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庶子春秋 >

第23部分

庶子春秋-第23部分

小说: 庶子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见,不送!”秦奕的脸色变得很冷,让人觉得他似乎都变了一个人似的,“郑家的手,别伸得太长了,管的闲事太多,当心管不过来!”

    郑懿一听秦奕的话,刚刚抬起的左脚,旋即一怔,身体僵在了那里。几次呼吸之后,他方才恢复过来,转头看向秦奕,沉声道:“呵呵,手太长了是吧?那你就尝尝手长的滋味!”

    “我们走!”

    “不送!”

    郑懿的言语,早就传入秦不害的耳中,他有些颤抖的来到秦奕的面前:“二郎啊,你怕是惹恼了伯懿?万一他耍手段,我们秦家哪里能逃得过?”

    秦不害的话语中,满是担忧。他毕竟活了数十年的时间,有着极为丰富的阅历,自然清楚那些富户之家的手段。秦甲听着秦不害的言语,他的神色,也显露出些许担心,生怕真的像自己父亲说的那般,郑懿会亲自对秦家动手。

    “这一点二郎我自然知晓,父亲不必忧虑!”秦奕再一次安慰着秦不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说了,咱们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身正不怕影子歪,他郑懿能拿我们有什么办法?”

    “哎!还是小心点为妙!”

    与此同时,东城郑家的门口,一行轿子缓缓落地,郑懿黑着脸,从轿子中走了出来。

    “大少爷,您回来了?”看门的李大头,迅速迎了上来,然而郑懿却是一甩袖子,理也不理他,大踏步进了宅院。

    “大哥!”刚一进门,郑平的声音就传到郑懿的耳中,“看你这样子,怕是被秦奕那小子甩脸子了吧?哼,我早说,就不应该这么做!给他脸,他还不要!”

    郑懿此时正心烦着呢,听见郑平这么略微带着挖苦的声音,旋即心中就是不爽起来,朝着郑平喝道:“四弟,别找不自在!要不是你前面跟人家有太多的冲突,人家怎么会这么抗拒呢?我会告诉你,拉拢秦奕,进我们郑家,是老太爷下的死命令!难道,你想让薛家把他拉过去,从而让他们家骑在我们郑家的脖子上?”

    郑平听着郑懿的这么一番话,脸色旋即一凛,显现出不快的神色,但也不敢发作,怏怏道:“大哥说的哪里话!这不,老太爷让我在门前迎迎你呢!”他虽然是个纨绔子弟,但也是明白,拉拢秦奕,是家里长辈交代下来的任务,不管他的心里有多么不快,他都得忍着。

    故而,听见郑懿带着火气的声音,他赶紧岔开了话题,以免郑懿继续将火气撒在自己的头上,否则的话,那种感觉绝对不好受。

    “哼!”

    郑懿白了郑平一眼,冷哼一声后,便是背着自己的双手,大踏步走进了正堂。此时,郑家宅院的正堂上,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在堂上伫立着,他手中拿着一根竹签子,似是闲来无事一般的拨弄着正堂一侧的油灯。

    “老太爷!”

    郑懿见着须发老者,赶紧拱手施礼。那人正是郑家的一家之主,郑家的老太爷——郑爽。

    “孙儿从外面回来了!”

    “是不是被拒绝了?”

    郑老太爷一开口,郑懿刚刚阴沉的面色,就有些缓和下来,道:“老太爷,这个秦奕也太不像话了!竟然说我们郑家管的闲事太多了!”

    “这我已经料到了!”郑老太爷收起手中的竹签子,缓步走到郑懿面前,“这件事也不是太急,先看看他们这次的院考会是怎么样的情况!若是考的不像我们预测的那般,那就新帐旧账一起算了!”

    “孙儿明白了!”郑懿自然懂得郑老太爷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看看秦奕在院考之中,究竟发挥出怎样的才华!如果秦奕考的好,那就另当别论,用其他的手段,将这个秦奕拉拢到郑家来;若是考的并不像郑家预期的那般,那秦奕就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了,郑家也就动用一些手段了,不必有所顾忌!

    尽管之前郑平也耍过手段,但那只是郑平和秦奕之间私人恩怨;可现在,由于秦奕的那一番话,已经无形之中,将这种私人恩怨升级到整个家族的事情了。且秦奕不为郑家所用,那郑家自然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秦奕为别家所拉拢,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才会导致郑老太爷下定了某种决心!

