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765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765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苏战争暂时告一段落,双方都不想在冬季来临之前,有什么大动作,苏联不想在贝加尔湖以南再进行毫无意义的抵抗,赵子赟也不想将兵力推到伊尔库茨克地区,在这一线,双方都有默契的放弃,成为一个缓冲地带。

    战争当然也没有结束,联合政府上下都知道,下一年,苏联会卷土重来,留给联合政府的机会是,在明年夏季到来之前,能否结束内战?

    推一块,倒一片,戴安澜的十七军不知道是不是第一块,总之,这连锁反应已经发生了,八月三十日,联合军司令部向外界通告占领上乌金斯克,朝鲜的苏军第五集团军投降,天山号准备继续南下等消息之后,中华大地亿万人已经板上钉钉的确定北方联合政府即将胜利,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建立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野战军在解决冀中之敌后,迅速南下济南,第一、第二、第四纵队已经抵达黄河边,准备渡过黄河,与第一野战军形成夹攻徐州之势,山东野战军两个纵队则把八十八军困在海州,其余各部迅速席卷苏北。华东野战军四纵和山东野战军一纵将一百军逼回扬州与镇江的六十五军隔江相望。

    看到如此有利的局面,朱老总在济南发出声音,命令徐州守军,无条件投降,否则就地歼灭,各界还看着前一段时间,在徐州叫嚣着要和联合军决一死战的汤恩伯如何回应时,南京城一份通电震惊天下,远征军主力,公认老蒋嫡系的新一军宣布起义,加入北方联合军,孙立人在通电中说,不为自己,只为早日结束内战,为这个国家寻求一条光明之路。

    七十二、新一军都反了,吴稚晖在无锡看到报纸,摇头,这就是一国领袖逃了首都的恶果,如果老蒋坚守在南京,这两个军要想造反,相当不容易,如今华东两大城市陷落,民国,恐怕是完了。

    随后,有一个震惊的消息传来,老蒋在广州宣布下野,孙科、何应钦、阎锡山、白崇禧、薛岳等人组建了新的国民政府,公推李宗仁为国民政府主席,提出要与北方联合政府进行谈判,并请求让北平的李宗仁能够回到广州,和平解决内战。

    下野?玩幕后把戏而已,当然,也不排除墙倒众人推,一些人想要寻求出路,比如阎锡山之流,吴稚晖看完报纸,思索良久,提笔在纸上疾书。

    老蒋下野,广州想要结束内战的声音很快传递到张垣,这个信号是有些意思的,老于认为能够和平结束内战,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石瑛不相信这种政治游戏,他主张继续武力统一全国。

    支持他的有陈淑珍等人,俞鸿钧处于纠结之中,和平统一确实看上去很美,但以往的经验告诉他,这也后患无穷,条件太苛刻了,人家说没诚意,条件太优厚,又会让一些不适合的人插进来。

    毛公、周公等人也是不好决断,听言语是有些倾向石瑛的,只是也提出这不给予回应,一味武力统一,也似乎不妥。

    政治这种事情从来都是让人头痛的,赵子赟也是拿不定主意,孙夫人虽然没有支持石瑛,但从她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她对广州的声音很不高兴。

    争论的结果是看看,先给一个回应,可以考虑让北平的李宗仁安全返回广州,看看广州想如何和平解决再定夺,相比之下,军方的态度才是让赵子赟难以应付,在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南北两线主官都赶回了张垣。

    在所有回来的人之中,朱老总算是温和的了,没明着说不支持和广州的谈判,其余人,包括彭老总,都非常强硬的提出不予理会,继续武力统一。

    高层将领强硬的原因不是喜爱武力,而是有着赵子赟都无法反驳的客观问题,当下的中国内战,并不是孤立的,和苏联的战争只是进入一个双方调整的阶段,并未结束,包括与英国的战争,也还有很大的未知数。

    如果在短期能够拿下南方,彻底结束内战,那么,应对苏联和英国的胜算就大很多,而广州此时提出和平解决,会延缓这一过程,高级将领都清楚,政治这玩意假的比真的多,要是被广州拖上三五个月,西伯利亚的冬天也就差不多过去了,重新开战,那么,联合军依然要南北线同时作战,丧失大好机会。

    而傅作义更为尖锐的指出,哪怕广州真的有诚意,和平解决,联合政府也会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稳定南方,别的不说,光几百万军队整编或者遣散的费用就是不小的数目,这将给联合政府带来巨大压力,还不能拖,拖久了民心不稳。而武力统一就不一样了,一些官僚资本是可以收缴的,俘虏当然也不存在军饷和遣散费。

