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

第114部分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第114部分

小说: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五十二章 马惠恩自带米面当苦役() 
    老舅来了,老妗子也来了,还带来了孙子,孙女儿、小女儿张素妍。

    王张氏头上缠着绷带,躺在炕上直“哎哟”,自是做不了饭。

    婆婆是因为被自己的女儿追着要鸡蛋摔的,马惠恩自知理亏。如今丈夫的老舅老妗子被叫来,闹不好就是一场大风波。

    马惠恩只好从自己家里拿来粮食,用好吃好喝来赔罪,想用精米细面息事宁人。

    哪知一行人好吃不撂筷,在这儿住起来了。

    王张氏本来人就张狂,这一回屎壳郎钻食盒里——逮住礼(理)了,怎肯善罢甘休!让娘家弟弟到处送信儿,三姑六姨、亲叔伯堂叔伯姊妹,外甥男女,都串着花花地来看她。今天这拨儿,明天那拨儿,哪一拨儿也得吃了饭走。

    马惠恩天天自带粮食在这边做饭。米、面吃光了,就做玉米面儿粥;玉米面儿也不多了,为了不断顿,稠粥改成稀粥,淀粉窝头里的玉米面也越惨越少。

    就这样,来看的人仍然不断,老舅老妗子仍然不走。

    原来他们村食堂里的粥比这个还稀,并且按人供应。在这里吃了,把自己的一份省给家里人,一家人都少挨些饿!

    人们把算盘都打在了马惠恩身上,都想在她这里揩点儿油。反正你没了有白头发老奶奶给,我们却难得一遇,真希望这样的事情多发生一些,我们也好蹭顿神家给的饭食!

    马惠恩却愁得没法儿,每天在饥饿和煎熬中度日。

    腊梅回到十一队时已经是晚上,队长王贵兰没在,看门的吴一吱儿和看仓库的老马猴子,对她说了队上和村里的情况:

    “村里的人们捡拾不到玉米粒儿,又出现了饿死人的情况。人们知道咱队有粮食,堆在仓库门口,愣逼着队长开仓放粮。”老马猴子十分惋惜地对腊梅说:“不给就砸门抢。队长只好打开门,让他们弄走了一多半儿!”

    腊梅:“不用怕,白头发老奶奶回来了,我们队很快就有粮食了。”

    吴一吱儿:“白头发老奶奶说没说还给别的队撒粮食不?”

    腊梅:“说了,白头发老奶奶不会看着人们挨饿!”

    老马猴子:“撒就好!人们都饿疯了,要是光给咱队上,还免不了来要!”

    两个人去休息以后,腊梅在空间通道里来到仓库,给十一队灌了两囤玉米。

    她觉得队长王贵兰开仓分粮做的很对。大饥荒之年,粮食就是命,每队给点,王店村就能少饿死好多人,这样就弥补了自己在外面待的时间长的弊端。

    参加了《红云大道》,有时候时间就不由自己安排了。给十一队多预备一囤,万一再有类似情况,队长王贵兰分着也不心疼。

    灌完了队上的,又给十一队各户分了些。上次给的够吃半月的,这才过去了七、八天,估计各家还有富裕。

    有富裕也的给,再去了《红云大道》,还不知道待几天,不能因为这个让队上的人们挨饿。

    黎明时分又在王店村其他队的场院里撒了玉米粒儿。这次撒的比哪一次都多,她知道人们都在饿肚子,多撒一些,弥补这几天的空缺。

    也只能用“撒”来代替,王店村十三个生产小队,五、六百户人家,她送不过来不说,各户的情况她也不熟悉,不知道怎样分配。

    这样大面积撒,没粮食吃的人自是重视。费点儿工夫捡拾,总比没有强得多!

    撒完玉米回来刚睡下,就被王晓华叫醒了。

    原来,王晓华一早就被母亲叫醒,母亲让她和哥哥王贵强、姐姐王晓玲一块儿去推碾子。说昨天晚上白头发老奶奶给了玉米,正好轧来煮稠粥。

    王晓华激灵,一听说白头发老奶奶又给了玉米,知道白头发老奶奶回来了。腊梅是跟着白头发老奶奶一块儿去的,腊梅也一定回来了。碾子也不推,就来找腊梅。

    “你怎么这才回来?”

    王晓华一见腊梅就哽咽上了。哭着把家里发生的事情对腊梅说了一遍,然后说:

    “腊梅,你说白头发老奶奶是不是怪罪我们了?过去给的都是玉米面儿,这次给的是玉米。是不是因为我娘把粮食全给了老院里而惩罚我们哩?”

    腊梅心想:我也知道推碾子辛苦!昨天晚上才回来,因为没有时间去加工,才给的玉米粒儿,没承想她想到这里来了!

    不过,王晓华的话却提醒了腊梅:母亲马惠恩性格懦弱,在这个家里逆来顺受惯了。即便分家过了,也摆脱不了婆婆的欺负。粗活累活都是她的事,有好吃的先孝敬公婆。

    这样的品德本来是好的,要是搁在前世现代,一定是人人敬仰的好儿媳妇。

    但这是大饥荒之年,非常时期,东西有限。又赶上王张氏不明事理,贪得无厌,恨不能把好东西全霸占过去。

    面对这样的恶婆婆,要再一味地忍让、迁就,吃亏的是自己,还有自己的一家人!

