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宦 >

第150部分

明宦-第150部分

小说: 明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锦衣卫不是寻常的士卒,平常绝不可能用来当作厮杀使用。可是如今骆思恭的儿子却突然出现在这里,这一切似乎都太不正常了。

    “朝廷早知尔等有谋逆之心。”,站在土城上的骆养性,看起来愈加的冰冷。

    朝廷早有防备?安邦彦紧紧的皱起了眉头。

    虽然总觉得有几分不对劲,但是如果他说的不是真的,锦衣卫如何会出现在这里,而且来的还是骆养性。

    如果朝廷真的没有防备,如今会在一夜之间,就在这龙场驿站前堆砌出一座土城?

    安邦彦当真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流年不利了。

    “骆大人怕是误会了。”,安邦彦再沉思片刻,又抬头向前喊道:“我等只是听闻川贵地界内,有乱匪作乱,故而前去贵阳拱卫。”

    “哈哈哈哈!”,骆养性放声大笑,抬手间,已经是将手上沾血的羽箭折成两段。

    “今日有我骆养性在,你休想过这龙场一地。”,骆养性把折成了两段的羽箭,向着城下丢去:“若想过此,便要踏着骆某的尸首。”

    “放箭。”,安邦彦尚且还在垂首沉思,一边的何仲蔚却是一声令下。

    不过骆养性也并非一无防备,立刻藏入木盾之后。

    “我既前来,朝廷十万大军瞬息便至,看来你水西改土归流之日不远。”,木盾后面,传出一阵骆养性放肆的大笑。

    “继续攻城。”,安邦彦的脸上,也现出几分愠色。

    “火油。”,骆养性向着李茂芳伸出了手,李茂芳连忙让身边的杂役递上。

    “给我烧烧死这伙反贼”,骆养性朝着城下的冲车丢下油坛,顺手扔下一支燃烧的火把。

    “李大人,那骆养性当真能拦住水西军?”。

    龙场驿以南五里地,猫山脚下,两千贵阳兵正在兼道奔驰,向着龙场驿站的方向而去。

    骆养性作为锦衣卫虽然号称强龙,但是李标和张彦芳,却也是贵州一地的地头蛇。

    几乎在骆养性收到信报的同时,两人也都是各自听到了风声。

    不去主动招惹水西安家是一回事,可是如果水西果然已反,如何应付又是另外一回事。

    于是收到骆养性传回来的讯息之后,无论是李标还是张彦芳,都没有太多迟疑,直接点起本部兵马,出贵阳直奔龙场驿。

    只不过,回头望一眼渐渐消逝在自己身后的贵阳城,张彦芳隐隐间又有些担心。

    贵阳的守军原本就不算多,这一回援救龙场驿,连同上次被骆养性带走的一千。贵阳城里的守军几乎已经是倾巢而出,只留下了不足千人维持。

    如果骆养性守不住龙场驿,被水西兵提前拿下,等自己赶到的时候,便几乎无异于送肉入虎口。没准会全军覆灭不说,几乎无兵把守的贵阳城,也会像剥开的果仁一样暴露在安邦彦的眼前。

    “多说无益。”,相比起张彦芳,李标的脑筋却似乎清醒的多:“若失了龙场驿站,再折了这骆养性,与失了贵阳城又有何区别?”

    也对,张彦芳一拍脑门,焕然大悟。

    一来龙场驿原本就是贵阳城北面的最后一道屏障,龙场驿若失,大军便可直取贵阳。二来骆养性是骆思恭的爱子,如果他因为自己不肯援救而折损在贵州,骆思恭即便口中不说,日后也定然是没好果子给自己吃。

    如今锦衣卫的威风,虽然大不如从前,但是如果真想要整人,办法也多的是。更何况既然事情牵扯到锦衣卫,皇上也必然会听到详尽的消息,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被抖出来,雷霆震怒定然难免。

    援救龙场驿,兴许还有一条生路,退缩不出,没准哪天脑袋掉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眼看着前军已经转过了猫儿山口,龙场驿所在的方向,终于出现在了自己眼前。

    与龙场驿站一同出现在自己眼前的,还有一条横截在道路中间的巨大土城,虽然看似简陋,却硬生生的截断拉来路。

    一阵阵厮杀声和冲天的黑烟,正在从土城上远远传了下来。

    “大人,那骆养性还在。”,张彦芳细看几眼之后,顿时在脸上露出一丝惊喜。

    “快,快”,转回了身,张彦芳用力的朝身后的队伍挥舞着臂膀。

    沈阳,浑河南岸。

    经过了一整天的厮杀,无论是明军还是建州兵,都已经是几乎耗尽了全身的气力。

    眼看着营寨外的建州军,终于带着同伴的尸首渐渐向后退去,即便是戚金,也不禁全身一晃,几乎栽倒在地上。

    转过了头,正巧看见身边的童仲癸把塞进了竹筒的急件递到了斥候信使的手上,戚金尽力打起了精神,向着童仲癸开口问道:“这是第几份了?”

