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827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827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荷兰人喜出望外,没想到这么快就把中国拖下水,为方便后续一些事情进行,荷兰于三月二十八日,正式承认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艾森都不用回去,被立刻任命为首任大使。

    苏加诺有苦说不出,一夜之间,华人从盟友变为敌人,中国毫不掩饰的开始援助荷兰人,只要那个所谓的兰芳共和国成立,中国带头一承认,加里曼丹岛将永远失去,只是这时的他,已经无力掌控印尼局势。

    印尼突然爆发的暴乱,以及中国援助让中荷关系迅速升温,荷兰首相路易?贝尔趁机提出加入自由贸易圈,早就想把触角伸到北欧的戴高乐都没和中国电报沟通,立刻以主席国的身份,通知各国在巴黎的理事会代表,和本国沟通,表决,在美国人来没来得急插手之前,荷兰加入了南欧、亚洲、大洋洲自由贸易圈。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也是要把中国人快速拉下水,荷兰于四月一日,宣布恢复加里曼丹岛的兰芳共和国,他们牵头,由新报集团、中华会、中华党相关人员组成建国委员会,并引导这些人以建国委员会的名义,向张垣提出请求,援助兰芳共和国,建立国防军。

    荷兰人的目的当然是要利用华人当下和印尼人的仇恨,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对于这一点,临时政府只能跳下去,紧急协商之后,两个战斗机中队,两个轰炸机中队的志愿兵被紧急派往加里曼丹岛,海外军区抽调一个营的兵力,与援助兰芳共和国三个步兵师的装备一起秘密前往,负责训练士兵,并提供必要的核心保卫工作。

    看着地图上的加里曼丹岛,赵子赟真想放声大笑,这一来,不但所谓的第一岛链已经不复存在,把美国挤出亚洲,也是指日可待,剩下菲律宾,随便就可以掐死它!

    荷兰的行为,基本上是把美国主导的环大西洋自由贸易圈一棍子闷死了,剩下北欧四国,外带鸟不拉屎的冰岛,以及经济落后的南美诸国,老实说,美国人也失去了兴趣,如今欧亚海上这条大通道眼见着繁荣,傻子才不眼红。

    当然,也确实有傻子,越南还在和法国死磕,且放过一边,印度是打死不跟中国,********扒在苏联身上,同样的还有土耳其,也是死死跟着美国。至于日本,也只有眼红的份,主子可没松口。

    有时候,赵子赟会感叹货币信用体系的好处,没钱,印就是,如今临时政府钞票都不知超发了多少倍,没办法,国外流通量实在太大了。

    。。。

第1212章 核控制条约() 
进入四月,农田已经繁忙起来,各种工程也加紧时间在雨季来临前进行,在经历了上一年的混乱,各种各样的工厂终于可以招工了,技术上的领先一步,让临时政府在各个领域几乎都可以通吃,包括农产品,北方的奶酪在欧洲供不应求,其次是中国人不喜欢的玉米,加工后也是欧美人的主食之一。

    食品、药品、服装布料、机器、化工产品,几乎都是外贸主打产品,贸易圈内客商订单如雪片一般,当然,光吃不吐那也不行,作为贸易圈中的老大,临时政府旗下国有控股公司也是贸易圈中的风云人物,随随便便甩出去就是一两亿,光石油一项,几大石油公司就抛出了五千多万吨的订单,没办法,赵子赟死活不肯大量开发国内石油,中国除了自己,还要供应朝鲜、缅甸等国家自己和外来轮船的油料。

    油料需求的翻跟头增长,和临时政府开始实施的大交通计划有关系,在上年年底,实业部批准了五家民用航空公司的成立,准备开通中、西部所有省城的航班,中法英联合研制战机还未果,英国已经尝到甜头,中国定制航空发动机数量超过两百台,当然,是活塞式的,赵子赟还未超前到现在建立民用喷气式客机。而军方雄心勃勃参与的公路建设计划曝光之后,各省的汽车运输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北方汽车集团日夜不停,都满足不了市场对汽车的需求,好在上汽和武汽厂房建设已经完成,很快就可以投入生产。

    至于货轮,法国人可算是忙疯了,中国几大造船厂能力有限,而且要优先建造海军战舰,大量货船订单都到了法国和英国,中国人偏心许多,既然飞机发动机订单给了英国,轮船订单则法国多些,还有少量给意大利吃点残羹剩饭。

    除了油品,石油还将大量成为化工厂的原料,总之,五千万吨级别的石油需求,足以让中东国家和缅甸人笑开花,至于其他国家,则拼命向中国输出其他原料,比如矿石,按照贸易商的说法,那是有多少要多少,中国人不在乎。东南亚这些国家则等着割胶,到季节,就准备疯狂一把。