第四十八章 院考() 
秦奕自然不清楚郑家此时此刻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安慰完父母之后,用过晚饭,便是回到了自己的屋子里去。

    今日是九月十五日,院考要道十月一日才会举行。这其中的十五天时间,便是留给学子们走出家门,去往镇子的各处考察的,说白了就是留给学子们的自由时间,不必在书院中死读书。

    秦奕不再为被人拉拢一事烦恼,尽管在郑家之人走后,还有其他家族的人过来,其目的自然与郑家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拉拢秦奕。好在,秦奕与他们并没有太多的过节,这种拉拢被秦奕婉拒之后,他们也没有表现出某些忌恨的表情,只是表示了惋惜之后,就离开了。

    连续数日,不再有家族势力来拉拢秦奕之后,他便是出了城,流连于田野之间,以亲近农人,寻找着自己写作策论的某些题材。当然,秦奕也会时刻关注着某些言论,以了解凉州乃至是整个夏朝天下最近所发生的事情。

    这样子的生活,持续了五天左右。直至九月二十五日,秦奕方才坐定下来,呆在家中,研读着一些圣贤典籍以及策论集注。

    倏忽时间,便是已经到了十月一日。

    清晨,辰时的钟声,在西城上空飘过后,秦奕便是起床了。告别了父母,他便是向着书院中行进。不过,今日子与往日有所不同,秦奕的身边多了卫子衿,她是前来为秦奕送考的。

    “仲奕哥哥,看你胸有成竹的样子,是不是这院考能够进前一百名?”

    卫子衿一边走着,一边关切的问着,她的眼中只有秦奕,所思考的也都是与秦奕相关的事情。

    秦奕明白卫子衿的心思,心中一阵暖意,便是道:“子衿妹妹,不用太过于担心。尽管院考每年只有一次,但我还是有信心能够做到一次性通过的!”

    他并没有自夸,虽说无法保证自己能够拿到头名,但是至少上榜前一百名,他还是有信心的。毕竟,前世的灵魂,结合了这个世界的身体和记忆,多多少少都让他在某些方面超出了常人。

    “那就好!”

    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往书院的方向的人,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

    “你们猜,这一次的头名会是谁?”

    “我才是薛贵公子!他有一首词,上了文学增刊,可以见得薛贵的才华不逊于任何人!”

    “这话我就不爱听了,难道其他家族的公子,就没有争夺头名的能力了?”

    “说的什么话?这只不过是一次院考而已,真正的科举,要等到县试才行!县试才是见真章的考试,那个时候,谁要是能夺得头名,那西宁镇上的第一才子的名声,非他莫属了!”

    路上的诸多行人,皆是讨论着即将开考的院试,究竟谁会夺得头名。秦奕之前的对联上过州报,故而他被人所记住,也拿来与一些人做对比。

    秦奕并不在乎这些,他在享受着与卫子衿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不多时,二人便是到了白鹿书院,及至辰时三刻,书院门打开,秦奕方才告别卫子衿,进入书院开考。每一位考生都有自己的座位,这在之前已经安排好了,故而此时他们只需要对号入座即可。

    在他们的桌子上,已经放置好了考卷,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学子们入座答题了。

    开考的时间是巳时,梆子声一响,就意味着这是开考的信号已经发出。

    秦奕翻开试卷,快速浏览了一下题目,发现果真如同柯正山老夫子所讲的那样,诗词与策论,占据了整个考卷,至少四分之三的页面。

    第一道题,补全圣贤典籍,这种题型,实际上就是前世语文考试中的默写。虽然看上去简单,但却极为考验人的记忆力。

    好在,秦奕所在的这句身体的原主人,本来学习就不错,而且记忆能力也不错,故而这种题目,并不能难倒秦奕。

    第二题,则是对联。五条对联,考察的是学子们对于对仗的把握程度,虽说不难,但极为有思考性。

    也不知为何,这些被出在试卷上的对联,皆是以药材名称组成的。也许只是巧合,也许另有目的。

    但不管怎么样,秦奕都是快速扫了一眼,心念电转之下,便是得出了自己的答案。

    第三题,则是诗词赏析,同样的,如同前世语文考试一样。出的是古代某些名人的诗词,主要考察学子们的理解能力。

    第四题,就是院试的大头之一——诗词写作。不过,这要阅读完一段材料,才能写作。

    秦奕停下了手中的笔,他在题目给的材料,说是材料,其实是一幅图。只见一潭清水之上,桃花纷纷落下,潭边两个男子互相作揖,似乎在表示着某种情景。一旁的题注,显示着这两人,一个叫做伯伦,另一个的名字,则是仲发。