    上次多给了点儿米、面,却害得母亲劳心费力,亲自做给亲戚们吃。东西多了,不但没让母亲幸福,反而增加了痛苦,把母亲推向被奴役的地位。

    现在到处都在挨饿,亲戚们走动的也少。这里可好,成了他们的揩油站了,七大姑八大姨外甥男女都来了,还都坐等着母亲伺候。

    自己给东西,劳累的却是自己的母亲,自己是不是成了大傻x!

    “现在还有人住在老院儿里吗?”腊梅问王晓华。

    “有!”王晓华嘴撅得能拴住驴:“舅爷爷和舅奶奶,还在他们的孙子孙女。这也倒罢了,最可气的是舅奶奶的女儿张素妍,都十八、九岁了,也住着不走。说是在这里照顾她爹她娘,吃了饭就在屋里坐着,连个锅碗儿都不刷。”

    腊梅:“她爹她娘有病?”

    王晓华:“屁病,找借口呗!把我娘气得够呛,又说不出来,光干生闷气。我们要过去说理,又不让,怕火上浇油。祸是我闯下的,我们也不敢甚甚的。腊梅,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腊梅:“你们轧了糁子没有?”

    王晓华:“还没有。哥哥和姐姐在碾棚里等着哩,前头还有两户。我看呀,轧完了也到了吃饭时了。”说着,眉头拧成了疙瘩。

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黄夺油条() 
    腊梅:“这样吧,你们甭轧了,也别让干娘给他们做饭。让干娘装病,就说做不了饭了。一会儿食堂开了饭,你们打回去好歹吃点儿,垫垫饥,我再想办法向白头发老奶奶给你们要点儿。”

    王晓华:“他们要过来闹呢?”

    腊梅:“一会儿我过去,想办法把他们撵走。太不像话了,逮住蛤蟆攥出尿,没见过这样滴!”

    不用装,马惠恩真的病了:劳累了几天,心情又不舒畅,再加上肚里没食儿,马惠恩突然感觉四肢无力,头重脚轻。

    打发孩子们去推碾子以后,她实在坚持不住了,想盖上被子休息一会儿,缓缓劲儿,再给老院儿里做饭去。

    哪知这一躺下,就再也起不来了。一动就眼冒金星,心慌气短。

    王长锁知道这是累的饿的,再坚持非出人命不可!忙给老院送信儿,让他们自己做饭。

    王张氏闻听不干了,嚷道:“说得轻巧,我们拿什么做?”

    王长锁:“我们昨天晚上收到白头发老奶奶送的玉米了,你们没收到?”

    王张氏:“收到了,可那是玉米粒儿,怎样做饭?你让我煮玉米粒儿给你老舅老妗子吃呀?”

    王长锁:“孩子们去等碾子了,你们也端过去,一块儿轧!”

    王张氏:“轧你娘个脑袋!我的头是你的孩子追我摔破的,亲戚们听说我摔破了头才来看我的,应该你们管饭。把你们轧的端过来煮稠粥!”

    王长锁孝顺,明知道母亲说的苛刻,也没言语,自己添锅烧水,等着糁子下锅。

    腊梅是和王晓华兄妹一块儿进的门儿。王长锁一见没轧了糁子,为难地说:“那边烧了半锅水,还等着糁子下过锅呢,这可怎么办?”

    腊梅摸了摸母亲马惠恩的额头,有些烫,知道这是因为劳累,再加上饥饿,真的病了。对父亲王长锁说:

    “干娘病了,你也不用到那边去做饭。他们有山靠山,没山独立。小姑姑和三叔都二十多了,哪个不会做饭?非得等着你们!”

    王长锁叹了口气:“咳,还不是因为小华追她奶奶,才磕破的头嘛,哄着他们点儿,不闹事就好!”

    腊梅:“他们也忒得寸进尺!不就划破了层皮儿嘛,都三、四天了,早好了,还住着不走,这分明就是欺负人,在这里蹭吃蹭喝!

    “干爹,这事你不要管了,我给他们理论去。我是外人,又有白头发老奶奶罩着我,说不上孝顺不孝顺。”

    王长锁点点头,表示配合。他也看出老母亲是在摆谱、立规矩。老舅和亲戚们是在起哄,目的是想蹭吃蹭喝。有的亲戚他都不认识,碍于母亲的面子,只好热情招待。

    有腊梅管这事就好了,腊梅是外人,还能和白头发老奶奶说上话,说不定白头发老奶奶就在她身边,只是人们看不到罢了。

    这个家得了白头发老奶奶很多好处,这事也听白头发老奶奶的,她让腊梅怎样就怎样。

    腊梅看了看家里盛粮食的家什,都空空的,什么也没有。走到背影处闪进空间通道,在前世现代买了十几个鸡蛋,几把挂面,两斤油条。

    转回来后,给家人做了一锅挂面荷包鸡蛋,吃油条,改善一下生活。反正都能赖到白头发老奶奶身上,腊梅也豁出去了。

    这次腊梅着实生了气,决心以牙还牙,打击一下王张氏的嚣张气焰,把张全禄一家都撵走!

