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风云之秦时雨 >

第38部分

战国风云之秦时雨-第38部分

小说: 战国风云之秦时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十一、秦宫又闻楚歌声,昭王心嫉宣后生() 
大秦王宫后院,有一处广阔的花园,园内溪流环绕,古树成荫。时过深秋,天气渐寒,每日清晨,园中雾霜笼罩,百鸟欢鸣。

    昭王赢稷很注意养护身体,每日早起上朝前,都会到王宫花园散步半个时辰。

    这日清晨,宦者令孟炎和往常一样,陪昭王用过早餐,便在花园散步,等待上朝。

    昭王赢稷散步时习惯一边散步,一边沉思,不喜旁人跟随打扰。赢稷今日也是一样,一边沿路踱步慢行,一边暗自思考朝政。最近一段时间来,大秦全力备战,五十万大秦精锐即将完成整训,挥师东向。一但攻下邯郸,并吞三晋,一统中原的梦想即将实现。每想到这些,昭王就感到身体中热血沸腾,精神亢奋,仿佛年轻了几岁。

    孟炎静静跟在昭王身后,心中也在微叹:大王终究是老迈了,身体逐渐衰弱了,再没有年轻时健步如飞模样。自己还年轻,才三十余岁,也该考虑以后的退路了。

    两人默然前行,走到院内湖边假山凉亭附近,却隐隐听到有女子歌声传来。

    昭王暗自不喜,心道:不知后宫哪位嫔妃新招来的宫女舞姫,如此不守规矩,在早间便来御花园中练歌。

    孟炎也猛然从沉思中惊醒,他不等昭王下令,便欲上前,去惩罚这些不懂规矩的宫女。

    昭王停住脚步,微微扬起右手,止住孟炎,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听着隐约传来的歌声笑语。良久,他轻声询问孟炎道:“这是楚国歌乐吧。宫中己十数年未曾听到如此婉约的歌声了。她们唱的是谁的新词,我似乎并未听过。”

    孟炎心中暗恨,怒气上涌,与昭王行礼认错道:“大王恕罪。我定严惩今日园中守卫和犯错歌姫。”

    “嗯,你去将守卫百将和那些歌姬唤来,我到要看看,这些如此大胆的有心人。看看她们到底有何目的。”

    孟炎点头,冲身后一挥手。几名在身后十余步外默默跟随的护卫和宦者连忙快步来到近前听命。

    孟炎留下两名宦者和护卫陪昭王在原地等候,便率领其余护卫恶狠狠地扑向假山之后。

    片刻之后,歌声骤然停止,隐隐有哭泣声传来。再过片刻,只见孟炎等人与园中守卫一起,押解着三名宫女走了过来。

    行至近前,孟炎狠狠一脚踢倒一名宫女,大声质问道:“跪下,你们这三个小贱人,吃了熊心豹胆,竟然敢故意惊拢大王,意图不轨。”

    三名宫女花容失色,跪倒于地,连称不敢。被孟炎踢倒在地那名宫女大哭说道:“我等只是乐府歌姬,今日奉康美人之命在此作歌,真不知大王在此啊。”

    说完,三人连忙扣头谢罪,直磕破额头,鲜血横流。

    孟炎听闻又是一脚将她踢倒,怒骂道:“好个贱人,竟敢狡辩,还攀扯贵人。”

    昭王挥手斥退孟炎,淡淡说道:“让她接着说。我倒想知道,这康美人想作什么?”

    那歌女浑身战抖,哆哆嗦嗦,断断续续道:“康美人昨日派人持宫中令牌找到乐府、乐府管事,指明要听新作的楚辞越歌。管事,管事命我三人昨夜入宫演奏。康、康美人对我、我们赞誉有加,直令我们演奏到深夜,又留我们夜宿宫中。今早,康美人带我们到这园中凉亭,让我们继续演唱楚国大夫屈原所作离骚。她方才说要回去唤宫中其他贵人一起来听,叫我们在此继续演奏。我们真不知大王来此,惊拢王架,死罪死罪。但请大王看在我等无心之过的份上,饶过我等贱人一命。”

    昭王心中暗怒,心道:宫中美人,都与自己相伴多年,康美人更是自幼便入宫随侍,己有三十余年。她不可能不知我极厌楚音。她这是故意要激怒于我,到底想作什么?欺我己老了吗?

