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764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764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机会,他宁愿还是旅长,还是陆军,也不当这个副师长,成为什么联合军第一支海军陆战队。

    好在师长张一凡争来了南下登陆上海的机会,拿下这个东方大都市,也是可以聊以自慰的。

    然而,正当张一凡和黄方刚费劲心血,制定好登陆计划,摩拳擦掌时,一个意外消息传来,让二人顿足捶胸。

    八月二十日,驻守上海的七十二军军长兼城防司令陈明仁宣布起义,加入北方联合军,并围困了英国特混舰队在吴淞口的基地,请求联合军立刻派天山号进驻。

    陈明仁起义,既打在老蒋的肋骨上,也打在了张一凡和黄方刚的肋骨上,让二人痛彻心扉,恼怒的张一凡给陈振林发去电报,要求陈司令无论如何,都要给海军陆战一师一次战斗的机会,否则,他不干了。

    这份电报让陈振林哑然失笑,不过他可以理解,眼见原东方师将士一路杀到南京城下,张一凡不跳才怪了,只是这一时间那里去找适合海军陆战队作战之处?思考良久,陈振林给总部发去电报,建议拿下台湾,以此也给琉球美军一些压力。

    现在这种情况,拿不拿台湾意思都不大,赵子赟根本不相信老蒋还有什么退守台湾这种破事,不过派出海军陆战队,先拿到手也是可以的,从海上威胁广州,可以加速结束内战。

    总部和陈振林给出的任务并未让张一凡和黄方刚露出多少笑脸,作为海军陆战队将领,二人早已清楚海军陆战队不出动则已,要出动就要打在软肋上,台湾。。,真的兴趣不大!

    聊胜于无吧!二人都没心思做什么计划,丢给参谋去了,发电报给卫立煌,请求象征性登陆上海。

    考虑到进入上海,也确实需要一支小规模队伍,光海军官兵有些不像话,本着同情一下张一凡的心情,卫立煌同意了,让张一凡带一个营,和海军进入上海。

    八月二十一日,阳高号、多伦号驱逐舰从吴淞口进入黄埔江,甲板上载着张一凡、黄方刚和六百名士兵,当舰船抵达杨树浦港时,就看到一些民众在江边挥舞着手,沿途士兵如木桩一般,一个个矗立在那里。

    抵达外白渡桥,转过陆家嘴,卫立煌就一眼看到了几栋高楼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全体!。。立正!”他拿起话筒大喝了一声,随即来到舰桥,朝着那飘扬的红旗,举起了右手。

    站在金利来码头上的陈明仁也凝视着缓缓过来的巨大战舰,三千多吨的驱逐舰在黄浦江中并不小,不过更为吸引陈明仁目光的,是船舷上清晰可见的几个大字:“阳高号”

    曾几何时,这个名字变得著名起来,有人和他说过,阳高这个山西小县,将成为中华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地方,甚至会超过北平、上海,他认可这个说法,也正因为他的认可,在天山号击败英国舰队的消息传来,他认为时机成熟了,可以将上海这个东方都市,完好无损的交给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第1114章 全线撤退() 
阳高号缓缓靠岸,接着是多伦号,和登陆舰,看着迅速下船北方精锐,陈明仁不由得点点头,果然是劲旅!

    随后,一名身着上将军衔的中年人走了下来,陈明仁是认得卫立煌的,见他下船,急忙快步迎了上去,立正,敬礼,“卫将军,欢迎您的到来!”

    “子良兄!”卫立煌回礼后,伸手,“子良兄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让上海免于战火,居功至伟。”

    “那里,俊如兄的话让小弟惭愧,早该追随俊如兄,加入北方了。”陈明仁笑道。

    “现在也不晚,子良兄,赵总司令让我转告你,上海和平解放,子良兄功不可没,北方联合军和北方联合政府都欢迎子良兄加入。”

    “多谢赵总司令!”

    随后,二人各自介绍了双方人员,听到张一凡大名,陈明仁肃然起敬,“张兄远征缅甸,征战太平洋,天下人无不敬佩”

    卫立煌闻言哈哈大笑起来,弄得陈明仁有些纳闷,“俊如兄这是”

    卫立煌指着张一凡道:“子良兄是不知道啊,他听闻你起义,气得直跳脚”

    张一凡闻言,大囧,跺脚道:“参谋长!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你揭小弟的短有何好处?”

    弄清楚情况,陈明仁也笑了:“这倒是我的不是了。”

    众人说笑着,往码头外走,卫立煌问了问上海周边的动向,陈明仁冷哼一声:“打主意的不少,不过俊如兄天山号抵达,谁还敢动?只是这天山号太大了,要是能进黄浦江,让人一睹真容,那就更好了。”

    卫立煌笑了笑:“天山号算什么?不瞒子良兄,我们自己建造的昆仑山号航母有四万五千吨!比天山号大一万多吨。”

    陈明仁的嘴一下子张开了,“俊如兄不是说故事吧?”

