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162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162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204章 王颂的春天(二)() 
许璇没料到他一个玩笑,赵子赟还真出钱了,而且是一百万元!

    “子赟,我不是这个意思!”许璇急了。

    “许先生,是不是这个意思都不打紧,农业关系到察哈尔千家万户,该省的钱要省,该花的钱也要花!”

    “许先生,说什么哪?台上说行不?”远处有人高喊着。

    许璇看了看四周,也是,都围过来了,“子赟,去台上说如何?”

    赵子赟含笑点头,许璇分开众人,二人一起上了前台。

    “诸位同仁,今日有幸,赵主席光临此地,我们就请赵主席讲几句好不好?”

    许璇话音刚落,场中掌声顿起,赵子赟和老师王颂打了招呼,走到讲台前站定,老师敢坐着讲,他可不敢。

    “诸位先生,你们都是农学精英,察哈尔有幸请到诸位,是察哈尔的福气,我代表察哈尔民众谢谢诸位的到来。

    “哗哗”掌声再次响起。

    “有人说我很不来北方大学,确实如此,一来呢我也是偷个懒,二来呢也想着别打搅诸位先生作学问,我们这些官员,只要给诸位先生做好服务便是,没必要来此显摆。”

    笑声,善意的笑声传遍会议厅。

    “刚才许老和我开玩笑,说我掌握着钱袋子,这话我不同意,我觉得诸位先生才是掌握着我的钱袋子,民众要是没吃没穿,何来税赋?可这吃穿从那来?那就要靠再坐诸位先生了,为此,我刚才说追加一百万特别费,不是因为许老的玩笑,而是我认为应该如此。”赵子赟非常认真,在场之人都有些被他感动了。

    “赵主席,我知道察哈尔每一笔预算都很紧,我们现在条件已经好多了,不追加也没关系。”许璇表了个态,再坐的农学教授、博士们都频频点头。

    “不打紧的,就算省府没这笔预算,我自己出,不管怎样,我也是个资本家,大小有几个工厂。”赵子赟笑道。

    “那怎么可以?”

    “许先生,可以的,农事太重要了,刚才我的老师也说了,良种,我们要有自己的良种,可这良种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诸位先生有学识,但没钱怎么做研究?我只希望有一天察哈尔种的是我们自己的品种,养的使我们自己的牛羊,民众吃穿不愁!”

    “有了良种,还要有技术,在此我也希望各位先生能够多去指点,多到职业学院教教那些来学习的人,我是城里人,以前不知道农事之苦,那些种庄稼的,一亩地只产七八块钱,为了吃的、穿的,他们不得不起早贪黑在地里照看几十亩庄稼,要是他们有了技能,哪怕每亩地多产几块钱,就可以少种一些地,也就没那么辛苦了。”

    这些情况,许璇这些教授也清楚,赵子赟这番话让他们深有感触。正想说什么,赵子赟后面的话却让他们异常震惊。

    “说实话,我好想取消一切田赋,一亩地那么点钱,我还要拿走一成,可我没办法,察哈尔需要这笔赋税,我希望诸位先生还能帮帮我,不仅仅是种、是养,还要把它们变成值钱的商品,这样察哈尔有钱了,就可以免除田地上的一切赋税!”

    “赵主席,是真的吗?你真想免除察哈尔田地上的一切赋税?”许璇颤声问道。

    “真的,许先生,免除农业上的一切赋税!不仅仅是察哈尔,我希望能看到有那么一天,全国都免除农业赋税,为这个梦想,我希望诸位先生走出校园,把自己的学问写在神州大地上!”

    掌声如雷,王颂眼角微微湿润,这一刻,不管今后历史怎么改变,他都问心无愧了,他这一趟来得值得,一个子赟,已经让人感到欣慰,而他还有逝去的子悟和远在美国的子玉,三个弟子已经把他们的名字刻在历史的长碑之上。

    “海城,你看到了吗?”王颂轻轻呢喃。

    会议厅引起的轰动如波浪传遍整个北方大学,师生闻讯纷纷朝这边赶来,马君武得知后顿觉不妙,此时赵子赟已经不可能无声无息离开,他急忙让董虎带着赵子赟和王颂来到他四楼的办公室,避避风头,请许璇出面安抚赶来的师生,尽快散去。

    “子赟,你不是陪方将军他们出去考察了吗?”王颂笑眯眯的看着心爱的弟子。

    “今天回来的,我有事找老师商量,这才知道老师来北方大学讲课,有些奇怪,特意过来看看。”

    “那方将军他们呢?”

