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雨亦同舟 >

第51部分

风雨亦同舟-第51部分

小说: 风雨亦同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肖南宇点点头。

    仲蕙笑着说:“这回可不是我不让你熬汤了,怎么,该去忙了吧……”

    肖南宇不好意思的笑笑:“这……这……赶巧了,诶?什么东西糊了?”

    仲蕙抢先一步进了后厨:“鸡汤啊!”

    肖南宇吩咐门房回去,不要跟府里任何人再提这封信的事,然后自己拿着信进了书房,还插上了门闩。

    大殿上,王悟承已经讲完了,坐在赏赐的座位上。皇帝还在踱着步子。

    皇帝:“王师傅的意思朕这回都懂了,朕来说说,看看朕学得对不对。”

    王悟承拱手:“恭聆陛下训示。”

    皇帝:“王师傅说的三条,朕来理一理。第一,调动地方上府衙的兵役去开垦,收没当地无人耕种的荒田,收作皇田,然后由官府出面,组织当地的流民和结束契约的佃户去耕种,按王师傅的说法,三年不收赋税,但是不准家中田地超过五十亩的人家派人耕种,以保证富户不能染指皇田。”

    王悟承点头:“陛下说的极对,臣是这个意思。”

    皇帝:“第二,地方上府衙要派人去开垦,还要派人去发放粮种,这就需要开支用度,朝廷不拨款,而是直接调用边军主力扫荡各地商匪,脏财所得一部分归各进剿主力军,另一部分收归当地官府。”

    王悟承点头:“陛下聪慧。”

    皇帝回身问王悟承:“只是朕不明白,所谓商匪,真有那么多钱吗?”

    王悟承刚想起身,皇帝就摆手让他坐下,看来这商议变法第一折,皇帝是要将弟子礼做足了。王悟承坐下说道:“陛下有所不知,我朝自开国以来,对盐铁酒茶就实行朝廷专卖,可这些物件在民间都是利润极高的,往往就有许多人铤而走险,过去武祖朝名将苏蕾就是贩私盐出身,还有贩思酒的,贩私茶的,这些行商,因为来路去路都不正,没法有官府的凭证和保护,只能自己练习枪棒,久而久之,有些啸聚山林,就落草为寇了,所谓商匪,也就指这帮人,平日里仗着有人有兵器,贩着私货,挣了钱再多方的打点,然后再买兵器,再贩私货,当地的官府想管的管不了,大多数也不想管,还靠着他们的打点过日子,所以民间甚至有谚“兵匪一家”。”

    皇帝茅塞顿开:“所以王师傅让当地的府兵去开垦,而让真正的边军去进剿。”

    王悟承点点头:“陛下圣明。”

    皇帝若有所思:“第三条,鉴于兹事体大,建议先择一地以为试行,如有成果,再推而广之。”

    王悟承:“朝廷变法,官员一时都难以转变想法,何况小民百姓,只有试行然后出了成果,才能让各地纷纷效法,不然阻力太大,臣恐有变。”

    本章完

第109章 (四十五)() 
    皇帝大笑:“好好好!三条建议,环环相扣,都有理有据,朕很欣慰。”

    王悟承:“陛下圣明烛照,臣只是承恩办事而已。”

    皇帝拿着折子,背在身后,然后踱着步子:“只是……”

    王悟承仔细听着,料到将要说到重点了。

    皇帝回身问王悟承:“朕要是没记错的话,王师傅选定的这个户州做试行区,是罗应龙的老家吧?”

    王悟承站起身,皇帝也不再表示。王悟承道:“这个臣不甚清楚,但是户州在两淮富庶之地,府库却常年亏空,不但不能上缴国库盈余,还要朝廷补贴地方,加之户州周边多山,有聚匪之地,臣便选了此处,作为试行,不料想竟是罗大人的老家。”

    皇帝笑着:“那现在王师傅知道了,还觉得此处合适吗?”

    王悟承没有半分退让:“臣不明白,为什么罗大人的老家就不能做试行区。”

    皇帝一时语塞,慢慢走回了御座,待坐定之后说道:“朕倒不是为罗应龙担心,而是替王师傅你担心。”

    王悟承拜道:“臣一心为公而已,没有偏私,也不惧人言。”

    皇帝冷笑:“王师傅不惧人言,朕惧人言。”

    王悟承不知如何回话,只能默然不语。

    皇帝:“这样吧……朕记得王师傅的老家叶州也在两淮,而且据户州不算远,朕就做个主,把叶州、户州两地都做试行区,原先王师傅折子里请调南军进入户州剿匪,朕照准,另调北军一部进入叶州剿匪,不知王师傅意下如何?”