    童仲癸苦笑着摇了摇头,却并没有急着回答戚金的问话。

    营门微微的拉开了几分,三匹骏马像是掠过的飞燕一般掠出,向着南边奔去。紧接着,一阵马匹追逐的声音,紧跟在后面传来,越来越远。

    “大人,携带的火药,快要用完了。”,戚金又转过了身,向着陈策说道。

    在数万建州军的围攻之下,鏖战整整一日,打出的火铳弹丸几乎铺满了营寨外的整个地面。即便携带的辎重全都换成火药,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箭支还有多少?”,陈策正在让营中的医官替自己换着伤口上的敷药,听见了戚金的话,立刻转过身来问道。

    “约莫还有万余。”,戚金略沉吟了片刻,继续开口回道。

    一万多支羽箭,虽然听起来数量不少,但是一次数百上千支的发射,不过只能再支撑十余次而已。

    “都让换上短弩。”,陈策也停了半晌,向着左右吩咐道。

    短弩的射程虽然没有弓箭和大弩长,但是近距离的杀伤,却远远胜之。不过这样一来,只有等建州军接近了以后,才能发射箭支了。而且在射击的同时,也同样要承受对方所造成的杀伤。

    “昨日的信报,便说经略大人派了三名总兵官,领兵四万前来援助。”,把求援的信使斥候派出之后,童仲癸终于回过了身来,与陈策和戚金说道:“可不知道为何,到如今也没见到。”

    “再等等吧。”,陈策也是一声叹息,满面疲惫的略微向后靠了一靠。

    辽东,虎皮驿。

    “三万敌军设伏?”,袁应泰看着眼前由刘孔胤传回来的信报,当下又是一阵眼前眩晕。

    “大人,只怕这一回建虏是倾巢而出。”,中午间刚刚赶到虎皮驿的辽东按察使高出,也凑过来看了几眼之后,开口说道。

    建州军虽然向来号称精锐十万,但是作为打了这么长时间交道的老对手,高出倒也清楚,建州军真正能战的,其实也只有七八万人。

    如果果真有四万正在浑河岸边围攻川浙军,另外还有三万埋伏在路上,这个数字倒也恰当。

    “大人不若乘机挥师抚顺?”,高出又看了一阵之后,开口向着袁应泰说道:“如今在抚顺城北的会安堡,尚且有尤世功所领的两万精锐。”

    “大人再从辽阳挥军,南北夹击,抚顺必下。”

    “不可,不可。”,袁应泰只是连连摇着脑袋,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待袁某再思量一二。”

    “大人,有军情急件。”,正还在徬惶,门外又有亲兵来报。

    “让进来吧。”,袁应泰无力的挥了挥手,让侍卫将信使领入。

    “小的见过大人。”,刚刚进门的信使,刚一见到袁应泰,便立刻拜倒地上。

    “文书何在?”袁应泰向前伸出了手。

    “请大人派兵,援救我军。”,斥候信使也不回话,只是用力的把脑袋叩在地上。

    “文书何在?”,袁应泰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几分,声音里也隐隐带上了几分怒气。

    “大人,我军连续鏖战两日,如今已经是弹尽粮绝,恐怕力不能支。”,斥候信使伸手从怀中取出竹筒,一边继续磕头哀求。

    “果然是四万大军。”,目光在文书上来回扫了几眼之后,袁应泰的目光也显得有几分呆滞。

    “求大人发兵,救我袍泽。”,斥候信使的额头上,已经泛起了几丝血迹。

    “本官不是已经派了么?”,袁应泰皱着眉头,似乎有些不悦。

    “可三位总兵大人如今只是屯兵白塔铺”,信使似乎也没想到袁应泰居然会这么回答,顿时间也是微微一愣。

    “你岂不知,建虏在道路设有三万伏兵?”,袁应泰的声音,无形中提高了几分。

    “这”,斥候信使惊讶的张了张口,一路回来的时候,自己确实是在路上遇见过大队的建州骑兵。但是到底有没有三万人,这个一时间也闹不明白。

    “此事本官自有决断,你且先退下去歇息去吧。”,袁应泰颇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大人”,信使的脚下却是未动半步,仍然是不住的把脑袋叩在地上,一片血肉从额前翻出:“望大人看在我军将士为国征伐,如今近半袍泽殉国的份上,再派一军。”

    

第229章 同生共死() 
“退下。”袁应泰厉声喝道:“你岂不知,建虏正是等着本官派兵前去?”

