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

第303部分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303部分

小说: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我们还可以把德涅斯特河以东的大量苏联土地送给罗马尼亚人当战争红利。前提是,他们要帮我们把这些土地从苏联人那里打下来。”

    “如果说收复失地,可以挽回安东内斯库之前的遗憾。那扩张原本的领土范围,为国家开拓更多的土地,就是为安东内斯库赢得巨大名誉的机会!”

    “那安东内斯库没有理由会拒绝我们了?”罗斯听后兴奋的问道。

    “没错!”莱因哈特自负的笑道:“他不但不会拒绝,而且还为为此而更加卖力的帮助我们在南线攻城略地。这样一来,罗军就会替我们承担更多的伤亡,消耗更多的苏军。”

    只见莱因哈特扳起手指,伸出食指与中指,比了一个二的手势:“还有一点,德涅斯特河以东的大片地区,占领起来还需要很大一部分兵力。这样一笔兵力支出,对我们来说明显是不划算的。”

    “让给罗马尼亚占领这片土地,同时也是让他们用留守在国内的十几个三流师来帮我们占领后方苏联占领区。反正这些罗马尼亚三流师留在国内也起不到丝毫作用,倒不如引诱安东内斯库拿出这些战斗力底下的部队,帮我们做占领军。”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罗斯即便上已经完全搞清楚莱因哈特控制罗马尼亚,调动安东内斯库的手段了。比起威逼,元首明显更热衷于利诱。

    “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元首,那铁卫团领袖和他们高层逃到我们这里的14位高级领导层人员,该怎么处理呢,要交还给安东内斯库吗?”

    “铁卫军分子本就不是什么合格的政治家,他们只会擅权逞凶、抢掠、复仇、屠杀犹太人,为所欲为。”莱因哈特带着厌恶的情绪说道:“这些人,我们留着也没用处。哪怕我做个假设,帝国需要一批人建立罗马尼亚傀儡政权,从罗马尼亚政界另选一批愿意合作的政治家也比这些铁卫军的人好用。”

    “给安东内斯库送去吧,就当我们给他本人的一个私人礼物了。”莱因哈特摆了摆手,对罗斯指示道:“让安东内斯库这位罗马尼亚‘首领’从我们这里拿走一个人情也不错,毕竟以后我们用上他的时候还多。”

    莱因哈特称呼安东内斯库的时候,特意强调了“首领”这个词,其实也是一种兴趣共鸣。

    当今欧洲,莱因哈特这位德国领导者按喜好自称“元首”,之前的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喜好自命为“领袖”。

    现在墨索里尼命悬一线,几乎已经没什么人叫他“领袖”了。但是西班牙的独裁者弗朗哥,可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被叫做“领袖”。

    而罗马尼亚这位新晋不久的独裁者安东内斯库,又喜爱被人们称为“首领”。

    至于芬兰那位军事领导人曼纳海姆,最喜欢听人叫自己“元帅”。

    这么看来,同盟国内部每一个领导级大人物,都有自己的称呼癖好。当这些领导们联手后,他们各式各样的头衔名称,倒是方便了记者们分辨报道。

    比如罗马尼亚官方报纸最新的报道就是“元首给首领的礼物铁卫军逃亡高层”rw

第六百五十五章 莱因哈特的目的() 
    在苏芬边境线上的前线指挥部内,曼纳海姆觉得自己好像被坑了。但是,他又想不出自己到底是哪里被坑了。

    德国人答应出动部队协助自己收复失地,继而扩充更大原本不属于自己的领土,从而建立大芬兰王国。

    这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件好事。

    芬兰唯独需要付出的,就只是出动大军跟上同盟国整个阵营的作战节奏,在德国统帅部下达的规定日期内,一路推进到东卡雷利阿,继而在占领那里。

    反正这也是芬兰自己的战略目标,迟早都是需要去完成的。现在和德国人联手,也就是被划定了一个期限而已。

    或许这种快速的推进作战计划对于芬兰军队来说,负担偏大,会导致较大的伤亡比。

    不过,芬兰本来就没有去打持久战的国力,能速战速决,当然得尽力争取。

    “元帅,我们在的主力部队已经配合德国盟军击溃了苏军在边境部署的驻防部队,空军方面也配合德国空军摧毁了苏联人北部机场里的大部分战机。”

    芬军总参谋长的汇报,给曼纳海姆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初的苏芬战争里,芬兰空军一直处于弱势。虽然战绩斐然,但芬兰空军却完全没有能力与苏联空军正面硬碰硬的争夺制空权。