    王悟承见皇帝如此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应承下来:“臣遵旨。”

    皇帝:“那就劳烦王师傅再去拟奏,此议须在明年开春播种之前晓谕两州,恐怕今冬要有的忙了。”

    王悟承:“臣一定尽快拟旨,尽心王事。”说着便要退出去。

    皇帝在身后叫住了他,然后快步走下御座:“王师傅留步。”

    王悟承停了步子,转过头来,皇帝已经走得很近了:“王师傅……朕是你的弟子,朕知道朝里还有很多官员都是你的弟子,有些事,弟子能替师傅做主当家,有些事可不行,有时候也不见得要事事护着弟子们,朕要是有过失,还请王师傅多多匡正,其他的弟子有过失,王师傅也要好好教导。”

    王悟承明白其中意思,赶紧点头:“臣明白了,谨遵圣喻。”

    然后皇帝拍了拍王悟承的肩膀:“去吧,王师傅,保重。”

    王悟承拜别离去……

    肖南宇端坐在自己的书房中,面前书案上摊开着两张信纸,面前正对的房门也早已拴上。

    肖南宇已经看过这封长信了,与他猜测的一样,来信者是远在南军石州的刘子彦,记述的事情也很简单,就三件:第一,刘已经收拢了当初那些飞鹰涧逃回来的败兵,愿意继续从征当兵的不多,一共只有十七人;二,杨佩纶已经代理郑瑜出任驻防石州南军的掌兵主将,且有意对他拉拢,就此询问肖南宇的意见;三,询问肖南宇的近况。

    肖南宇看过这封信,陷入了沉思当中,刚才的嬉笑和烟火气渐渐在他脸上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静严峻的表情,眼神当中的锐利和思索神似林允贞。此刻他很清楚,相比于自己在京中的情形,大哥刘子彦的处境显然更为艰难,尤其是夹在林、杨二人矛盾的中间,刘大哥显然有了动摇,没了主意。

    可肖南宇能拿得出主意吗?显然他也不能。肖南宇很需要这位刘大哥的支持,尤其是那个所谓“十七人”的支持,沉浮有年的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班底的重要,而这十七个人冥冥之中让他感觉也许就是能助他一臂之力,值得托付的班底。但是,毕竟自己在京中,刘子彦才在军中,他的立场其实才能真正左右这十七个人的态度,现在刘子彦被林、杨矛盾波及,如果投杨,对刘自己而言不失为一条出路,也许在杨大人手下,他出头有日,但是,对于肖南宇自己而言,这着实算不上好消息,一旦刘子彦投杨,那必然带走那“十七人”的旧部,可肖南宇自己是肯定要跟着林允贞的,就算不跟着林,杨那边也不敢要他,如此一来,自己以后即便回到南军,仍然会是白手起家,孤立无援,可要是要求大哥刘子彦坚定地站在林允贞这边,不去理会杨佩纶的拉拢,未免又太不近人情,刘在林这边是肯定升不上去的,不然这次来京里做书办的就不会是肖南宇自己了。

    同时肖南宇也很明白,杨佩纶久不来信,如今突然传书,询问近况和告知旧事都是客套,唯有这第二条才是本意,刘子彦没在信中明说,可千里传书,目的无非就是想让肖南宇说一句建言。可事关自己与刘大哥两相矛盾的利益冲突,肖南宇竟一筹莫展,迟迟下不了回信的笔。

    肖南宇研的墨都快干了,面前早已铺开的信纸仍是空白,他一手撑着脑仁,一手握着笔杆,呆呆地望着纸面……

    突然门外传来敲门声。

    肖南宇猛地惊醒,然后问道:“谁啊?”

    外间是女子的声音:“我。”

    肖南宇只当是仲蕙,便站起身满脸堆笑,边走边说:“怎么?鸡汤这么快就炖好了?快喂你官人尝尝。”说着拿下门闩,打开了门。

    “姐夫。”门外仲兰呆呆立着。

    肖南宇一见是仲兰,竟满面通红,慌忙问道:“你?你怎么来了?”

    仲兰倒是不怎么害羞,直接一步迈进了肖南宇的书房中:“姐夫你说话不算话啊!”

    肖南宇莫名其妙,又有刚才说话的愧色,便小声问:“我……我说什么了?”

    仲兰笑道:“你不是答应了教我骑马吗?你果真忘了?”

    肖南宇这才想起来,然后笑着说:“哦,我以为你说笑呢。”

    仲兰不高兴了:“谁说笑啊!在家等了几天都不见你来,这才跑到这来找你!却不想你竟忘了!”

    本章完

第110章 (四十六)() 
    肖南宇:“那好那好,你说吧,什么时候想骑马?”

    仲兰一步跳到肖南宇面前:“我今天都来了,就今天啊!”

    肖南宇一愣,看着仲兰白皙的肌肤,还有略施脂粉的面容,下意识地答道:“啊……今天……今天也行。”

    说完这话肖南宇突然想到桌上还放着信纸,便抢先一步走到桌边,将那信封信纸一律收了,藏在身后的书柜中,边藏着边说道:“那你?你和你姐姐说了吗?”

    仲兰面带愧色:“说什么?”

    肖南宇藏好了书信,抬头问:“她还不知道你来?”