    老院儿里还等着王长锁拿糁子下锅,却飘来了挂面荷包鸡蛋和油条的香味儿。一等不给送来,二等不给送来,这一下可把王张氏气坏了。拍着炕沿大骂了一通,然后让娘家弟弟过去兴师问罪。

    “我说二外甥,你也忒不孝顺了吧!你母亲那边等着糁子下锅,你这边吃挂面荷包鸡蛋、油条。”

    张全禄一过来,就训上了王长锁:“你母亲还病着,一点儿也不端过去,你母亲算是白养你,白给你成家立业了!”

    腊梅一旁上了话:“这事不怨我干爹,是我干娘累病了,我给白头发老奶奶要了挂面、鸡蛋、油条来孝敬我干娘的,与干爹无关!”

    张全禄:“他们有得吃了,怎么也得想着他老娘点儿,给端过去一碗吧!”

    腊梅:“是我不让端的。白头发老奶奶说了,她给的东西,都是本人积德行善得来的,给了就得要,不许送人。如若送人,就是瞧不起她白头发老奶奶,以后再也不给了。

    “白头发老奶奶还说:就是把她的东西送给了不该给的人,那人也吃不到嘴里去。不信,这里还有两根油条,你拿过去,看看吃到嘴里了不?”

    张全禄有一年没吃过油条了,一闻到香味儿都馋的咽唾沫。见腊梅如此说,一是想吃到油条,再就是想验证一下腊梅的说词,真的把油条连同篦子一块儿端走了。

    腊梅装作上厕所,避开家人的视线闪进空间通道,把大黄放了出来。嘱咐它:“把油条抢回来你吃!”

    大黄含笑跑出去了。

    张全禄刚出大门,就见一只大黄狗突然窜出,冲着他“汪汪”狂吠,还跳起来要抢他的油条。

    张全禄吓的手一哆嗦,篦子倾斜,油条掉在地上。大黄狗叼起来跑了。

    张全禄这一惊非同小可:难道真如小姑娘所说:就是送给不该给的人,那人也吃不到嘴里去!

    张全禄不死心,又转回去要了一碗挂面,里面还卧着一个白里透黄的荷包鸡蛋,上面漂着一层葱花香油,香气四溢。

    耸耸鼻子吸了吸,香气通过鼻孔直达肺腑,然后窜向全身,舒服的就像喝醉了一样。

    张全禄咽了口口水,实在忍不住,把碗边儿凑到嘴上,喝了两小口。那感觉,比喝琼浆玉液都享受!

    同时在心里暗衬:小姑娘传言白头发老奶奶的话:给了不该给的也吃不到嘴里去?我已经偷吃了两口,要么我也是该给的人;要么是小姑娘假借白头发老奶奶吓唬人!要是这样的话,我在这里蹭吃蹭喝没问题!

    为了掩盖心里的慌乱,张全禄进门就嚷:“娘的,要了两根油条,半道儿上被一只大黄狗叼去了。又回去要了一碗挂面,还给了一个荷包蛋。”

第二百五十四章 挂面鸡蛋变石头清水() 
    这一嚷不要紧,他的孙子孙女跑过来,抱住腿就要鸡蛋吃。

    张全禄怕洒了,赶紧把挂面碗放在八仙桌上,然后哈腰抱起孙子孙女,把他们放在紧挨八仙桌的小炕北头。然后对屋里人说:“大家都吃两口,解解馋!”

    他的孙子孙女儿才五、六岁,正是贪吃的时候,从小炕上爬上八仙桌,就要下手抓。

    忽然“妈儿”的哭了起来:碗里哪里有挂面荷包鸡蛋?分明是清水里泡着一块圆圆的鹅卵石,还有几只小蝌蚪在里面游来游去。

    “怎么会呢?”张全禄震惊的无以复加:“我明明是端来的挂面荷包鸡蛋,还在道上尝了两小口,喷香喷香滴!”

    一屋子人大眼瞪小眼,都被震惊到了。

    “难道是真的?”张全禄疑惑地说。

    王张氏:“什么是真的?”

    张全禄:“那小姑娘对我说,白头发老奶奶说了,她给的吃食都是行善积德得来的,给了谁是谁的,别人要是要了走,也吃不到嘴里。”

    “放他娘个屁!”王张氏拍着炕沿说:“纯粹为了不给东西打马虎眼!”

    “你先别骂哩,”王廷烁嗔怪地望着她:“那你说说,他老舅端来的挂面鸡蛋怎么变成清水石头了?”

    王长柱忽然想起了玉米,赶紧过去看。

    哪里还有玉米?连口袋也不见了踪影!

    “这下可坏了,一点儿粮食也没了!”张全禄拍着屁股蛋子,懊恼地说。

    那玉米他见了,有二十多斤,还想过走时带回几斤,到家里吃几顿稠玉米面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