    而现在,苏联空军在之前对德国东部防线的进攻中,被德国人部署在东普鲁士-西波兰控制区-南方行省的防空火力大量摧毁。

    这还不算完,作为进攻方的苏联空军,又同时遭到更先进的德国战机疯狂截杀,往往参与过一次空袭后,只有很少一部分苏联战机才能回到机场驻地。

    这并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难事。

    毕竟德国空军已经在英国战场取得了压倒性的制空权。

    于是,整个德国西部,包括柏林首都,竟然都不在有任何部署防空火力的必要。

    莱因哈特先是下令,将这些年来,德国在法国,在奥地利,在捷克斯洛伐克,在波兰,在丹麦,在比利时,等等国家缴获的防空火炮,于英国战役开始的前一周,就逐步往东线运输,并部署在苏德边境防线上。

    之后,在海狮行动”正式开始,同盟国三国联军顺利登上英国本土,一路势如破竹。

    于是莱因哈特又进一步下令,把原先部署在德国本土的防空火炮,往东部重点转移,几乎是抽干净了德国西面的防空火炮,超饱和的部署在德国东部。

    再加上近年来,通过罗西的关系网,直接从意大利低价进口,然后无中转直达运往苏德边境线上的大量防空火炮。苏德边境线上的防空火力,已经到了非常充裕的地步。

    这就让苏联空军亚历山大了。

    本来性能就大多偏向落后,虽然有先进战机,但多数飞机性能底下,避免防空火力能力偏弱的苏联空军,在半个月来的进攻中,损失已经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地步。

    当然,其中也还有德国自己的空军主力全部部署东线,可在后方机场就近升空,与苏联空军绞杀,大量击落苏机的原因。

    这些部署在东线的德国战机,为了避免被苏联空军突然摧毁在边境线一带,特意把机场修建在了离东部防线平均距离30公里外的位置。

    这就为他们预留的一定的升空时间。

    在德国秘密修建在东部防线后的十二个大型雷达站协助下,德国空军在东线,从未发生被苏联战机突袭毁灭在机场里的问题。

    这些,还只是罗马尼亚和芬兰加入到苏德战争以前的战况。

    哪怕是一对一的硬抗,作为防守方的第三帝国也已经比作为侵略者的苏联,打的漂亮了太多。

    诚然,苏德战争打成这样,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德国早有防备,且构筑了强力的“东方壁垒”。

    利用防线打壕堑战的一方,往往比进攻方更为轻松。这是德国人早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就用无数鲜血与牺牲得到的经验。

    而到了现在,轮到德国反击了。莱因哈特又及时拉上了大量的盟友,为他的帝国分担作为进攻方所需要承受的压力。

    通过参谋长的汇报,曼纳海姆似乎有点弄明白自己隐隐约约那种被坑的感觉,到底是来自什么了。

    “你确定,德国人在和我们预先协商好的每一条主要战线上,都按说好的那样在和我们联手进攻吗?”

    曼纳海姆用手拖着下巴,向他的参谋长再次确认到。

    “是的,元帅。”参谋长语气坚定的回答道:“我很确定,德国人确实是按原定计划在与我们联合进攻。这些都是前线指挥官有过汇报的。”

    “原来如此。”曼纳海姆若有所思的点了点,然后对参谋长说道:“没什么事了,你去传我的命令,各师依照原地作战计划继续推进。”

    他已经彻底想通一切。

    德军在芬军收复失地过程中的每一处战线上,都丝毫没有偷懒,尽心尽力的与芬军联手进攻。

    这并不是说德国人有多高尚,为了同为同盟国成员国的芬兰国家利益,尽同盟国老大哥的义务,无私出力帮芬兰攻城略地。

    相反,德国人有自己的算盘。

    之前曼纳海姆没有反应过来,以为德国人的目的,仅仅在于彻底打退苏联的进攻,最多在利用各盟友一起,占领一大部分苏联土地,削弱苏联的力量。

    不过,现在他看懂莱因哈特的意图了。

    德军之所以在自己反击路线之外的芬兰战线,也毫不敷衍的出人出力。要的可不是帮芬兰建立一个大芬兰王国,削弱减少苏联的领土范围这么简单。

    如果只是为了利用芬兰占一部分苏联土地,削弱对方。与芬军协作的德军完全不用像现在这么拼命,毕竟芬军自己也会按目标收复失地。

    德军之所以这么努力的带着芬军进攻,只有一种原因,那就是他们同样需要在芬军进攻的方向上达成突破。

    北部德军的目的,很可能居然是列宁格勒!

    而莱因哈特正真的战略目的,现在看来已经不大可能只是要打一场成功的反击战了。

    从德国现在的东线战略来看,他这是要拿下整个苏联啊!