    一匹骏马,伫立在其中一名男子的手边,抬起的马蹄,使其看上去如同活了一般。骏马的缰绳,被仲发紧握在手中,天空中则是漂浮着某种音符,仿佛图中的人物在唱歌一样。

    看着这幅图,秦奕脑海思索了一番,提笔写道:赠伯伦仲发牵马将欲行

    所有的这些题目写完,秦奕总共花费了一个时辰。而接下来的分析策论一题,足足占据了两张纸的空间。

    策论一题,包括分析策论和赏析策论,这就意味着,等同于秦奕在做两篇策论。

    尽管如此,但是秦奕并没有退缩。农政书第三是这篇策论的题目,出自于古代圣贤写的策论百业策论的第三卷。其内容,主要是分析夏朝各行各业的政策等,同时对政策中不合理的部分,给予讨论。

    策论集注上,是有这篇策论的题注,但仅仅限于第一卷。现而在考察的是第三卷,它要求学子们,结合现在的农业政策,对策论之中提出的某些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说白了,实际上就是主观题,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的半个月,书院不上课,而是让学子们去城外走走。显然,就是为了这样的题目!

第四十九章 不敢写() 
好在,秦奕利用了那半个月的时间,积累了足够多的实践经验,再者他家本身就是军户,对于农事方面,也是有着诸多的经验的。故而,分析策论这一道题,秦奕也是没有多大的困难的。

    毕竟,那半个月的时间里,秦奕不光光是出了城参与农事劳作,还从各个方面收集了有关于农桑的一些事情。他在城外,见到了诸多的经验丰富的老农,从和他们的交谈之中,学到了不曾在书院中教授的知识。

    正是因为这些事情,他都脚踏实地的做过了,故而秦奕分析起农政书第三这篇策论,没有任何的压力。也许这就是熟能生巧,也许这就是见多识广!

    分析完策论,已经是半个时辰过去了,秦奕看向了第六题——策论的写作。同样是给了一份材料,要求学子写出一段对于材料内容的看法。

    秦奕读完题目的要求后,便是浏览了一遍材料,下一刻他的脸色就变得古怪起来。只见得材料上写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后夏之年,四百载传承,请以前夏中汉为史,写一篇兴亡策论。

    不光光是秦奕的神色变得古怪起来,整个书院中的学子,但凡看到这样的题目,也都是脸上显现出不对劲的表情。

    事实上,秦奕那古怪的表情,也是透露出一丝的不对劲。按照道理来说,分析策论一题之后的写作策论试题,应当题材与前面的相似。然而,这一次的院考,却是与以往有着极大的不同,众人之前也不曾得到过消息,故而脸上皆是从古怪之色,转变成了为难之色。

    秦奕定了定自己的心神,再读了一遍材料,旋即放松了下来。这道题的意思很简单,实际上就是要让学子们,写一篇分析前夏灭亡的历史原因,以及要和当今后夏的状况进行对比,指出后夏现在面临的状况。

    说白了,就是一道议论作文的题目,只不过给了中心论点罢了!

    然而,细想之下,似乎这道题,又是极难写的。首先,对于前夏历史的了解与否,就是写作的第一关;其次,要和当今天下进行对比,指出当今天下的某些弊端,这又是考验人们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究竟有没有关心整个天下;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自己提出针对于这些弊端的解决办法进行一定程度的论证。

    这就是一道写作策论题目的具体流程,尽管秦奕已经熟记于心中,但是手中的毛笔,握起来却是有千斤重的样子。不是秦奕不知道该如何破题,也不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写,而是他有些不敢写。

    秦奕出身于寒门,虽然没有接触过什么上流社会,也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大家族势力,究竟是怎么样的,但是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秦奕又是能够从一些表象之中,看到某些蛛丝马迹。

    这种蛛丝马迹,是关于那些名门望族与一些官员之间的。他之所以不敢写,就是因为这一点。他明白,一旦自己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评判试卷的人,必然会因为其中的某些言论,而觉得是危言耸听,便是会泄露出去。到时候的话,秦奕可能会因为那些言论,而得罪一些人。

    正如在西宁阁之中所思索的那般,当今的夏朝,很大程度上,阶级分化的太过于严重,可以说是两极分化的趋势。这一点,却是有些像前夏末年,故而题目之中,会说要以前夏的历史为镜子,今日时局进行分析。

    事实上,秦奕所看到的不止这些。还有隐藏在这之后的某些事情,那些事情涉及到最顶端的势力,故而秦奕不敢继续想象下去。

    他想了足足有半个时辰,在考虑该如何下笔。最终,秦奕想到了某些事情,他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写下了自己的题目非官策:官制与世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