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84部分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84部分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故太宰慕容恪的儿子慕容楷和慕容垂的舅舅兰建,得到消息后都警告慕容垂:“对方已准备赶尽杀绝,最好先下手为强!只要除掉了慕容评和慕容臧,其余的人都无作为。”

    慕容垂虽然恼怒,仍旧不忍出手,焦虑地说:“骨肉互相残杀,而我领头作乱,宁愿一死,也不忍如此啊!”

    二人不甘心,继续游说:“太后心意已定,大祸即将临头,你就算要以死明志,难道要让家族的人一起受牵连吗?你一死,他们势必难以活命。”

    慕容垂黯然,想了好一会才说:“一定无法挽回的话,我宁愿出京躲避好了,其他的办法全不考虑,你们不用再劝了。”

    他虽这么说,心里却也知道前途难料,内心十分忧愁,但又不敢告诉他的儿子们,成天叹声叹气,面色如土。

    世子慕容令发觉不妥,问道:“父王近日面色沉重,是不是因为主上年纪还小,皇家师傅嫉妒贤才,你的功劳越大,威望越重,他就越是猜忌?”

    这话一针见血,慕容垂叹道:“是啊,我竭尽全力不顾性命,击破强大的贼寇,只想保卫家国,怎么知道大功告成之后,反而连个容身之处都没有!你既看出我的困境,有什么建议?”

    慕容令郑重地说:“主上微弱,把国家大权交给皇家师傅,一旦大祸爆发,势如闪电,为了保全家门,争取生存,而又不违背大义,不如逃到龙城,用最卑微的言辞,上奏请求恕罪,等待主上明察,希望他们能醒悟过来,那时得到允许再回首都,这是幸运中最大的幸运。如果行不通,我们对内巩固前代,对外结纳各个夷族,南方把守肥如要塞,用以自保,这是第二条路。”

    慕容垂深以为然,于369年11月,上疏请求批准前往大陆狩猎,然后改穿平民的衣服,秘密逃出邺城,准备投奔龙城。

    一行人走到邯郸时,慕容垂最小的儿子慕容麟,因不满父亲对慕容令的偏爱,居然乘机向邺城告发,慕容垂的左右侍从因为畏惧难料的灾祸,匆匆逃开了,慕容垂也是受惊非常。

    慕容评得到消息,立刻奏报慕容暐请求出兵镇压,慕容暐便派出西平将军慕容强率精锐部队追赶,一直追到范阳,慕容令亲率部队断后,慕容强一时不敢逼近。

    正值黄昏,慕容令对慕容垂说:“本来打算据守故都,保全家门,但事情既然泄露,原定的计划已没有时间实施,听说苻坚正在招请天下豪杰,不如前往投靠。”

    慕容垂因为小儿子的背叛,而久久不能回神,凄然说道:“事已至此,也没有什么办法了。”于是让大家四散分开,清理了逃亡的踪迹,然后沿着太行山麓,秘密返回邺城,暂时躲藏在后赵的显原陵,再派人把家人全都集合起来,就准备向前秦逃奔。

    不想意外发生了,一帮人刚刚藏好,忽然有打猎的数百人骑马经过,从四面八方向墓园逼近,慕容垂发现自知一定挡不住,逃跑已无路可逃,情势十分危急。

    就在所有人都做好赴死准备的时候,数百名骑马猎人的猎鹰,霎时间全都飞走,猎人们便策马追赶,然后越追越远,危机竟得以化解。

    慕容垂惊魂甫定,于是宰杀白马,祭祀上天,跟追随他的人盟誓。

    临行前,慕容令提出了惊人的建议:“慕容评嫉贤妒能,诛杀阴谋泄漏之后,人心无不愤怒怨恨,现在邺城之中,没有人知道你在什么地方,应该趁他们没有防备,发动突击,夺取政权将易如反掌,事成之后再改革弊端,选拔人才,把政治纳入正轨,辅佐主上,保卫家国,这是最大的功业!现在正是天赐良机,不可放弃,只需给我几十个骑兵,就足把大事办妥!”

    慕容垂经过这一系列的变故,已没了当初的锋芒,行事也更稳重,拒绝了这次夺权的机会,毅然决定领军西上投奔苻坚。

    千里迢迢投奔敌国,前途依旧难料,究竟是去去留,许多人都是心里打鼓,十分纠结,慕容垂的另一儿子慕容马奴,就打算暗中逃回邺城,慕容垂为了让大家坚定决心,含泪斩了慕容马奴,表示永不回头,然后继续前进。

    慕容评早已在国内散布通缉令,慕容垂一行人抵达河阳时,被黄河渡口的官员发觉,禁止他们行动,慕容令二话不说就杀掉渡口官员,带头强渡黄河。

    经过好一番周折,终于到了洛阳,这时同行的人有慕容垂的正室段夫人,儿子慕容令、慕容宝、慕容农、慕容隆,侄子慕容楷,舅父兰建,以及宫廷禁卫官司令高弼,都是极亲近的人,大家一起投奔前秦,唯独只留下王妃小可足浑氏一个人在邺城。