    彭老总则是从另一个方面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如果进入和平谈判,双方停火是必然的先决条件,不管是西安一线,还是徐州一线,己方都不得不暂停有十成把握的攻势,哪怕一两个月后重新开战,士气影响不说,敌人的防御也会有很大变数,拿士兵的生命来满足政治上需求,会让士兵难以接受。

    军方的强硬态度让联合政府一时间难以给予广州回应,甚至是让李宗仁离开北平的事情,军方都不赞同,赵子赟只能继续和几位将领商议,他的想法是,不管怎样,一点都不予回应,总是不妥的,不行先放李宗仁出北平。

    傅作义、陈振林等人依然不松口,反而要求赵子赟说服联合政府的人,拒绝广州的提议,立刻下令,恢复全面进攻,孙夫人、毛公等人也不得不来到联合军司令部,和军方将领进行磋商。

    “司令,上海陈明仁将军转来一封信,是吴稚晖老先生给你的亲笔信。”从屋外进来的张煜一句话让屋里顿时没了声音。

    吴稚晖?众人有些惊讶的看着赵子赟拆开信封。

    赵子赟看着信,脸色表情从很平静变得有些惊异,然后笑出声来。

    “这个跳梁小丑又出来折腾了?不外乎是替广州说话而已,子赟,不要理会他!”老于说道。

    “任公,这你可猜错了,吴老先生给我写信,是告诉我,怎么说呢?他信中一句话倒是表明了所有意思,他告诉我,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哦?”老于愣了下:“他转性子了?”说着,过来伸手,从赵子赟手中将信拿了过去,大致看了一遍,摇摇头:“不可思议,毛公,你看看。”

    信在几个人手中传递一遍,有了议论声,在吴稚晖的信中,他告诉赵子赟,不要理会广州,广州那些人,不在乎国家,只在意他们的权利地位,既然要建立新政权,就要将旧的彻底摧毁,这不仅仅是政治上的需要,也是扫清余孽,推行新制度的需要,一旦进行和平谈判,很多事情就不好办了,尤其是那些官僚资本,地主阶级就不好硬来了。

第1116章 再开和谈() 
吴稚晖的观点非常明确,战争不是消灭敌人,而是推行新制度的最有效,最彻底的方式,痛是痛了些,但无后患!

    在信中,吴稚晖也有着和军方将领相类似的观点,尽早结束内战,才能全力应对外部威胁,攘外必须安内这句话此时非常适合北方联合政府。

    重新看到攘外必须安内这几个字,让人感觉有些意味深长,当年老蒋就是拿着这句话,大肆清除异己的,赵子赟看信笑出声来,也是因为看到这句话的缘故。

    不得不说,哪怕很反感攘外必须安内几个字,毛公心里还是认为吴稚晖说得有一定道理,军事为政治、经济服务,不是单纯的消灭敌人那么简单,联合政府现在确实可以雷霆扫穴,一举平定天下,将所有一切弊端,一切阻碍的人清除!

    “子赟,连吴稚晖都这么看,这么着急的从上海转信给你,我认为没必要再商议了!”傅作义大声道。

    “孙夫人、毛公,联合政府由二位领导,是战是和,我想,还是由联合政府下决定吧。”赵子赟并未直接回应傅作义,建国委员会成立,新国家要建立,他必须逐渐扭转原蒙疆军队只听自己的现状,尤其是关系到国家大事,更不能让人觉得他这个总司令的权利超越了联合政府。

    毛公从他这句话了读出了更深的味道,微微冲他点点头:“是战是和,各有利弊,不完全是吴稚晖所说的那样,当然,从目前的局势看,战的利大于弊是很明显的。”

    孙夫人闻言,露出一丝喜色:“毛先生是支持战的啰?”

    毛公微微摆了摆手:“庆龄先生,先不说支持与否,你有没有发现,这几日的商议,子赟老弟并未表达他对整个事件的全部看法和想法?”

    孙夫人低头思考片刻,发现赵子赟确实只是就商议的一些事情做了一点点阐述,更多时间反而是在司令部试图说服将领接受联合政府作出的必要回应的意见。

    “子赟,你到底是如何想的?”

