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

第223部分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223部分

小说: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是军队的将军前来报告,报告的肯定也是军队上的事情,这一点墨索里尼倒也不感到意外。

    他对加里波第说道:“我这几天一直在病房养病,确实很少过问前线的战事。你来的正好,给我讲讲,尤其是北非战场的形势,这是我最关心的。”

    于是,加里波第开始向墨索里尼做最近一段时间内,北非意大利军队的战斗报告。

    当然,他一开始说的,都是意军前期达成的小小突破,后面的大败只字未提。其目的,也是为了让他的这位病号领袖,能够稳固情绪,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打击。

    讲到格拉齐亚尼展开全面进攻的时候,加里波第吞了口唾沫,实在不知道从何下口。

    而就在这个时候,墨索里尼的助理正好推开房门,走了进来。

    看到加里波第将军后,助理向他问了问好,然后马上又随便找了个理由,带上门转身出去了。

    助理心里想着:“领袖一哼小曲儿果然就没有什么好事,加里波第将军肯定是来报忧的,还是先溜掉为好。“

    果然,正如墨索里尼助理所料,加里波第将军接着讲到:“最后,我军没能在和英军的对攻中占到优势,甚至略逊一筹。”

    “没有占到优势?略逊一筹?什么意思!打败仗了?他格拉齐亚尼在干什么?握着二十三万的大军,还打不赢几万英军?”墨索里尼听出加里波第将军的言外之意后,马上就大发雷霆的吼了起来。

    “说吧!损失了多少军队?我能承受,不要给我捏着藏着。”墨索里尼发泄一通后,继续问道。

    虽说这位领袖自认为自己肚量不小,但在旁人看来可并非如此,要不然他怎么会在病房里躺着呢?

    “既然领袖这么问,那我也就不隐瞒了。“加里波第干脆就如实向墨索里尼报告道:”就在昨天晚上,我军与英军在西迪拜拉尼激战一昼夜,最终由于我军机动能力不足,以及对地形的不熟悉,导致大军被英军击溃,损失兵力3万余人,火炮200余门,坦克装甲车300余辆。”

    “完了?”墨索里尼问道。

    “完了。”加里波第点了点头。

    说真的,加里波第将军在看到墨索里尼一脸不在乎表情的瞬间,顿时就在心中竖起了对墨索里尼的无限敬仰之情。

    在此之前,他完全没有猜到,自己这位领袖竟是一个如此宽宏大量之人,对战场上的巨大得失,竟还能表现的风轻云淡。

    可谁知,墨索里尼只是没有马上发作而已,事实上他刚刚说完那句话没多久,就一头晕倒在了病床之上。

    见事不对,加里波第这才赶紧的去叫来了医生。

    终于,经过医生的短暂治疗,墨索里尼暂时从昏迷之中勉强清醒了过来。

    而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给我,给我撤掉格拉齐亚尼的一切军职。叫他,叫他回来给我养马!”

    经此一番,加里波第刚刚对墨索里尼的敬意,现在可谓是丢了个精光。原来自己的领袖只是反应迟钝而已,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风轻云淡。

    实在看不下去的加里波第,忍不住对墨索里尼提醒道:“领袖,其实英军虽然在北非小胜一场,但是我军依旧能够很快拿回主动权。毕竟,英军在非洲战场上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

    “致命弱点!是什么?快说来听听。”一听英军存在致命弱点,墨索里尼瞬时间就来了兴趣。

第四百七十九章 阳谋() 
    “英国人在北非虽然小胜一场,但兵力稀缺却始终是他们的弱点。根据我们与德国盟友共同收集的情报来看,英军在北非仅有3万人而已,即便加上东非的英军,他们的总兵力也不超过10万。而我们的军队,光是在北非就有26万之众,倘若算上东非的大军,那加起来就有超过50万兵力!”

    加里波第分析的头头是道,就连一向自负的墨索里尼也频频点头称赞。

    不得不说,加里波第也确实算得上意大利难得的将才。

    “倘若我们让东非的30万兵力,立刻北进夹击在埃及的英国军队,仅凭埃及的那点留守英军,必定无法抵挡防御。”

    加里波第看的很清楚,别说北非的23万意军仅仅败了,还没覆灭。就算是没有这23万大军,光凭意大利在东非的兵力,也足足比英军在非洲总兵力的3倍还高。

    要对抗这样的大军,英国指挥官不倾尽他那点兵力的全部,是不可能办到的。

    “而英国指挥官如果还有点脑子的话,他就必须调回前线部队回防埃及。这样一来,我们就既能够解除班加西之围,又能够趁机消灭英军在非洲的全部兵力,从而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进而掌握整个地中海地区!”