    小可足浑是可足浑太后的妹妹,当初与慕容垂结姻本是出于极卑劣的政治目的,现在慕容垂终于解脱了,为了夫妻情份,并没有取她性命,已算是仁至义尽。

    一行人逃离了洛阳,前燕的城防司令吴归仍旧穷追不舍,一直追到文乡,慕容令担心吸引前燕更多兵力,于是留下断后,奋然将其击退,这才完全脱离了前燕的魔爪,即将投进前秦的怀抱。

    (本章完)

第179章 慕容黄昏() 
得知慕容垂来投,苻坚大为高兴,亲自到长安郊外迎接,握着慕容垂的手,说道:“天生的英雄豪杰,注定是要聚首的,然后才能建立天大的功业,这是自然法则!如今上天让我们相聚,必将合力平定天下,到那时,我会去泰山禀告天神,把你送回故乡,世世代代封到幽州,使你虽然逃出本国而不失为祖宗的孝子,投奔邻国,而不失对故君的效忠,岂不是美事?”

    慕容垂感激涕零,万万没想到苻坚比传说中的更加爱才如渴,更没想到自己会得到这么大的恩遇,和在前燕的处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动情地回道:“流亡在外的人,能够免除刑罚,已是万幸,至于把我封到故乡,可不敢有此奢望。”

    苻坚对慕容令和慕容楷也很欣赏,全部厚重相待,赏赐数万钱之多,每次朝会,都忍不住对他们凝视。关中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平常就听过慕容垂父子的大名,非常仰慕,更是以结交他们为荣。

    前秦首辅王猛对此颇为忧虑,深知慕容垂再有才华,毕竟是敌国的人,而且还是皇族成员,始终有不小的隐患,于是悄悄向苻坚进言:“慕容垂父子好比水中蛟龙,山上狼虎,绝不是可以驯服的人物,一旦有了风云变化,就没有人能控制他们,不如早早除掉!”

    苻坚认为王猛过于谨慎了,忍不住笑道:“我正招收天下英雄豪杰,肃清四海,怎么能够随意诛杀?而且他们刚来的时候,我已推心置腹的接受了,一个百姓尚不背弃患难中的朋友,何况是国家领袖?这种话不可再说。”非但没有听从,反而任命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封宾徒侯,任命慕容楷为积弩将军,对他们十分重用。

    慕容垂此行,对前燕的影响要比对前秦的影响大得多,前秦有他或是没他,基本上无关大局,但前燕没了他,受到的伤害则是巨大的。

    前燕邺城市长、范阳王慕容德,一向与慕容垂很合得来,连同车骑将军府主任参谋高泰,都因为慕容垂的出走,而被免除官职,政府右秘书申绍,为此向慕容评进言:“吴王出奔国外,百姓已经议论纷纷,如今又罢免慕容德和高泰,恐怕于政局不利,应该征召吴王僚属中有贤能的人,擢升他们的官职,多少可以减少一点诽谤。”

    经过近期的观察,慕容评也意识到了一些恶劣影响,问道:“你以为哪位可以胜任?”

    申绍说:“高泰是群龙之首,只要把他稳住,其他人不足为虑。”

    慕容评也不加考察分析,直接任命高泰为政府助理行政官,以观后效。

    这时出使前秦的使者梁琛终于回国了,抵达邺城之后,火急火燎地找到慕容评,说道:“秦国每天都在操练兵马,在陕县以东大量聚集粮秣,以我的观察,两国之间的和平,不可能持久,而今吴王又投奔过去,他们一定有侵略的阴谋,我们应早做准备!”

    慕容评竟还不以为然,反问梁琛:“秦国会听信我们的叛徒,而破坏两国的邦交?”

    梁琛说:“两国割据中原,每天都有吞噬对方的志向,桓温大军入侵时,秦国计算得失,才发兵相救,并不是喜爱燕国,一旦我们的弱点暴露,他们怎么能忘掉当初的打算?”

    慕容评默然,他虽不智,却也不是真的脑残,过了许久才问:“你在前秦待了这么长时间,苻坚是个什么样的人?”

    梁琛不假思索地说:“英明而善断。”

    慕容评又问:“那你说王猛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梁琛脱口而出:“名不虚传!”