    大量订单甩出去,也意味着贸易圈内国家手里有钱,这一转手,又回来了,只要自己造不出来的,都要!最让这些小国开心的是,中国人也卖技术,只要愿意合资,别说汽车厂,就是飞机厂都行。

    临时政府一些人对这种做法很不理解,卖东西就行了,卖技术,岂不意味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倒是实业部部长陈淑珍和两位部长都想得通,连周公也想得通,赵子赟太狡猾了。

    金九为建汽车厂,得配套弄一堆工厂,机器自然还是从中国买,等汽车下线,中国美其名曰扶持韩国汽车产业,全面提升了本国汽车在韩国的价格,这也顺带的把中国国内汽车售价提了一些,不过在韩国,买更贵的中国汽车还是大有人在,本国的汉江牌汽车成了低档货。

    中国主导亚洲,英法主导欧洲也取得不俗的成绩,美国人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把控欧洲市场,英法大量从殖民地来的原料变为产品,大卖特卖,尤其是造船业由于贸易圈的形成,在两国恢复迅速,而赵子赟前往法国时提出的集装箱贸易最终成为货运新标准,三国都极力推动集装箱运输,在提升了运输效果的同时,也让相关配套设备,成为主要产品。

    南斯拉夫仅仅凭借中国援助技术,生产集装箱,就赚得一塌糊涂,这种侵略性的海运方式,迫使贸易圈外的国家,都不得不接受集装箱,否则海运往来,真的很麻烦。

    仅仅过了一个季度,英法经济学家就初步测算认为,贸易圈内的国家经济增长恐怕集体超过百分之二十,中国甚至有可能比上一年度翻一番,至于缅甸、韩国等国,增长百分之两百都有可能!

    战后重建的巨大需求在这一年集中爆发,巴黎协定国眼见着就要把美国挤出欧亚大陆,这让忙于大选的杜鲁门心力交瘁,他实在无法阻止巴黎协定国内的小国,凭借几乎无成本的方式,把各种资源在世界上大卖特卖,仅仅钢铁一项,美国的出口量就锐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中国带给世界的压力可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在四艘大连级驱逐舰陆续下水后,大连造船厂船坞又缓缓开出一艘巨舰,昆仑山级第二艘航母,太行山号,在众多护卫舰的拱卫下,太行山号开始了第一次海试,海军部随即对外宣布,组建第三舰队,太行山号航母战斗群驻守缅甸皎漂军港,印度洋海军司令部终于拥有了第一支海外舰队。

    太行山号名义上是为了确保海上运输通道,不过各国都知道,这是中国海军迈出家门口的重大事件,这个消息,和天山号航母访问英国,成为开年后的世界海军史大事件。

    美国对此向英国施加了很大压力,只是四月五日的消息更加让美国头大,法国第一颗原子弹,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爆炸成功,法国成为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欧洲局势,顿时变得不可预测起来。

    法国拥有核武,对北约和华约冲击都非常大,中美拥有核弹,但离欧洲都太远,美国要在欧洲部署核武器,还得一段时间,政治因素很多,但法国拥有核武器,意味着欧洲整体威慑力量失衡,至少法国以后的话语将会强硬很多。

    这颗核弹,让美国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放在欧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德国占领区的问题,否则法国会强行吞并萨尔区,造成对立情绪,有可能引起整个欧洲动荡。

    其他国家对法国拥有核武感到非常震惊和不安,尤其是在法国和越南正打得欢的时候,现在谁都不看好越盟,法国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几颗核弹下去,越盟也就完了。

    有些政客幸灾乐看着中国,这回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吧?

    其实这种情况,赵子赟早已预料,哪怕没有越南这档子事情,核弹威慑都是需要智慧来解决的,只是这不能是两方,得三方!何凤山第一时间提交了备忘录,希望法国牵头,举行中美法三方核峰会。

    戴高乐有些诧异中国方面的提议,他让驻张垣的蓬皮杜约见赵子赟,询问中国的意图,在商谈中,赵子赟毫不避讳的说出峰会的目的,是遏制核武器在这个世界上的扩散,如何遏制,他没说。

    从建议上来看,拥有核武器的三个国家坐下来谈谈,没什么不妥的,戴高乐同意了,也想就此向美国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就这样,戴高乐向美国发出邀请,举行巴黎核峰会。

    杜鲁门本不想搭理这个茬的,然而仅仅过了十天,苏联塔斯社宣布了另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莫斯科第一颗核弹爆炸成功!

