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则天大全集 >

第114部分

武则天大全集-第114部分

小说: 武则天大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贡献过木材,她堂舅杨恭仁在这里当过都督。更重要的是二十年前她就是从这里走入后宫,在这里第一次蒙受天子宠幸,也是在这里真正了解到做女人的喜与悲。

    当年被召入宫前她曾有狂言“见天子庸知非福”。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梦想成真,她以正宫皇后的姿态回到洛阳,但天子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天子。不论天下臣民怎么看,对她而言相较当初那个英武天纵、傲气凌人的皇帝,如今的皇帝与她举案齐眉、相得益彰,岂不更好?这比当年预想的更加圆满。

    昔日隋炀帝重修洛阳城,建造东都皇宫,名曰紫微宫,殿宇规模更胜长安,唐高祖李渊定鼎天下,为表示不爱奢华、勤俭治国,一度将洛阳的宫殿、宫门大加焚毁。此举固然一时收得民心,但恢宏壮丽的建筑就此破坏不免可惜,后来又逐步修缮重建。

    洛阳与长安最大的不同在于皇城不在正北,而是坐落于东北角,正南并立三座掖门,朝廷各衙署皆备,亦如长安。宫城正面大门也是三座,东曰兴教门,西曰光政门,正当中那座气势雄伟、飞观相夹,隋朝时曰应天门,大唐修葺之后改称则天门——《论语》有云:“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则天者,以天为法,治理天下!

    自则天门而入,朝会正殿原本是乾阳殿,高有百尺,占地广阔,可惜早已被李世民焚毁,后来修了一座乾元殿,规模远不及前;天街左右各有一道门通往中书、门下、史馆等处,东曰日华门,西曰月华门——日月同天,光照四海。

    常朝之时则在西面的宣政殿,其北又有仁寿、集仙、亿岁、瑶光等殿,皆天子御用。再北而入后宫,延祥殿、含章殿、宜春院、六合院、光庆门、璎珞门等等不可胜计,其中有许多与长安宫殿名称相合。李治打发众嫔妃、女官住在这里,他本人和媚娘却不住这儿,帝后还有更好的去处——芳华苑!

    芳华苑即隋朝的会通苑,因在宫城以西,俗称西苑。隋炀帝修造此苑耗费无数民脂民膏,掘海池广百余里,名曰凝碧池,堆造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台观殿阁,罗络山上,更有奇花异草无数;据传说昔日炀帝游幸,恨冬日无花木,竟然命宫人裁剪绫罗缚于树上。媚娘在入宫侍奉李世民的头一年曾短暂居住过此地,但那时身为才人不过是在池畔小阁内蜗居几晚,而且还遇到了洪水;如今她可是以女主人的姿态与李治双双入居明德宫。这座宫殿坐落于仙山之上,苑内一切美景尽收眼底。除了玄奘法师特受恩典赐居于飞花殿,其他文武官员乃至嫔妃根本没有入居西苑的资格。

    这段日子简直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李治与媚娘或泛舟池上,或驰马游猎,意兴所致提竿垂钓,闲暇之时诵佛听经,把长安那些纷纷扰扰都抛到脑后了——这可急坏了无忌、韩瑗、来济几位宰相。

    长安朝廷由李义府控制,洛阳这边的实权早被许敬宗等人篡夺,内外禁军皆在李、郑仁泰掌控下,几位宰相实际上已被架空,成了手无寸权的闲人。许敬宗又上奏,称天下太平无事,将每日常朝改为隔日视事;饶是如此,李治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坐不满半个时辰就退归后宫,往西苑里一钻,想见都见不着。

    仅仅如此也罢了,自汉以来洛阳周遭还有不少行宫,李治又带着媚娘到处游览,去汜水曲、虎牢关,又遣人到伊阙的龙门山开石窟,祈求福祉。任凭长孙无忌、韩瑗、来济等人急得团团转,却拿他们没办法……

    转眼已近秋日,李治兴致不减,又带着媚娘、群臣以及玄奘法师登临嵩山。相传中岳乃天下之中,太室乃通天之台,少室山中有古刹少林。峰岭高耸,夹带三川;耸石嵬岩,飞泉萦映;松萝共筼筜交映,桂柏与杞梓萧森。媚娘与李治乘坐腰舆,由宦官抬着走在前面。登上雄奇蓊郁的山峦,脚下山河一览无余,苍天白云如在脑畔,媚娘不禁赞叹:“不愧为王子乔升仙之处,令人神往啊!咱们虽贵为帝后,终是肉躯凡胎,若能携手升仙,永远脱离这凡间苦恼,该多好啊!”此时此刻她竟萌生出成仙的梦想。

    “哈哈哈……”李治一阵大笑,“自古安有神仙?秦始皇、汉武帝求之,疲弊民生,终无所成。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说着便抬手示意落轿。

    媚娘白了他一眼:“不过随便说说,陛下何必认真?”话虽这么说,她未免觉得李治在这方面有些呆板无趣,人真的不能成仙吗?她既可以从一个不受宠的先帝才人飞跃为现今母仪天下的皇后,为什么就不能由一个凡人飞跃成仙呢?