    加里波第将军的分析颇有些诸葛亮隆中对一般的感觉,未出山便已定下三分大势。

    这就是一个阳谋!

    英军如果不撤兵,等东非意军打下整个埃及后,他们也就断了后路,终将失败。

    而英军要是从班加西撤兵回援,那么已经穷途末路的北非意军,就将得到喘息的机会,进而反过来咬住后撤的英军,重新发挥其兵力的优势。

    无论撤,或者不撤,英军都已经注定会是腹背受敌的结局!

    墨索里尼对加里波第的分析赞赏有加,再加上加里波第将军本来也就对军事战争方面颇有研究,并且屡建战功。

    于是,墨索里尼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对加里波第将军说道:“这样吧,从今天起,你就是第三任利比亚总督兼任非洲军总司令,以后非洲的意大利军队就由你来负责了。”

    谁知加里波第听完后,非但没有半点感激,反而表现的有些惶恐。

    他心想道:“什么?!我在这里给你分析了一下非洲的局势,就成第三任非洲总督了?不过是想让你宽心一点,我还分析错了吗?你把我丢到非洲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是几个意思?”

    虽然加里波第对于非洲战况看的很透彻,也自认为自己的阳谋十拿九稳能成功。可是,这并不代表他就喜欢去非洲执行这个战略。

    原因很简单,因为加里波第除了喜欢吃意大利面外,对战争还真没什么兴趣。

    加里波第赶紧推脱到:“领袖,我资历尚浅,恐怕不能胜任这个职务。”

    墨索里尼笑着回答道:“什么资历尚浅,你可是我亲自提拔任命的。相信我,别的将领不会有任何的话说,好好干吧!”

    加里波第将军尴尬的笑了笑,但确实不好再说什么,毕竟是他个墨索里尼出的新战略嘛。

    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任务。

    接着,墨索里尼继续说道:“我现在就会给东非的部队发报,叫他们所有人暂时都先听你的命令,全力配合你的行动部署。”

    “好的,感谢领袖的信任!”加里波第将军无奈的向墨索里尼表达了感谢,虽然他自己并不想接受这个该死的任务。

    “加里波第将军,你明天就坐飞机去上任吧。我看你明天一早走,下午就能到达的黎波里,那里离班加西不足500公里,倘若你抓紧一点,说不定晚上就能到班加西前线。”墨索里尼向加里波第啰嗦道。

    看的出来,他是很想加里波第将军立刻上任,去挽救非洲的颓势。

    “不不不,领袖,我看飞机就算了,我还是乘潜艇过去比较好。我坐惯了潜艇,坐飞机不习惯。”加里波第想起了第一任北非总督巴尔博元帅的遭遇,不由的对坐飞机去非洲这件事产生了恐惧。

    要不然,这世界上哪里还有人坐惯潜艇,坐不惯飞机的?

    “看你吧,不过我可得提醒你,尽快上任,北非乃至整个非洲的将士都在等着你去领导他们。”墨索里尼似乎是看出了他的担忧,少见的妥协了一次。

    随即,做潜艇不坐飞机的加里波第,便离开了墨索里尼的病房,去坐他的潜艇了。

    说实话,排除别的性格因素不说,墨索里尼还真算得上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合格领袖。

    加里波第刚走,他便又叫来了自己的助理,对助理口头叙述了他将要发给非洲各意大利驻军的电文原稿:“由于格拉齐亚尼元帅带兵不利,率领北非意大利军队以数倍于敌方之兵力,却大败于英军,故撤销其利比亚总督及非洲军总司令二职,即日调回罗马,由加里波第将军接任其全部职务。此外,东非各部队需在加里波第将军到任之后,全力配合其部作战,对索马里、埃及发起进攻。”

    根据加里波第提出的详细要求,墨索里尼照搬加里波第的原话,命令东非奥斯特将军的部队,从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出发,进攻苏丹、肯尼亚以及英属索马里,进而抵达北非苏丹地区与北非加里波第接手的军队汇合,最后共同进攻埃及,其旨在将英国部队彻底的赶出北非,从而掌握苏伊士运河和整个地中海的制海权。

    事实上,埃及和地中海是墨索里尼的“新罗马帝国”的关键所在。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控制着苏伊士运河,而这条运河是大西洋经地中海通往印度洋、太平洋的咽喉,是大英帝国的“生命线”。

    丘吉尔在某种意义上,也将埃及看的比自己本土还重要,因为他明白,一旦失去了埃及,失去了对苏伊士运河的掌控,那么他就将会失去整个地中海,而控制地中海,维护苏伊士运河的畅通,不仅对英帝国是性命攸关的大事,而且还可以直接影响到法属非洲殖民地继续和英国一起对德作战的事情。