    “他们知道我事情多,让振林哥陪同去军校看看,明天他们要去阳高,要给大哥上柱香。”

    “嗯,方将军是重情重义之人。对了,你找我何事?”

    “也不是什么大事,卓然和弼亮要去美国,就在这几日动身,我想问问老师有没有什么要交待的。”

    王颂心里有些好笑,看赵子赟的表情,他就知道他是想让自己叫陈娇儿回来,看来这段时间他是想清楚了,二人真的能成,那真是死而无憾了。

    “嗯,等我写信给子玉和娇儿,让他们带去吧。”

    二人闲扯到这,赵子赟才发现马君武还在边上干晾着呢!他急忙躬身行礼,“马先生,有失礼数,您别见怪。”

    马君武哈哈大笑:“我现在看你是越看越顺眼了,不碍事!”

    “马先生,您是怎么找来我的老师的?”这个问题在赵子赟心头憋了好一会了。

    马君武笑而不答,王颂起身来到他面前,轻轻拍了拍他:“不是马先生找我,是我自己送上门来的。”

    送上门?什么意思?

    “我以前也是教书的,子赟你记得吧?”

    “老师是想起以前的事了?”

    “算是吧,娇儿去了美国,你整日忙,我一时无聊,就想着来着北方大学瞧瞧。”

    “后面的事情就和我有关了。”马君武笑道,“学校保卫人员向我汇报,说有一个老者经常在校园里坐着发呆,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周围也有民众时不时来校园里转转。”

    赵子赟也疑惑了,是啊,这事会惊动马校长?

    “可王先生就不同了,他可不是一个人来的。”

    闻言有些诧异,赵子赟扭头用询问的眼光看着老师。

    “看我做什么?这事和我无关,是你弄的。”王颂似笑非笑道。

    赵子赟恍然大悟,“是特别安全局的人吧?”

    “就是特别安全局!我也是那时候才知道你手下居然还有这么一个机构,保卫人员说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只要靠近就会被阻拦,我当时很吃惊,便对王先生的身份好奇起来。”马君武道。

    剩下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马君武和王颂见了面,都是学者出身,二人自然很容易谈到一起,闲聊之余,马君武发现王颂各种见解不但独到,而且闻所未闻,便极力邀请王颂来北方大学任教。

    王颂自然是为难,他对马君武的邀请还是有些心动的,从事大学教育这么多年,心里难以割舍。他还未做决定,保卫人员便提醒他该回去了,这下马君武反而觉得自己唐突了,这等人物以前从未听说过,又有如此严密的保卫,绝对不是一般人。

    这次会面后,马君武总是放不下来,他也打听王颂的身份,不过以他接触的人,自然是不清楚的,王颂回去闲了几日,不由得有怀念起大学的那种氛围,赵子赟没回来,他百无聊赖,便又来北方大学闲逛。

    马君武第一时间得知他来了,丢下手里的事情,请他来办公室闲谈,这回王颂没有隐瞒,说出自己是赵子赟老师的事来,虽然了解的不多,但从王颂零零散散的话语中,马君武得出一个结论,赵家兄弟的崛起和面前这位老先生是分不开的,能教育出如此出色的学生,那简直是做老师梦寐以求的,于是,他再次提出请王颂来任教,不过不是教学生,而是给北方大学的教师们不定期的开讲座,说说新思想、新方法,这个建议让王颂很感兴趣,每日来上课教学生是不现实的,但和老师们进行一些交流还是不错的,就这样,二人找到了共同点,王颂学农出身,自然有关农学的讲座多一些,也更具体,许璇等人简直欲罢不能,隔三差五就逼着马君武请王颂来。

    听到这里,赵子赟算是知道了前因后果,他有些歉意,娇儿不在,老师一个人孤独,他也没多抽时间陪陪,是自己失误啊。

    “老师,都是我不好。”

    他这话是双重意思,王颂知道他的意思还包含了因为他的原因,陈娇儿离开。

    “子赟,不碍事的,你事情多我知道。”

    “不,事情再多也应该陪老师的,以后不管再忙,我都尽量回家吃饭,和老师说说话。”

    “你这孩子。”

第205章 王颂的春天(三)() 
马君武眼睛有些湿润,这种场景作为教育家最乐意看到,除了教人知识学问,做教师的更重要的是教育人有好的品德,赵子赟已经贵为察哈尔省主席,依然如此尊重自己的老师,而且不是一种做作,是真情的流露,让他有些感动。

    “赵主席,你也知道王先生在此讲课,你看。”

    “老师喜欢讲课就来吧,我没意见,只是马先生还要保密,尽量不要告诉外人我和老师的关系。”

    “行!”