    “什么故事,前几日已在大连下水了,子赟计划建造三艘!若不是有这庞大的计划,我怎么会屁颠颠的来当什么海军参谋长?”

    陈明仁竖起大拇指:“赵总司令好大的气魄!俊如兄好脑筋!”

    卫立煌在上海这一耽搁,便是十几日,一来作为震慑力量,陈明仁需要海军再次给他一个全面掌控上海的时间,二来苏斌等人要去舟山外海,去那座无名岛,去祭奠察哈尔海军在那里的英魂,为胡云路等人竖一块碑。

    七十二军主要将领趁着这个时机,也按耐不住跑到吴淞口,去看一看那庞大的天山号,那个击败英国海军的传奇。

    若不是张一凡催促南下登陆台湾,卫立煌恐怕还要在上海耽搁些时日。

    在海军滞留上海这段时间,北线战局又有了新变化,华西列夫斯基阵亡,远东第二方面军几乎全军覆没,彻底让莫斯科明白这场战争完全和预料的不一样,一味强打下去,失去的会更多,必须要进行调整和集结新力量,西伯利亚的冬天是一个调整的机会,在这之前,恐怕只能先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远东第一方面军算是没救了,外贝加尔方面军还有一线生机,做出调整的决断,斯大林也是干脆利落,首先命令罗科索夫斯基接管华西列夫斯基剩余的部队,先退守上乌金斯克。其次是命令外贝加尔方面军撤离黑省,趁着满洲里到赤塔一线中国人的兵力不多的机会,返回上乌金斯克。

    如果外贝加尔方面军能够顺利回来,那么就暂时放弃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全力退守伊尔库茨克地区,等待来年夏季,兵力调动集结后的全面反攻。

    莫斯科战略调整,联合军立刻就察觉了,毕竟黑省苏军撤离这种相当大的动作是完全不可掩盖的,就罗科索夫斯基来说,撤离外贝加尔方面军并没想象中那么容易,在嫩江的一零五空降师卡住了两个步兵军的后撤之路,而齐齐哈尔也是一个头痛的地方,加上扎赉,赤塔,这一路异常艰辛。

    除此之外,攻克恰克图的叶启杰也随时可能北上攻击上乌金斯克,造成难以脱身的局面,思来想去,罗科索夫斯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一边安排上乌金斯克地区普通民众撤离,一边命令外贝加尔方面军各部分多路撤离,其中九十四、意义上步兵军并不想办法回撤哈尔滨,再撤离,而是直接北上黑省茫茫林海,从大兴安岭地区越过黑龙江,争取与朱可夫汇合后,从西伯利亚北部绕道回来。

    三十九集团军剩余各部,与十七集团军一同回撤呼伦,然后从赤塔以西的薄弱地区北上,也是走北线绕回来,近卫第六坦克集团军在掩护十七、三十九集团军撤离后,伺机从赤塔西南冲回上乌金斯克。

    这么做,也许意味着大量装备的损失,但兵员可以得到极大的保障,不过罗科索夫斯基还是有点贪,想尽可能的保留装备,更为合理的方案是齐齐哈尔以南的苏军,与哈尔滨的苏军做出北上嫩江的态势,迫使一零五师进入全面防守态势,然后出其不意,放弃装备,与九十四、一一三步兵军进入大兴安岭地区,同一时间,齐齐哈尔北面的苏军加速绕过扎赉,在近卫第五坦克军的掩护下,以最快速度逃回上乌金斯克。

    这一点点贪心,让罗科索夫斯基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九十四、一一三步兵军转头北上大兴安岭,联合军司令部当然不会认为苏军要抄近卫集团军的后路,而是非常明确的知道苏军要逃了。

    杨杰和赵子赟商议之后,立刻下令叶启杰北上上乌金斯克,同时命令缓过劲来的近卫集团军从东面攻击,卡住上乌金斯克,看你苏军还有何退路!

    上乌金斯克遭到威胁,罗科索夫斯基头顿时大了一圈,叶启杰大军直线而来,意图非常明显,迫使他无法撤离,如果投入太多兵力,那就会彻底陷在这里,无法脱身。

    无奈之下,罗科索夫斯基只有提前撤离,这样一来,满洲里地区的近卫第五坦克军、第九机械化军倒是有时间逃,可扎赉以南的第七机械化军、十七集团军和三十九集团军一部命运堪忧。

    达尼洛夫中将无奈的听从柳德尼科夫上将的建议,北上大兴安岭地区,卡特科夫中将机械化第七军终于成了步兵。

    联合军司令部当然也想彻底留下外贝加尔方面军,只是力不从心了,运输线的不断增长,让最有力量的叶启杰大军买卖城一战后后继乏力,如果能有半个月的休整补充,倒是可以试着强留外贝加尔方面军,现在,只能是能占多少便宜是多少。

    空军再次成为主力,逃可以,人走,东西留下!孙仲华不管上乌金斯克,一味轰炸近卫第五坦克军和第九机械化军,让克拉夫琴科上将指挥的这两个军苦不堪言,他们不敢只夜晚行进,时间拖不起啊。

    黑省苏军的撤离也日子不好过,吴克仁可以说担惊受怕了几个月,眼见苏军要逃,那无名火正好有出处,他立刻下令各师给我追着打!