    李却在后面连连点头,接口道:“诚如圣言,从古至今升仙皆荒诞之言。记得先帝晚年信长生炼丹之术,陛下便不以为然,践祚后将那罗迩娑婆寐逐出皇宫,最近听说那婆罗门僧贫病交加死于长安,内外皆喜。他尚且不能自救,又何以能助人长生成仙?”

    “所以人终究不能长生不老,也不可能无拘无束……唉!”李治叹口气,回首朝山道上张望,见群臣约在半里之外相随,韩瑗、来济一边走一边交谈,脸色颇显黯淡——这些日子他和媚娘与其说是玩,不如说是在等,等待这几人意志的消磨,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更是等待西征的消息。

    正凝然出神,忽觉身侧山崖边传来窸窣之声,继而三轮“满月”冒出——原来是玄奘法师在两名弟子扶持下,从侧崖攀了上来。

    “阿弥陀佛。”媚娘双手合十,“大师年近六旬,佛体强健,便如我们这等年轻人恐也攀不上如此险崖。”说着她微微瞟了李治一眼——李治在勇武方面比他父皇差远了,莫说他父皇使用的强弓硬弩,就是普通的弓箭,射猎时十箭倒有八箭落空;骑马半个时辰准得歇,西域传来的击鞠(马球)更是几乎没碰过,还时常闹个小病小灾的。无论他心里如何不服气,打仗这方面他注定比不上父亲。

    玄奘法师欣然笑道:“老衲昔日远行万里,一路艰难险阻无算,这山崖还难不倒我。”玄奘今日比平常更为神采奕奕——他本是河南人,昔日取经归来想在少林寺译经,皆因李世民一道圣旨,把他召到长安,虽说富贵远胜少林,但乡音难忘,现在总算来到梦想之地。

    媚娘见他高兴,戏谑道:“大师若有雅兴,何不在此留诗一首?”

    她不知玄奘也是世家子弟,颍川陈氏之后,后汉名臣陈寔后裔,其祖父陈康乃是北齐国子博士,家学渊源深厚。法师从容处置,不疾不徐脱口吟道:

    孤峰绝顶万余嶒,策杖攀萝渐渐登。

    行到月边天上寺,白云相伴两三僧。

    一代高僧功德盖世,虽说晚年攀赖皇家、弘扬其法,但内心深处追求的仍还是清净的生活,李治、媚娘乃至李无不颔首称颂。玄奘法师见圣人欢喜,便旧事重提:“老衲蒙两代皇帝之恩,已沐隆慈多年。岁月如流,六十之年飒焉将至。他邦远道归来,身力疲竭,顾阴视景能复几何?嵩高少室,包蕴仁智,实海内之名山,域中之神岳。望乞骸骨毕命山林,礼诵经行以答提奖。”

    这已不知是他第几次提出归隐,李治的回答一如往常:“道德可居,何必太华叠岭?空寂可舍,岂独少室重峦?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朕业空学浅,还需大师教诲,长安诸寺也是不会放您走的。”

    媚娘想起佛经上的话,笑道:“心净则佛土净。佛法皆是一种,所谓苦尽解脱。解脱却有二种:一者但自为身,二者兼为一切众生。大师远迈万里辛苦求经,广度众生,怎能但为一己解脱隐遁少林?”

    玄奘没料到这位皇后竟能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微微叹口气。昔日因佛门各派众说纷纭,他不惜“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只为寻求普度众人的真理。如今真经取回,深奥的“阿赖耶识”也被推演出来了,虽然还不甚完美,但在他看来这是寻求真理的金光大道;可这些努力并未改变什么,深奥的法理曲高和寡,那些向他顶礼膜拜的人其实并不真的理解他。净土宗的善导大师依旧在实际寺苦守戒律、宣扬往生,被淳朴的百姓拥戴;就连他的弟子智诜也离开大慈恩寺,投入东山寺弘忍大师门下,去探索那种不立文字便可了悟的禅法……而他自己也差不多成了朝廷官员,被那些主张清净修持的同门诟病。玄奘面对这一切又能如何?唯有在内心深处坚定自己的理念,他双手再度默诵:“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媚娘望着法师的庄严之相,心有所思——万法唯识,心外无境。世间一切疾苦皆从心而生,但是信念所至同样无坚不摧。莫说是当上正宫之主,成仙成佛,超凡入圣,任何前人所未曾为、未敢为、未敢想之事,只要心意诚恳勉力而行,又有何不可?

    李治遥望山下正有心事——世间一切苦难与挫折真的全是由心而生吗?天子者,天下之主;天子之心者,天下存亡之系。动一念而动山河,惑一时而惑万世。如果一切困厄真的皆在我心中,那该怎么办……那就心志如铁,不为所惑,彻底毁掉那些纷纷扰扰,去创一个全新的“心境”吧!