    所以丘吉尔这位英国首相,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一样,十分重视地中海和埃及的防务。

    尽管英国本土时刻受到莱因哈特派兵入侵的威胁,但他任然没有调回地中海的h舰队。。

    丘吉尔还把本土刚刚生产出的少量坦克调往埃及,他又把一支由印度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组成的英联邦军队迅速调往东非、北非。

    有了北非大捷的鼓舞,丘吉尔同样希望在这一地区与墨索里尼决战,彻底铲除非洲的同盟国势力。因为在此之后,丘吉尔才能对守护阿尔及利亚的贝朗特下手,切断第三帝国的最大海外石油进口路线。

    。。。。。。。。

    地中海的一艘潜艇上,加里波第正在沉思。

    他趁着潜艇上浮的机会,来到了潜艇的上层甲板之上透气。

    和飞机比起来,闷在潜艇里那种浊气可并不好受,至少加里波第有点受不住了。

    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地中海,他闭上了眼睛,尽情享受海风吹过他脸颊的感觉。一时间,他觉得自己简直都要升天了,升到了一个无忧无虑不用受到世间各种琐事打扰的世外桃源。

    渐渐地,梦醒了,他发现现实并不是那么美好,他依旧要去面对那些种种不愉快。

    他依旧要去呼吸潜艇里那浑浊无比的二氧化碳,依旧要去北非就任那该死的北非总督。

    虽从小便在父母的强迫下上了军校,而且对那些军事知识一学就会,还拿到了他们军校的保送名额,一毕业就进入了意大利陆军高层。

    但是又有谁知道,这个看似前途无量的意大利司令,内心里其实是不喜欢争斗,只喜欢安安静静吃意大利面的呢?

    所以说,意大利其实并不是缺少将才,而是缺少一个营造将才的环境。

    在意大利,太多人把毕生浪费在华而不实的“艺术”上了。他们喜欢建筑,美术,音乐,可唯独就没几个人喜欢军事。

    也正因如此,隆美尔才会把意大利人都当作愚蠢而轻浮的傻瓜,才会认为意大利人把人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浪费在华而不实的东西上。

    可加里波第不会想到,隆美尔亦不会想到,他们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马上就要成为长期搭档了。。。。。。

第四百八十章 英国人的后手() 
    北非战场。

    一天后,坐潜艇的加里波第将军终于到达了北非利比亚战场的班加西前线。

    看的到这时的意大利军队全都士气低迷,在刚刚经历了西迪拜拉尼的战败后,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新官上任三把火,加里波第将军首先便对北非的意大利军官们,进行了鼓动士气的战前动员和上任演讲。

    不得不说,这位第三任的利比亚总督,看上去确实像那么回事,至少说它的演说不会像墨索里尼那样听起来十分变扭。

    “东非那边的30万大军,已经从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出发,他们将会与我们会师开罗。。。。。。。我们要相信墨索里尼领袖的决策,相信我们有能力一统非洲,完成领袖对新罗马帝国的构想!”

    在场的官兵都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似乎如同死灰复燃一般又充满了活力。

    看得出来,加里波第的策略是正确的,意大利军队在他的引导下似乎又重新充满了活力。

    再加上墨索里尼最近下令调去非洲的新式坦克歼击车,也就是他从德国高价进口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此时的加里波第,完全有信心在班加西抵抗住英军的进攻,直到东非意军进攻索马里及苏丹,从而缓解北非意大利军队的压力。

    实际上,格拉齐亚尼先前之所以输的体无完肤,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意大利装甲部队配备的坑爹坦克,这些只有几吨重量的意大利迷你坦克,在面对英军几十吨的重型主战坦克时,别说丝毫占不到优势,反而还一直被英军追着打。

    而加里波第如今有了50辆德国制造的追猎者,反坦克能力顿时便上升了好几个等级。

    先不说追猎者本来就是一款足以对抗1943年以前任何一款坦克的利器。

    光是从这款坦克的特性来讲,它甚至比德军当做秘密武器的豹式坦克,还要更适合非洲战场。

    毕竟,在北非,恶劣的环境,飞舞的沙子,可比敌人的炮弹更为可怕。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中,不论是德军的一至四号坦克,还是英军的十字军,玛蒂尔达坦克,都会因为北非的肆虐风沙,出现炮塔,甚至车体内部结构,被严重磨损的问题。

    寻常坦克在北非的沙漠中,磨损的炮塔转动都会十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