    “德国那位元首,简直是个疯子般的男人!”看着参谋长走远,曼纳海姆一个人低声喃喃自语感慨道。

第六百五十六章 芬兰军队的拼搏() 
    请十分钟后刷新

    其实在苏联参战后的第3天,由芬兰新晋将领戴维·拉蒂凯宁陆军中将领导的芬兰第4集团军,就在芬兰第4飞行联队33架布伦海姆轻型轰炸机的掩护下,紧跟德军的一个机步师迅速推进到了维堡湾北端至武克希河一带地域。

    维堡,这个北欧军曾经驻防的中枢重镇,现在又再一次成为了必争之地。

    只不过,当初由于瑞典志愿师的溃败,留守维堡的挪威军事主官阿尔弗雷德选择了放弃维堡,带领挪威部队提前撤离芬兰战场回到国内。

    而那时候北欧军中被留在维堡的丹麦溃兵与芬兰小股部队,根本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防御,就被苏军攻占了维堡。

    北欧三国在那一次苏芬战争中对芬兰的帮助,实在是非常有限,而且还败的败,逃的逃,非常丢脸。

    直到现在,芬兰军队不再指望他们的北欧兄弟国家,找到了德国这个强大的新靠山,这才重新打到了维堡一带,打退了之前他们无法击退的苏联军队。

    最先推进到这里的德国第131机步师因为长途奔袭,一路高强度作战的原因,暂时停下了攻势,进行了短暂的修整。

    之前跟在德军后方一路强行军赶来的芬兰部队,则承担了替换德军的任务,继而发起了强大的首轮攻势。

    主要由下辖第6团、第48团和第28独立营的芬军第18师、与下辖4个营的芬军第三旅、还有芬军第13团的2个营,与苏联军队展开了步兵大对决。

    伴随着芬军尽全力集中起来的,总数不多的小口径火炮,还有德军第131机步师借给芬军当炮火支援的一个重炮营,联合轰击。再加上芬兰空军配合发动的空袭,芬军第4集团军司令戴维中将于第四日早晨6时30分向维堡西侧发起了进攻。

    与此同时,芬兰第一猛将西拉斯沃中将的芬军3集团军,曼纳海姆亲自指挥的芬兰第1、第2集团军,正试图往雷提莫加维湖两侧方向发起突破。

    只可惜,西拉斯沃这位芬兰第一猛将在湖东岸一侧方向前进了3公里后,就被苏军源源不断派来的援军兵力给挡住了。在湖的西岸的芬军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在科恩卡兰维瑞特附近的山丘被苏军部署的重兵拖住无法前进。

    不过,戴维中将的第4集团军倒是在火炮空袭的协助下,强行攻下了托林霍尼卡汇合点,打通了前进的道路。

    在戴维中将的指挥下,芬军第6团第1营向苏军防守的萨雷拉小径发起进攻但是因为兵力远不及苏军而被击退。

    与此同时,芬军第3旅对苏联第97军防御地域的进攻也收获甚微。

    并不是说芬军作战不勇猛,也不是说,芬军的战斗意志不够强。

    之所以之前在苏芬战争中以少战多,猛揍苏军的芬兰军队,在这一场作战的攻势中,不能重现当初的威风战绩,其实是充满各种各样原因的。

    一方面,德军比原本历史上给芬军的支援更少了,4个芬兰集团军中,只有偏弱的第4集团军得到了一个德国机步师的协助。

    而芬兰第一猛将西拉斯沃的第3集团军,还有曼纳海姆亲自统帅的2个芬兰主力集团军,完全就是凭借自己本国的军队在与苏军火拼。

    另一点,当初苏芬战役中,芬兰是防御方,可以利用地形和防线节节抗击,阻碍迟滞,伺机袭击苏军运输部队。而这一次,芬军必须在正面攻击苏军的防御阵地,没有任何可以取巧的地方。

    要不是芬军打的够狠,战斗意识强烈,拼死进攻,就连现在这个程度的战果,他们都很难取得。

    最重要的是,苏军本来就在边境集中了大量兵力,据守包括维堡在内,之前北欧军轻易放弃,防御工事相对完好的阵地。而芬军又缺少重武器,在壕堑战中攻击力度难以提上来。

    在这种情况下,曼纳海姆上将决定将作为预备队的芬军第18师、第17师一部以及第四师的几个战斗群投入战斗强化攻势。

    而西拉斯沃手下的4个装甲营与曼纳海姆自己麾下指挥的4个装甲营,也投入了战斗。

    在这种情况下,戴维中将被要求进一步发动大规模攻势,侧翼曼纳海姆与西拉斯沃的钳形攻势。

    芬兰元帅曼纳海姆计划,压上手里全部的芬军装甲部队,将雷提莫加维湖西侧的苏军逼回到20公里外,取得一个更好的攻击阵地,然后利用这一带构筑临时防线,进一步修整部队,之后制定第二轮大规模进攻计划。

    (十分钟后刷新)

    并不是说芬军作战不勇猛,也不是说,芬军的战斗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