    这事一了,马君武轻松不少,今日之事他还是有些担心,他不怕权贵,但并不代表他一点都不在乎。

    “厚山!今日给你添麻烦了!”人未到,许璇的声音先到了。

    “叔玑,这可不是麻烦,这表明咱们北方大学有热情、有活力,赵主席所做的也得到师生的认可,你何曾见过一个省主席来大学会引起如此轰动?”

    许璇哈哈笑,搞教育、学问除了钱还要环境,他喜欢这里的环境,这么多年,他第一次有种愉悦的感觉。

    “赵主席,我认为你可以来北方大学演讲。”许璇建议道。

    “我?还是算了吧,我能说什么?”赵子赟直摇手。

    “就说说你的想法,察哈尔的未来,还有你对政局的看法。”马君武接过话题,没等赵子赟说话,他接着道:“教育也是政治的延续,用你的主张影响这些学子,等他们走出校门就可以影响更多的人,从而支持你。”

    这话几乎就是他和王颂在阳高谈论教育的翻版,赵子赟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也知道赵主席并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不过我相信你一定有想法,三十一军里提倡的为国、为家、为所爱的人其实也是一种主张,只是宽泛了些,赵主席应该对这几个字进行更深入的阐述,据此提出你对察哈尔的设想,让更多人了解你的所做之事。”

    这是帮大忙,赵子赟做梦都没想到马君武会替他出谋划策,“马先生为何”

    马君武笑了笑:“你想问我为何跟你说这些吧?简单,希望和梦想我也有。”

    “可是我”

    马君武又笑了:“赵主席的顾虑我知道,你并不想完全的民主,这点我从省府所做的一些决定就知道了,我赞成民主,但并不赞成任何时候都民主,尤其我们的国家还依然动荡,民主也是需要环境的。宣扬你的思想和民主无关,独裁也是需要民众支持的。”

    “子赟,马先生说得对,你所做之事需要更多的人认同,民主需要环境,更需要有主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有一天,民众都能从为国、为家、为所爱的人来确定自己的价值观,民主未尝不可,但在之前,你需要引导民主往这个方向走。”王颂总结道。

    “价值观?人生观?王先生说得极好,赵主席完全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马君武赞许道。

    “好!那就按马先生说的,我愿意来演讲,不过还要请马先生多指点。”

    这次谈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赵子赟在马君武的安排下,来北方大学做了多次演讲,阐述了他的思想,包括他执政察哈尔的设想、对蒙政策等,在北方大学引起了强烈反应,师生围绕他提出的为国、为家、为所爱的人进行了讨论和辩论,各种声音都有,但不管怎样,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将国、家两者并立,把人作为核心是非常好的,报国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论调,能够为所爱的人付出,能够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本身就是报国的体现,基石稳固,楼才盖得高!

    王颂正式来到北方大学任教,只是有些特殊,他只给教师讲课,偶尔以讲座的形式给学生阐述赵子赟的一些执政理念,他并不固定传授什么知识,也从不重复讲授内容,但对渴求新思想的师生,随时都在打听着他的课程表,不想错过任何一堂课,他成了北方大学最受欢迎的客座教授,在年近七十的时候,在战火纷飞的三十年代,王颂焕发了他的第二春。

    北方大学的讨论影响了边上的职业教育学院,也影响到察哈尔的省立中学,他们没办法请到赵子赟和王颂前去讲课,不得已只能从北方大学请其他教师来讲讲,这下,思想的传播如同波浪一般朝外荡漾。

    更多人开始了解察哈尔省府和三十一军的情况,知道省府为了尽快让察哈尔腾飞所做的一切努力,也知道赵子赟名下虽然有企业,但多数盈利都被他投入到一些财政无法顾及的地方,比如早已大名鼎鼎的希望基金。而他自己,也放弃了省府主席六百元的薪水,转而拿三十一军中将军长二百元的薪水,虽说他享受了一些特权,但在这个年代,已经属于清官那个级别了。

    真正了解一些内情,很多人都动容,许璇这次清楚的知道赵子赟拨过来的一百万元特别费就是从他名下企业转过来的,是他上一年度分红的一部分,老先生感动之余,对自己每月八百元的薪酬惴惴不安,他找马君武商量,看看是不是别拿这么多,马君武听完就愁眉苦脸道:“叔玑,这事我都和他提了几次,他就是不同意,说这是价值的体现,也是察哈尔对我们这些先生们的认同。说实话,我拿着烫手啊!”

    许璇能够理解他的心情,他的薪水比自己要高些,达到了国内相当高的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