    孟炎于一旁看到昭王面色微白,除嘴角轻翘之外,脸上豪无表情,心中不由一阵慌乱。昭王己恨极了此事,这是他要杀人之前惯有的隐忍之态。

    孟炎想到这里,连忙行礼说道:“我己问过园中守卫百将,她们三人确实是康美人持令牌带入园中的。”孟炎上前,又在昭王耳边轻声言道:“康美人只有一女,就是七公主赢纹。七公主素与太子不合。前些时日义渠新王继位,遣使来咸阳,求娶王族之女和亲。七公主想让她四女儿外嫁义渠王,宗正寺己核准,但太子以公主之女不属王族为由,回绝了此事。七公主今日这些行径,大概是想——”

    “她想什么?想令我警惕太子亲楚吗?我母亲宣太后也是大楚王族,穰侯、华阳君等人虽然跋扈了些,却有大功于国。这是她可以诋毁的。”

    昭王暗攥双拳,口中念道:“好啊。一个个都恨吾不早死。”

    说完,昭王转身回返前院,准备去上早朝,不再理会此事。但他脚步略有迟缓,背影更显苍老。他心中明白,虽然他于众人面前全力否认,但康美人这一举动确实勾动了他心中隐痛。太子、子楚,未来两代大秦嫡嗣都亲楚。太子妃也是楚国公主,她还准备让子楚也娶楚国王族为正妃。哼,难道未来大秦,还要再演母亲宣王后故事吗?那大秦还是秦人的大秦吗?

    孟令见昭王并未下令处罚康美人,心中一动,他轻声吩咐道:“哼,将这三个贱婢斩首,埋入城外乱石岗。今日事情敢有外传者,全部斩首问罪。”

    园中守卫连忙齐声应诺。三个歌姫急于喊冤,却早己被身边的昭王护卫们一拳打昏了过去。

    见园中守卫们将三人抬走,孟炎与一众宦者和护卫忙快步向昭王跟去。

    孟炎追上昭王,轻声说了对那三个歌姬的处置。

    昭王脚步未停,也未言语。孟炎却不由心中一安,心道:看来自己判断还算准确。昭王虽不喜太子亲楚,但却不想轻生事端,也不想令太子难作。那三个歌姫倒霉,作了康美人的替罪羊。不过,依昭王脾气,过些时日,随便寻个因由,康美人怕要被打入冷宫了。

    昭王来到一宇殿外,脚步一顿,长舒一口浊气,恢复平时模样,慢步走入了大殿。

七十二、无知妇人激王怒,随从文武辩危局() 
怀着郁闷的心情和隐忍的心态,昭王勉强应付过了早晨朝会,便匆匆返回了寝宫英政殿。

    行至英政殿门前不远,便看到康美人身穿楚服站在殿外,轻声哭泣。

    昭王再也忍受不住心中怒火,高声唤道:“给我把她拉下去,关起来,关起来。”说完转身欲走,一想却又不对,再转身越过康美人直入大殿。

    康美人被昭王的反应惊的一呆,连忙准备拉住昭王请求原谅,却被昭王一把推倒在一边。

    孟炎见状,连忙挥手命宦者将康美人扶起,押送往冷宫中,自己不理会康美人的哭求,摆脱她的拉扯,紧紧跟随昭王而去。

    昭王进入宫中,气乎乎地座于床榻,拿起案上酒壶,准备倒些美酒压住心中怒火。拿起酒壶一看,竟然是楚国样式。他不由心中愤恨,狠狠将酒壶扔了出去。

    孟炎跟随入殿,险被酒壶砸到。他来不及理会这些,赶忙上前,从一边橱柜中取出昭王日常喜爱的酒具和米酒,为他斟满一杯,递与他道:“大王且息怒,请保重身体。不若请医者令葛丰来看看。”

    “我又没病,请医者作甚。你也要气我不成。”

    “葛医令极擅养生,今年已八十有四,却和大王一样,有如年轻人一样精神。你们都是神仙般的人物。他曾叮嘱我说,大王身体康健,但毕竟年岁不小,最忌骤然喜怒。他还说,大王身体的底子比他还好,只要保持心气平和,肯定会比他康健,比他长生。我并非要他来与大王看病,只希望他能开些清热驱火的药膳,让大王静心平气,也好长命百岁。”

    昭王听闻此言,心中怒火消减不少。他轻哼一声说道:“那老不休,八十岁时还娶娇娘,去年还生了个儿子,我可比不得他康健。”

    孟炎于一旁陪笑道:“大王那是年越高,德越厚。其实大王要想学他一般,一年几个儿子生不出来?您年轻的时候,可比他能生的。他算上八十岁时生的那小公子,才几个儿子?”

    “哈哈哈。是啊,我可是儿孙过百,认也认不全的。”

    孟炎见昭王终于转怒为喜,心中一安,连忙吩咐侍者去召唤葛丰。自己又千方百计地寻找话题,陪昭王聊天,这才逐渐将昭王的心思转移开来。

    ********************************************

    子楚府中,吕不韦、王翦、蒙武、王原几人屏退众人,聚于密室,商议魏盛之事。

    王原将鹿公赢非入府拜访,通报消息,并将魏盛带走的事情详述了一遍。

    子楚担忧地说道:“看来先前不韦家令的担心已经被证实。平阳君遇害,多半是为了陷吾父子于不义之地。”

    王翦跟随子楚时日虽短,却已然融入了子楚这个小圈子。他沉吟片刻,轻声说道:“大秦军旅掌控极严,无令而调动百人,横行于秦国腹地而痕迹全无,若没有军方高层将领的配合,断无可能。我觉得应该先找出这个军中的敌人。”