    “政治上的事情,我经验不足”赵子赟刚一开口,周公就打断了他,“子赟,这与是否有经验无关,作为联合军的总司令,我相信军政双方都想知道你最真实的想法。”

    看着众人都等着他说话,赵子赟呼了口气,道:“那好吧,我就说说我全部的想法。”

    “从军事的角度看,我们不应该去理会广州的建议,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扫平南方,然后集中力量对付苏联,但这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考虑的,这个前提是,南方各省,没有人相信广州是愿意和平的。”

    说着,他起身来到屋子中央,“很多事情没有可对比的两条路,我相信,在座诸位是从以前的一些事情来判断广州的诚意,但我们没有办法验证,也许广州真的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和我们达成和平,并且将全部军队交给我们,以应付苏联呢?这种可能性不能说一点都没有,诸位想过没有,真要这样,可比武力统一要好很多。”

    “但这是可能!”傅作义道。

    赵子赟点点头:“是的,这只是可能,很小的可能,不过宜生兄,是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和你我这么认为?几个月前,一点诚意都没有的南京,也让天下人看到那么一丝丝和平的曙光,我个人认为,在这个时候,我们也需要给全天下人看到曙光的希望,哪怕这希望非常渺茫,非常不切实际。”

    众人闻言,略有所思,陈振林哼了声:“你就不怕为了这不切实际的曙光,付出更大的代价?”

    赵子赟笑了笑:“振林哥,沽名钓誉不是我的风格,我可不是只考虑回应广州,获取政治资本的人,陈明仁将军上海起义,孙立人将军南京起义,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曾经的南京几百万大军,已经土崩瓦解,广州如果耍花样,你认为还有多少军队会听他们的,和我们在南线作战?”

    “那社会问题呢?社会问题你不考虑了?”傅作义问道。

    “这确实棘手,如果不考虑宜生兄说的,我就全力支持响应广州,做和平解决的努力,不过宜生兄,当前局势,和平谈判并不代表广州可以和我们对等谈判,我们可以有一些强硬的条件,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广州,已经不能代表整个南方!”

    最后一句话说得非常犀利和清楚,联合政府在回应广州期间,甚至进入谈判期间,依然可以和南方各省进行接触,如同云南一般,可以一个个加入北方!

    “还有一点,我们也需要时间,以其在南线继续持续作战,不如趁此机会,理顺黑省,巩固买卖城一线防御,彻底掌控远东滨海地区。”

    “同时还可以把我们仓促迎战的联合军内部,做一次调整。”朱老总突然出声说道。

    “外交方面,也可以和一些国家做一些交流,了解他们的对苏对华态度。”周公补充道。

    “尤其是琉球问题,不能再拖了。”俞鸿钧提醒道。

    “你们看,子赟老弟说他政治经验不足,完全不符合实际!”毛公笑道,“确实,子赟老弟说道点子上了,广州提出和平解决,并不仅仅关系到双方,还有相当大范围的关联,涉及国内国外,我们拒绝,等于堵上了所有的渠道,包括和南方民主人士,南方各军方将领交流的渠道,只要时间把控好,掌握住局势,不管广州是否真心想和平解决,主动权都在我们手里,我们依然可以用很短的时间收复南方,而不影响明年的对苏作战。”

    “只要不影响对苏作战,我可以支持响应广州一下。”傅作义说道。

    “这个可以保证。”毛公道:“庆龄先生、子赟老弟,我看可以把响应广州的具体方案做一些细化和调整,同意李德龄回广州主持大局,不过他必须把平津的人带走,将平津交给我们,这是谈判的先决条件。”

    这个不错!谈判可以,平津先拿到手,对中原稳定是有好处的,军方将领极力赞成毛公这个建议,由此,联合政府军政两方意见迅速统一,由俞鸿钧去北平面见李宗仁,提出这个要求。

    一度都准备和张垣接洽,和平解决平津的李宗仁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他内心已经认为广州没有什么希望了,早些下船是不错的路,可老蒋下野,广州推举他为领袖,这里面恐怕和白崇禧,以及粤桂两系的压制和支持分不开,他不接受必定遭到桂系的抛弃和指责,也会让天下人耻笑他卖主求荣。

    可带领这艘破船和张垣抗衡,谈条件,他也实在没有信心,心中有些埋怨白崇禧这个时候把他架在火上烤不够朋友。

    俞鸿钧带来的条件是苛刻的,让出平津,老阎、孙科那些人又有话说了,李宗仁只能先推托,要与广州方面商议裁定,自己做不了主,内心希望广州不答应,自己回不去,一切就都摆脱了。

    让他没想到的是,广州方面同意了,让出平津,六个军离开,得知何应钦、陈诚等人没有反对,李宗仁心里咯噔一下,这背后他隐隐看到老蒋的影子,平津已是死地,六个军的资本才是老蒋需要的,而不是他李宗仁需要的。

    事已至此,这最后的梯子都架好了,李宗仁只能无奈发表通电,率军离开北平,前往广州,准备和北方联合政府的和平谈判。

    九月五日,沈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