    “建虏如此强势,以四万人却拿不下尔等数千人所守的营寨,所揣的心思,无非是想等本官派兵,好半道设伏。”

    “大人”,信使还想要说话,却看见袁应泰已经摆了摆手。

    “轰出去。”,袁应泰恼怒的摆手说道,旁边几个亲兵上前,将地上的斥候信使提起,朝着门外丢去。

    “大人”,一阵凄厉的叫声,从门外传来。袁应泰抬了抬手,似乎是想要捂住耳朵,可是最后终于还是放了下来。

    “末将祖天寿等,求见经略大人。”,好不容易等门外的叫喊声消失,还没消停片刻,忽得又响起一片报门声。

    “进来。”,袁应泰虽然不耐烦,可是祖天寿执掌的是辽东靖东营,乃是斥候精锐,此次前来,兴许有什么紧要的事情,却又不得不见。

    片刻之后,便看见门口一阵人影闪动,一下子竟涌进了好几个人进来。

    “请大人准末将等领兵前去救援川浙两军。”,祖天寿刚一进门,便迫不及待地开口向着袁应泰说道。

    “你也要去救援?”,袁应泰的嘴角微微抽动了几下,似乎想说些什么。

    “友军奋勇杀敌,我等却坐视不管,岂不羞愧。”,祖天寿点了点头,决然说道。

    “不许。”,袁应泰几乎不假思索,立刻开口回道。

    “请大人恩准。”,岂料袁应泰话音刚落,便看见面前的一干军将都是单膝跪下,齐声和道。

    “好啊。”,袁应泰的脸上,顿时泛起了一层潮红:“一个个都这么有本事,这么些年怎么没见把建虏给扫平了。”

    “说起来都是堂堂男儿,为何几乎次次大败。”,袁应泰指着地上的一干军将,厉声斥道。

    “请大人恩准。”,祖天寿虽然脸上也是跟着一红,不过咬了咬牙齿,仍然只是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

    “你们这是想要逼迫本官?”,袁应泰怒道。

    “属下等不敢,只求大人恩准,让属下们领兵救援友军。”,人群当中,辽阳卫百户潘宗舜,也跟着开口说道。

    “一个小小的百户官,居然也敢如此和本官说话。”,袁应泰脸上的怒容更盛。

    “你们既然这么急着要为国效命。”,深深的吸了几口气,袁应泰似乎是想要努力的平复着自己的心情。

    “那本官就成全你们。”,袁应泰冷哼一声,坐下了身。

    “谢大人恩典。”,祖天寿等人的面孔上,都现出几分喜色。

    “朝廷近日来有一批军粮要运到辽阳来。”,坐下身之后的袁应泰,不紧不慢的开口说道。

    “大人”,祖天寿顿时微微一愣。

    眼下说的是救援浑河南岸的友军,怎么扯起朝廷运到辽东的军粮来了。

    “你等既然急着要为国效命,我便派你们去东昌堡,接引粮草队伍。”,袁应泰的目光,从一干军将身上一个个扫过。

    东昌堡在辽阳城的西南,甚至已经是过了海州卫再往前走,便就是辽西了。

    “大人,属下等”,祖天寿一阵愕然,想要再开口说话。

    “押运粮草,难道不是重责?”,袁应泰的鼻孔里,哼出两股粗气。

    “这”,祖天寿和潘宗舜等人,不禁个个都是面面相觑。

    “此乃军令。”,袁应泰用无可置疑的口气,继续说道。

    “属下从命。”,祖天寿等人虽然悻悻,可是却又无可奈何。

    “退下。”,袁应泰又是一声轻喝,再也不继续看祖天寿等人一眼。

    “大人”,祖天寿等人刚刚退出,门外又是一阵轻唤。

    “又是谁来了?”,袁应泰狠狠的拍了一下椅把,站起了身。

    “回大人的话,童总兵派来的那个斥候兵跑了。”,好在这回在门外说话的,只是自己的亲兵家丁。

    “跑了?跑去哪儿了?”,袁应泰疑惑的问道。

    “他说要回去和袍泽们同生共死。”,亲兵的声音,听起来有几分低沉。

    “同生共死”,袁应泰口中默默的念了几句,面上一片木然。

    “备车。”,停了半晌之后,忽然又开了口。

    “大人要去哪里?”,亲兵也是疑惑的问道。

    “连夜赶回辽阳。”,袁应泰一边说着话,一边已经向门外走去:“传令白塔铺,让刘孔胤也领军回师辽阳。”

    “沈阳既失,建虏必取辽阳。”

    大明泰昌元年,正月十三。

    “将军,火药已经用完了。”,焦虑的火铳兵们一边向着戚金禀报,一边已经抽出了腰间的苗刀。

    “将军,箭支也用完了。”,弓弩手们,也拾起了放在脚边的长矛。

    “大人,援军怕是不会来了。”陈策的身边,戚金正撕下一块干馍塞进了嘴里,嚼了几口之后,才拿起水囊灌了一大口,又向着陈策笑道:“吃饱了,好杀贼。”

    “戚将军,眼下营中还有多少马匹?”,陈策并不去想援兵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