    八月二十四日,十二、二十装甲师攻入哈尔滨,将断后的近卫坦克五十二旅和近卫摩托化步兵二十九旅留了下来,痛殴一番,全歼!

    同日,齐齐哈尔之围解除,火急火燎的昭格拉斯和乌恩其都顾不上和赵尚志打招呼,就率一零一、一零三装甲师朝满洲里方向而去,准备沿途扫荡第七机械化军,稍后抵达的王贵也顾不上进城,带着武装警察朝北而去,追着十七集团军屁股打。

    见此状,赵尚志热血上冲,雄心大发,立刻召集部队,带着残存的第一军四千人,尾随王贵而去。

    各师之中,唯独李保国心烦,他是上下左右都有苏军,往那边打是个问题,纠结良久,他决定朝北,至少这一路他可以一直追到赤塔,回归近卫集团军。

    那木海扎布也有些纠结,一边是近卫第六坦克集团军这块肥肉,另一边是沿着黑龙江可以卡住大量苏军,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近卫第六坦克集团军这边空军炸得不亦乐乎,那边苏军人数多,但也散,不好围攻,思来想去,他是两嘴肉都要吃,让何柱国指挥三十二师和近卫师、一零七师的快速部队,沿着铁路扫荡苏联步兵,自己带着两个师的坦克重装备,去冲击近卫第六坦克集团军。

    在十余天的追逐大战中,谁都说不清楚战果,苏军编制完全混乱,近卫第六坦克集团军几乎留下了全部重装备,只有少量坦克回到上乌金斯克,和这里最后的留守部队一同撤离,第七机械化军在齐齐哈尔到海拉尔的山区被昭格拉斯、乌恩其、郭希鹏、巴图四个装甲师前后夹击,大败而逃,第六十四近卫机械化旅、第四十一近卫坦克旅和第三十六摩托化步兵师几乎全军覆没,其余各部,放弃装备逃入大兴安岭山区,好容易才过了黑龙江,又被三十二师一通揍,残兵败将算是冲入北部荒原,逃之夭夭。

第1115章 下野?() 
十七集团军动作快些,也提前脱离交通线,追击他的王贵步子快不了多少,只是在后面左一口,右一口,吃下不少断后苏军,一零五师冲入大兴安岭山区,和十七集团军混战了好几场,让整个十七集团军伤痕累累,过黑龙江时,也被何柱国狠狠咬了一口,死伤无数。

    相对好一点的是九十四和一一三步兵军,他们在嫩江以北,回国距离短不说,各军的目光也没怎么盯着他们,加上朱可夫的接应,魏振民和杨靖宇的力量弱些,大致完整的逃过了黑龙江,不过他们和朱可夫一起穿越的西伯利亚北部荒原要比其他各军都长,后续的日子并不好过。

    后来有人说,要是叶启杰全力攻击上乌金斯克或者直接切断其后路就好了,苏军损失会更大,懂军事的对此嗤之以鼻,如果不是叶启杰大军给上乌金斯克施加压力,外贝加尔方面军就不会这么逃,一旦大部从满洲里方向撤离,且不说赤塔的近卫集团军有一定的风险,大量苏军集结上乌金斯克,也会让攻击部队有重大伤亡,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联合军的解放者在当时只能从库伦起飞,其支援力度要大打折扣。

    这种分散而逃结果让联合军打得很轻松,尤其是近卫集团军,可以抽调出大量兵力,既给了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重创,还在黑龙江一线,给予北逃苏军重创。

    八月二十九日,近卫集团军、骑警、叶启杰大军在上乌金斯克会师,至此,苏军收缩到伊尔库茨克地区的战略也基本完成,联合军从贝加尔湖地区切断远东主要通道的意图也已经实现,除了局部战斗,北线战区开始进入一个很长的平静期。

    八月三十日,走投无路的第五集团军司令克雷洛夫上将投降,四万苏军放下武器,走出朝鲜北部群山,异常兴奋的平壤和汉城,举行了盛大的庆祝,金九给赵子赟发去电报,再次感谢联合军的帮忙,重申了和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世代友好的心愿。

    在张垣的金斗奉也不厌其烦的向孙夫人和毛公表达着同样的意思,也是,在克雷洛夫上将投降的这一天,朝鲜终于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和殖民,金九渴望的大韩民国从这一天起,彻底实现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苏战争暂时告一段落,双方都不想在冬季来临之前,有什么大动作,苏联不想在贝加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