    仲兰:“哦,她知道,我打过招呼了。”

    肖南宇直起身:“那她不知道你要去骑马?”

    仲兰略带迟疑:“你要我告诉她吗?”

    肖南宇一时僵住了,他突然从仲兰的眼神中看出了些其他东西,但他很快止住了念想,告诉自己这是妄念,而后说道:“都行,我去马厩牵马,你去挑吗?”

    仲兰很开心:“嗯!好啊!”

    京城的一间酒肆雅座内,李嵩和罗应龙到底又见面了。

    罗应龙站起来急切地问:“这消息当真?”

    李嵩坐着点点头:“我在仪阁见过这份折子了,在军帐也接到了拟调南军一部、北军一部进入两淮的公文,就再来这儿之前,我又特意去问了制诰司,陛下已经准了这道奏议,不日就将明发上谕。”

    罗应龙直直地跌落在椅子上,口中喃喃道:“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李嵩看着他:“变法试行选在户州,也不一定是冲着你去的,就算是冲着你去的,那王相的老家叶州不也被查了嘛,陛下还是公允的。”

    罗应龙手忙脚乱地给自己斟满了一盅茶,一口喝了,冷静些再说道:“李帅你不知道,当初在御史台放了周法、史正两个人,他们当即就放了话,一旦变法,头一个就查户州,就查我……我本来一直抱着希望,只当他们是嘴上的本事,可现如今看,王相也冲着我来了,他们是真的要拿我开刀,拿我祭旗啊!”说着竟眼眶红润对着李嵩。

    李嵩见了也不知如何劝慰,只能替他分析分析:“刚才我给你说了这变法的大概,目前来看,王相还是注意分寸的,也给自己,给变法派留足了退路,你也不要太担心了。”

    罗应龙似乎还沉浸在巨大的恐慌与悲伤中不能自拔,只是口中不断喃喃“完了完了”。

    李嵩又说:“朝野上下都在看着王相这变法的第一刀砍向谁,怎么砍,他浸淫官场多年,岂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如今把户州定做试行区,其实反而是把他自己置于天下人眼中,对你是有好处的,但凡他对户州,对你稍稍用狠,那是公也非公,无私也有私了。”

    罗应龙听李嵩这句话,心下觉得有理,稍稍安定一些,又问:“那李帅看,如今我如何能保富贵?”

    李嵩笑了:“罗大人啊……你要明白了,现如今变法,最急于抑制的可就是那些富贵。”

    罗应龙急了:“那怎么办?难道要我倾家荡产?”

    李嵩摆摆手:“王相现在很明白,对仕林,他不敢翻脸,对豪绅,他不能翻脸。他首先要灭的,既不是富,也不是贵,而是富贵。”

    罗应龙若有所思,没有答话。

    李嵩继续说道:“不出几年,上上下下的人都要想好了,想要富就不能贵,想要贵就不敢富,富贵两者,只能选一样,要是两样都想拿,那就等着挨变法的刀子,到头来肯定一样也拿不到。”说着抚着罗应龙的背说道:“罗大人呐……你也要想好,富和贵,选哪样。是辞了官回乡做个富家翁,还是当着官,家里弄个一贫如洗。”

    罗应龙久久无语。李嵩拍拍他,然后起身先走了。

    京城郊外,已是黄昏了,肖南宇和仲兰都骑在马上,只是仲兰那匹马的缰绳攥在肖南宇手里。

    仲兰很紧张,小心地问:“这马骑上来,原来有这么高啊!”

    肖南宇:“是啊,你本来应该再长大些来学的。”

    仲兰倔强地说:“我已经不小了!”

    肖南宇没法子,便笑道:“是啊……不小了。”

    仲兰有些生气,用手拍了拍马头,肖南宇看着一脸惊恐,还没来得及喊出来“小心”,仲兰胯下的马便一阵嘶鸣,仰头将要狂奔而去,仲兰惊慌失措,眼看就要坠地,肖南宇顾不得那么许多礼法,右手攥住仲兰那匹马的缰绳,左手拽住仲兰的衣襟,只将她一提,正落在自己怀里,斜躺在肖南宇那匹坐骑上,肖南宇再一松缰绳,仲兰那匹马飞驰而去。

    仲兰惊魂未定,死死抱住肖南宇,眼里已全是眼泪,嘴里也喊叫不断。肖南宇一手抱住她,一手牵着自己这匹马的缰绳,只小声安慰道“好了好了,没事没事”。

    仲兰渐渐平息了哭泣和喊叫,似乎自己也意识到危险已然过去了,这时她才发现自己竟躺在姐夫怀里,这是第二次贴近这男人的胸膛了,这一次却发觉要比上一次更觉安全,那方沾满了这男人“臭汗”的巾帕现在就藏在她的怀中,本来是打算今天到他府上就扔在那后厨的,从哪儿开始的从哪儿结束,好一了百了,省的平日里见了心烦。可当下仲兰心里却更乱了,一个念头突然闪过她的脑海,她猛然觉得,那方巾帕恐怕自己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