    心念及此两人对望一眼,似乎皆有所悟。

    鸟鸣啾啾,脚步杂沓,众官员也陆陆续续跟上来,向帝后施礼。有的整理衣冠,有的手扶石壁歇息,还有兴致高涨之人眺望美景填于胸中丘壑。韩瑗拍了拍身上尘土,朝来济使个眼色;来济会意,立刻凑到李治身边,施礼进言:“启禀陛下,时候已不早,臣恐圣驾过于劳乏,还请及早下山。”

    “朕陪大师再走走。”

    来济却道:“国事要紧,陛下东巡半载,如今诸般胜景已尽览,还请早日还朝,处置政务才是。”

    他这么一说,玄奘法师自然也需赞同,刚要出言附和;却见李治抬手拦住,一脸笑意打着哈哈道:“这话从何说起?京中臣僚各司其政,朕并未荒废政务啊!”无论如何他还把来济视为自己人,这层窗纱不便点破。

    来济满肚子的话没法当众说——你是没荒废,但现在把政务都交给了李义府。他推翻《贞观礼》,打着修订新礼的旗号破坏祖制,你也不问;他随意调动官员黜落亲贵,甚至安插私党你也不惩治。我们几个宰相在这边什么事情也参与不了,这是何体统?

    韩瑗见状,赶忙补充道:“大驾停于洛阳,百司不甚完备,讯息亦不便,只恐四方州县官员懈怠疏忽,欺瞒陛下。”

    “有这等事?哼!”对他李治可就不似对来济那么客气了,冷冷一笑,扭脸问许敬宗,“爱卿可听说最近哪里的官员不够尽职?”

    许敬宗早拿定主意,笑呵呵拱手道:“据臣所闻,近来潭州百姓多言都督不才,玩忽懈怠不问政事,致使地方强盗横行。”

    韩瑗怒视许敬宗,双眼几欲喷火——潭州都督不就是褚遂良吗?

    “既说朕荒废不问,那朕今天就管管。”李治手指韩瑗、来济,“中书门下商议,将潭州都督调往偏远之任,以示惩戒!”说罢转身坐上腰舆,与媚娘并肩而去。

    “陛下……三思!三思啊……”韩瑗跪倒在棱角坚硬的山石上,一声声哀婉地呼唤着。

    李治却头也不回,双目微闭神情倦怠,心下却犹自默念——彻底抛弃纷扰,开创一个全新的朝廷吧!

    三。大厦倾倒

    李治随便寻了个借口再迁褚遂良,还要让中书令来济、侍中韩瑗亲自处置。二相实在无奈,这便如同拿刀子割自己身上的肉,但皇帝有令又不能不割,经过一番权衡,最终将褚遂良迁为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

    但李治心里也不轻松。一者几位宰相虽已是瓮中之鳖,他也不敢贸然下手,长安方面李义府总摄政务,以中书门下名义大量调动五品以下官员,即便李治身在洛阳也能料想到群臣反应如何;再者苏定方西征半年,至今并无捷报,万一又败了,再闹一次里外丢人,这时候还是谨慎为妙。

    不知不觉已到八月,风卷木叶、百花渐残,芳华苑也一天比一天冷了,李治与媚娘可没隋炀帝以绢代花的雅兴,只得搬出明德殿,到洛阳宫居住。没过多久自东北传来边报,高丽、白济蠢蠢欲动,似乎又要对忠于大唐的新罗国下手,程名振请求增兵以应不测。李治只得与李商议,暂分洛阳部分卫府将士去营州助阵。

    西面的战事未毕,东面烽火又起,李治更添一层忧虑。这日正在后宫与媚娘对弈,王伏胜跑过来禀报:“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恳请面君。”

    “他即将随军出发,必是临行前有什么话想跟朕说。”李治棋也不下了,当即起身赴宣政殿——薛仁贵的军职虽只是中郎将,李治对他的熟悉程度可远远超过苏定方。当初驾幸万年宫遭遇洪水,若非薛仁贵攀上宫门即时报讯,他和媚娘早不知漂到何处喂鱼了,因而他对这位将军特别高看一眼,待之异常亲厚。

    李治来至殿中刚刚坐定,随着一阵铿锵的脚步,人高马大、相貌威武的薛仁贵走了进来,屈身施礼。李治见他面色阴郁,不似平日见自己时那么精神抖擞,不禁笑了:“你埋怨朕没派你去西征立功?”

    “臣不敢。”薛仁贵嘴上这么说,心里确实不是滋味——大丈夫当效力于疆场,纵不能创一番功业,马革裹尸亦为幸事;我可倒好,自从救过一次驾,俨然成了专职守宫门的,好事反倒变了坏事。东去营州固然是好,但高丽那边打打和和,总不及西征来得痛快,功劳也来得快!

    李治岂不知他想什么?好言抚慰道:“朕不是不看重你,张士贵故去后朕最信赖的护卫之将就属你,此番东巡朕一直防着……”说到这儿他觉得有些话不便挑明,于是转而道,“总之朕舍不得你。再说你早年扬名东北,至今高丽人闻‘白袍将军’之名还心惊胆战,还是把你派到那边才相宜。”

    “是!臣绝不负陛下期望,必要立几个像样的功劳!”

    “这便好,朕在朝中等着你的露布。”李治满意地点点头,这才想起问他拜见所为何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