    吕不韦紧接着说道:“王将军所言正是。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而不怠。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敌人是谁,他们有何目的,将采取什么方式和步骤来向我们进攻。我们假设平阳君遇害是为了大秦王位之争,那敌人的范围就缩小了很多,不外是辅国君赢庞、昌国君赢泾、文国君赢安等几位可争王储之人。

    昌国君年岁已老,当年安国君立位储君之后,便回返蜀国封地,且未得任实职,有爵无权,应该早已息了相争之心,也没有做这件事情的实力;

    赢庞年轻才高,久为昭王心中储位备选之人,且常年在军中为帅,有动机、有实力。但赢庞是安国君同母弟,兄弟两人虽然有储位之争,但因母亲贤王妃调和,一直以来并无过于激烈冲突,关系也不是十分紧张。且自被调任宗正寺少卿之后,已数次向昭王提出,回返封国;

    赢安是昭王幼子,很得昭王宠爱,十五岁便得封君,这十余年始终被昭王留在咸阳,没有让他回返封国。但赢安没有任过军职,且胸无大志,喜好酒乐歌舞,常以安乐公自许,不争王位之心,世人皆知。”

    子楚接着说道:“按照常理推断,似乎只有辅国君才有谋害平阳君的实力。但从目前来看,这三人又都表明了态度,不再竞争太子之位。”

    吕不韦叹息说道:“昭王雄才大略,极善识人,而这三人在昭王心中,都是安守本分,不再觊觎太子之位的人。在昭王心中想来,大秦政局稳定,根本没有储君之争,而这一点是对我们最不利的。”

    蒙武疑惑地说道:“有没有可能是其他公子所为呢?”

    吕不韦接言道:“其他公子大多无职无权,也没有被封君位,早已失去了继承王位的资格。即使安国君不能继位,也只能是辅国君或文国君,他们又如何敢冒如此风险,为他人做嫁衣。”

    王翦摇头说道:“不管辅国君、文国君想不想争太子之位,至少从目前来看,平阳君遇害,太子妃和楚系贵族嫌疑最大,这就已经足以使昭王对安国君不满。而且一旦证实是太子妃谋害了平阳君,昭王必然要重重处罚。我听说太子和太子妃相伴多年,历经磨难,感情深厚,而且在储位之争的过程中,因太子妃之故,楚系贵族对安国君出力甚多。到时候,安国君只能请求昭王赦免太子妃,这必然引起昭王猜忌。如果有人暗中推动,双方矛盾加剧,那昭王决心换储,也非不可能之事。”

    蒙武紧张说道:“那这幕后黑手,到底是辅国君还是文国君?”

    吕不韦微微摇头道:“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子楚闻言,心中一动,默默点头说道:“或许是有人故意要激起大秦储位之争。”

    王翦眼中一亮,紧接着说道:“难道是赵国?”

    蒙武心中也觉得豁然开朗,轻声言道:“也可能是韩魏两国。”

    吕不韦双眉一挑,想起一事,连忙向子楚说道:“君上,平阳君来秦之时,赵国平原君曾派人前来府中,不知所为何事。”

    子楚猛然想起,喃喃说道:“平原君令人传来一句口信,委托我转告平阳君。平原君刚刚得知,郑朱家世经历全是假的,十分可疑,不可相信。”

    吕不韦疑惑地问道:“郑朱出身赵国郑氏,早在十年前就已是赵国大夫,这些怎么会假?”

    子楚言道:“我也不知究竟。后来我将此事说与平阳君,他也没有什么特别反应,只是叹息地说,人心擅变而矣。郑朱一直被囚在客馆,我想这些应该与平阳君遇害没有什么关系。”

七十三、魔踪隐现施无计,百密严防漏一疏() 
子楚等人在密室商议了一整夜,虽然还不能确定平阳君为谁所害,但己基本可以确定,这件事情多半是韩赵魏三国针对大秦政局平稳交接的一次阴谋。

    子楚见天色己经见亮,屋外隐隐传来阵阵鸡鸣,便止住众人讨论,轻声说道:“今日是月初大朝会之日,我等都要出席,就先议到这里吧。阿武,你负责追查胡欢这条线,看他来自哪里,常与谁交往联系。特别要关注他的家人,我相信胡欢死后,定会对自己家人有所安排,或许可从中找到些线索。”

    “诺。”蒙武起身行礼道:“公子放心,我这就请父亲下令,让我去蜀中公干。我一到蜀地,会先联系魏、羋等家,让他们派人协助,共同查清胡欢所有事情。”

    子楚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翦兄,你负责追查刺客与军方可能存在的联系。过百精骑纵横于大秦腹地,我不相信他们会不留一点痕迹。”

    王翦起身言道:“君上放心,我己办完履职手续,掌控了庭尉护军,而且我在北营的亲卫队己转入庭尉府。明日君上可予我令符,我会亲率亲卫队奔赴长平,以庭尉护军治安巡查之由,遍查长平附近城池。我也相信,这些刺客决不可能远逃,定会在长平周边隐匿。”

    子楚轻声一笑道:“那就辛苦翦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