    从美国情报网络得到的消息看,苏联人的这颗核弹,只是一个试验装置,离武器化还有些距离,可谁会去证实这个消息?对于世界各国来说,苏联拥有核武器了。

    戴高乐的提议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杜鲁门经过大范围讨论之后,决定出席巴黎核峰会,看看中法到底要搞什么名堂。

    四月三十日,周公抵达巴黎,中法之间关系密切,周公和戴高乐先进行了秘密会晤,说出了此次召集核峰会的目的,听了周公的叙述,戴高乐一脸震惊。

    五月一日,杜鲁门抵达巴黎,第二天,三方会议封闭举行,当杜鲁门听到戴高乐提出三国共同遏制核武器扩散,以及核武器的威胁时,杜鲁门感到不可思议。'

    戴高乐提出的方案,早在中国向法国输出核技术后就形成了,其核心要旨是,只要法国原子弹爆炸,就促成一次核峰会举行,提出中美法任何一国,不得在任何两国同意前,动用核武器,否则,其余两国将联手进行核打击。

    说白了,就是压制,这种压制,只有两方不行,比如中美,谁脑袋一热,朝对方乱丢原子弹,那这两国首先就要命了,但三国就不一样,除非其中一国有胆量挑战两国。

    说实话,这种内部的相互威胁,对谁都没好处,也都有好处,很可能造成核武器彻底成了摆设,但苏联的消息是在太及时了,戴高乐此时提出这个建议,等同于是中美法联手遏制苏联的核威慑。

    杜鲁门一时间都没了主意,按照戴高乐提议的,对于三国以外的核武拥有国,也是如此对待,这意味着苏联动用核武,哪怕不是针对三国,都有可能遭遇三国全面核打击,美国如果不参与,中法看样子也已经达成共识,如果美国未来向苏联投掷核弹,很可能遭遇两国先下手为强,进行全面核打击。

    核大棒失去作用的滋味可不太好受,当然,从长远来看,杜鲁门不得不承认,戴高乐的建议是有作用的,对美国也有好处,至少苏联不敢乱来。

    经过一天多的思考,杜鲁门发现自己其实没有什么好的选择,中法联手的威力不容小觑,为遏制苏联,杜鲁门提议要把核不扩散,以及非核国家遭遇核打击时,三国都有义务联合进行核打击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写入正式条款,对此,周公当然是极力赞同的,毕竟中国也担心法国在越南使用核武器,至于欧洲,算是义务责任吧。

    戴高乐有些郁闷,他没想到杜鲁门的想法居然和周公异曲同工,不过三国联手核遏制,法国也是安全的。

    。。。

第1213章 首都() 
五月三日,中美法三国发布了联合公告,共同签署巴黎核控制条约,明确不向任何国家转让核技术,未得到其余两国同意前,不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部署核武器。

    看条约核心,是控制核武器的使用,而且还是相互钳制,不过其条文中明确对其他有核武器国家率先使用核武器时,三国将共同进行核打击,以避免有核国家的肆意妄为。

    这条款明显是针对苏联的,英国的核武器还在研制当中,估计一年后才会见分晓,三国公告,着实让无核国家大大松了一口气,怕中国的,怕美国的,都不用担心这两个国家乱来,怕苏联的更是心落回肚子里,莫斯科胆子再大,恐怕也禁受不住三个大国的联手核攻击。

    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差点吐出一口鲜血,千辛万苦弄出原子弹,却没用了,想以原子弹反制,拿回苏联远东国土恐怕再无希望。除非弄出成千上万的核弹,和这三个国家同归于尽!

    有那么一刻,斯大林内心有这种玉石俱焚的想法,只是平静下来,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中美国土也巨大,要想把那么多核弹同时投下去,几乎不可能,倒是中美联手直接就可以从地球上抹去苏联。

    当然,中美法巴黎公告,对苏联也不是完全没利,首先,美国在欧洲部署核武器就没那么容易,其次,苏联的威胁是基本不存在了,可美国的威胁也同样不存在,阵营中的国家要面对的是常规武器进攻,那么苏联控制东欧就容易得多。

    巴黎核控制条约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完胜,成功的将三个国家绑在一起,中国单独和苏联进行核战争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悬在头上的剑没那么锋利。同样,中国也不用担心法国在越南乱来。

    当然,对于张垣来说,也不是没有副作用,这个核控制协定,让印度的底气一下子高了起来,尼赫鲁最怕中印争端之后,中国直接使用核弹,这下,他也不用担心了,印度军队开始朝边境集结,准备利用地形对印度有利,抢占麦克马洪线线以南地区。

    西安,永宁门外,一条长六公里的宽敞大道一直延续到清凉山附近,这条大道按照现代的说法,叫做双向八车道,带一条辅道和一条人行道。道路中央是一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