    慕容评大感惊骇,但又不想在臣属面前露怯,于是故意不认同这种说法,声称梁琛是危言耸听,以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而皇甫真听到之后则是十分惶恐,立刻上疏说:“苻坚虽然使节不断,但实际上仍有冒犯我们的野心,上次他们的军队进入洛水流域,使节也是陆续到达,我们国家的险要地势,以及虚实情况,他们早已了然于胸,而今吴王又前往投奔,作为智囊,最好是在洛阳、太原、壶关,这些重要的关口选派良将精兵把守,以防范未来的变化。”

    慕容暐虽然年轻,看到皇甫真的奏报,也意识到了事关重大,紧急召见慕容评磋商对策。

    装睡的人是无论如何都叫不醒的,慕容评既已走上了掩耳盗铃的路子,便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黑,满不在乎地说:“秦国面积小而力量弱,完全依靠我们的支援,才勉强活到现在,而且苻坚在外交上一向严格遵守和平共存的原则,绝不会接受叛徒的挑拨,而贸然断绝两国亲密的邦交,不应该无缘无故地自己先行惊慌,反而会触发对方的邪念。”不但不认同将来的危机,甚至连基本的边疆防务都不去做。

    没过多久,苻坚派出禁宫侍从长石越担当使臣,到前燕察看虚实,慕容评为了夸耀自己的富庶,所以处处显示豪华奢侈,以为这样就能让敌人胆怯。

    新上任的政府助理行政官高泰,特意提醒慕容评:“石越言语怪诞,眼睛四处张望,显然并不是来求和好,而是来侦察我们的,应该展示我们雄厚的兵力,才能摧毁他们的阴谋,而你尽是展示的如何豪华奢侈,恐怕越发让他们坚定侵略的决心。”

    慕容评拒不接受,仍旧刻意摆出一副富饶优越的模样,每天陪石越饮酒作乐,四处闲逛,丝毫不把国事放在心上。高泰自知无力回天,于是宣称有病,辞职回家,眼不见心不烦。

    过了些日子,石越提起前燕当初求援时的承诺,慕容评连忙一口否决,假笑着辩解道:“虎牢关以西的土地全部割让给贵国?哈哈哈,这么荒唐的事情,苻天王也会相信吗?我们可从没有听过这种话,必是使节词不达意,才生出这种误会,有国有家的人,互相救灾解祸,本应是人之常情,日后贵国有难,我们也当毫无保留地支援,绝无二话。”

    石越呵呵一笑,出使的目的已经达成,次日一早便返回长安,并把在前燕的所见所闻一一吐露,此时的前燕,可足浑太后干涉政治,慕容评贪得无厌,金银财宝都流入当权者的口袋,官员任职升降不靠才干,而靠贿赂,民间怨声载道。

    苻坚得知这一情况,不禁喜从中来,又问割让土地一事,石越照实答了,苻坚冷笑道:“果然是小人当道,荡平燕国指日可待!”

    (本章完)

第180章 金刀奇计() 
苻坚可不是混吃等死的傀儡皇帝,既已发现了前燕的破绽,当即下令东征。

    369年12月,前秦辅国将军王猛、建威将军梁成、洛州督导官邓羌,三人奉命率领步骑兵混合兵团三万人,向洛阳发起猛攻。

    王猛在出发前,特意邀请慕容令当他的军事参议官,作为征燕的向导,临走时又秘密登门拜会慕容垂。

    偌大的筵席上只有王猛和慕容垂两人而已,酒过三巡,王猛从容不迫地对慕容垂说:“今天就要告辞了,此去千里,老友可有什么礼物送我嘛,也使我能睹物思人,漫漫征途不致太过孤单乏味。”

    慕容垂一时不能理解他这话的意思,只是例行上战场而已,哪有这么夸张,但既然对方已经说出来了,总是不好拒绝,于是解下佩带的金刀,送给王猛,并预祝他旗开得胜。

    王猛看着手里的金刀,心情很是澎湃,辞了慕容垂,这才满意地向洛阳进发。

    洛阳本是一座孤城,攻城难度并不大,王猛无意浪费兵力,而是修书一封送到城中,准备不战而胜,信中说道:“我大秦现已堵住成皋的险要,切断盟津的退路,圣驾亲统猛虎一样的百万精锐部队,将从轵关直扑邺城,金墉守军已是穷途末路,外无援军,而围城部队的声势,将军亲眼目睹,岂是你手下那几百个疲惫的士卒能抵挡得住的?何不趁早献城,也避免无畏的牺牲!”

    前燕荆州督导官、武威王慕容筑大为恐惧,几经思量,终于献出洛阳。

    王猛不敢大意,下令严密戒备,然后才进城接受投降。

    洛阳本是囊中之物,进城之后,王猛立刻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慕容垂父子身上,从长安一路带来的金刀可不是吃素的。

    跟随大军东征的不只有慕容令,还有慕容垂的亲信金熙,王猛暗中花费重金将其收买,然后让他以金刀为凭,假意传达慕容垂的话,对慕容令说:“我们父子到此,只为逃命,可是王猛却把我们当作仇人盗寇,恨入骨髓,一直在秦王跟前挑拨陷害,而且言辞一天甚过一天,秦王虽然表面上对我们恩重如山,可是心里想什么,谁也不知道,大丈夫本要逃死而终不免一死,徒让天下人耻笑,我听说主上跟太后近来互相抱怨,似有醒悟之意,所以决定回国报效,特别让金熙通知你,我已出发,你一有机会,就应立刻脱离秦军!”

    这些话合情合理,慕容令一时陷入焦灼,犹豫踌躇了整整一天,苦于离长安太远,根本无从求证,但心底里倒是更倾向于这一局面,于是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