了家里,准备了点心、热茶,当然,还有一堆装着铜钱的红封。

    红封是给村子里小孩子和这些敲锣打鼓人的,给报喜官差自然是沉甸甸的碎银。

    那官差先说了一堆喜庆的话,见到银子后,真心实意的推脱了两下,最后还是收了。

    官差都对黎锦的态度如此客气,其他人更是不敢怠慢,都来拱手道喜。

    送走了道喜的人,李柱子问黎锦是否要摆宴席,毕竟这是个值得庆贺的事情。

    黎锦想了一下,还是拒绝了。

    “不是我不想宴请,主要是我这才仅仅是个秀才,就这么大张旗鼓,未免会显得太过骄傲。以后若能考中举人,我再回来摆流水席。”

    李柱子憨厚的笑着:“还是阿锦考虑的周全,我就早早的祝贺阿锦继续高中。”

    就在黎锦回家的第三天,他给村里蒙学取好名字,甚至还自己挥毫写下了这两个字。

    不管是装裱后挂在学堂门口,或者用其做模子,打造牌匾,都是得把黎锦的字展示给村里人看的。

    黎锦起初对自己写的不满意,来来回回练了很多,直至吴大夫亲自登门的时候,黎锦还在练习。

    毕竟不出意外的话,这幅字会在鸿雁村蒙学挂几年,甚至几十年。

    外行可能看不出来差别,但黎锦却很在乎细节,得写到自己满意。

    黎锦把吴大夫迎进来,他说:“您怎么如此客气。”

    原来吴大夫还带着礼物,有腊肉和糕点,甚至还给小包子带了一些木串珠子玩耍。

    吴大夫笑道:“左右无事,听闻你回来,就想来叙叙旧。你可别嫌我不请自来。”

    黎锦说:“怎么会,我已扫榻相迎。”

    吴大夫跟黎锦说了会儿恭喜的话,才慢慢切入。

    “我也是到今日,才知道原来你也在宁兴书院。我那孩子,也在书院念书。”

    黎锦骤然想起去年参加算学部考核时,见到的那个和吴大夫七八分相似的年轻人,而旁边人称呼他为吴兄。

    黎锦却不动声色:“如此巧合。”

    当时他没有与吴大夫的儿子主动结交,这会儿也不打算说出来自己认出了他儿子这件事。

    这倒不是黎锦自视甚高,不愿意结交。

    只是两人只见过那一面,若是当时黎锦贸然上去前打招呼,说自己跟他爹关系好,这种行为也太不妥当了。

    吴大夫说:“他叫吴卫,早你六七年考中秀才,只可惜这么久,依然还是秀才。”

    顿了顿,吴大夫又说,“阿锦,我说这话也没别的意思,吴卫能跟我说起你也纯属巧合,只因此次院试放榜,写了你的籍贯上去,他才知道原来自己家乡出了一位年纪轻轻的小三元。”

    而此前黎锦跟吴卫没什么交集,缘故还是两人所在分部不同。

    黎锦隶属于童生,而吴卫则是秀才。

    再加上黎锦每日回家,与他们接触的机会就更少。

    黎锦说:“既然吴兄也在书院,那我一定要跟他好好聊聊。都是同乡,也好互相关照。”

    吴大夫松了口气,他儿子回信中表达自己很想跟黎锦结交,但怕贸然打招呼攀关系会适得其反,所以专程麻烦父亲跟黎锦说一声。

    黎锦也是个明白人,吴大夫说到这一步,他自然不会拒绝。

    总归他回去后也得转班,指不定跟吴卫会成为同窗。吴卫能让吴大夫先给他说一声,也是个聪明人。与聪明人打交道,自然会舒坦很多。

    黎锦走前的一天,鸿雁村的蒙学“清林蒙学”也风风光光的开张了。

    地点就是村长家的厢房,里面收拾出来两间空房,一间给年纪小的,另一间给年纪稍大一点的孩子。

    村长把黎锦的字早早的给了李大河,大河叔也紧赶慢赶,忙活了两天,终于刻好了牌匾,就挂在两个厢房正中间。

    村长有些拿不准,问黎锦这样是否和规矩。

    黎锦说:“您能做到这一步本就不容易,这样办蒙学自然是可以的。至于规矩,可以适时变通。”

    之后就是村长和黎锦各自坐在太师椅两侧,看着想要读书的孩子被父亲带来,规规矩矩的磕头,然后村长一字一顿的用方言夹着官话说学习规矩。

    孩子跪着听完,站起来,走到黎锦这里。

    黎锦温和却又郑重的说:“希望你成为一个勤奋,努力又敢于追求的人。”

    孩子年纪还小,纵容听不懂黎锦话里的意思,但这认真的语气会影响他很久。

    久到他长大后,懂了黎锦叔话里的意思,然后继续负重前行。

    此刻,看着村长收学生的黎锦,完全没预料到,自己回到府城后,知府大人居然会为他引荐一位慕名已久的书法大家!

    作者有话要说:  迟到的二更~

第102章 第 102 章() 
黎锦一家人再次去府城; 走的依然是水路。

    不过这回没第一次运气那么好; 他们刚上船没多久,就飘起了毛毛雨; 小包子本想拉着俩爹爹去甲板上看水,这下也只能乖乖呆在船舱里。

    黎锦见小包子兴致高涨的精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低下来; 没过一会儿; 已经扑在阿爹怀里打盹了。

    秦慕文向来有耐心; 没有直接把他放在床上; 而是等小包子睡熟之后; 才悄悄给他除了鞋袜和外衣; 裹进被子里。

    船外雨声逐渐大了起来; 乌云也愈发浓厚; 船舱内所有的窗户都被关上,以免雨滴飘进来打湿了被褥。

    这么一来; 船舱内就显地十分昏暗。

    秦慕文与黎锦在一起这么久,已经培养出了默契。

    他点燃油灯; 黎锦则拿出笔墨纸砚,打算作画。

    黎锦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有如此闲情雅致的人,他上辈子出门旅游; 都不怎么拍照。

    结果到了这个时代,他却很喜欢把那些有意境的景色画出来。

    这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赞扬而附庸风雅,而是读书这么久来,已经烙印进骨子里的文人雅趣。

    秦慕文一边为他磨墨,一边用目光描摹阿锦的眉眼。

    自打他生了小包子以来; 阿锦每次跟他谈话或睡觉(动词)的时候,处处带着包容和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